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钟声又敲响了,20**年的大门已经向我们打开。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时间老人打开一页新的篇章,等着我们去书写,去创造……
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我也制定了我的新年计划:
1、今年,我要克服缺点,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2、我要多读课外书,使自己的知识一点点增长,让我的精神有了成长。
3、我要争取更多参加比赛的机会,充实我的生活。
4、我还要多积累一些英语单词,用知识走遍世界!
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最不缺的是知识,可是最缺的是正确的、科学的知识。
正确的、科学的育儿知识更是黎明前的曙光,照亮我们养育孩子前行的道路。
《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和这样的方式孕育出来的一本育儿书。
孩子天生爱学习,也会学习,我们做父母的要做的是按照孩子的认知规律,给孩子提供适合他们的环境和学习材料,保护孩子的创新学习能力。
如何创造环境和学习材料呢,这就需要爸爸妈妈从认知孩子大脑发育特点和规律,根据科学家的科学内容学习和构建新型儿童教育体系。
家长应该从五大核心部分重视儿童早期教育。
时间如流水,虽然缓缓的流淌但是日夜不停。两个月前我还在为结束高一生涯不舍,如今高二迈着微步朝我走来。暑假,在不知不觉中流淌过去了。虽然当初豪云壮志的制定了“暑假计划”,但是却一项都没有完成,真是惭愧惭愧。暑假里我回到了村子,陪伴爷爷奶奶。写了些日记,摘抄几篇有意义的吧。
相比上一年我回来的时候,这里的交通方便多了。以往颠簸的路也变得平坦了。虽然已经是下午一点,顶着烈日我依稀还能闻到乡村特有的大自然的气息。爷爷显得老态龙钟,奶奶倒显得年轻了些许,也许是干农活的成果吧。看到我到了,都露出一个安心的笑容。我不免有小小的感动,世界上有多少个人能这样为我如此担心操劳呢?我收起舟车劳顿的疲惫,扬起笑容对着他们灿烂的笑着。奶奶特意为我煮了鸡汤,也许是因为晕车的缘故,我没什么胃口。于是让老人家们把鸡汤留到晚上吃。睡了一个下午,精神也都回来了。傍晚跑去厨房帮奶奶烧火,感觉又回到了小时候。吃完饭,我搬了几张凳子到地堂,陪爷爷奶奶看星星,虽然饱受蚊子的侵略,但是心底犹然升起一种幸福的感觉。一边扇着扇子,一边仰头看星星,别有风味。虽然只回来没多久,但是我真有点不想回去了。
还有三天我就要回惠州了。好舍不得,不过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点我倒是能看得开。回来那么久,就去了外婆家,今天奶奶准备带我去拜访亲戚,毕竟难得回来一趟。我们先去的是干爷爷家,爷爷家有个小调皮,大概五六岁。我刚到的时候,他还有一丝丝的腼腆,不过我老是逗他笑,也就混熟了。据说他已经上幼儿园了,还挺聪明的。 紧接着我们到了二舅公家,对于这个舅公我印象很深刻,原因有二。一是他的小孙子洋洋很可爱,二是逢年过节舅公给的红包很大个。舅公家后面有茉莉花,我带着洋洋给茉莉花拍了好多照片。
望着相机、日记里记录的暑假时光,每一次回味都有不同的感受。下一个暑假,要过的更加精彩!”。
再来说说作者魏坤琳,人称Dr。魏、“叨叨魏”,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运动控制学博士,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人脑的工作方式。关注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的人都知道,他是连续四季的科学判官,经典台词是“科学是我判断的唯一标准”,因此被大众称为“科学男神”。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科学男神怎么会跳转成科学奶爸呢?
