从幼儿园到小学,我一直都不喜欢上学,我一直都认为上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可这本北猫哥哥写的《米小圈上学记·我的好朋友铁头》里,我知道了怎么寻找生活总开心的、好玩的、有趣的和搞笑的事情。
米小圈很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连体育课上报数报错的小事情都能记住,写成一篇好玩又有趣的日记。这一点,我还是得多学习学习米小圈天天坚持写日记的习惯。
铁头可是个“两面派”,一会儿帮着姜小牙,一会儿帮着米小圈。还好他们最后都和好,成为好朋友了。我觉得铁头给人一种傻里傻气、可爱幼稚的感觉,和《神秘世界历险记》里的啦啦有一点相似。
铁头和米小圈真是太搞笑、太有趣了!
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套《米小圈上学记》,我特别喜欢看这套书。 书里讲的是一个活泼、搞笑的小男孩米小圈,他和我一样是个一年级学生。他有好多朋友,最好就是姜小牙、铁头。
米小圈喜欢写日记,他写的每一篇日记都超级搞笑。米小圈还是个画画天才,但他并不爱画画,他愿望是成为一个卖冰淇淋的老奶奶,那样他就能天天吃上冰淇淋了。
米小圈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你也可以去看看这套书,非常有趣呦!
很难想象,善足去龙泉寺的前夜,因为太激动,一夜未合眼。翌日,一个人从苏州至九江,开了七小时的车,不觉得累。到了寺院,还精神饱满,晚课念佛绕佛时,浑身轻松,飘飘然,悠悠然。步步光明际,声声摄取中。
很难想象,善修,念佛也有些年头了。但她发现,自己有感觉了。出发那天一大早出门,才五点多钟。开着电瓶车自问自答:这么早,你一个人去哪里啊。我去庐山龙泉寺。哈哈,晨曦中的`善修,心里充满了光明与向往。
很难想象,善庆,一个才七岁的小姑娘,跟着外婆去寺院,没人教她,可举止行为像个老修行。恭敬三宝,关心他人;参加早晚课念佛绕佛,一点不含糊。看到师父搬重物,会跑上前去很认真地说:师父,那太重了。你搬不动,我来帮你一起搬。晚饭后看到师父,会对师父说:师父,今天你累了,上楼早点休息。
很难想象,善庆的姑婆婆,一个口口声声不愿皈依的人,在阿弥陀佛威神力摄受下,在离开寺院的前夕,在南无阿弥陀佛佛像前完成了三皈依。回到寮房后,乐得像个孩子,与小姑娘在床上跳起了舞。
三天后,分别的时候到了,要回苏州了。师父和常住一行送她们上车。从来不轻易流泪的善修,莫名地流下了滚滚热泪。是感动,是不舍,是悲,是喜,她也说不清,只是激动地对我们说,那一刻,她感觉自己仿佛在莲花上,我们念佛堂的莲友们全都在莲花上。
我们都是莲花一样的善亲友啊,全部安住在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的莲花里。
在庐山龙泉寺,她们感受到的是念佛生活的珍贵与快乐!虽然还是凡夫相,但心已在极乐。
真的很难想象。
《米小圈上学记》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纯真与友谊。书中讲的是一个活泼,开朗又搞笑的小男孩米小圈。米小圈是个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刚开始他还想上幼儿园,因为幼儿园可以玩玩具,还不用写作业,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位美丽的老师。
我从书本中看到了一个顽皮淘气,但是又非常团结友爱的米小圈。他和朋友间纯真的友谊令我羡慕。
人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圈里有熟悉的环境、认识的人、习惯的事。这就是所谓的舒适圈。
诚然,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出于对安全感的需求而需要这样一个舒适圈,以求规避不必要的挑战,求得心理上的安逸。
然而,长期处在这名为舒适圈,实为避难所的圈子里,我在得到安全感的同时是否也失去了进步的机遇?在求得轻松的同时,是否也丢失了更美好的未来?比起安于舒适圈,我们更应该跳出舒适圈,于未知与挑战之中,寻得个人价值,寻得真理与进步。
跳出舒适圈,意味着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人在面临未知与挑战时,最有可能激发出自身的潜能,成就更高的生命价值。王洛勇离开故土亲人,只身来到语言不通的大洋彼岸,在文化不同、经济拮据的异国淬炼自己,终成百老汇华裔第一人,可见,国外的世界固然荆棘遍地,但个体唯有面对未知与挑战方能真正成长。
