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爱看书的***越来越强烈了,书简直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了书,就犹如花草离开了水和阳光一样。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因此,我也有了自己的一句:“我把自己洗脚的时间用在看书上。”每次洗脚的时候,父母都说我动作慢,其实他们并不知道其中的奥秘——我在看书。
我看书时,感情经常是起起伏伏:当我看到悲惨的故事时,眼泪就会在眼眶里打转;看到英雄人物的故事时,便会暗中佩服;看到快乐有趣的故事,我也会情不自禁地笑出来,不之情的人还会以为我是神精病。可见,我爱看书已达到了如痴如狂的程度了。
我喜欢看里面的动物世界,我知道很多关于动物的知识,比如青蛙,我知道它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它主要捕食农业害虫,每只青蛙每天大约要吃60多只害虫,是庄稼的忠实保卫者,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所以我们要保护好青蛙。
很多人都认为青蛙是卵生动物,其实有的青蛙还是胎生,还有的从胃中孵化小青蛙,你说奇怪不奇怪?书里面的知识是不是很有趣味?
读书,是一种享受,也是快乐的。捧起它,它是圣洁的,翻开它,它是万能的.,阅读它,它是美妙的。
从小时候起,我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漫游书海中尝到了不少快乐与甜头。记得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时,我就闹着妈妈给我买幼儿读物。此后,我每次一做完作业,便起幼儿读物看了起来。依靠拼音当拐杖,读了一本又本书。后来,我发现自己的拼音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熟练。书看得多,懂得的字自然也多,在第一次时,题目里的许多字大家不理解,造成了错误,而我书看得多,那些字我都懂,所以考了满分。那时,我是多么快乐呀!受到了老师的称赞,赢得了同学们羡慕的目光,我心里美滋滋的。
如今,我渐渐长大了,不再是个幼稚无知的小孩。因此,对书的选择也有所不同。我酷爱科幻和冒险故事书,那一本本书都那样生动活泼,语句优美,使我从书中获得不少知识,懂得了不少大道理。不光是这些书,比如老舍、鲁迅的小说,唐朝李白、杜甫的壮丽诗篇等等,我同样喜爱。
由于我爱看书,增长了许多知识,我的阅读能力也提高了。在语文考试时,我常常拿了高分。自从我看了书以后,我的写作水平也大大提高了,在语文课上,老师常拿我的当范文念给大家听,听着自己的作文,我心里乐滋滋的。
我爱看书,永远爱看书!朋友们,爱书吧!书是智慧的源泉,书是知识的宝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人生是一段有着优美风景的旅程,每个人都在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有的路柳荫匝地,有的路落英缤纷,有的路表面阴云密布却转角柳暗花明,有的路看去阳光明媚却暗藏埋伏重重,而只有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路。
有一个小故事,说小兔子,小松鼠和一群小动物一起学游泳,小兔子,小松鼠却怎么也学不会,十分难过。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只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这个小寓言就隐藏着人生的道理。正像仙鹤所说,人生的发展方向,生存本领并不只有一种,何必一条路走到黑呢?只有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路。
只有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路。只有客观认识自己,对自己有正确的把握与定位,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古罗马诗人奥维德说过:“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是生命焕发光彩的前提。”
著名演员蒋雯丽就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正确辉煌的人生之路。她从小就是个活泼爱动的女孩子,而且尤其喜欢体操,可因为体质不行,在市体操队练了五年,也没能转为正式体操队员。后来,她又想成为一名作家,可是由于受文学基础和生活环境所限,她一直找不到什么好的写作题材,自然也就没什么成就。但她经过对自己的客观认识后,毅然走上了演员之路,并发挥出了自己的特长,成为了闪耀的明星。她曾经练体操和作家的梦想,不就像那小兔子的游泳经历么?也许做一件事不成功,并不是没有付出主观的努力,只不过是因为那不是适合自己的路而已!而后来她走上了表演之路,就像是小兔子学会了“打洞”,那是适合她的,也就必然给她带来了成功。
诚然,有人说坚持到底就一定会成功。但这是建立在你选对了路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你一开始就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道路,那岂不是与成功与梦想恰恰南辕北辙么?你再有毅力,再有精神,就像赶车去楚地的人再有盘缠,再有干粮,再有骏马,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离成功越走越远。
有一个农村的年轻人,热衷写作,曾写了一篇文章寄给陈忠实点评。那是一篇平庸的文章,陈忠实却出于友好和礼貌鼓励了年轻人。年轻人从此受到陈忠实的鼓舞,放弃农耕,用全部的热忱投入写作,却一生平庸,默默无名,穷困潦倒。陈忠实后来听说了这件事,不觉扼腕叹息。难道说年轻人没有付出努力吗?不是的,他是没有认清自己,没有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啊,才导致了他一生的颓败。正如小兔子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学会游泳一样,兔子是注定无法游泳的,但它可以打洞,可以有其他的生存本领。何必为了不会游泳而垂头丧气呢?那不过是因为那条路不适合自己而已!
