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高校合并的初衷是好的。为了优势互补也罢,为了便于管理也罢,总之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人有个习惯,什么事只要有人一开头,觉得有利可图,那么大家就一窝蜂地上,非要搞得轰轰烈烈,非要搞得沸反盈天。最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结果又怎样?很多高校盲目跟风,以为合并了就可以发展壮大,就可以名声鹊起。于是乎也开始合并,将各种杂七杂八,毫无瓜葛的学校硬是合并为一个学校。既然合并了,好了,那就要建一座统一的大学。于是一座座大学城拔地而起,高校合并狂潮愈演愈烈。
大学城建成后的搬迁工作也是艰巨而繁琐的,一些设备的运输相当困难,有的搬迁甚至影响科学成果的顺利研究。搬还是搬了,崭新的校园,光秃秃的环境。从年代久远地绿树葱笼换到了主流时代的水泥柏油。到底是退步还是进步?空旷的'新校区,楼与楼之间留有大片大片的闲置空地。这些闲置的空地是一所学校所必需的?
土地乃国之命脉,寸土寸金。然而一所大学城动辄几千亩、数万亩。横陈在都市里,一座座冰冷的水泥建筑遥相呼应,柏油路几乎铺遍了整个校园。现代的物质生活气息充斥其间,那想象中的优美人文气息已荡然无存!
当今的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已经远远落后于八九十年代以前的大学生。许多招聘单位都对应届生抱有成见。难怪有的毕业生说四年大学,不知道是我上了大学,还是大学上了我。真是绝好的讽刺!
究竟是大学生的自身原因,还是学校的原因,还是教育方法教育体制的弊端……为什么当代大学生大大逊色于以前?高校太多了,中专升级为大专,大专升级为本科,本科升级到什么211、985。高校在华夏大地上遍地开花。高考变得易如反掌,只要你不是傻子、呆子、愣子,都可以考上大学。大学几近于平民教育,学历证书如雪片般飞来,大学生早已不再是天之骄子,而是流落街头的求职者。将大学教育变成平民教育是好的现象,只是不要急功近利,要数量不要质量终将自食其果。高校数量激增,学生数量也恶性膨胀,就业压力必然愈加严峻,据权威人士预测,2013年中国将达到失业高峰。
严师出高徒,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各种约束,哪来的优秀人才?而今的大学教育对学生的约束充其量就是一个期末,呵呵,搞笑的是考试的内容老师都会以各种方式透露给大家,确保做到考试万无一失。学生的成绩也是老师的成绩。可是还是有人不及格,为什么?他们也想通过,只是一点没复习,哪怕老师已经面授机宜,仍然兵败而归。一句话,没有自制能力,大多都成了网络的俘虏,丧失了进取心!网络世界使他们更加无拘无束,更加没有自制力。高校毕业生撇开能力不说,单说上网,无一不是手到勤来。
当今的学校教育和社会严重脱节,学以致用?简直搞笑,老师教授的大多是理论问题,与社会与实际风马牛不相及,即便是这些理论,仍有绝大多数人之时略知皮毛,更遑论“致用”了。高校为什么就不能和各类公司企业等实体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呢?学校可能要辩解了:我们有完善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搞笑,前后我去实习过两次,就是做体力活,与其说是锻炼倒不如说是摧残,两个月我不停地无休止地在整理文件、档案……与其说是整理倒不如说是档案室搬运工。跟我们学得知识有何关联?学校的实习基地大多也只是个花架子,中看不中用。它怎么就不能给学生用点心呢?评职称倒是来劲,一个个生龙活虎,争先恐后……
教育越搞越不像样,就这还整天想着要合并,要建新校区,要划地皮,有什么资格?学生满意吗?人民满意吗?那些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满意吗?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在外面生活的多么的不容易,可为了不让家里操心,他们强咽苦水,在电话里对自己的困难只字不提,都说生活的很好,一切都很顺利。有谁知道他们此刻真正的心境?又有谁知道造成这种苦果的原因并不是他们不学无术,而是学无所学、学用脱钩。我们用十年寒窗换来一纸薄薄的通知书,而学校以四年的时光让将我们最初的锐气磨洗殆尽!