从历史演化的角度看,跳出舒适圈更意味着文明的`进步与延续。当原始人第一次走出熟悉的洞穴,面对无边的世界,人类的历史从此起步;当哥伦布离开欧洲大陆,开启探索远方的征程,文明的足迹开始蔓延。反观19世纪的旧中国,一味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闭关锁国,安逸于自己搭建的舒适圈,终走上被时代抛弃的消亡之路;而敢于跳出舒适圈的文明方可见进步的曙光。
跳出舒适圈,更是一条通往真理的大道。回望近代物理的发展史,面对摇摇欲坠的经典物理,有人畏畏缩缩,留恋于自己熟悉的领域,终无所获;有人却敢于跳出舒适圈,开辟量子物理的新天地,在不确定性的海洋中终窥得上帝的骰子。真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发展之中的,一味安于前人划定的舒适圈内而不思、不敢向外一步,只会成为无知的村民,终其一生也走不出无知山谷;唯有敢于跳出舒适圈的先行者,才能寻得那山谷外的真理。
而要真正做到跳出舒适圈,个体必须要有对未知好奇与无畏,以及一颗永不安定的心。后者驱动着我们对圈外世界的好奇,而对未知的无畏让我们坚定自己探索与前行的步伐。同时,社会必须要有进步与宽容的眼光,在外界变化的大趋势中窥得自身的局限,并通过不断地尝试从而跳出固有的舒适圈,在圈外的挑战中寻得发展与进步的机遇。
舒适圈能给我们一时的安全感,却无法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进步。唯有跳出舒适圈,跳出这个安全的茧房,我们才能在圈外的狂风暴雨中,真正迎来云层背后的曙光。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网络交流平台成了大众阅读,交流信息的宠儿,从最早的QQ,到后来居上的微博,再到现在的微信朋友圈,使用越来越便捷,也和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相关。但我却想问一句:朋友圈的盛行,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朋友圈能为我们带来便利吗?的确,小小的朋友圈将我们与身边的家人,朋友相连。让我们可以随时看到别人的动态,即使相隔万里,也可以像在身边一样熟悉。用来关注不在身边的朋友家人再好不过,轻松拉近了距离。但是,朋友圈是不是没有害处呢?
朋友圈在带来方便的同时是否也存在着危害呢?答案是肯定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朋友圈也是一样。朋友圈的使用十分便捷,但也正是这种便捷带来了一定的危害:我们接收到的信息中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不明,是没有根据的谣言,而朋友圈却无形中加快了这些流言传播的速度,我们很多时候接收到的信息,都是无益的。例如:什么水果不能吃,吃了会引起某某疾病的传言。可如果真的深究或询问医生的话,我们不难发现,这类信息中有相当大的部分并无任何科学依据。很多时候我们也会有“人在朋友圈,身不由己”的感觉。例如:朋友圈广告满天飞,小小的朋友圈总被广告“霸屏”,有不少人将朋友圈作为投放广告的阵地,将原本用来联络感情的地方硬生生变成了“推销宝地”……诸如此类的事情数不胜数,令人烦不胜烦。
朋友圈除了这些客观因素造成的弊端,还有其他危害吗?当然,除了朋友圈的客观因素造成的信息混杂等危害,还有我们自身造成的危害。朋友圈实在太有趣了造成了相当一部分人“拿起手机,点开朋友圈,然后在也没能放下”的`情况,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对新鲜事物有极大兴趣的青年人,他们对于新鲜,有趣的事物有着莫大的兴趣,而朋友圈恰恰拥有这样的特点。这就造成了很多人在工作,学习时,情不自禁的拿起了手机,去很久都没能放下,最后实在没什么东西可看了,依依不舍退出时,才发现自己原本做好的规划还一点都没有动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导致我们的效率直线下降。
还有一些人因为朋友圈变的“社交无能”了,很多在朋友圈里极为熟稔的朋友,在现实生活中见了面却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总而言之,朋友圈虽然带来了便捷的交流方式,但随之衍生而来的弊端也不少,我们应正确选择,合理运用朋友圈,真正发挥朋友圈的作用,让朋友圈为我们服务。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