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自己第二人格的作文(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作文)

写给自己第二人格的作文(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作文)

首页读后感更新时间:2024-01-08 11:16:07
写给自己第二人格的作文(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作文)

写给自己第二人格的作文【一】

我们每年有些地方举行庙会,街头乞讨更能体现。以前曾有人怀疑过,这是不是被人从外地拐骗来的人,被坏人利用。可这种情况还是少之又少。大部分还是先天或意外事故导致残疾,乞讨的钱都是自己用。但是,他们的那种眼神,那种非常可怜,哀求的眼神目送着你走远,这时你就会觉得自己像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所以心里会泛起层层涟漪,就会从钱包拿出点零钱放在乞讨者的碗里。然后乞讨的人就会用心存感激的眼神看着你,让你感到自豪,心里舒服。

现在,国家已颁布了《残疾人保障法》为什麽他们还要出来乞讨?乞讨是一种无奈的行动。可同时残疾人乞讨,却有的人凭着坚强的意志,自学成才。我见过一位乞讨的老人,他既是个盲人,腿脚还不好,不过他用自己的双手学会了拉二胡。虽然没有专业人士拉的好,但仔细听上去,也有那种意境,所以在他脚下的碗里也会有一些零钱,这样的收入虽然微薄,那也毕竟是靠双手劳动挣来的,用着舒服,坦然。而前面讲的`乞讨者与有才艺的乞讨者就有了层次的高下之分。

也许我的这种理解有失偏颇,但从现实生活中确实可以看出两者的不同。有才艺的乞讨者可以看出对命运的坚强与不屈,注重自己的尊严和人格,而对屈膝乞讨的人来说,他们的人格就被扼***了。

写给自己第二人格的作文【二】

在看这本书时我几度怀疑这到底是不是一本纪实小说,作者的人格分裂成24份,每个人格有各自的性格年龄甚至性别,有时会时不时浮上来说上几句话,或者二话不说直接陷入发疯,在外人看来此时的作者完全是另一个人,有时是小孩,有时是老人,有时是男人,有时又是女人。对于作者这是一场史无前例惨绝人寰的痛苦路程,有时他发现身上的伤痕,但毫不知是怎么造成的,有时他在镜子面前说出莫名其妙的话,嘴里吐出的是似乎别人的声音。这本心理学的纪实小说不得不说非常精彩,讲述了作者从发现病状到拒绝事实再到勇于接受治疗的一系列过程,这本书不仅精彩在这个我们了解甚少却又异常神奇的多重人格分裂病情的详细描述,还精彩于这一系列过程揭示的道理。

作者的人格分裂源自于幼时的家庭虐待,由于心里尚年幼无法接受最亲近的人居然这样对待他,心理出于保护原则便制造出分身替他承担,久而久之分身一个个增多,但自身并未意识到他们的存在,直到某一次的情绪爆发引起了他的家人注意,当医生诊断是多重人格时作者心底在抗拒这个事实,表面上配合的接受治疗,但心底仍旧深深怀疑着那些分身的存在,有时甚至刻意抑制他们的出现,这让他的`病情越来越糟,但是就在这档口出现了一个非常了解这病经验丰富的医生,经过医生和家人的悉心开导作者愿意接受事实,病情慢慢转好。

我知道作者抗拒那些分身是因为强烈的不安全感,很多不认识的人突然就这么占据了自己的身体,这种身上突然多了很多陌生元素的感觉令作者抗拒疾病的真实存在,逃避现实就是逃避自己,与多年前遭受虐待时采取一样的态度,幼年的作者逃避了被虐待的现实制造替身来承受,如今他又试图否定现实来逃避现实。逃避是无用的只会让人进入另一个恶性循环,面对痛苦选择遗忘或否定来逃避只是权宜之计,治标不治本,何不把问题挑开了一一面对,作者最后想开了,和分身们握手言和并愿意和分身们一起接受治疗,直面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些道理说的简单但在我们生活中遇事了也未必次次都有勇气面对,这时选择遗忘或者逃避现实或许是获得一时解脱的办法但绝不会长久,我们要以作者为戒,勇于面对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写给自己第二人格的作文【三】

卡姆是一个有着24重人格的人。

为了不被自己的经历吓到,卡姆自己把自己的心分-裂成24个人的心,让他们出面处理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和艰难。

卡姆不能够正视他自己的分身。由于痛苦,他无法面对自己早年的经历,他把他们深深的压制在自己的心底。但是,痛苦始终是存在他的体内的。终于在他有能力意识到自己的痛苦时,他的分身们出来了。

分身一个个在苦痛中现身,重诉他们的遭遇,卡姆的心灵在矛盾中颤栗,冲突,他无法面对自己的过去,他病了,失去了生活的能力。

心理治疗师请出了卡姆的分身,让他们明白自己现在已经安全了,不必再痛苦。卡姆的妻子也慈爱的对待着卡姆的分身,给他们讲故事,照顾他们。心灵中的痛苦消失了,但是卡姆,不能够正视现实的卡姆,唉!