而高校建设大学城的结果是诸多高校负债累累,艰难度日,濒于***,一个事业单位濒于***,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是谁造成这些恶果?是谁造成高校运转困难?又是谁让教育质量一再下滑?这一切的一切,究竟由谁买单?
兴建大学城,理智一些吧。既没有提高教育质量,又使自己陷入艰难的僵局,骑虎难下,劳民伤财。这是任何人都不愿看到的。
《妈妈教的数学》这本书是看了璨然的介绍后,毫不犹豫从淘宝上高价买回来的(书不贵,运费贵)。我对数学很怕,怕的天衣无缝。所以无论是笑笑数数还是做简单的习题,我从不多言,因为我觉得如果我还不懂得如何去引导她,不如什么都不做,做错误的事情比什么都不做更可怕。但是,心中始终放不下的是上学后怎么办?如果遗传了我的数学盲基因怎么办?虽然笑爹的数学不错,但是他似乎没有耐心去指导,而且似乎也不具备与孩子沟通的语言技巧。(说白了就是他的指导,小孩子能听懂吗?)而我呢,也许有这份耐心,但又无这份能力。所以我必须读读它!
书到手,迫不及待的翻了前五分之一,我激动的难以言表,似乎长久以来的焦虑瞬间烟消云散。但是,意外的是,随着越读越多,我的焦虑慢慢又回来了,而冷静下来后,竟然发现焦虑更深了。以前虽然怕,但还指望笑笑也许能脱离我的遗传基因,能神奇的自己天生长好这跟数学筋。可现在越读越觉得数学太神奇,但也太深奥了,以至于读到最后,我觉得“能天生长好”的可能性真是太小了,太小了。所以……所以就没有所以啦……
书我还是喜欢,如果重新选择一次,我还是会毫不犹豫的买。只是,且听我唠叨唠叨……
内容如书名,作者以日记为记忆的线索,列举了他妈妈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带领他感受,应用,认知,熟悉,理解“数学”的。他妈妈将很多抽象的概念题以具象的形式演练出来,帮助他从动手中解决数学问题。无疑,我其实收获是很大的,比如:书中开始就说道“对孩子来说,原理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应用,把规律用熟、用透、用烂,从而激发好奇心。”这一点令我对自己的“抽象盲”有所释怀,对自己放心则意味着“对遗传的放心”,“对指导工作的放心”等等(呵呵,我是不是想太多了)。在比如,他以自身的体会告诉我们“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是一种永恒的、源源不断的激励。”这点让我自己更清楚的理解孩子的感受,知道孩子的激发点在哪里,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如果家长的职责是引导,那么最先该知道引导的方向。这一点作者写了很多具体的例子,具体的方法,他妈妈用了很多种老师,同学,甚至史料上都无记载的方法,让他在同学老师面前大显身手。这些具体实例,都是我们可以照搬的。除此之外,作者还具体化了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辅导原则,比如如何帮助孩子检查作业或习题。如何面对孩子的错误,如何帮助他们思考不会做的题等等。实际上,我把书中重点的地方画下来很多很多,可话说回来,既然写的如此之好,如此之有用,为什么会越读越没有信心呢?
