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全体五年级同学观看了电影——《雷锋在1959》,为人民服务的雷锋,仿佛出现在了我的身前,做着那些善事。
雷锋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句话虽然和我们相隔多年,我们却能深深体会到、感悟到雷锋的梦想是多么的伟大。因为自己年龄小,个子矮,体检没有通过,所以不能入伍。但是,雷锋没有放弃,他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终于入伍了。这对于雷锋来说,是份收获,是个惊喜,于是,他更努力地工作。
一次,雷锋意外知道了师傅家的孩子吃不饱,他立刻用自己的细粮票买来几个馒头,送给那几个孩子;又一次,暴风雨突然在一个夜晚下起来了,雷锋和工友们都跑出去“保护”水泥。在这紧急情况下,雷锋没有半点儿犹豫,直接把自己的被子铺到了水泥上,嘴上还说着:“被子哪有水泥重要?”……雷锋这一生做过的好事犹如天上的星星一样繁密,数也数不清。虽然这些星星没有太阳耀眼,但是我相信,这些小事日积月累,总会比太阳更耀眼、更明媚。他做的点点滴滴的善事,也许在别人眼里,这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雷锋却坚持每天做好事,为国家做出贡献!因此,他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伟人。要知道,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天天做好事,时时刻刻做好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雷锋离开我们已经有50年了。这些年,他一直让人们牵挂,因为他拥有着一颗善良的爱心,因为他觉得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是应该的,做好事也是快乐的!
我们都是年轻的孩子,前途一片光辉,更应该向雷锋叔叔学习!让我们争当校园“活雷锋”,把雷锋的精神传延给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让雷锋成为中华民族的榜样!
在阳光明媚的三月里,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学雷锋日,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209班顺利开展了学雷锋活动。
3月13日一大早,209班的家长们和同学就在和平小学校门口集合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顺利来到了石潭镇需要我们帮助的第一户贫困人家里。这户人家爸爸是个残疾军人,妈妈至今下落不明,孩子和爷爷奶奶在一起。住的房子都是破破烂烂的,没有阳台,只有一座用木头做的小桥,从这一个房子架到邻居的房顶上,上面放着一根细细的竹竿,被当做晒衣架。当209班的同学们看到了这样的场景时,都不禁拿出自己的零花钱,纷纷捐给了那个孩子的爷爷,然后便握起了那个孩子的手,嘘寒问暖。
我们接着来到第二户人家。这户人家的孩子也十分可怜,他的爸爸妈妈都离开了人世,他和爷爷奶奶一起,靠着爷爷一个人在粮站的微薄工资生活,吃饭都十分困难。于是,同学们又纷纷把自己带的文具盒、笔、尺子、橡皮和零花钱捐给爷爷,爷爷手中捧着同学们送出的礼物,留下了激动和感谢的眼泪,并大声说道:“原来在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像你们这样的好人呀!”
当我们来到第三户人家时,这户人家的遭遇简直让我们惊呆了,孩子11岁,读五年级,得了多发性脑瘤,5岁时动了一次手术,去年又动了一次,现在还在化疗中,生活非常困难,同学们见了再次伸出援手,纷纷捐款捐物,他们也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在这次学雷锋活动中,同学们都向贫困的孩子们献出了自己的爱心,也获到了许多珍贵的友情,懂得了要感恩,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像雷锋叔叔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报效自己的祖国。
春季来了,这也意味着学习雷锋日来了。在这个阳光普照的日子里,我们学校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学习雷锋精神,争当勤俭少年”活动,我们全体大队委都参加了。
下午,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举着一张宣传牌,走在大街上。
我一边走一边看,仔细地观察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心想:我一定要多问些问题,多学些知识呀!
我们来到了一家文具店,礼貌地问:“叔叔,您好,请问您对浪费有什么看法?”“浪费呀!当然是不对的,针对那些浪费的人,该让他们懂勤俭。”“那生活中有什么浪费现象呢?”叔叔想了想,说:“比如小孩写字,没写几个字,就撕了,多浪费。我们以前一本本子,字写得密密麻麻,都舍不得用,正面写好了,反面也写,都不懂写了多久一直都舍不得扔了。”我听后,心想:长辈们是多么勤俭,现在的孩子呢,多么浪费呀!我自己呢,有时一本本子还没写完也扔了,以后我一定要利用来当草搞纸也行呀!我拿出笔记下了叔叔说的话,并让他签了一个名字。
我走出了文具店,又跟上了队伍,阳光撒在我的身上,感觉一阵的温暖。我们一路走着,一路交谈着自己的感受。
几乎所有的人都问了问题,宣传板上写满了名字。几个同学又去问了一群老人呢!我心想:大家都说要节约水,节约电,做勤俭节约的人。我回去一定要告诉大家我学到的知识,让大家都成为一名勤俭节约的“小雷锋”。
我们带着满载的收获高高兴兴地回到学校。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雷锋叔叔的螺丝钉精神,让春风将雷锋精神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节约一滴水,珍惜每一粒粮食,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做起,让你成为勤俭节约的孩子。还等什么,快行动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