古人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生活中有多少实例证明,只有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路。比尔盖茨中途退出哈佛大学,创立微软,张朝阳自主建立搜狐网,鲁迅弃医从文,成为中国人精神的脊梁,他们都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路。试想他们如果只沿着自己从前的路走下去,会有今天的微软,搜狐,人民的战士吗?一只会打洞的兔子就是一只优秀的兔子,不管它会不会游泳。
华兹华斯曾说过:“适合自己的生活才是美好而诗意的。”同样,只有适合自己的路才是充满阳光与风景的。当然,这条路也会有崎岖坎坷,但不要怕,因为我们已经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适合自己的路。那么就勇敢的拼搏,并享受这条路上的'风景吧,让自己活出一个精彩灿烂的人生历程!
狗熊喜欢睡在树洞里,鸟儿喜欢栖息在树上,人喜欢睡在温暖的被窝里,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谁住的才是最好的呢?小编告诉你: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会羡慕别人。但适合别人的真的适合自己吗?有些人向往薪水高的工作而去追求,但她从没有想过这个工作是否适合自己,好不容易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却因为不适合而搞砸,或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所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曾经有一只兔子在寻觅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一颗闪耀的钻石,于是引来动物界伙伴们的羡慕,但它却说:“我要这钻石有什么用,又不能填饱肚子”。于是他把那颗宝石往远出一丢,重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食物。正如这只兔子所说的,一个对自己毫无用处的物品,为何要留在身边,留在身边反而是种负担。从中我们也懂得了一个道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俗话说:“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有一位姑婆,一生都穿着不合脚的大鞋。可每当别人问她为什么穿大鞋的时候,她都会这样回答:“大鞋和小鞋价钱一样,为什么不买大的呢?”在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这样的姑婆,明明不适合自己却过分追求,比如没有音乐天赋的人,偏偏要当歌手。没有表演天赋的人,偏偏要成为一名演员,有些人明知道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只因自己的喜好,所以去强求某些东西,最终搞的一团糟。去追求适合自己的东西吧,或许会收获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生活就是一杯白开水,无论是热是冷,只要温度适合自己就好,生活又有着万千口味,酸甜苦辣咸,只要适合自己就好,让我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吧,因为这样才是最好的选择。
读书节读后感(修改篇
读书是一种美德,会读书就会品味文化和生活,读了书就有与拥有高尚品德的人交流学
习的机会??所以,书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粮食,我们一定要每天读书。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也就是所谓的“读书节”。
所以我们学校都会在这一天,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我与爸妈同读一本书,读书心得??当
然,最有意义的是帮助那些贫困家庭而举行的一个叫“爱心无价”的活动。 为了举行这次活动,我们每个人早早都把自己心爱的书籍与玩具拿出来,在奉献自己的
一片爱心的同时,也为活动做着准备。终于在我们的期待中,“爱心无价”这个活动在班队课
的时候开始了。我们井井有条得把桌椅搬出去,将书和玩具排列在桌上开始叫卖。当我看到
我们班的同学在班级摊上奋力得做着买卖,其他同学时不时得将自己中意的玩具、书籍买下
来,并且还有许多老师也积极投入到这次活动中时,我就觉得这里的每个人都是很有爱心,
非常善良的。此时我的心里对读书节有了全新的认识:读书节是对那一个一个贫困家庭的帮
助,是我们能为社会贡献一份自己小小力量的途径,是人与人之间团结友好的桥梁。读书真的是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事,如果有一天忘记读书,就会少一次开阔心胸的机会,