也许是因为我本以为这是一本很平易近人的书,是用一个普通妈妈的方法,为普通妈妈打开一扇门,帮助普通的妈妈把忽略的,丢掉的一些“有用”的东西为孩子捡起来,准备出来。应该是普通妈妈能看懂的书,书上的方法也是普通妈妈知道的,熟悉的`,可以运用,可以操作的。可事实上,他运用的大量例子,我完全不懂,也没见过。虽然凭借记忆直接使用是没有问题,而且也确定是有帮助的,但是我绝对没有能力继续进行举一反三。
比如他遇到应用题不会做时,她妈妈的方法是带他实际操作。而换成我,我有可能知道是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的,可绝对不知道该如何带领她操作,操作什么?如何操作?我在微信朋友圈中有分享过其中一道题,也分享了答题步骤,确实有一些妈妈同我一样,看了解题后,也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所以我绝对不是独一无二的笨哈)。所以直接用他的法子可以,但是不能只会帮助孩子做着一道题啊,对吧?其中书中还有一个例子是买尺子橡皮转笔刀与钱的应用题,她妈妈带他去实际买了下,回来他就会做。可怜我研究半天,我也试着过家家般的操作了下,依然不会做(书中无解题方式和答案)。
在比如,他举例通过家里的秤,妈妈让他很早就熟悉了小数点。当然这个我可以学会,但是这种也许该叫“数学敏感度”(我自己起的名字)的东西,我却是不具备的。我想如果我家有秤,我也会给笑笑玩,可是玩来玩去,我能意识到引入小数点概念吗?尺子量东西,是笑喜欢玩的,和书上写的一样,见东西就量。可也就到此为止了,我把它和数学联系不上。也许即便是这样,这种玩也还是有它的意义所在,可是对比作者的妈妈的做法,意义就减少了太多太多。
作者说自己的记忆力不好,妈妈就用了其他方法帮助他解题,这个思路是想告诉我们,避开孩子的短处,而且到达终点的路不止一条。可是碰到我这位笨妈妈怎么办呢?我当然死记硬背的也许能学会这书上的几个绝招,但是现成的例子之外又怎么办呢?对于孩子不会做的题,家长不会做也正常,作者给家长的指导建议是与孩子讨论题目,讨论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可是如果我不会做,我根本也想不出怎么和孩子讨论啊。
越写泪越多啊。好吧!其实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不是不喜欢这本书,只是受到沉重打击所以来诉诉苦。它肯定是一本好书,如果读书人本就是理科生的脑袋,它绝对能将你沉睡的宝藏挖掘出来。可是笨妈如我,本就无宝,挖无可挖,也就只能借用它十分之一的智慧,略微弥补一二了,但有总比没有强。所谓不同人读出不同味吧!
晚上我翻出来以前买的绘本,“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三本)”以及“安野光雅数学绘本(5本)”觉得它们有点像是救命稻草。以前觉得它们好,但是从无向今天这样能清晰的感受到好在哪里,解决或者帮助了什么样的“数学”点。我没有信心可以像作者的妈妈那样,随时留心让孩子观察,体验,运用“数学”,但幸好,还有故事。故事已经是专家写好的故事,一切具备,只欠东风吹来“讲讲”和“听听”!
这书只能在淘宝买到,读不读,买不买,你们自己掂量着办!我虽受打击,但依然推荐!
买的时候以为是“妈妈应该这样教数学”,翻开看了以后才知道是“我妈妈这样教我学数学”。这不是一本讲如何教孩子数学的书,至少涉及学前数学的学科本质和教学法的部分并不多,更多的是经验介绍和有趣思索。
如果把它当做一本“数学学霸的成长反思”的话,还挺好看,建议和思考都很中肯,书中提到的数学学习小技巧也都很实用,反正我自己看的时候也不是都跟上了,感慨小时候没有好好学数学。
跟孩子一起玩数学的思路特别好,书中有不少小故事跟以前看《别闹了费曼先生》中费曼玩数学暗合,在生活中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哪怕是比别人算得快呢!这种成就感都会带来进一步的探索。反正吧,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倒是成功经验会引领我们重复、深化和反思。
这本书提到了很多儿童数学学习中的关键问题,比如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需要让孩子充分体验具体的数,从自然语言到数学语言,是培养孩子的学术能力的很关键的一步,还有就是在学数学的过程中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感知和建立自己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答案,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不过呢,里面所讲的数学知识和技巧,确实更适合小学阶段的奥数了,毕竟这可能是作者本人比较熟悉的角色。
