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和使命教师作文(教师关于责任与使命的作文)

责任和使命教师作文(教师关于责任与使命的作文)

首页读后感更新时间:2023-09-04 06:19:50
责任和使命教师作文(教师关于责任与使命的作文)

责任和使命教师作文【一】

《和教师的谈话》是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列·符·赞科夫(1901—1977)的著作。在本书中,作者将其多年实验研究总结的教学法与教育思想,采用谈话的形式,十分新颖。读完这本书后,给人的总体感觉就像这本书名一样,像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和我们交谈,交谈对学校教学的感悟。轻松通俗的话语给我们留下的教学论思想却是深刻的。

一、赞科夫主张通过系统基础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来大力促进儿童的“一般发展”。

所谓“一般发展”,系指促进儿童的智力、情感、意志、性格等内部心理特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他主张尽可能创造条件,选用“能使儿童真正开动脑筋”的教材与教法,尽早地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越学越聪明,越学越主动,越学越会学,越学越爱学。

赞科夫认为,引导儿童尽早掌握理论知识对儿童的发展起着指导作用。儿童每掌握一个初级的科学要领和原理及其逻辑联系,心智中就好像“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由此促进儿童闻一知十,举一反三的能力的发展;并使得知识的掌握真正成为基本技能、技巧训练的基础,使得系统知识的学习融会贯通,在头脑中形成合乎逻辑的结构。

二、赞科夫主张教学要引导儿童“个性自然的成长”,也就是引导个性自由发展。

赞科夫特别重视语文课教学改革,从一年级起就开始设作文教学;强调在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中,要着重促进儿童个性才能的自由发展。因此他反对语文教学方法上的僵化程式和死记硬背;他从发展心理学的科学高度较详细论述了语文教学。

三、赞科夫始终把发展看做是儿童心理特性内部必然的自身运动,因而他的教学论渗透着儿童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指导思想。

赞科夫认为,学习的动因如果来自分数和赞扬,这只是学习的“外部动因”,而最根本的是要形成学习“内在的诱因”或动力,即发自内心需要的求知欲。

为追求好分数而学习,甚至突击成风,赶考成灾,那么儿童学到的知识则会随考试的完毕而忘光。赞科夫认为,凡是没有经过紧张脑力劳动和克服困难而达于真正理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丧失掉的”。这不单是忘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不能发展思维能力,可能的后果是培养出健忘的恶性和毫无自学能力与习惯。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我想,我们常见的那种“分数高能力低”的现象是有其必然性的。

培养儿童内在的学习诱因,有赖于改造旧的教学路子。这方面赞科夫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与此同时,他还强调要教会学生自己“理解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要研究儿童的“各种各样的思维形式”,据以引导他们学会开动脑筋,成为积极学习的主人,从而也才能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和主导作用。

赞科夫的教学论是一个划时代的创新,但其中许多基本论点的提出,又不完全是出自他个人或他的学派所独创,而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如果我们查阅教育思想史,考查一下诸如研究儿童的发展,确认理论性知识对发展的指导作用,主张个性的“自然的成长”,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与儿童的主体作用等等观点,可以发现,有的是传统教学论已经提出过的问题,有的是实用主义教学论曾经片面强调过的问题;但就其整个体系而言,又绝不是旧话重提,而是一个重大发展。他的新体系反映了五十年代和以后在国际上兴起的具有共同性的教育思潮,反映了国际上教学论施行根本改革实验的创造性成果,从而才构成新颖的立论。因而,如果把赞科夫的教学论简单化地归结为重复传统教学论或实用主义教学论,或者认为他仅是“总诸家之说,而驳以己见”,那又是不公正的。科学发展中的任何合理的突破,必须有合理的继承,而不是简单重复。

美国的布鲁纳、西德的根舍因和苏联的赞科夫,被国际上誉为“课程现代化”的三大典型代表,也是当代国际上教学论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三大学派,此外尚有许多其它学派。三派立论各有异采,但在若干根本理论问题上也是异中有同。研究本书,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教学论在国际上发展的若干理论上的共同趋势。这是大有助益的。

