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网上看过一个很让我激动的视频:十几个人在一款名为“我的世界”的游戏里用各式各样的小方块搭出了整整一个丽江古城。
我很激动地将这个视频分享给我一个好友。他问:“做这个他们花了多久?”我查了一下资料回答道:“不休不眠的三个月吧。”很久,他才憋出一句:“可是这个有什么用呢?”
我愣住了,想了很久,才发现其实真的没有什么用。还原度再高的古城,也只是存在于那个虚拟世界。我莫名有点难过,为他们付出的不值。
可是,在这世上,有什么东西是有用的呢?
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可是身外之物的又岂止是钱财?
钱财是无用的,不过多添铜臭;学问是无用的,文盲也能照活;爱情是无用的,一个人也是潇洒;甚至家庭,也是无用的,不过徒增负担。
看完了《瓦尔登湖》,方明白人所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不过四个简单潦草的大字“保持体温”,除此之外,全是奢侈与无用。
原来我们所毕生追求的,不过是一堆废物。
就连我们本身,也是无用的。地球少了谁,都是照样转。谁会在意这世上少了那么几个政治家或者别的什么?即便是所有的人类都消失了,太阳照常升起,鸟儿依然在叫,花儿依然在笑。
佛曰:“四大皆空。”
奈何我不信佛。对我而言,色便是色,空便是空。红颜即便最后逃不过白骨,我也要抓紧时间好好欣赏那销魂蚀骨的好皮囊。
世间万物大多无用,可这万物又怎是能用简单的有用无用来区别的?我喜欢这世界,即便它无用,我也贪恋它。我讨厌癞蛤蟆,即便它有用,我也避之不及。那辛辛苦苦搭建出来的古城模型,只要赢得同样爱它的几个人的欢呼,也值了。
管它什么黑白是非有用无用,喜欢便够了。
那些斤斤计较有用无用的人,大多是惶恐不安的人。焦虑地活在世上,哀叹着流年易逝,往事随风,不懂得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朝散发弄扁舟的道理。渴望做“有用”的事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却不知这世界大多事物,连他自己,都是无用的。
无用之人,无用之物,因为喜欢,所以彼此才有了价值。此乃无用之道也。
我唱歌,然而并没有人认为我的歌声美妙。
可我依然唱歌,大清早走在校园小径上顶着风吼《混沌》,中午吃完饭回寝室前哼一曲《千秋月别西楚将》,晚上熄灯前站阳台上再来一首《风起天阑》,人生哪,也不过如此。
唱歌是为了什么?娱乐自己,放松一下身心罢了,却偏要有人硬说什么“唱不好听就别唱”之类的话。仿佛我吃山竹正吃得起兴,突然有人跳出来说带皮吃水果是对水果的基本尊重,然后硬逼着我整个吃掉。现实生活中这种人不会受欢迎,然而当你唱歌唱得不如人意时跳出来焚琴煮鹤的人却比比皆是。
真是件怪事。
唱歌抚琴做得再好又能如何?登上某某舞台成为人生赢家?从此康庄大道一往直前?就算真的名动天下成为一代绝唱看,终究不过寂灭于时间的浪潮中,只落得后人叹一句“广陵散就此绝矣”,人生的大部分乐趣,若多加了点有用无用的纷争,便索然无味。
其实人生中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无用的,无用的闲谈,无用的课外书,无意义的偷懒。哪怕是目前看来最有用的学业,将来也不过一纸文凭。谁也不知道多年后这些知识会不会被逐一推翻,当年那雄心壮志五年后还是否有吸引力。人生在世,基本上都是无用之事组成了一生。
所以何必太过纠结一件事有用无用呢?人生苦短,快乐而有用的东西本不多,剩下的大多是有趣却无用的事。若任我选,我就愿做个剧本里的小人物,被编剧和主角都遗忘。做那个《醉翁亭记》中“负者歌于途”的负者,负着世俗的担子走在人挤人的康庄大道上,忍不住就一曲歌尽悲欢,路过的一个衣着体面的醉汉眯着眼望着我,大笔一挥,便在一篇千古奇文上留下了关于我的只言片语。
五个字,足矣。
我便是这样一个无名的歌者,仅此而已。
