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为中小学生减负的问题一直在被讨论。近期,有人提出将体育纳入高考,我想,我并不认同这一方案。
我想,站在该方案提出者以及无数人的角度来看,体育运动为孩子提供了放松时间,更有益于学生学习,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可我们来细细算一笔账。据调查表明,一个普通高中生一天在校时间为十五小时,在文化课上所花的时间达十一小时甚至以上。当文化课尚且应接不暇的情况下,学生又哪有更多的精力分给体育。
其次,一旦体育与高考相联系,其本身的`性质便没有那么纯粹了。高考意味着什么,是成绩、是期许,更可能是未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体育就变得“分数化”了。它从学生疲惫忙碌之余的休闲转变成了另外一种劳累。它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分数,或许再夸张一点,它也可能变成未来的决定因数。这样,原本轻松的体育课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学生的另一种负担。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体育纳入高考是否公平?每个个体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面对这样分差异,该方案是否有信心平衡这种差异?避开残疾学生不谈,对于那些患有慢性病隐性病或者体质特殊的学生该如何处理?这类学生既无法享有同残疾人一样的权利,又无法正常参加参与高考,是该给他们满分?还是平均分?无论哪一个都是不公平的。这类学生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文化课上抹去身体给自己带来的劣势,却因为体育重新将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这会不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伤害?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负担?我想,在这个问题解决前,是否将体育纳入高考还有待考量。
再者,站在学校的角度这也是不公平的。一些城镇高中基础设施完善,这一切都不成问题。可反观一些农村学校呢?他们甚至连操场都没有,甚至无法开展正常的体育课,对于这样的学校,又该如何处理?拨款改造?政府扶持?这不是短短几年内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因此,体育纳入高考是否不够妥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学生,安知学生之辛苦。别把减负强加给学生,别让减负变成一块巨石,狠狠地压在学生的脊背上,让体育自由地在阳光下生长。
二杆的臂章可没有其他没有臂章的同学想得那么好。它给我这个主人带来的不仅是荣誉,还带来了和荣誉一样多的负担。
有一次,平时一直成绩在前头的我,破天荒地考了一个86分,这不仅在班干部中考得最差,而且这还是在班中倒数5名的成绩。在宣布成绩的那节课下课后,一些平时在我身边转来转去的人,马上变了相,对我展开了唾沫横飞地刻意讽刺。那些刺扎得我好痛啊,可是就在我的心难受的时候,老师又把我叫到了办公室,严厉地对我说:徐余,你这次考试明明可以考好的,为什么考不好呢,因为你最近上课没有心思,不发言,没认真。我希望下次考试,你能考一个好成绩,不然的话,你这个中队长就给别人做啊!走出办公室,我压力一下子增加了很多,我心想,这次考试考不好了,那些人对我的.讽刺已经那么的伤人心了,如果下次考不好,中队长又被撤下去,那他们还不定怎么说我呢。
还有一次,我的作文被老师点名批评,我上台去拿本子时,同学们对我指指点点。下课后更有一堆平常被欺负的男生上门找碴,对我说:你还算个中队长吗,啊,居然会被老师点名批评,还不如让给林星宇当!我哭死了。再有一次,我和男生打架,被老师发现,痛k了我一顿,对我说:徐余,你是一个女生,怎么可以和男生一起打架呢,我警告你啊,下次,我再发现,撤了你的职!被k后,一群男生围在我身边起哄,我这才明白中了他们的反间计,他们故意派男生挑起事端,引我这个中队长下水,我悔死了。
臂章啊臂章,我不知是要爱你,还是要恨你啊!
一一题记
人生,说白了。其实就是我们一直在担责任。责任,说白了。其实就是压在我们身上的沉重负担。这条担子从出生起就背负在我们身上。举一个常伴我们身侧的例子一一学习。
学习,说白了。其实就是为了我们的未来。所以,在这条大道上,我们也同样背负着一个大担子。这条担子背的到最后,那么我们的未来将是一片光明。但若背到半途而废,那那么前功尽弃。
学习,说白了。其实就是“学”和“习”。“学”是我们不仅学知识,也要学道理、学章程……“习”则是要我们将学到的变成自己的习惯。时刻铭记在心。而这,又何尝不是学习中的一个小担子呢?
学习,说白了。就是来吃苦的。我记得我的数学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的本质就是苦的,不要想着它是甜的。可能在某一刻,我们会为自己的`一个小成就而感觉到甜。但你要记得,学习一直都是苦的。看!这又是学习中的一大担子。
沉重,说白了。其实就是物体的沉重和精神上的压力。就像我们上面提到的学习,他不就是一个莫大的负担吗?那么你可曾被这沉重的负担压倒呢?
