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互批互改案例(小学生作文错误修改范例)

小学生作文互批互改案例(小学生作文错误修改范例)

首页读后感更新时间:2024-04-02 03:37:52
小学生作文互批互改案例(小学生作文错误修改范例)

小学生作文互批互改案例【一】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本着这一原则,我从教开始,在课堂上以严厉著称,上课从不露笑容,因此学生十分怕我。有一天,我所教班级的语文老师给我看了一篇学生,文中提到了我上的一节课,孩子在作文中说了一句话:“我终于看到数学老师笑了,他笑起来其实很帅。”孩子的作文让我回忆起他所说的这节课。当时是一位上课迟到了,按照我对迟到的规定,他可以给学生讲一个笑话或者长一首歌以示道歉。而这个五音不全的迟到的学生,不知什么原因他选择了唱歌。因为本身唱歌就跑调,再加上有些害怕,当他开始颤颤巍巍唱歌时,我和其他学生马上被他唱得晕头转向找不到北,根本不知道他唱得是什么。但是学生们怕我批评课堂乱,因而大家都极力忍住不笑。唱了几句以后,这个学生越唱越不害怕,而且发现我们被他唱晕之后,索性放声高歌起来。学生们再也忍不住了,乐得东倒西歪,我终于也没能忍住,笑了。等他唱完之后,我对他说:“希望你下次换个场合让我们欣赏你的歌声。”这个学生也当众表示以后不会再迟到。正式上课后,这节课一直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教学效果非常好。

事后我不断反思:同样是一节课,板着脸,学生心情紧张,教学效果不见得就好是一节课;微笑着,让学生身处愉悦氛围,高高兴兴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好也是一节课,我为什么不选择后者呢?自此之后,我转变了教学风格,微笑着去面对我的学生,学生们也以他们的好学呼应着我的工作。当然,教学中该有的严厉还是需要的,学生们大多也能理解并接受老师的管理。

教学风格的转变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我的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没想到一件小事竟使我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作为老师,一定要记得:不要小瞧学生,学生身上同样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它使学生成长,也使老师成长。诸如许多事情证明只有用一颗善良宽厚、真挚热诚的心包容学生,才能化干弋为玉帛,让学生在老师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自我以省、心悦诚服,而教育学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就需要足够的耐心,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观察,发现了学生的错误,坦诚地和他交流,学生是能够接受的。例如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叫王工程,平时上课下课很爱调皮捣蛋,上课时不是身子动过来扭过去,就是嘴巴说个不停。

第一次找他谈话,他就很直爽的告诉我,他也想好好学习,但就是坐不住。这时,我知道要提高他的成绩,首要的是解决他的思想问题,改变他的坏习惯。但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和习惯岂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于是,我耐下性子多次找他谈话,帮助他找方法、找对策,只要他犯了错误,我就根据问题来针对性的解决。次数多了之后,他也被我的诚心所感动,努力尝试改变坏习惯。后来,他基本能做到和老师积极配合上好课了。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三尺讲台,道不尽酸甜苦辣,二尺黑板,写不完人生风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想我们还真的得反思自己:看问题是否客观?是否辩证?是否简单化了?事物都有两面性,没有哪一种教育方式是万能的,有利就有弊!有时候我们还真得向我们的老祖宗学习,走“中正”之道,不偏不倚、客观理性!教无定法,只要是合适的,有效的都是好方法。不是流行的就是最好的。

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言犹在耳。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一位人民教师身上所担负的责任,这责任就是点亮学生心中的灯。同时也深深的感受到了一位人民教师的光荣,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只有爱自己的学生,像爱自己的孩子,尽情欣赏学生的创造,才能感受人生的幸福。而作为一位二十一世纪的人民教师,只有勇于进取,不断创新,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培养更多的现代话栋梁之才,取得更大的成就。

小学生作文互批互改案例【二】

“每个人心灵深处的信念,都存在着一种能量场,如果你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学生或孩子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那么他会从你信念的能量场中接受到你的这一信息,并且又会把这一信息变成他的奋斗动力。”“一位女孩”,被国内教师评为“缺乏数学脑子”,却被美国老师赞为“具有数学特长”,能够“优雅且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难题”;一个“厌学”的孩子变得出类拔萃,让美国教授对其能力和品质“以性命担保”。爱波斯坦,世界一流的脑外科权威专家之一,然而在读书时却有严重的学习障碍,他称“我曾是智障者”……《小学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所展示的是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它为我开启的,是教育的奥秘,那就是在对学生的心灵进行了真正的解读后,爱的付出。

一、真爱学生,才会低着头,弯着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才能从每位学生身上找到金子般的闪光之处。长期以来的“精英教育”,致使很多学生因为评价制度的偏颇成为所谓的“差生”,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最广泛的提高人的素质。现代教育理论也表明,人的智力决非是学习的能力。“一支铅笔有多少种用途?”——无数种,更何况是万物之灵的人!