面子书的面世,无疑为中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面子书对现在的人们来说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物了,对中学生来说更是一个标榜身份的工具。中学生可通过面子书来表示自己的身份。使用面子书与他人交谈,还可同时涉及许多人。
除此之外,面子书可让使用者在网上与朋友聊天及上载照片。中学生可用面子书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功课及商量有关学校里所面对的难题。中学生可上载一些特别节日所拍的照片,让其他朋友更加了解及认识中学生的近况。
面子书除了对中学生有好的影响之外,坏的影响其实也是存在的.。网络只是一个虚拟世界,如果过度沉迷于面子书,将与现实脱节。此外,面子书上有许多游戏,这些游戏各式各样,包罗万象,应有尽有的吸引了许多中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们个个无心向学,只顾着玩游戏。
面子书的交友功能也非常危险。由于看不到对方的样貌,也不了解对方,学生们往往都会被对方所骗或误交损友。许多网络骗子利用假的资料或是明星的照片来诱骗中学生,尤其是女生。此外,面子书是自由发表言论与想法的制度。因此,说话比较直接的用户较容易闯祸。想法不一致也导致互看不顺眼的用户在面子书上掀开“口水战”。一些用户还误用面子书来或破坏他人的名誉。
总的来说,面子书有好也有坏,因此中学生在使用面子书时应适可而止,千万不要太过沉迷,善用面子书可为学业带来好处。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人的思想也渐渐随着数据的快速更替发生了转变。
昨天的报纸,无用,丢掉;旧的软件安装包,无用,丢掉;过时的硬件被换下来,连收购的人也不要了,丢掉……人们习惯了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事情,可又觉得自己内心空空如也。也是没有办法,不适应时代的东西终将被淘汰。
一个退休的程序员有一天发现自己的程序不再为世人所理解,新的编程语言和更好的算法取代了他,他的那串无用的代码将沉没在时间的洪流之中,令他不免感到深深的伤感。
为了更快地奔跑,我们总是要丢掉一些东西,到后来我们甚至忘了当初为何出发。我们拼命地装上我们自认为有用的东西却不知道那是自己的无能。
人类的物质生活总是在不断提升,可精神文化却被自己吞噬。他们太“能干”了。有了杜比7。1声道的家庭影院谁还去听口技呢?有了炫酷的3D打印,我们还需要篾匠吗?
我们看似很能干地抛弃无用之物,其实是自己的无能。
传统文化精神里蕴含的民族文化看似古旧无用,却能够还原人的纯真,带给人静谧与美好,成为人们在高速发展时代中的定心剂。
我现在具有的一种淡定从容也许是小时候受过书法教育的熏陶。当时不是为了考级加分之类的实用目的去学习,而是出于简单的喜爱。一切都可以慢慢来静静走。可以独自慢慢地研墨,找到自己舒适的浓度,而不是直接用现成的。可以自己随意地练,而不必拘泥于一两本帖子。不用担心自己写坏了、写错了,因为我又不是要像那些名家用顶好的金纸然后题名盖印装裱拍卖的。一切随心,安静,平和,感受笔尖每一根狼毫的流动,色彩在纸上缓慢渗透的自然。那时候人和事很慢,不用想太多的事。现在想来,更觉此无用远胜那些世俗眼中的有用之物。
每一种事物总有它产生、存在、消失的道理,没有什么是无用之物,因为它们或多或少在历史上起过推动作用,给一个时代留下过宝贵的文化记忆。也只有无能者才会彻彻底底地抛弃他们。
在混凝土搭成的高大建筑物中,我们过着物资充裕的惬意生活。没有人敢说它是无用之物,可恰恰是它把我们囚禁在了几十平方米的土地上,寸步难离。
