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看,激励是一个强化的过程。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为如果得到奖励,该行为就会趋向重复;反之,则减少重复。奖励是一种正强化,对错误的行为给予惩罚是负强化,这些强化可成为激励的力量。 它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归属、爱、自尊的需要,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这种自信主要来自于教师的信任。信任是一种力量,这种信任是对学生作为独立的“人”的尊重。是把学生当作生动的,有个性的,有感情的人来看待。激励性评价正是因为真正着眼于学生一生的成长,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意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它激励学生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和竞争意识。试想,在课堂上,教师总是训斥、指责学生,给学生的大部分是负强化,那么,学生见你上课心里就发怵,哪里还谈得上被吸引?教师通过对学生施加一定的吸引力或推动力,激发出学生的自主性。也就是说,学生的个体行为在受到教师的激励之后就会产生一种自动力。只有产生了这“自动力”,学生才会把教师的教学目标变为个人的学习目标。才会由消极的“要我做”转化为“我要做”。在课堂上只有对学生表现出的积极、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和学习效果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激励,才会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把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体,自发的,主动的思维,从而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针对学生特长,教师可以用一些学生喜欢的卡通、图标、激励卡来激励学生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超越。如:用“小猴子”表示爱动脑筋;用“鹦鹉”表示愿意和老师、同伴交流;用“小猫”表示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画有嘴巴、问号、眼睛、耳朵、握手等图标来表示发言、质疑、阅读、倾听、合作等方面表现突出;还可以用一些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的激励卡。如“:朗读高手”、“写字巧手”、“阅读博士”、“故事大王”、“口算高手”等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获得成功的体验。此外,教师对学生作业、等评价可采用等级和激励性评语以及含义深刻的“红星、小松树、小红花、小笑脸”等标志相结合的方式,强调评语的双向互动性、激励性、针对性和建议性。使学生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知道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增强信心,不断改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前我们处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因科技的发展,信息高效传递,让人们很快知晓很多事情。或许现在已经进入了“全民八卦”的时代,明星的婚恋隐私、品行、性格等被人津津乐道。而普通人,不管是道德品行,还是私生活也会被人评论。
评论他人的生活,是好还是坏,并不能一概而论。先撇开“评价”本身正当与否,想要克制自己评论他人的***,几乎是不可能的,想不被他人评价也是几乎不可能的。任何社会都有着各自的主流的价值观、行为规范,这些都会贯彻到社会中,社会的评价必不可少。人处在社会的生活中,自身有着属于公共部分的地方,也有属于私人部分的地方。而作为旁人,应去评论他人的公共行为,不应去评价私人属性部分。私人生活是个人自由选择的,自己想怎样过就怎样过,只要没有犯法,没妨碍着他人,都是合理的存在。旁人并不应该过多窥探,过多评论。当做出多余的'评价,那就会显得自己缺乏素质。
在之前,陈赫成为了网民中的关注点,他也被贴上了各种标签。正常的离婚本是件很普通的事,却被无聊的人扒出来放在网上,成为了万众焦点。并且有太多还未把事情真相搞清楚的人就开始在各大交流平台上议论这件事情,评价陈赫的人品,写帖子痛斥他,也被人贴上了“渣男”这一标签。离婚本是一件很普通的民事纠纷,属于陈赫他自己私人生活中的事,外人并没有理由去评论他,去痛斥他。
俗话说“过犹不及”,做什么事之前都要有个度,关于他人的私密生活,个人隐私,都不要去评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当你在评论他人隐私时,你反过来想你被人评论是什么感受,就知道你做的对于不对了。
当你在你评论他人时,或许恰好是你内心真是的写照。每个人真实的背后,都有这不同的境界。生活,是属于自己的,并不是拿给别人看的,所以先做好自己。社会的行为不仅有法律的规范,也有道德的调控,人人都有说话的权利,但并没有说长道短的能力。
如今我们正步入这样一个奇怪的时代:人们一边抱怨自己的忙碌,一边用工作学习之余仅剩的时间来接收信息,评价他人并被他人评价。
毫无疑问,评价对我们生活的改变是巨大的。评价的狂潮从未从我们生活中褪去,不管是闺蜜间的一句私语,还是两个愤青的互骂,评价带来的是人们生活的同化。
现代社会中的“评价”满足的是人们内心毫无意义的窥伺欲。从微博和朋友圈的兴起,我们可以轻易看出人们是多么享受用几秒的时间入侵他人生活并留下自己的评价痕迹这一行为。同学去旅游了,留下的是不相关的人的评价;明星发微博了,粉丝们状若疯狂地评价;亲戚晒孩子了,跟随着客气有礼的评价。这样的评价看似种类繁多,其实内容相似且空洞,是窥探他人生活后“到此一游”式的满足,娱乐了自己也称赞了他人,何乐而不为呢?