二、真爱学生,不会将学生的“骄傲”看作甚于“毁灭其自尊和自信”的洪水猛兽,将不吝于对学生的赏识,对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始终抱着一颗心上和赞美之心;将小心地呵护孩子的梦,而不会做一个“偷走很多孩子的梦”的小偷,将用赏识为孩子提供梦想成真的自信和拼搏的激情。这份爱心,为学生未来的奋斗岁月里提供阳光的动力,会成为孩子“翅膀下的风”。

三、真爱学生,才懂得“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的道理”。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要求教师们善待每一个生命,尤其是那些曾经遭受到伤害的孩子。《小学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为教师们种下了一个信念--每个人都是天才,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四、真爱学生,会清醒地承认学生的差异,会批评学生存在的不足和缺点,但是心中牢牢刻下的是“尊重”和“宽容”。于是,有了乐柏芬老师“小红花”的故事,有梁清颖的爱之画,有在评语上用上“安静”,而非“不积极”、“不活跃”等词,小心呵护着孩子自尊的指导老师,《小学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给每一位老师带来了启示,让学生如沐春风,在学生心底下留下最深的感动。

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既有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方面的更新,又有对教学目的和对学生评价方式的调整,其核心便是教育对“学生主体”的尊重,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而《小学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就是这本书,为教师们提供了与学生最直接、最深切、平等的心灵关照的机会。也许,有些教师还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威严”,也许,某位教师刚刚进行完又一轮声色俱厉的批评轰炸,我想,他们会被这些言语震撼的。这里,有有优秀教师“师心深处”的体验,还有专家精当的评析。正是这些话语,会让每一位“诲人不倦者”不得不反省、深思和探索,因为这些都是来自真实心灵的呼唤声。

小学生作文互批互改案例【三】

在经理部组织下,员工观看了《安全事故重大案例分析〉〉,看后心里受到极大震撼,大火后扭曲变形的钢架,爆炸现场散落的碎片,一组组伤亡、损失的数字,一次次冲击着人们的神经。事故的发生无一不是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所以当务之急我们每个员工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生产中减少悲剧的发生。

安全生产的前提是遵章守法。切实做到安全生产提高安全意识从每一天的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开始。我们所处的现场环境有时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和处理问题时,应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并不断提高业务技能,以不变应万变,防范各种突发情况。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工作贵在落实,落实是一种意识,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意志,制度确定之后,就要在工作实践中传递到岗,落实到每一个人,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实、做细、做精,绝不能因无知而冒险、因无谋而英勇、更不能因无常而松懈。对发生的安全事故一定要追查到底,分析事故原因、总结、确保以后不再重蹈覆辙;安全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起点,就让我们从每天踏出家门的那一刻在心里默念“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因为这是家人对我们的期盼,踏上岗位的那一刻就让我们在心里默诵一下,“违章就是事故,违章必须根除”因为这是企业对我们每一个员工的要求,离开岗位的那一瞬间,请让我们在心里总结一下,“今天让我不违章,明天我要不违章,”因为这是安全工作向我们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安全生产,防患于未然”是为了我们的明天更美好!让我们都行动起来,时刻铭记安全在我心中,安全在你心中,安全在我们大家心中,为了“平安”这个共同的目标,将安全工作时时抓、事事抓、长期抓、不放松。

小学生作文互批互改案例【四】

邂逅西瓜虫,本是一个孩子随机观察到的现象。作为教师,应跟随孩子的步伐,敏感地去捕捉孩子感兴趣的教育信息,通过孩子的自主探索活动,引领孩子真正走进科学,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在一次由孩子邂逅西瓜虫后生成的观察认识型科学活动——《认识西瓜虫》中,我对教师的引导作用有了一些思考。

尊重和支持幼儿自发产生的兴趣和观察点,增强幼儿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皮亚杰曾经说过,如果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还有什么价值的话,那就是对儿童观察能力的训练。这句话虽然有失偏颇,但起码也表明了观察对儿童学科学的重要意义。巴甫洛夫的实验室里也有这样的座右铭:“观察,观察,再观察。”由此可见,科学家的研究也离不开观察。

案例 偶然的邂逅

雨后的早晨,小朋友跑来告诉我:“老师,地上爬出来好多小虫子。”当教师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在西瓜虫上时,就敏感地抓住了这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

我们将西瓜虫宝宝小心翼翼地请进用鞋盒自制的昆虫盒内,并提供给孩子人手一只放大镜。活动中,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来引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如在第一次自主观察中,我们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让幼儿对观察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与印象。在第二次细致观察中,我们提问:“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来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

教师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和观察点,从西瓜虫的外形特征入手,把对活动计划的关注转化为对童心的关注,并引导幼儿在学习中观察,在观察中学习。