少一次与名人交谈的机会,少一次磨练脑细胞的机会??一天不读书就错过那么多机会,那一
年不 读书会错过多少机会,那一辈子呢?这种后果是难以预料的的。所以,好好读书吧,做
祖国有用之才。篇二:参加读书会感想 参加中特读书会感想
在中特研究会的组织下,我们与2011年11月,参加了讨论自己对读著作后的看法的读
书会 。在读书会上,各位同学在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所读理论著作的同时还踊跃发表了自己
对所看理论著作的见解。读书会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 最后,对参加这次读书会的收获,一句话总结——“开卷有益”。 组织部:骆郭枫篇三:读书会感想 读书会感想
通过其他团小组一年多的尝试,我们344团小组最为最后一个进行读书会的团小组,在
班级读书会实施的过程中,我发觉了了以下几方面要注意的情况:
1、读书会流程不要太精细。班级读书会不要刻意地设计“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过度
推敲的课堂结构。教师的教学设计可以粗略一些,不必一个一个环节扣得太死。班级读书会
有时候就是围绕一两个问题,展开一两次讨论。例如:“你最喜欢书中哪个人物?说出你的理
由。”“书中最让你难忘的是什么?”“这本书和其他书有什么不同?”“你看书时还有哪些疑
问?”
2、读书会形式不要太呆板。班级读书会是一次活动,千万不要变成一堂语文课。可以借
鉴、引入多种支持节目的方式,如:表演剧本、知识竞答、互动、朗诵、三句半??让大家在
一种“有趣”、“好玩”的感觉中获得人生体验。当然,读书会的形式可以丰富多彩,但无论
是哪种形式,“书”仍然是根本,围绕书的“讨论”始终是主体。
3、读书会气氛不要太严肃。班级读书会就是“聊”书,这是一种似乎不周严但有切入本
质的说法。既然是“聊”,那就应该是自然的流露,由衷的亲切,诚挚的微笑??任何精心的安
排,刻意的模仿,精彩的演出都违背了读书会的初衷。 思考是无止境的,班级读书会作为课
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学识,培养了良好的读书习
惯,提升了我们的素养。 我们团小组,紧扣十八大进行了讲解,用新颖的形式为大家讲述十
八大的种种。在这活动中,我们收获很多。刘芳/文篇四:读书交流活动观后感《读书交流活动》讲座听后感
读书,多读书,多好书,这已经是我们校园中每个师生达成的的共识。为了把读书活动
引向深入,我们每个班级都选定了一本书,鼓励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同时也更利于班内
读书交流会的开展。班级读书交流会究竟如何开展,一直是这学期我们边实践边思考的话题。
上学期听了学校组织的两次读书交流会,使自己对读书会的开展有了进一步的思考。2011年3月21日我参加了学院里举办的“读书笔记交流会”。 讲座主题:读书心得交流会讲座背景:为响应学校组织的读书文化活动和积 极配合学校学风建设而在班级间组织的活动。讲座目的:提升学生对读书的兴趣,搞好班级的 学习氛围,为学生以后搞好学
习打好基础。 我的几点思索:
1.读书交流会是一种心灵的交流,不要有过强的功利色彩。
2.根据自己的特点确定不同的交流形式和交流目的。
3.对同一本书的交流可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
4.交流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5.把读书引向深入,才是读书交流会的真正目的。 该活动由学院开展,贸经协会承办。杨海丽老师担任主持并对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网络信息的快捷便利对现在忙碌的人们来说,获取知识和讯息都很有帮助,许多人已经
变得十分依赖电脑与网络,每天都离不开它们,能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一本书的人,可谓越来
越少。但是读书与浏览网络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好的书能使人静下心来,能让人细细品
味书中的涵义,还能轻轻触动你内心的感受------对一名学生来说,读书是学习、生活中的
一项重要的内容。提升自身素质,加强理论修养,提高工作水平都离不开读书。所以,这次
的的读书交流会,老师把平时读过的好的书向大家介绍,并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交流的内
容非常广泛。使我们深深感到“读书,使生活更美好”、“读书,使工作更有趣”。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伴随我们成长的好伙伴,让我们读好书、好读书、多读书,
让书成为我们的朋友??当这一句句真情的呼唤出自孩子们的口中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孩子