当前,教学论和课程论仍只是处在发展中的学科,无论在一国之内或国际之间,学术研究上都呈现出学派林立、百家争议的热烈纷杂的局面;人们不应该独尊一家。即或在苏联国内,对赞科夫的新体系迄今也仍然多有异议。这种事实说明,不宜把赞科夫的教学论看成全然不可移易的东西。我认为,在教育理论上可比较的学科和可比较的部分,应打开眼界,重视研究外国,才有利于加快我国教育理论建设。因此切不可闭关自守,作茧自缚;但双不能单研究一国一家,尤不应生吞活剥照搬一切。

正确的原则应该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以我为主,博采诸家众国之长,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相宜而弃之;尤其重要的是,应通过自己的多种类型教育改革实验,进行跨学科研究,熔化古今中外于一炉,建设中国式的教学论和课程论新体系。袁枚《诗话》说得好:“虽师勿师,不取亦取”。这才是个正理。

虽然书中有些问题的提出在今天已不再新鲜,但我想凡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思想观念是永远不会落后的。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多读书,多吸取经验,多实践,才能与时俱进。一句话:走自己创新之路。

责任和使命教师作文【二】

《和教师的谈话》的第二章讲到了教师和儿童之间相互的情感关系。他提到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体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教育工作很琐碎,学生们在成长中总会反反复复出错,这就需要我们要任劳任怨,持之以恒。心平气和地面对各种学生错误。教学初,因年轻气盛,常为学生的错误而恼怒不已,大发雷霆,教育缺少足够的耐心。因此教育效果很不好,学生不仅不能正视错误,还产生了逆反心理,怨恨心理。后来发现冷静得倾听,细心的教导,持续的关注,不断的鼓励,严格的要求才能让学生听话。其次,教师的爱还应该与合理的严格的要求相结合。赞科夫同时也说到教师还需要很大的热情。没有热情就不可能会很好地去爱学生。这时候对照我自己,有时候我没有一点热情就走进了教室里,结果学生听了一堂乏味无聊的课,我自己是窝了一肚子火出来。相反,我精神抖擞,学生也是激情高涨,课堂热闹,课后有收获。老师要把课堂变成自己的舞台,走上舞台,就要进入角色。

要用自己的热情去带动学生的热情,用自己的爱去带动学生的爱。我很信奉赞科夫的这句话:儿童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

每一次与孩子们相遇,我都有一种农夫面对良种般的喜悦,一个个孩子谅是那一颗颗饱满且不同品种的种子,等待我将土地松弛,辅助他们阳光和养分,给予成长的一份空间,静静地等待这些蕴含生命的种子最终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责任和使命教师作文【三】

《和教师的谈话》是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列·符·赞科夫(1901—1977)的著作。在本书中,作者将其多年实验研究总结的教学法与教育思想,采用谈话的形式,十分新颖。读完这本书后,给人的总体感觉就像这本书名一样,像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和我们交谈,交谈对学校教学的感悟。轻松通俗的话语给我们留下的教学论思想却是深刻的。

一、赞科夫主张通过系统基础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来大力促进儿童的“一般发展”。

所谓“一般发展”,系指促进儿童的智力、情感、意志、性格等内部心理特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他主张尽可能创造条件,选用“能使儿童真正开动脑筋”的教材与教法,尽早地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越学越聪明,越学越主动,越学越会学,越学越爱学。

赞科夫认为,引导儿童尽早掌握理论知识对儿童的发展起着指导作用。儿童每掌握一个初级的科学要领和原理及其逻辑联系,心智中就好像“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由此促进儿童闻一知十,举一反三的能力的发展;并使得知识的掌握真正成为基本技能、技巧训练的基础,使得系统知识的学习融会贯通,在头脑中形成合乎逻辑的结构。

二、赞科夫主张教学要引导儿童“个性自然的成长”,也就是引导个性自由发展。

赞科夫特别重视语文课教学改革,从一年级起就开始设作文教学;强调在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中,要着重促进儿童个性才能的自由发展。因此他反对语文教学方法上的僵化程式和死记硬背;他从发展心理学的科学高度较详细论述了语文教学。

三、赞科夫始终把发展看做是儿童心理特性内部必然的自身运动,因而他的教学论渗透着儿童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指导思想。