而在除夕夜,我们可以看着绚丽的烟花绽放在空中,散发在夜里,但也仅限于观赏罢了,既摸不着,甚至还污染大气,这样说来,烟花的确无用。还有挂在家门口的大灯笼,很少人会认真主意它,若非除夕夜,想来我也不会瞥它一眼,它也的确无用。可我们仍不会割舍掉这些“无用之物”,因为看似无实际用处,却于无形中营造了节日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了年味,它们是节日的盛装啊。
我很难想象少了灯笼与烟花点缀的春节是一幅怎么样的情景,我也很难想象摒弃所有无用之物之后的世界会是怎样不堪的场景。
一张纸和一支笔给我们的生活会带来多大的用处,我们无法准确评估,但是,用它写出来的诗文歌赋却能几百几千年地感召着世人的心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心理。然而时至今日,曾奉为经典的传统文学却被视为多余之物,顶多供附庸风雅的人卖弄风雅之用。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无用之物因为不能带来实惠而被摒弃,我们都过分追求某些有实在用处的东西了,不能不说,这是我们的短浅目光在作祟。
颜回能在一箪食、一瓢饮中乐享大道,为“无用之物”穷困潦倒而不以为苦。我们达不到颜回那样的境界,但可以保持对精神的追求,不为“有用之物”迷了眼。
“无用之物”,很多时候,能消除我们灵魂的尘埃。而看似有用的有用之物不过是方便和帮助我们完成某件事情的工具,那些看似无用之物虽不能给予我们多大的具体的帮助,但它们却能深刻影响我们的内心。想象一下,你可以在余暇时吟诗怡情,悲伤时写文遣怀,更可以来上一场评茶论文,岂不快哉!
我看到的无用之物,犹如青山白水缭绕我的心间。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人的思想也渐渐随着数据的快速更替发生了转变。
昨天的报纸,无用,丢掉;旧的软件安装包,无用,丢掉;过时的硬件被换下来,连收购的人也不要了,丢掉……人们习惯了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事情,可又觉得自己内心空空如也。也是没有办法,不适应时代的东西终将被淘汰。
一个退休的程序员有一天发现自己的程序不再为世人所理解,新的编程语言与更好的算法取代了他,他的那串无用的代码将沉没在时间的洪流之中,令他不免感到深深的伤感。
为了更快地奔跑,我们总是要丢掉一些东西,到后来我们甚至忘了当初为何出发。我们拼命地装上我们自认为有用的东西却不知道那是自己的无能。
人类的物质生活总是在不断提升,可精神文化却被自己吞噬。他们太“能干”了。有了杜比7。1声道的家庭影院谁还去听口技呢?有了炫酷的3D打印,我们还需要篾匠吗?
我们看似很能干地抛弃无用之物,其实是自己的无能。
传统文化精神里蕴含的民族文化看似古旧无用,却能够还原人的纯真,带给人静谧与美好,成为人们在高速发展时代中的定心剂。
我现在具有的一种淡定从容也许是小时候受过书法教育的熏陶。当时不是为了考级加分之类的实用目的去学习,而是出于简单的喜爱。一切都可以慢慢来静静走。可以独自慢慢地研墨,找到自己舒适的浓度,而不是直接用现成的。可以自己随意地练,而不必拘泥于一两本帖子。不用担心自己写坏了、写错了,因为我又不是要像那些名家用顶好的金纸然后题名盖印装裱拍卖的。一切随心,安静,平与,感受笔尖每一根狼毫的流动,体会色彩在纸上缓慢渗透的自然。那时候人与事很慢,不用想太多的事。现在想来,更觉此无用远胜那些世俗眼中的有用之物。
每一种事物总有它产生、存在、消失的道理,没有什么是无用之物,因为它们或多或少在历史上起过推动作用,给一个时代留下过宝贵的文化记忆。也只有无能者才会彻彻底底地抛弃他们。
《水浒》中的“智多星”,名唤吴用,谐音即无用。我总是隐隐地感到其中淡淡的戏谑感,再一想,却又想到另一种意味:无用并非无用。只是看待无用的角度发生了变化而已。
中华汉字,千变万化,总搅得人有些眼花。但那又何妨?它若是真的无用,又怎会有上千年的的历史,从古代流传至今呢?若不是拉丁字母的传入,与其相比较,又怎会显出其繁杂妙趣?然而,中华汉字,大宇包举,磅礴雄浑,又怎输于拉丁字母的“小蝌蚪”?又怎会无用?