们在读书中已经领悟到了很多深刻的道理,从书中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从书中体会到了读
书带给他们的情感教育胜过老师和父母苦口婆心的说教。从书中你可以收获到一些现实中无
法体会的东西。
讲座的目的就是然我们去读书,从书中读出感受、读出收获。当然,这就要求我们平时
也要做好读书笔记的工作。 张爱玲曾说,没有哪一种想法,哪一种感觉是她所描述不出来的。可见,正确表达自己
还是需要一定的功底的。我们需要锻炼的就是可以正确表达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阐述自
己身边的事物。
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基本的阅读量都难以达到,所以就会对学校要求的读书笔记等
采取非常手段。所以学校开展的读书交流活动很有必要,希望以后可以多多开展。篇五:读
书观后感
苦难铸造辉煌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
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
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
大学德吉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
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
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
到了光明,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要是人把活着的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那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然而
人利用时间和享受时间却是有限的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利用每一天的话,那这将会是一件
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三天光明,对于常人来说只是人生中的短暂的一刻。对于双目失明的
海伦来说,却是可想而不可及的。现实生活中总是有部分人哀叹命运对于自己的不公,责怨
上天没有赋予他们聪颖的天资、超人的智慧,让他们能一举成名天下知。殊不知现实社会是
靠知识才能生存的社会,没有知识的人是不可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如果我们可以好好学
习,让学问把大脑给占据的话,就可以为以后的道路铺上一层石头了!让我们给黑暗的世界
带来光明,给无望的世界带来希望吧! 让我们看看海伦.凯勒的三天安排吧!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
的生活值得一过。首先,我希望长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面庞,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来到了我面前,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我将不仅要看到她面
庞的轮廓,以便我能够将它珍藏在我的记忆中,而且还要研究她的容貌,发现她出自同情心
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迹象,她正是以此来完成教育我的艰巨任务的。我希望从她的眼睛里看
到能使她在困难面前站得稳的坚强性格,并且看到她那经常向我流露的、对于全人类的同情。”有视觉的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我将怀着敬畏之心,
仰望壮丽的曙光全景,与此同时,太阳唤醒了沉睡的大地。这一天,我将向世界,向过去和
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下一天清晨,我将再一次迎接黎明,急于寻找新的喜悦,因为我相信,对于那些真正看
得见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个永远重复的新的美景。依据我虚构的奇迹的期限,这将是
我有视觉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我将没有时间花费在遗憾和热望中,因为有太多的东西
要去看。第一天,我奉献给了我有生命和无生命的朋友。第二天,向我显示了人与自然的历
史。今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世界中度过,到为生活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而哪儿能
