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还必须在写法上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我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这四个方面并非要全写,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写,当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而且还要写得具体、真切。否则,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了。
第二,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否则就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第三,让人物自我表演。
学生写作前,我强调指出写人物说话、做事,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导演,在幕后指挥,让人物自我表演。而不要像纪录片中的解说员,自己一味地介绍。这样,笔下的人物才富有立体感,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
例如:张舒粉同学的作文《一位让我敬爱的人》,描写的人物是班主任,作文选取了两个事例,表现班主任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同学的好品质。其中的一个事例是这样写的:冬天的一个早晨,我早早来到教室,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冷吗?以后记得穿厚点。”那么亲切。我回头一看,原来是班主任。等同学们都到齐了,便对我们说:“同学们,这几天冷,大家要多喝热水,有条件的要每天喝两袋板兰根,预防感冒,记住了吗?要当作业来完成。”这篇作文,注重让人物自我表演,所以,给人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指导学生写熟悉的事,我主要是让他们写自己经历的事。学生自己是参与者,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都十分清楚,写起来自然比较容易。尤其能够把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写进去,从而揭示出事情的意义。那么,怎样叙事才能具体、真切呢?我是这样指导的:
第一,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事时,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什么事情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这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碍别人看明白的情况下,才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两个。
学生在叙事时,一般都能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却往往把事情的过程叙述得非常简单、空泛,不能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就强化训练学生写好事情的发展过程,力求在短期内,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
由于年龄、时代的差异,学生在家里会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在学校会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即使自己,也会在思想上产生矛盾冲突。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或自己的觉悟,矛盾冲突最终会得以妥善解决的。我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写好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并且力争写出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结局,使文章曲折动人,富有吸引力。
例如:王顺贤同学的作文《一字之争》,就写得很好。他在作文中写道:他爸爸让他背诵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诗《回乡偶书》。当他背到“乡音无改鬓毛衰”时,他爸爸严肃地批评他:“为什么把字读成了?”王顺贤听了,很委屈地说:“爸,是您错了,‘衰’字在这里就读‘cuī’。”他本以为父子之间又得来一场面红耳赤的唇枪舌战。而爸爸却搬出几本字典、词典,与他一同查找,结果费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也没有查到。王顺贤就不耐烦地说:“爸,算了吧,就听您的念‘shuāi’吧。”他爸爸听后,反而更加严厉地对他说:“什么叫算了,做学问,就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有错必
改!”他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查找。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爸爸忽然捧着《古代汉语》词典高兴地叫起来,说:“哦,这里就是读‘cuī’,爸爸错怪你了,向你认错!”作文最后写道:“爸爸是个工程师,知识渊博,竟然向我认了错,可在‘认真’二字上,我却输给了爸爸。”这篇作文写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把矛盾冲突表现得合情合理,结局出人意料,作文的主题也突出了。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一是学生初中生活的开始,从初一开始学生就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加上老师耐心的指导,学生掌握了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初中阶段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纵观一年一度的中考,大多数考生失分最多的是作文分。作文又分为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几类。而话题作文是近几年中考作文出现的一种形式。那么,中学生怎样才能写好话题作文呢?