最后分享一个特别打动我的小细节,就是书中作者妈妈教给他的一些小技巧,后来作者学了数学专业,当了数学老师,发现是源于古代文化中的方法,这种不动声色但意味深长的家庭教育内容,让我特别感动。大概也是这本书想说的吧,父母在孩子学习和探索中的重要地位。
尊敬的xx大学的老师:
你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宝贵的时间看一下我的自荐信。
我是一名来自河南省夏邑县的一名普通高中生。去年暑假,我的一位在贵校就读的表哥在我家借宿,向我谈起了贵校,贵校浓厚的人文气息深深地吸引了我。从那时起,我便在心里埋下了一个去贵校上学的种子,今天我借这个机会向老师介绍一下我自己,圆我一个去贵校上学的梦想。
因为我出身农村,所以我深知努力学习对改变我命运的重要性,因此我从未敢对学习生过一丝懈怠之心。苦心人,天不负,我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我从未忽视过对课外活动的积极参与。我还参加了我校的一个志愿者组织曙光志愿者,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怀着对公益的热爱,组织了多次公益活动,例如去敬老院陪老人聊天,帮环卫工人清扫大街......既放松了自己,又帮助了别人,也收获了许多社会经验,可谓是一举三得。
日常生活中,我兴趣最浓厚的莫过于数学了,我从小学刚接触数学时便深深沉迷于其中。在学习的过程中,数学也锻炼了我的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严谨的态度,我的数学成绩也是名列前茅。高中时期,我用一年半的时间便学完了高中数学课程,其后又用一年的时间浏览了《高等数学》,虽说没有入木三分,但也能理解个大概。
古人常云:寒门难出贵子。但是我不这样认为,正因我们出身寒门,没有特别出色的成绩,因此我们有更加坚定地不懈攀登的信念;正因我们出身寒门,没有雄厚的家庭背景,因此我们有更渴望不平凡的心;正因我们出身寒门,没有大大小小耀眼的光环,因此我们永不会停歇追寻梦想的脚步,有志者,事竟成,终有一天,我们会成长的不逊色于别人,贵子也可出寒门。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久闻贵校人才辈出,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无数学子通过贵校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我诚挚的希望贵校可以给我提供一个机会,祝我实现我的梦想,一步步的向人生的高峰进发。
再次感谢老师抽出宝贵的时间读完我的自荐信,谢谢您!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最近我看了《妈妈教的数学》这本书。书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把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经历都以数字的形式来表现,比如下楼数楼梯,走路计步数,跑步看秒表……把数学自然而然地融入在生活中,而不是死记硬背地套用公式,更不是做大量的数学题目来巩固学过的知识。深入浅出地往下看此书,我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它让我重新了解和定义了数学,并构起了我探知的***。
先乘除后加减,遇到括号全让路,这是四则运算的规则。“1,3,5”,大调;“2,4,6”,小调,这是音乐调子的规则。数学和音乐两者之间天壤之别,本无关联。可是看了此书,我神奇地发现音乐的“美”和数学的“精”这两者之间奇妙的关系。比如音乐常用的和弦1、3、5,恰恰是数学的奇数组合;而音乐常用的和弦2、4、6,恰恰是数学的偶数组合。这些有规律的数字跳动在五线谱上就能弹奏出一曲曲美妙动听的歌曲,而跳动在数学书上它就是让我又爱又恨的数字精灵,两者合体,同步的节奏让我莫名兴奋。重新拿起奥数本再看题目,数字在我眼里就是跳动在五线谱上的小蝌蚪,而我提笔写下的解题过程,犹如自己填词作曲的歌,这让我兴奋不已,更让我源源不断地想去探索和深究数学的奥秘。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妈妈”的影响下,日常生活中我早已习惯了上超市口算需支付的金额、买水果核对要找的零钱、写作文也要精算一下字数……久而久之这些数学原理、概念对我来说根本不需要理解就能很好地掌握,因为在生活中我早已把它们的规律用熟、用透、用烂了,而且在这些应用中让我明白了寻常的生活中竟蕴藏着如此美妙的数学原理。
神话来自神奇,不断延续这种神奇,不知不觉中挖掘的能力、探索的办法都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本能,从而在快乐中练就神来之笔。
尊敬的老师:
您好!