像纽约一样找得到人们那么多的活动和那么多的状况呢?所以城市成了我的目的地。她祈望
拥有三天的光明去感受这个世界,使她熟悉身边的一切,海伦.凯勒想看到的事物实在是太多
太多了,然而这却只是一个很美很美的梦。“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正是苦难铸就了海伦.凯勒坚强的性格。她作为一个盲
聋哑的残疾人却有着超过常人的健康心理。她用自己的所能感受到的,所能想象到的情景,
表达自己对求知的渴望和对人类的真挚热爱。她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告诫他人,健康的心理是
人类成功的最基本条件,有健康身体而没有健康心理的人,是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的。具有
健康心理的人,纵然是身体残疾也不会抱怨命运的安排,不接受和渴求他人的怜悯,他们会
凭着自我坚强的毅力到达理想的彼岸。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强壮的躯体。”这正是对海伦的
真实写照。看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人应该都知道她的不幸.在一般人眼里,如此不幸的
人生,还会有什么收获呢?然而海伦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不但考上了哈佛大学,而且一生
中写了14部著作.她还多方奔走,在全美建起了多家慈善机构,办成了一般健全人也不一定办
得到的事.珍惜现实,才能拥有未来.这就是珍惜的价值所在,也是生活的辩证法.与海伦相比,
我们许多人可能都会感到惭愧.因为我们虽然拥有比她健全的身体,却常常如她所说的那样,
犯那种有视觉却看得少的错误.或为已失去的东西痛苦不堪,或为得不到的东西百般烦恼,却
偏偏对实实在在拥有的东西不知珍惜,不懂得好好把握. 海伦凭着一颗坚强的心,最终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残志不残。而自我呢,有着良好的
条件,却缺乏坚韧不拨的毅力。因此,这篇文章给我最大的启示是:
一、尽力地完成每一件事。 有位名人曾说过:“什么是不容易?不容易是把每天应做的
事每天都坚持做。什么是不简单?不简单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 的眼睛?想到三天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
起,你又将如何度 过那宝贵的三天?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二、要有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海伦在巨大的打击以及困难面前,不是怨天尤人,而是
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使自己得到信心。下面有一则故事,也说明了这点。两个成绩相
当的秀才,赴京赶考,半夜赶路时,遇上丧队,与棺材擦肩而过,前者十分担心,觉得这不
是一个好兆头。而后者想:棺材棺材,有官又有财。于是后者考中了状元。而前者却榜上无
名,这个故事更可以说明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怎样读书》读后感
看了胡适先生的《怎样读书》一书,得到一些感悟,胡适先生在书中提到,“读书”可以有三种说法:(一要读何书。这个问题,不易解决,因为个人的见解不同,个性不同。各人所选只能代表各人的嗜好,没有多大的标准作用。(二读书的功用。从前有人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现在不说这些话了。要说读书是求知识,知识就是权力,这些话都是大家会说的。(三读书的方法。胡适先生说“我今天是想根据个人经验,同诸位谈谈读书的方法。我的第一句话是很平常的,就是说,读书有两个要素:第一要精,第二要博。”
在这本书里胡适先生提到的几点读书要领和读书方法,关键是要有两个条件:一要精,二要博。
何为读书要精呢?从前有“读书三到”的读书法:实在是很好的;不过觉得三到有点不够。胡适先生说到,要讲究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眼到:也就是要懂书里的语言。认识书里每个字或者单词对的意思,总之就是要做到字字都得认识。书是集字而成的,要是不能认清,就无所谓读书,也不必。眼到对于读书的关系很大,一时眼不到,贻害很大,并且眼到能养成好习惯,养成不苟且的人格。 口到:前人所谓口到,是把一篇能烂熟地背出来。现在虽没有人提倡背书,但有几类的书,仍旧有熟读的必要:如心爱的,如精彩的文章,熟读多些,于自己的作品上也有良好的影响。读此外的书,虽不须念熟,也要一句一句念出来,中国书如此,外国书更要如此,念书的功用能使我们格外明了每一句的构造,句中各部分的关系。往往一遍念不通,要念两遍以上,方才能明白的。读好的小说尚且要如此,何况读关于思想学问的书呢?
