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低年级的课例,老师总叫前面的几个同学发言,而其他也想得到小红花的孩子一次次失望。下课后孩子向老师索要老师不给,还说:“你要在课堂举手发言才能给呢!”这真是够讽刺的。还有的老师动不动就在孩子脸上贴上一个小星星,动不动就拍手欢呼:“你真棒!”之类的“闹”课。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注意在表彰一些孩子的时候,要照顾到另外一些孩子的情感。要小心轻放每一个孩子的心。
在课上要学会倾听,目前一些研究课热闹大于宁静,言说多于倾听。有一些教师甚至听不出学生读错说错的内容,这怎能谈得上指导学生。所以,学生要学会倾听,为人师表的教师率先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
这一点是窦老师一直以来的提倡,“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工资再低也要买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屋子再小也要藏书。”身为副校长的窦老师,在繁重芜杂的工作之余,充分利用点滴闲暇,坚持挤出时间来读书的身影。经典著作、《人民教育》、《读者》、《随笔》……都是她生活的伴侣。会前会后,旅行途中……她都会拿出书来,作一次精神的短暂漫游。读书,让窦老师“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让窦老师在教育教学上底气十足,挥洒自如;读书,让窦老师的精神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元素,永葆青春,永远美丽!
当学生在读通读懂甚至理解了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23课《三个儿子》的课文内容之后,为了深入领会其思想内涵,课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孩子?问题一提出,五花八门的答案都出来了:第一种答案,认为“老爷爷只看见翻跟头的那个孩子”!归纳这部分同学的理由大致有三:1、他是第一个出场的;2、他翻跟头的本领实在了不起,快得都像车轮一样地转了;3、三个妈妈都被他迷住了,难道老爷爷还会没有看见?正因为理由最充分,因此,认为这个答案正确的同学人数比例也最高;
第二种答案是认为“老爷爷只看见唱歌的那个孩子”!理由是“他的歌声”,老爷爷不会没有听见了吧?认为这个答案正确的是一小部分同学。
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本应该“老爷爷只看见的是第三个儿子”属于真正的正确答案,居然没有一个同学认为,即便有极个别同学想举手发言,也只因为一时答不上理由而迟迟不敢表态!
在这样的情形下,我是怎样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其正确的思想内涵的呢?
第一步:我下意识地指名一位同学朗读第三个(即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那位)孩子行为的一段话(即第11自然段);噶同学读完之后又让全班同学齐读;齐读完之后又让学生划出表示该孩子行为动作的“跑到”、“接过”、“提着”、“走”等四个词语。经过我这样一番有意识的“折腾”,敏感的学生终于明白了:老师,我知道了,老爷爷只看见的那个孩子应该是第三个孩子。
“为什么?”我趁热打铁。
“因为第三个孩子勤劳,孝敬父母。”那位同学继续答道。
“为什么老爷爷只看见他?而没有看见其他两位?他真得没有看见吗?”我再次有意打一伏笔,提出了一个更加深入问题,让学生作进一步思考探究。
第二步:我有意识的让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第三个孩子的举动是在怎样的一个情形之下这样做的?
先出示一副显得很有精神而又正直的老大爷图象,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老大爷是一位怎样的老大爷?
又出示“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即课文第8自然段的'一段话,让学生反复读,读后又让学生说说孩子的妈妈提水到底有多艰辛。
然后又问: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们想想,作为一位正直、善良的老大爷,他会认为三个孩子的行为谁做得最好?
通过这样一番有目的地“朗读——设疑——讨论”,大部分学生的思想基本被引到了“在老爷爷看来,只有爱妈妈、帮助妈妈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的这个正确而健康的思想内涵上来。
有一位学生为了表达他对老师这番苦心的理解,课后还极端地告诉大家:第三个孩子的勤劳,孝敬父母最主要就体现在他把力气化在了最需要帮助的妈妈提水这件事情上了,而不是像第一、二个孩子,把力气化在翻跟头和唱歌上!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年轻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小学语文教师》一直与我相伴了好些年。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
《语文教师》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先锋。
闲来无事时,我喜欢拿一本《小学语文教师》细细品读,在读这本书时,经常会看到一个人的文章,那就是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窦桂梅。她提出的“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这三个超越的教学思想在小学教育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窦老师来自东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不到30岁就被评为了全国特级模范教师,这里面有多少汗水。曾经在网上看到过窦老师讲的课,每一次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那她教学的底气,特别是洋溢在课堂上的新意与灵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的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十分精彩,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下课后大家请教他有什么良方,那位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的。这句话正道出了教师备课的境界。比如她上《秋天的雨》一课,仅一个导入环节,就让人联想到了,在那枫叶飘落的秋天,一场秋雨沐浴着大地,让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着感觉到课本内容是那样的接近。这些除了窦老师课前辛勤的备课外,肯定还有许多平日生活中的备课,比如,读书、写作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等等。而窦老师就是这样,她也是把自己的每一段人生经历,都在为教学做准备。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窦老师这种精神,这种永无止境追求教育事业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百年育人的神圣职业。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