压倒,说白了。其实就是物体的压倒和心理的垮倒。但我希望大家在支撑不住快要被压倒的时候,都要保持最后的一丝坚持,那怕只是微乎其微的一点点。都别放弃,别被压倒。因为,风雨过后总会见到彩虹。
压倒,说白了。其实就是心理的那道防线被击破了。但就像昆德拉说的:没有负重,人会变得比大气还轻,离别大地开始新的生活。不是吗?
希望你别被沉重负担压倒。即使现实的负担有多么沉重,都希望你能保留那最后一丝坚持。
——题记
一个人,当他从一个婴儿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好奇,便伴随着这趟生命的旅途开始了,这好奇中的绝大部分,便是对知识的兴趣和仰慕。这时候,不需要监视和威逼,自然会去求取知识,这是人的本能,好奇。自己是从哪来的,天上有多少星星,为什么鸟儿会飞,为什么飞机也会飞,有外星人存在吗?……在这一连串的疑问中成长,也随着年龄与知识的增长,这些“奥秘”自己完全可以解开,小小的脑袋里充满了各种想法。
然而,什么时候,那些好奇,被改变了味道,又是谁,改变了他们。当父母,把全家未来的希望压在他们身上时,那些好奇,被改变了味道。当老师,把如山的作业,压在他们身上时,那些好奇,被改变了味道。当一系列的压迫,压在他们身上时,那些好奇,被改变了味道。
这个时候,他们不想再好奇了,也不敢再好奇了,就这样,他们对于原本仰慕的东西,渐渐心生厌恶,开始逃避,应付。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虽说风雨历练后会更加强壮,但过分的暴风雨,打在并不能够承受的小花朵上,其结果,必然会是悲剧的`。
可能原本很有潜力的孩子,也会在这场暴风雨中夭折,失去了对学习的好奇与崇拜。何必要加那么多的压力呢,顺其自然,有时候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呢?不要让孩子们的学习变成一种负担,否则,会彻底失去对学习的热爱,会彻底放弃学习的。
当学习,变成一种负担,我们剩下的,是悲哀,是无奈!
仪式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意义在于当我们进行一些仪式时,它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悠然的古意,知道自己是一个有根之人。柳永的《抛球乐》言道“乍疏雨,洗清明。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竟奏新声。盈盈,斗草踏青。”清明的祭拜祖先的仪式一直传承到了今天。不少人即便在春节由于繁忙难以与家人团聚,但在清明节不管怎样都有以祭扫的名义回到故乡,回到亲人的身旁,团聚于先辈的墓前。正是这古老而悠远的仪式,揭示出“人之为人”的一个重要特质:反哺与感恩。倘若没有或除去这些庄严的感恩之行的仪式,民族精神,宗族观念也无法得到延续。所有的家规、家训、家风通过祭奠的仪式被重新传承,仪式承载的不仅是简单的几个动作,而是历经数千年厚重的人文情怀,是一种在快速运转利益优先的社会中对生命本源和自然状态的.回溯的难能可贵的传承之美。
仪式像一条没有尽头的轨道,若以时代步伐的加快,生活节奏时间紧张为理由而舍去,那我们也将“脱轨车翻人亡”。《乱世佳人》里有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一个文明是随风而飘的,最终是要飘散的;一个人的命运是随风飘散的,最终也会飘散的。其实又岂止是一个文明的飘散,随着文明飘散的,是无数个生命个体,一代人,一代人的梦想,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仪式也在历史长河中随风飘散,倘若我们仍要人为地将其除去,那终有一天,所有的仪式都会被我们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而自私、功利地除去,最终,我们也将成为无根之人。《乱世佳人》里,不同于所谓“独立勇敢”地抛弃母亲的教导和宗教信仰的斯嘉丽,梅兰妮在文明仪式消逝面前,包容着开始新生活的人给予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却又深深地把过去的仪式的精华烙在心里。毕竟,我们仍不算处于乱世,我们更无理由白白地除去珍贵的仪式,只关注眼前的表象,这无疑是愚昧的选择。
仪式当中自然有束缚思想,蒙蔽理性的糟粕,理应除去。但即使如此,它们也都是真实而鲜活地存在过我们的文明之中,反思其不足之余,我们更应该珍惜对美的仪式的心怀感恩地传承。
托尔维克曾言;“当过去不再照耀未来,人得心灵就会荡然地游荡。”一个人对于仪式地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一生是否能够拥有一种丰厚的蕴味,而非急匆匆地一味向前,徒留飘零之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