电脑的普及带来的是对手书写世界的摧残,越来越多的人打字速度越来越快,手写速度越来越慢,而且提笔即忘字。因此,有人说“生僻字”无用,有人说“手写字”无用。吾用“无用”,撰文驳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千百年前的《诗经》中多是这类诗。而“蒹葭”或许就算是一类生僻字了吧。所谓“蒹葭”,即是芦苇。很多人宁愿写“芦苇”二字,也不会写“蒹葭”二字。这就是“无用”?这就是“生僻字”?只是没有人去用罢了,“无用”只是无人用。
“一语成谶”,或许许多人见过多次,却永远只记得“一语成X”,而且往往只知其中的不祥,不知完整的含义。这样一个连读音、意思都不清楚的词,又有几个人会用、敢用?与其写“一语成谶”,不如写“一句话预见了未来的不祥的事”。所谓“无用”,大概只是无人敢用吧。
很多诗词歌赋中的词,在岁月中淘洗、沉淀,又被打字的泥石流掩埋。饕餮、貔貅这些上古神兽的名字也不例外。该拿什么去拯救这些“无用”的生僻字?
我不知道。生僻字或许无用,但它们若被放进诗词歌赋文章当中,又怎不会熠熠生辉?朗朗上口的中华汉字,在历史滚滚风尘的淘洗后,留下的是漫漫满满的精华!现代的人们追求的是快节奏、高效率、语言直白精准简练,或许这是源头吧。在文章中写“蒹葭”,别人只以为是为了增加古典气息,不懂者半天才知蒹葭即芦苇还可能嫌作者卖弄——他们早已忘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这些粗犷中带有细腻的、藏于汉字中对自然万物的赞美吧。
所谓“无用”的生僻字,并非无用,只是片面之词罢了。而吾所述,也仅是一己之词,只见汉字并非无用耳。
胡塞尼在《追风筝的人》中写道:为你,千千万万遍,哪怕遍体鳞伤,也要义无反顾。人生,不是只做有意义的事。
而对于我们来说,做一些“没有意义”的无用之事,不必像哈桑般受到伤害,相反,那些无用之事可能正好是一帖疗伤之药,是生命旅途中最美好的点缀。
我想起放在我面前的那一卷柔软碎花布。绒棉已熨贴在花布上,而我所要做的便是把它缝成钱包。这便是我们在技校的实践活动。三两好友围成一桌,五色的花布在桌上铺开,针尖晶莹的光芒牵引着彩线上下翻飞,勾勒出少女细腻的心思。我们一边穿针引线,一边欢声笑语说说笑笑。时光如水,温润沁心,又如一缎柔美布料,被这些零碎的温暖缝制成记忆中的锦绣。
花一整天缝制一个钱包,似为无用,但是,这种不为生产的活动带着精剪细裁、细密缝制的慢节奏的温度,有少女心的明净美好,亦让我们内心宁静,充满温暖与幸福。这便是无用之用,它以精以慢见长,用它的细腻温暖令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无用之用又何止如此。玛格丽特杜拉斯说:“每一本打开的书,都是漫漫长夜。”静夜里,放下忙碌繁浩的学业,冲一壶大麦茶,在温润醇厚的茶香中斟饮文字这杯玉液琼浆,让哲思与灵思恣意飞扬。从《金蔷薇》到《灿烂千阳》,从尼采到蒋方舟,从《诗经》到老庄,无不可读。掩卷,无不听到心弦振动的铮铮之声。
我自知当下读书的时间少之又少,知道他人情愿抄一份读书笔记,扫一下故事梗概,知道读书的好处从不立竿见影不如刷题提分快,多数时候它是无用的时间投资。但我,还是情愿踏上文字的征途,鲜衣怒马驰骋天涯,只为让生活再留存一份诗意。这亦是无用之用。
听一首扣人心弦的歌,写一篇杜鹃啼血的文章,淋一场朦朦胧胧的细雨,画一幅山高水长的国画……皆是无用之事,都有有用之功。人生,是因了这一个个片段,才精彩纷呈,痛快淋漓。
庄字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噫!做一些无用的事,我且浅斟细酌生活的佳酿,感受无用之物的美好丰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