所谓话题作文,是指用一段提示语向学生本文的指明写作范围、题材范围、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其想像力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针对话题作文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的写作状况,我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初中生如何写好话题作文:审题;拟题目;选文体;构思、立意等方面谈谈怎样写好话题作文。话题作文首次出现在1999年的高考作文中,从此以后,话题作文在不知不觉中占据了中考的主流地位。所谓“话题作文”,是指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其想像力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其特点有:第一,这一段提示语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第二,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见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第三,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文题,而不是要学生用某话题中的个别词语为作文的题目。
比如再一次中,作文要求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以“母爱”为话题作文。
“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气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丝绵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母亲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彷徨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零乱的思绪。母亲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帮助你找好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原野。母亲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当你干渴病痛时,只消一滴,滚滚的生命汪洋就会在心中蔓延。母亲是荒寂中的一朵鲜花。当你落寞惆怅时,看一眼满目生辉,闻一下香泌心脾,心灵得到恬适不会孤独。母亲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当你不辨方向时,一束柔光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母亲是航行中的一道港湾。当你颠簸受伤时,头枕她的臂膊,舔舔伤口,补充精力,再次高高扬帆”,当读了这段文提示语后,大多数同学就直接把“母爱”做了本文写作的题目了。
这种开放性作文与以往的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相比,其优点在于给了考生更广阔的写作空间和更大的发挥余地。然而,作为思想还不够成熟,思维还比较狭窄,视野还不够开阔,作文水平还比较低下的初中学生,对话题作文却还存在比较严重的畏惧心理,不知道如何下笔。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话题作文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给学生予以指导。
“我就喜欢”是麦当劳的广告语,可有些人就是不喜欢那洋玩意儿,因为你“就喜欢”的是山东煎饼卷大葱蘸豆酱,一想起就亲得慌。要你写“麦当劳”,你是一点情绪也没有;要你写“煎饼”,你会“关不上闸门”。好了,就写你的专利事。看看2013年北京市中考佳作《在好奇中成长》中的精彩片段:
爸爸一个个为我剥花生,我一个个狼吞虎咽地吃。突然,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个怪念头:既然嘴巴能吃,鼻子能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选了一个跟手指差不多大的花生小心翼翼地塞入了鼻孔中,刚放入,我没有丝毫反应,就又拿了一颗塞了进去。过了一会儿,我感到不对劲,有些喘不上气来,便“哇”的一下子哭了起来,一旁专心致志剥花生的爸爸看见我的脸色变得苍白,急忙让我用气息把花生挤出来……我这时才知道:鼻子是用来呼吸的!
看完后我们真佩服作者小时候的好奇心,这危险的实践得出的真知是一辈子都不会忘掉的。只要是你的专利事,写起来就会文采飞扬,感染力超强。
从现在开始,我们应始终记着一点,所谓写作文,就是要写出我们自己的感受,那么,我们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作文高手。因为我们的作文,是凭借着真实、真诚、真切的情感打动别人的。而好作文就是那些能够让人动心的作文!什么是自己的感受呢?这就是同学们在选材上的一个特色要求。当谈到作文要选取最有特色的材料来写时,同学们很为难。其实,你自己个人的,就是有特色的内容。你想一想,世界上能有两个面貌完全相同的人吗?所以,要想文章有特色,内容上不和别人撞车,最好的捷径就是选取自己的故事来写,选取自己的所见所闻来写。只要我们用心采集生活中闪光的珍珠,摄取有典型意义的特写镜头,并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去整理,我们肯定会写好作文的。
精彩片段可以是极为传神的细腻描写,也可以是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的精警语段等。若在作文最关键的地方用上这样一个精彩段落,就会令此文顿生魅力,让阅卷老师眼前为之一亮。一般情况下,大家可把精彩语段设置在开头或结尾,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放在开头,能先声夺人,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为评分打下一个基础;放在末尾,这是打分的前奏,也是能给评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因而,与其匆忙写来,倒不如花一点时间对作文的开头和结尾,从修辞、句式、语言色彩上下一点功夫,达到让评卷老师惊喜的目的。如2013年天津市中考佳作《捡拾幸福》结尾的精彩段:
幸福是个美丽的玻璃球,破碎散落在世间的每个角落。有的人捡到的多些,有的人捡到的少些。虽然没有人能拥有全部,但每一次弯腰,每一次捡拾,都是幸福。也许,人活着就是一种心情。把握心情,把握今天,设置明天,储存永远。只要用心感受,用心捡拾,幸福就会永远存在。
说明文首要的一点是明确说明的对象,然后用准确的语言,结合多种说明手法对之进行介绍和描述。常用的说明手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引资料、举例子、列数字、画图表等。下定义,即给要说明的对象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如博物馆的定义就是征集、保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的实物,并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分类别是将要说明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划分类别,以帮助读者对事物的理解。如电视机,可以分为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作比较,即将这种事物与那种事物比较异同,从而更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如将城市和乡村作比较,将大学和幼儿园作比较等。作比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比较的事物之间应当具有可比性,不能生拉硬扯,也不能不尊重客观事实,胡乱比较。为了说明某种事物的特点,有时候需要介绍它的`背景、原理、历史等,这时就要用到引资料这种手法。比如我们要对长城进行说明,适当地引用一些历史文献,就更有助于今天的人们了解长城的历史,从而加深对长城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的认识。在复杂说明文中,列图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大量的数据、冗长的叙述、复杂的相互关系等,都可以通过图表得到直观的表达。
如何使说明文物理并重、形神兼备的呢?首要的一点是观察。说明文写作的前提是对要说明的事物非常熟悉。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养成认真观察、深入了解的习惯:
观察要有针对性。要带着问题观察,而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最好能在观察前列出观察提纲,观察时要记笔记、画图标。要善于提出问题。
观察时要分清主次。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观察的顺序。观察有概括性观察和特写性观察之分。前一种方法有助于抓住事物的概貌,后者则利于把握观察对象的细节和特征。由概括到特写、由全局到局部,是观察的一般原理。
观察重在事物的形。要想传神,写出事物的内涵、原理等,则需要有很好的查阅资料、作调查的能力。比如我们要写一篇文章来说明洛阳牡丹。在写好它的形状、颜色、品种之外,如果能够考察一下洛阳牡丹的来历、其中的牡丹名品在培育中的科学原理,这篇文章就会有说服力,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洛阳牡丹的文化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具备相当的知识积累、广阔的知识面和优秀的调查能力。作为小,应当从小注重积累知识和调查能力的训练。比如通过剪报、记笔记、上图书馆和阅览室等途径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
话题作文中的“话题”,常常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范围,要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篇幅中将其阐述清楚是不太现实的。而我们的有些同学为了节省时间或不愿动脑筋,却经常直接将话题作为文章的标题。这样一来,在写作过程中就会出现作文题目过大,不知如何下手的问题。因此,必须给“话题”拟一个合适的标题。所谓“题好文一半”、“万事开头难”,如果题目取好了,一方面可以迅速打开作文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获得较高的“印象分”。那么,该如何给话题拟一个巧妙、新颖的标题呢?
1、加词法。所谓“加词法”,即在话题的前面或后面尽可能多地加上一些修饰、限制、补充性词或短语,将宽泛、抽象的话题具体化、形象化,再选择自己熟悉的方面确定写作范围和作文题目。如:?读书的秘诀?、?书是我的终身伴侣?等等,这种方法可使话题由大化小,避免了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
2、想象法:
引导学生由所给的话题想象开去,让学生的思维在虚幻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从而拟出新颖独到的题目。如22世纪的书天书等。指导学生运用想象法拟题,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使写出的文章富有新意,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3、拟人法
就是指导学生把所给的话题拟人化,拟出人性化的题目。以上话题可拟题为:书与笔的对话书的自白,这样的题目使文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4、引申法
就是在话题原意的基础上,分析它的引申义,由引申义来确定作文的题目。如“书”可以引申为对人类文明或个人历史的记载,“读书”可以理解为了解人生等。由此,可尝试拟题为:读书使人明理、读书破万卷。这些题目挖掘了话题的深层含义,使文章立意新颖,主题深刻。
5、引用法
即引导学生引用与所给话题有关的、诗词、歌词或对它们加以变通作题目。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从中提炼出精练、含蓄、韵味十足的题目来。可将话题的题目拟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好读书,不求甚解、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使题目更具吸引力。
6、悬念法
即指导学生巧设悬念,拟出能充分激起读者阅读兴趣的题目来。如将以上话题拟题为:书告诉我们……、尽信书不如无书、我的第一本书,这样的题目颇具悬念,能使人产生不读不快之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