心到:是指要专注。要勤问勤查,遇到困难的问题或者费解的语句要有刨根问底的心思。是要懂得每一句每一字的意思。做到这一点,要靠外的帮助,有三个条件:(一)参考书,如字典、辞典、类书等。平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读书,第一要工具完备。
(二)做文法上的分析。(三)有时需比较、参考、融会、贯通。往往几个平常的字,有许多解法,倘是清忽过去,就容易生出错来。如中文中的“言”字,“于”字,“维”字,都是意义很多的,只靠自己的能力有时固然看不懂,字典里也查不出来,到了这个时候非参考比较和融会贯通不可了。这样看起来,读书要求心到;不要怕疑难,只怕没有疑难。工具要完备,思想要精密就不怕疑难了。
手到:手到就是要劳动劳动你的贵手。读书单靠眼到,口到,心到,还不够的;必须还
得自己动动手,才有所得。手到有几个意思:一标点分段二查参考书三作札记。要善于做笔记。遇到有所感悟的句子要养成记下来的习惯,不然好东西就会烂在脑子里,久而久之就会消失。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录心得也很重要;张横渠曾说:“心中苟有所开,即便札记,否则还失之矣。”手到的功用,可以帮助心到。我们平时所说的吸收进来的意思,无论是听来的,或是看来的,不过在脑子里有一点好或坏的模糊而又零碎的东西罢了。自己必须做一番手脚,或做提要,或做说明,或做讨论,自己重新组织过,申叙过,用自己的语言记述过,那种知识思想方才可算是你自己的了。
关于这几点我基本是很赞同的。读书确实讲究方法,不然即使是一本好书,给你的心灵震撼很强,不能做到四岛,还是不能转化为自己脑子里的东西。
什么叫读书要“博”呢。古人说:“开卷有益”,胡适的意思是读书要“多多益善”,读得越多好处越多。他说,“博是为参考,博是为做人”。什么意思呢?“博士为参考”就是说书读得越多,你的原材料就越多,以后遇到困难时解决的方法也就多。而“博是为做人”指的是读的书多了,人情事理也就能明白得越透,我觉得,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作者和我们分享的他的故事和经验,而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和时间都非常有限,有时还会由于一些客观的物质原因让我们的生活重复单调,这时候读书就是我们体验各种各样的生活,了解学习各种各样经验的一个不错的途径,所以说人不能不读书。
博是为参考比如我们要读《诗经》,最好先去看一看北大的《歌谣周刊》,便觉《诗经》容易懂。倘使先去研究一点社会学,文字学,音韵学,考古学等等以后,去看《诗经》,就比前更懂得多了。倘若研究一点文字学,校勘学,伦理学,心理学,数学,光学以后去看《墨子》,就能全明白了。大家知道的:达尔文研究生物演进的时候,费了三十多年光阴,积了许多材料,但是总想不出一个简单的答案来。偶然读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便大悟起来,了解了那生物演化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无论什么书都读,往往一本极平常的书中,埋伏着一个很大的暗示。书既是读得多,则参考资料多,看一本书,就有许多暗示从书外来。
博是为做人像旗杆似的孤另另地只有一技之艺的人固然不好,就是说起来什么也能说的人,然而一点也不精,仿佛是一张纸,看上去虽大,其实没有什么实质的也不好。在书中,胡适先生还说到:“理想中的读书人是又精又博,像金字塔那样,又大,又高,又尖。”这句话给我的感触最大,我觉得,不仅读书,在生活工作中也应该做到大、高、尖。想在任何一个领域中高人一等,首先要熟练掌握基本知识,这个阶段就要做到广吸知识,为自己的学问打地基,然后往上把学问做高,最后自然能在那个领域做尖。
或许很多人都曾有过同感,小时候总是很羡慕别人。或是羡慕别人有权势的父母,或是羡慕别人拥有的东西,或是羡慕别人优越的生活条件,总之就是觉得别人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却不曾想想那些东西是不是适合自己,也可能等到自己都拥有时,才发现那不是适合自己的。