教师的引导

西瓜虫并不是一年四季都常见的,所以孩子并没有在意它的存在。五、六月份的雨后,是西瓜虫出没最为频繁的时候。孩子们对动物有着天然的感情联系,虽是偶然观察到的现象,但充满好奇,急切地想知道有关它的所有问题。比如,它有没有眼睛?有没有鼻子?是怎么走路的?它住在哪?它吃什么?它有朋友吗?它有敌人吗?等等。因此,当孩子邂逅西瓜虫的那一瞬间,教师就应该利用这种从生活中发掘的学习题材,促使幼儿对科学产生亲切感,拉进幼儿与科学之间的距离,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身边的科学知识。

适时帮助幼儿形成问题,使幼儿获得主动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意识的邂逅以后,教师应引领幼儿去进一步触摸科学,感受科学。

案例 邂逅之后的相识

当有幼儿说出它的名字叫西瓜虫时,教师适时提出:“为什么要叫它西瓜虫呢?跟它的外形、长相有关系吗?它的名字根据什么而来的呢?”幼儿再次用放大镜进行深入观察。有的孩子说:“西瓜虫身上有一条深一条浅的花纹,象西瓜皮一样。”有的孩子说:“我轻轻碰碰西瓜虫,西瓜虫就蜷起来了,圆圆的,象小西瓜一样。”此时,答案的正确与否似乎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的适时引导,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先决条件。

教师的引导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把围绕西瓜虫进行的观察、讨论、寻求正确答案等机会都交给孩子,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到的现象,了解为什么它的名字叫“西瓜虫”,而不是直接告知:“小朋友,今天我们来认识西瓜虫。”这样的引导主要是发展孩子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多少。

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互动是重要的教育内容

案例 相识后的相知

在“进一步了解西瓜虫的生活习性”这一环节,教师给孩子提供了自制大昆虫盒。昆虫盒内为小西瓜虫们创设了一边干燥、一边潮湿的环境。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孩子猜想:“西瓜虫喜欢潮湿的地方还是干燥的地方?并说说自己的理由。”接着,孩子们有的选择西瓜虫在“用太阳表示干燥的指示牌下”,有的选择西瓜虫在“用雨滴表示潮湿的指示牌下”,双方通过辩论的形式说出各自的理由。有的孩子说:“西瓜虫喜欢在干燥的地方,因为这样就不会觉得冷。”有的孩子说:“西瓜虫喜欢在潮湿的地方,因为它会怕热。”有的孩子说:“西瓜虫喜欢有太阳的地方,因为太阳晒在身上很暖和。”还有的孩子说:“下雨的时候,我就喜欢踩水,觉得很好玩,西瓜虫也喜欢有水的地方”……最后孩子在明确实验目的后,再通过亲自操作、观察,进行“西瓜虫找家的试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师的引导

虽然是科学活动,但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也是非常必要的。猜想、辩论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孩子学习倾听、质疑。倾听他人的发言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至于质疑,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儿童总是在还没产生疑惑的时候就先得到了答案,孩子就失去了探索的需求。如果儿童在任何时候都依赖从成人那里获得答案,那么,他们对所有事物的解释都缺乏自己的想象和理解,他们就会彻底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失去成长的自信。因此,养成质疑的习惯对于幼儿自信心的发展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其次是多种表达方式。此环节主要是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观察中的做法、想法和发现。有的活动教师可引导幼儿把他们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的方式记载下来;有的活动教师可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在此次活动中,通过观察和游戏,幼儿理解了“蜷”这一现象,从而大胆地用动作、体态来表现自己的观察、发现等等。

无论是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还是多种表达方式的培养,出发点都是为了引导幼儿与同伴相互学习,从而习得与他人不同的经验。

支持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开发、生成和深化教育内容

与西瓜虫的相逢、相识到相知,教师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空间,使孩子能积极主动地自我建构知识经验,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自我成长,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当然,怎样引发幼儿后续的探究兴趣,使孩子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兴趣与期待,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思考。

案例 相知后的期待

活动即将结束,教师抛出了一个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你还希望知道有关西瓜虫的哪些事情?”这下,孩子们的思维再一次活跃起来。有的问:“每只西瓜虫长得都是一样的吗?”有的问:“哪个是西瓜虫爸爸?哪个是西瓜虫妈妈?”有的问:“西瓜虫会说话吗?”有的问:“西瓜虫的家是什么样子的?”还有的问:“西瓜虫会生小宝宝吗?”等等。多么富有想象力的问题啊!“这么多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去一一解决,那我们回去问问爸爸妈妈,查查百科书,上网去找找,我们一定会发现更多关于西瓜虫的秘密,对吗?”

教师的引导

“有关西瓜虫,你还希望知道什么?”这个问题,你说它是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的***也好,是引发幼儿的进一步思考也好,是拓展幼儿的经验也好,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关注幼儿的需要,始终使幼儿对身边的事物保持高度的兴趣,并期待下一次的邂逅。

邂逅无处不在,它不分地点,不分时间;邂逅是一种偶然,更是一种发现。教师只要适时引导,真正做到将学习的主动权还到孩子手里,就一定能引领孩子真正去喜欢观察、善于观察、学会观察并期待观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