我是一名申请参加北京科技大学阳光高考考试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很荣幸有机会向您呈上我的自荐信。我出生于一个教师之家,母亲是一位优秀的小学教师;父亲是也曾经是教师,后来经历了人生的第二次选择,考入法院,成了一名法官。父母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人生挫折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形成了我自强不息、不轻言败的性格。
中考的教训,让我懂得了什么叫脚踏实地,什么叫不图虚荣,什么叫谦虚谨慎,什么叫取长补短……高中三年,我努力夯实学科基础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操作实践能力、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大量书籍,不但充实了自己,而且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夷陵中学严谨的学风塑造了我朴实、稳重的学习态度,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精英云集的地方,我学会了在竞争中挑战自我,在合作中欣赏他人。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来,我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成绩逐年上升,我看到了自己身上蕴藏着的无限潜能,它让我相信——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也能撬起整个地球!
参加阳光高考就是想给自己一个机会,寻找一个“支点”,选择北京科技大学我有以下几个理由:
一是北京科技大学是一所国家教育部直属的,拥有研究生院,本科专业涵盖了理、工、文、经、管、法、教育等学科门类的全国著名综合性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有着坚实的学术基础和严谨的治学传统,校园环境优美的大学。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在个人素质修养方面,我会受益匪浅。
二是北京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大学,这符合了我的学科兴趣,我是一个理科生,尤其以数学、物理学科见长,这次推荐我参加阳光高考的就是我的数学老师和物理老师。我喜欢在这样自主开放的环境里学习,希望可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是北京科技大学坚持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计划,在教学中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实施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新措施包括:名师上讲台工程、中英文双语教学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本硕连读制度等,还有一系列的完善学分制管理的制度,包括主辅修制、弹性学制、第二学位制、优异生培养制度等。
现在有很多的大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难的问题,这也将是我今后不能回避的,但我想,这是一个适应社会的问题。大学是一个可以接触并尝试众多领域的独一无二的场所,是一个沟通社会的平台。我希望这里掌握生活技能,培养自己的社会角色,使自己能承担社会责任,权利和义务,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现在的科技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我的学习是要掌握最基本的学习工具和方法,将来利用这些工具和方法,再去学习新的东西。我们不可能靠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来维护一生的,以后如果不再学了,照样会落后,所以,本科读什么专业不能完全决定毕业后的工作方向。我希望根据我的学科特长,选择适合我的专业,但是我不会太在意专业的趋向,绝对服从学校根据我的情况进行专业调剂。
无论您是否选择我,尊敬的领导,希望您能够接受我诚恳的谢意!阳光高考只是一次机会,无论这个机会是否垂青于我,我都不会气馁,我会全力以赴,备战高考,去迎接六月的彩虹。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如果把它当做一本“数学学霸的成长反思”的话,还挺好看,建议和思考都很中肯,书中提到的数学学习小技巧也都很实用,反正我自己看的时候也不是都跟上了,感慨小时候没有好好学数学。
跟孩子一起玩数学的思路特别好,书中有不少小故事跟以前看《别闹了费曼先生》中费曼玩数学暗合,在生活中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哪怕是比别人算得快呢!这种成就感都会带来进一步的探索。反正吧,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倒是成功经验会引领我们重复、深化和反思。
这本书提到了很多儿童数学学习中的关键问题,比如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需要让孩子充分体验具体的数,从自然语言到数学语言,是培养孩子的学术能力的很关键的一步,还有就是在学数学的过程中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感知和建立自己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答案,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不过呢,里面所讲的数学知识和技巧,确实更适合小学阶段的奥数了,毕竟这可能是作者本人比较熟悉的角色。
最后分享一个特别打动我的小细节,就是书中作者妈妈教给他的一些小技巧,后来作者学了数学专业,当了数学老师,发现是源于古代文化中的方法,这种不动声色但意味深长的家庭教育内容,让我特别感动。大概也是这本书想说的吧,父母在孩子学习和探索中的重要地位。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