在某些时刻,评价更是对与自己主流认识不同的行为的批判。人们在猎奇的新闻下方嘲讽辞职去西藏生活的女孩,批判与自己政见不同的人为“五毛”“美分”,说服一切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萨特曾这样感叹:“多么奇怪啊!人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说服他人与庆祝观点相同上。”网络上无处不在的评价,有多少是试图说服意见不同者和无法说服的恼羞成怒的谩骂呢?
评价对人与社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旅行还是拓展视野体验不一样的生活的途径时,生活窥伺式的评价,让旅行变成了美图的炫耀和狂欢。当深入心灵的哲学沉思从笔端流淌时,生活窥伺式的评价让哲理句变成了高深莫测的心灵鸡汤。旁人的评价开始变得重要,人们用各种途径装点生活,把诗和远方留给朋友圈,把生活的苟且留给自己。
而批判与说服式的评价,让从众现象频发。我们生怕融不入群体,生怕自己被当做出头鸟。然而群体更有可能是愚昧的,就好比汉娜阿伦特笔下的.平庸之恶,好比勒庞的乌合之众。尼采曾言:“那些听不见音乐的人以为那些跳舞的人疯了。”在惧怕他人评价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我们可能就是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的唯一。
有人说评价让社会变得多元。确实,充满独特见解和理性思考的评价是对社会的推动,而如今风靡的无聊的评价是对社会的摧毁。顾准一生对中国当时的制度与未来进行评价,却从未为自己在文革中所遭受到的无聊的扭曲的评价作出一句辩解或一句改变。在信息化统治的今天,我们要做的,只是防止生活的同化和心灵的异化。
放弃评价他人,也放弃为了迎合他人的评价而做出的同化生活的事吧,我们明明还有更远的远方去追寻,因为“我的心略大于整个宇宙。”。
作为一位老师,我们每天都在对自己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以及行为情况进行着不间断的评价。但对评价的真正了解还是非常有限的,这次学习了《教育评价》后,对“教育评价”才算有了比较深刻和全面的认识。现谈谈我在学习中的一些感受。
教育评价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社会确定的教育目标和价值标准,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及受教育者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我们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按不同的依据对教育评价进行分类。如:按功能及用途划分,可将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指为了解教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或使教育活动的形式、内容、过程等更适合活动对象的自身条件及需要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为不断了解活动进行的状况、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和提高活动质量而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活动结束时进行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活动结果进行的鉴定性评价。又如:按参照标准划分,可将评价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相对评价是指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状况或以评价对象一般水平为标准的评价。绝对评价是指依据某种需要或要求设定客观标准的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指以评价对象以往发展水平或某一状况为标准的评价。还可以按评价对象的层次、范围划分,可将评价分为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宏观评价是指对影响到社会范围的那些指导、规范社会教育活动的各种因素的评价。微观评价是指对某项具体的教育活动的过程、对实施和管理教育活动的组织与个人、对教育活动指向的具体对象等进行的评价。按评价主体划分,可将评价分为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是指由教育活动实施者以外的人作为主体的评价。自我评价是指由教育活动实施者作为主体的评价。按评价方法划分,可将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是指采用开放的形式获取评价信息,运用定性描述的方法做出结论的评价。定量评价是指采用结构式的方法,预先设定操作化的评价内容,收集并量化评价对象的信息,运用数学方法作出结论的评价。
虽然评价的'划分类型有好多种,但他们必须要坚持一些原则:方向性原则、客观原则、激励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效用性原则。这些原则是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指导评价活动的一般原理,是一种“行为准则”。只要遵循了这些原则,我们的评价才客观、公正,才有实际运用价值。作为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我最常运用的就是对学生的评价。那么什么是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它包括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其中对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方面发展情况的评价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因为学生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的结果。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精神。那么评价学生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等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评价方式?这一方式又是如何促进了课堂教学呢?笔者尝试通过对有关教学案例的剖析,分析激励性评价在教学中的效能。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