据说,这主要缘起于7年前他大女儿的.出生。像我等父母一样,宝宝的到来,让魏教授开始密切关注各种。结果他发现,很多在科学界已被批判多年的概念理论,仍打着“脑科学”的旗号在市面上大行其道,比如“右脑开发”“大脑只开发了10%”等错误观点。还有些商家出于商业目的,对科学理论进行了曲解、篡改或恶意夸大。
作为一个脑科学工作者,魏教授对这种现状很无奈,也很痛心。在他看来,伪科学育儿观点的流行不但让家长白花冤枉钱,更是浪费了孩子的成长时间和机遇。于是,两年前,他跟多位从事儿童脑科学、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科学家好友们共同发起了早教平台爱贝睿,通过写文章、公开课、开专栏等形式,给家长普及靠谱的科学养育知识,旨在让最新脑科学研究成果惠及更多的宝宝。
《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这本书就是这些努力的结晶,就像作者所说的那样,全书不发鸡汤,也没有纯粹基于个人经验的方法,而是立足脑认知科学和儿童心理学,提供可靠的科学。这本书不仅能给家长们带来了最新脑科学研究的理念和工具,还提供具体的育儿方法,扫除了很多伪科学误区,让家长少走弯路,可以算得上是一本干货满满的科学育儿指南。
运动脑。在未来脑计划的运动脑模块,本书将关注孩子的精细动作、粗大动作、有氧运动,再讲了孩子非常重要的一项粗大运动——走路,以及父母关心的近视问题,最后聊了手势如何促进孩子大脑发展。
如今大家都在提倡鼓励性教育,那么如何对孩子赞美才能起到正面的作用呢?
《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这本书建议我们做到以下三点:
1、表扬努力,而不是表扬聪明。
2、表扬过程,而不是表扬结果。
3、表扬成长,而不是表扬表现。
经过心理学家长期的研究,发现一个人秉持的观点会对以后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当你告诉孩子"你真棒""你真聪明"的时候,表面是在鼓励孩子,实际是在潜移默化的帮孩子塑造成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觉得事情做得好是因为自己有天赋,做的不好则是没有天赋,所以面对困难时就选择知难而退。这样表扬孩子的方法不对,不但不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反而可能妨碍他将来的发展。
这在我们的教学中同样可以采用,我们的校长就常常鼓励我们表扬学生要具体,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在表扬时对学生较吃力的同学经常说:"老师相信你经过努力一定能行!"对有奇特想法的学生说:"你很有创造力,但是还要继续努力。"对说话声音小的同学说:"你的声音真好听,能再大点声吗?"对于从不发言的同学说:"你今天的表现让我感到骄傲。"今天成长型的表扬方法正跟我们平时学到的具体表扬方法相吻合,所以只要这样表扬孩子才会让孩子对自己建立起自信心,提高学习、思考、积极表达的兴趣。
孩子做得好时,要用成长型的表扬方法,同样在批评孩子的错误时,也要用成长型心智模式来看孩子的品质。
批评孩子的错误时,《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这本书建议我们做到以下三点:
1、要告诉孩子错在哪里。
2、不要放大错误行为,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3、要告诉他如何改正。
批评孩子的真正目的是要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发泄你的情绪,所以当孩子做错时,老师跟家长一样都应该要告诉孩子错在哪里,这样孩子才能改进,才能成长。如果我们不告诉孩子错在哪里,只顾自己发泄情绪,这对孩子没有任何帮助,只会使他越来越讨厌我们的批评。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只讲他这件事错在哪儿,千万不能翻旧账,不要把他一次的错误无限放大。无理由的扩大批评的范围会造成失焦,也给不了孩子具体的指导,而且很容易激起孩子的抗拒和反感情绪。
所以,孩子犯错不是不可以批评,而是要用正确的方法批评。用成长型的批评,孩子会成长;固定型的批评,既不告诉孩子为什么错,也不告诉孩子该怎么办,那不是批评,而是发泄情绪。这样批评出来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没有个性,缺乏自尊和自信。我们老师和家长在这方面也应该注意批评的方式,让孩子明确改正错误的方向,这样对孩子的终身成长才会有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