赞科夫认为,学习的动因如果来自分数和赞扬,这只是学习的“外部动因”,而最根本的是要形成学习“内在的诱因”或动力,即发自内心需要的求知欲。

为追求好分数而学习,甚至突击成风,赶考成灾,那么儿童学到的知识则会随考试的完毕而忘光。赞科夫认为,凡是没有经过紧张脑力劳动和克服困难而达于真正理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丧失掉的”。这不单是忘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不能发展思维能力,可能的后果是培养出健忘的恶性和毫无自学能力与习惯。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我想,我们常见的那种“分数高能力低”的现象是有其必然性的。

培养儿童内在的学习诱因,有赖于改造旧的教学路子。这方面赞科夫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与此同时,他还强调要教会学生自己“理解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要研究儿童的“各种各样的思维形式”,据以引导他们学会开动脑筋,成为积极学习的主人,从而也才能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和主导作用。

赞科夫的教学论是一个划时代的创新,但其中许多基本论点的提出,又不完全是出自他个人或他的学派所独创,而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如果我们查阅教育思想史,考查一下诸如研究儿童的发展,确认理论性知识对发展的指导作用,主张个性的“自然的成长”,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与儿童的主体作用等等观点,可以发现,有的是传统教学论已经提出过的问题,有的是实用主义教学论曾经片面强调过的问题;但就其整个体系而言,又绝不是旧话重提,而是一个重大发展。他的新体系反映了五十年代和以后在国际上兴起的具有共同性的教育思潮,反映了国际上教学论施行根本改革实验的创造性成果,从而才构成新颖的立论。因而,如果把赞科夫的教学论简单化地归结为重复传统教学论或实用主义教学论,或者认为他仅是“总诸家之说,而驳以己见”,那又是不公正的。科学发展中的任何合理的突破,必须有合理的继承,而不是简单重复。

美国的布鲁纳、西德的根舍因和苏联的赞科夫,被国际上誉为“课程现代化”的三大典型代表,也是当代国际上教学论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三大学派,此外尚有许多其它学派。三派立论各有异采,但在若干根本理论问题上也是异中有同。研究本书,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教学论在国际上发展的若干理论上的共同趋势。这是大有助益的。

当前,教学论和课程论仍只是处在发展中的学科,无论在一国之内或国际之间,学术研究上都呈现出学派林立、百家争议的热烈纷杂的局面;人们不应该独尊一家。即或在苏联国内,对赞科夫的新体系迄今也仍然多有异议。这种事实说明,不宜把赞科夫的教学论看成全然不可移易的东西。我认为,在教育理论上可比较的学科和可比较的部分,应打开眼界,重视研究外国,才有利于加快我国教育理论建设。因此切不可闭关自守,作茧自缚;但双不能单研究一国一家,尤不应生吞活剥照搬一切。

正确的原则应该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以我为主,博采诸家众国之长,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相宜而弃之;尤其重要的是,应通过自己的多种类型教育改革实验,进行跨学科研究,熔化古今中外于一炉,建设中国式的教学论和课程论新体系。袁枚《诗话》说得好:“虽师勿师,不取亦取”。这才是个正理。

虽然书中有些问题的提出在今天已不再新鲜,但我想凡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思想观念是永远不会落后的。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多读书,多吸取经验,多实践,才能与时俱进。一句话:走自己创新之路。

责任和使命教师作文【四】

《和教师的谈话》的第二章讲到了教师和儿童之间相互的情感关系。他提到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体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教育工作很琐碎,学生们在成长中总会反反复复出错,这就需要我们要任劳任怨,持之以恒。心平气和地面对各种学生错误。教学初,因年轻气盛,常为学生的错误而恼怒不已,大发雷霆,教育缺少足够的耐心。因此教育效果很不好,学生不仅不能正视错误,还产生了逆反心理,怨恨心理。后来发现冷静得倾听,细心的教导,持续的关注,不断的鼓励,严格的要求才能让学生听话。其次,教师的爱还应该与合理的严格的要求相结合。赞科夫同时也说到教师还需要很大的热情。没有热情就不可能会很好地去爱学生。这时候对照我自己,有时候我没有一点热情就走进了教室里,结果学生听了一堂乏味无聊的课,我自己是窝了一肚子火出来。相反,我精神抖擞,学生也是激情高涨,课堂热闹,课后有收获。老师要把课堂变成自己的舞台,走上舞台,就要进入角色。