大家都知道现代的文学大家——鲁迅先生,他原本想通过学医来救治像父亲一样被疾病折磨着的人们,可当他在仙台学医时却看到了令他痛心的一幕:一群中国人在围观一个中国人被俄国人***头,由此他认识到“凡是愚弱的国民,不管体格如何健全,如何强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就是要改变他们的精神。”于是他毅然弃医从文,用他那如枪似箭的笔来唤醒那些沉睡着的愚昧、麻木的灵魂,他也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面光辉的旗帜。现在想想,当时他若是想不到要弃医从文,那今天是不是人们都不知道曾经还有过这么一个人伟大的文学家,叫做鲁迅?这不正说明: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还曾记得曾写下千古名句“愿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吗?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庶族寒门出生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理想是难以变为现实的,他理想的梦幻注定会破灭。陶渊明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但终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一类的芝麻小官,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秉性耿直的陶渊明最终还是选择了归隐,因为那腐败昏暗的官场不适合他。他的清高与那个混沌的官场格格不入。而归隐,才是最适合他的,于是有了东篱下的悠悠酒的清香和菊花的烂漫,并且那晋时桃花也一直在灼灼其华。
就像材料中所说的两只老虎的事例,它们俩本来生活的都很安逸,但依然向往着对方的生活。所以他们注定到了最后它们俩都死了,一只饥饿而死,一只忧郁而死,毕竟,曾经的它们都已习惯了自己的生活方式,突如其来的转变是会让它们感到一时的欢愉,但不是长久之计。这两只可怜的老虎用自己的生命来警醒世人,万物都有适合自己的那一种生存方式,无论看着别人生活的环境有多好,都不要羡慕,因为它并不一定适合自己。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时下,常听见一些做着“发财梦”的痴梦者感叹:“唉,要是我有钱,那该多么幸福啊!”难道有钱就真的幸福吗
诚然,钱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有了它,我们就不必为衣食住行而担忧,也不必为自己无钱而手足无措。假若你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了无数的钱财,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那么,我认为,你就是一位真正幸福的人。因为,你的.物质生活是那样康乐,精神生活又是那样充实,正如马克思所说:“历史把那些为了伟大的目标而工作,因而使自己变得高尚的人看作是伟大的人;经验证明,能使最大多数人幸福的人,他才是最幸福的人。”著名科学家诺贝尔,从1863年起研究炸药,4年中进行了400多少试验,身上留下了许多伤疤。他一生获得了120项专利,但是,他感到由衷高兴的是,在临死时把自己的巨额储蓄献给人民。难道这样的有钱人不是一位幸福的人吗然而,如果一个人成了百万富翁,孜孜以求的却是个人物质生活的满足,饱食终日,悠哉游哉,那么,尽管他生活得很舒适,但精神是空虚的,灵魂是丑恶的,只能被人称为社会的蠹虫。俄国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对这样的百万富翁作过评价:“如果他只为家庭活着,这是禽兽的私心;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他就不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世上许多富翁的生活,也正证实了这一点:大仲马早期聪明勤奋,才华横溢,写了不少好文章,特别是他的《基度山伯爵》,成为脍炙人口的世界名著。正是由于勤奋,他成了一位富翁。但他后来沉湎于吃喝玩乐之中,竟在后半生一事无成,最终在遗憾中死去。你能说这位著名的作家富翁是一位幸福的人吗不,他并不幸福。我们每个人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而要“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与其浊福,毋宁清贫”。苏州市青年女工杜芸芸的一席话就很让人受启发,她的作为也很使人感动。她把养母留给她的10万元遗产全部交给国家,并说:“对我个人来说,这笔遗产确实一辈子也用不完,但是过这种生活没有意义。它不能给我带来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国家富强了,四化建成了,大家都可以过幸福的生活。”
从以上事例可知,有钱并不见得就幸福,而要看你钱从何处来,钱往何处去。人应该追求和向往真正的幸福,应用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的情操作为支柱,应以自己的汗水去换得金钱,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