一个个性粗鲁的分身想***死卡姆,因为他认为卡姆没有资格拥有这个身体,他太软弱了!卡姆表现得疯狂没有节制,他的妻子伤心的想要离开。所有的分身都对卡姆有意见,但是这个身体是他们大家的,他们要求那个粗鲁的分身不要继续伤害他们自己。

心理治疗师要求卡姆见一下他的分身,卡姆同意了,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再继续逃避下去。他知道如果继续逃避,他将会彻底疯掉,失去他亲爱的妻子和儿子。

卡姆和他的分身们协调一致了,他和他们同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卡姆又恢复了自己的生活。得到了妻子和孩子的爱。卡姆永远不会孤独。他们是一个大家庭。”

故事讲完了,我也松了一口气。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童年生活中的绝大部分内容都被压缩到潜意识中去,而那些能勾起痛苦回忆的部分就是被压抑得最厉害的部分。这就给我们回答了上面提出的问题:那些痛苦的、对个人成长有重要影响的部分遗忘得最彻底、最干净。

然而,依据弗洛伊德的同一个理论,这些被压抑的部分又最活跃、最不安分。所以,它们虽被压抑在心理的底层,但要千方百计表现自己。意识对它们的自我表现企图给予了严密的监督,以致使它们不得不以变-态心理或梦幻的形式表现出来。

正视矛盾,正视自己,我们就会健康的生活。

有时候,心灵也是需要力量的:“不管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我都不会沉沦,不会放弃我自己,不会丧失我自己”。我希望我在遇到挫折痛苦的时候会想起今天所记录的文字。

最近因为不想挤公车,每天都是晚上八点多从公司回去。昨天下班后,大约五点半,有点饿,就出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吃的。

走着走着,就走到五道口城铁站附近,看见那家书店,进去逛逛,发现了一本不错的书——《24重人格》。一口气看了两章,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一个小时。

这本书写的很不错。作者是一个博士兼多重人格分-裂症患者。书的开始是他一段分-裂过程的描述。逼真,完全是从未没有感觉过得一个世界。

写给自己第二人格的作文【四】

最近两天没怎么上网了,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读一本书:《24重人格》。在大学里学习的时候,记得学院的副院长就曾经推荐过这本书,不过当时没有精力,就忘记了。现在偶尔的大这本书,一开始看,竟然舍不得放下。

《24重人格》是一部类似于自传的小说,作者因为小时候的经历产生了多重人格障碍,不过三十余岁之前,他还是非常正常的,不但非常正常的结婚生子,甚至在事业上也略有小成。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他非常不幸的意识到自己在心理上可能有些问题。

在意识到这点之后,作者得到了家人的支持,特别是得到了妻子的全力支持(庆幸的是她学了一点点心理学知识,勉强能够理解),为了治疗他们寻找心理咨询师、搬家、住进医院等等,经过数年的努力,他终于战胜了疾病,并且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函授),为心理治疗贡献自己的力量。

看完这本书,感想颇多。

首先是面对心理问题的态度。在中国,人们对心理疾病都存在一些偏见,不仅是普通人,就算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也会对心理问题患者有些看法。在课堂上,学生对典型案例的态度也仅仅是感兴趣而已。至于对心理问题患者的正确态度:同情、接纳和支持,我觉得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在本书中,作者能够被治愈,除了专业的治疗之外,家人的接纳和支持也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是完整的心理咨询体系。可以说,这本几年前就完成的小说里,描绘的心理咨询体系是现在的中国只在教科书当中才存在。慈善人士的帮助、患者间的互助团队、精神病院、心理咨询师等,甚至是覆盖心理咨询行业的保险业。所有这些,在中国还是梦想。

最后就是美国的教育体系,一个多重人格障碍的患者能够通过函授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这在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