要用自己的热情去带动学生的热情,用自己的爱去带动学生的爱。我很信奉赞科夫的这句话:儿童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总之,书中赞可夫谈到的问题很多很多,我所学到的知识远远不止这些。古人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此我要把这本书当成我前进路上的`指明灯,不断的阅读它研究它,让自己重新当一名渴求知识的学生,学习书中提到的教学上的技巧和知识,同时从正确的角度不断去反省自己的教学,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学生,让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21世纪新人才,也让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责任和使命教师作文【五】

《和教师的谈话》一书,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新教学论同传统教学论的基本分歧,尤其是针对小学低年级的许多教学问题提出了新观点新方法。书中采取对比方式大量论述了新旧教学方法的长短得失,但又不是空泛议论,不是就方法—论方法,而是从长年的实验效果出发来分析新教学方法所依据的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科学规律。行文上举例生动,分析具体,通俗易懂。这本书虽然是专谈小学教学问题的,但它的崭新立论对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是有启发的,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从传统教学体系的消极影响束缚下解脱出来,探索教学新路子。

赞科夫说:“不应当把儿童在课堂上的积极而充实的精神生活理解成连续不断地紧张状态,所谓儿童的生活并不是指让每一个人单独地去苦思冥想。孩子是在跟教师、同学一起交谈自己的想法,有时是互相争论。这里面有游戏的成分、有开玩笑,也有笑声……当然,儿童在课堂上的生活,毕竟是以学习为主的一种精神存在的特殊形式。可是,只要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不故意造作的生活,它就会是既自由自在,又丰富多彩的。

以往在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中总感到在教育上有缺陷。发现他们总是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的极大热情去参与学习。反之,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效益的提高。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到:建立和—谐的教与愉快的学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乐学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首要前提。诚然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进活动,但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的理智、情感和教育方法。第一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取得学生对你的信赖。例如当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有困难,老师此时一定要用心去点拨学生,启发思维,切不可简单生硬地要求学生坐下,一定要给学生回答正确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体会出掌握知识后的快乐。

另外,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还得到启发。我觉得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必须要优化自己所教学科的课堂结构。首先要形成活泼进取的学习气氛,变死学为活学,老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丰富知识,增强智能。其次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学习基储潜能、水平不同,其学习的需要也不同,教学中就要不同对待。有的需要点拨,有的需要辅导,有的需要鼓励,有的需要补课,尤其是对学习基础差、接受能力慢的学生,教师要善于查缺补漏,下到功夫。最后是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发展个性特长,既要学得扎实,又应学得轻松。

总之这是一本对我们教学工作非常有帮助的书。通过学习,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使我懂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身和心去影响孩子,用自己的激—情去诱发孩子的激—情,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孩子,使学生和我心心相应、协调一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立良好的教学情境,师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责任和使命教师作文【六】

作为一名老师,面对这样有独特生命的“精灵”,我们不必去美化他们,但是又不能回避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而是要宽容豁达,善待他们。放大他们的闪光点,赏识他们的优点,充分释放潜能。因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看得起”,对孩子而言,就是“你真棒,你真行”。这是让孩子快乐成长的奥秘。在我们的教育行为中,要多说一些“太好了!”“你真棒,你真行”。这样的话,能让孩子感到自信,一个“行”字,消除了孩子的恐惧感;一个“行”字,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一个“行”字,唤起了对生命的热爱;一个“行”字,找到了学习的快乐感觉。这样,就能够使孩子在各项活动中保持良好的状态,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也能够缩短老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使孩子更能亲近老师、信任老师。而我始终坚信这样一句话“用阳光的'笑容对待阳光的学生,我们的教育必定会充满阳光。”以前有个学生上课老爱趴桌子,课堂提醒她,她反而很厌烦。课后我找她谈话,说她基础不错,完全可以成为语文科的种子选手。结果这次谈话让她大受鼓舞,上课便开始积极发言,后来发现他朗读功底不错,于是在课堂上有意识地给她很多朗读的机会,在同学们的好评和掌声中,她终于有了学习的热情。事后她对我说,她很感谢我这么重视她。其实我只是一根火柴,点亮了那根灯芯。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