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已经到了期末,您的孩子已经在二高学习、生活了一个学期,已经基本适应了高中学习、生活的节奏。感谢您一个学期以来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尤其是在孩子教育方面给予的理解和配合。在新年到来之际,恭祝您和您的全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近段时间,有部分兄弟学校酝酿在下学期初实施文理分科,我校也有部分学生在观望学校的态度。学生文理分科问题历来是家长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因为它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择业、就业。我校历来重视学生的文理分科问题,对于此次提前在高一实行文理分科的做法,我们请教了多方面的专家,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结合我们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最终决定:我校在下学期初暂不实行文理分科,仍然执行高二上学期初文理分科的办法。现将学校对此问题的想法与各位家长进行交流,希望得到您的支持。
一、从历史沿革来看,历次高*改革,无论是“3+2”,还是“3+文理综合”,我县教育史上没有出现过高一就文理分科的现象,一直实行的是高二上学期初文理分科。多年高考实践证明,高二上学期再文理分科是比较好的选择。
二、从教育环境来看,全省高中学校绝大部分实行的是高二上学期文理分科,尤其是像郑州外国语、郑州一中、省实验这样的名校无一例外都是高二上学期文理分科;只有个别地区的县高中有实行提前文理分科的现象,我们认为没有效仿的必要。
三、从教育趋势来看,根据教育部最新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实施办法,从2017年起高中招收的新生就不再文理分科。文理不分科是教育大势所趋,提前分文理科是违背教育规律的.逆历史潮流的行为。
四、从上级指导精神来看,无论是教育部的课程纲要,还是省教育厅的课程指导意见,均安排在高二上学期文理分科。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等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普通高中要依据课程标准开足开全所有课程,有条件的学校还要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现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授课还不到一半,就要提前分文理科,人为剥夺学生全面受教育的权利,这是违背国家教育方针的。
五、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看,作为教育者,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塑造人——塑造对社会有用、受社会尊重、自我幸福感强的人。过早文理分科使理科生不去学习历史、地理、政治,知识面狭窄,人文精神薄弱;文科生则远离物理、化学、生物,对于最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一知半解,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大大欠缺。文理过早分科限制了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综合素质都极为不利。我们认为,好的人才应该是既要懂理,也要懂文;既要高智商,也要高情商;既要有研究能力,也要有管理和领导才能。这种通过文理分科来降低管理难度,片面提高升学率的做法,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幸福而言无疑是一种损害。
六、从班级稳定来看,高一下学期文理分科就意味着要将所有班级、所有教师全部打乱,重新分配,一个学期以来师生间刚刚建立起来的默契就会打破,教师要重新熟悉学生,学生也要再次适应新教师,刚刚形成的良好班风也将因班级***而从零开始。而下学期除去节假日星期天放假,有效教学时间仅有3个月,这样折腾,势必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教师的正常教学。
七、从利益权衡来看,提前分文理科看似可以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更早地投入高考复习,从而提高高考升学率;但学生过早文理课导致的知识欠缺和人格缺陷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幸福。而不提前分科,却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总量,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塑造学生的完善人格。升学率与学生的终身幸福二者相权衡,我们认为还是后者更为重要。况且提高升学率的办法有很多种,高中的知识总量是一定的,过早结束课程无非是加大练习量,但我们坚信通过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内容、细化教学管理等手段一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八、针对此问题,我们还专门请教了省市教研室的有关教育专家,他们均认为高一提前文理分科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鉴于此,学校校委会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决定:高一下学期初暂不实行文理分科,到高二上学期完成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后再进行文理分科。特信函于你,请予以理解和支持,谢谢您的配合。
祝新年快乐,万事如意,阖家幸福!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大重要环节。盲生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每一名学生都具有共性的特征——盲。盲生由于视力缺陷,视野相对比较窄,不容易进入课文特定的情境中,更需要教师在导入新课这个环节中多下功夫。
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盲生班语文课导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导入新课之功效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觉得导入不过是个花架子,可有可无,甚至还有哗众取宠之嫌。因此,讲新课时喜欢采取“直奔主题”的作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若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脑力带来疲劳。”上课伊始,学生的思维一般处于松散状态,有的徘徊于上节课的疑惑中,有的则沉浸在课间的娱乐中……如果此时教师生硬干瘪地直奔主题,效果可想而知。相反,如果教师以一个新鲜、恰当的内容作为话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兴趣,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在一起,不但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甚至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这样,就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并能由此使教学内容进一步展开、发展、开拓,把课的进展不断推向高潮,产生良好、积极的“连锁反应”。
因此,新课导入绝不是伎俩,也不是噱头,而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更是一门艺术。
二、导入新课之原则
盲校语文教学由于教材和学生的特殊性,在导入新课时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目中有人”——把握盲生的学习需求。
在盲校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教学活动要符合盲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习需求。盲生由于视力障碍,无法通过视觉去感受语文的魅力,但可以根据感觉补偿原理,充分调动盲生的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器官,从而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导入课还要重视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控制者的教师的引导作用。由于自身的专业知识、兴趣爱好、心理学和教育学素养,运用教材和教具及语言表述的能力等存在差异,不同的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教学风格来去设计新课的导入方式,注意扬长避短,设计出各种各样、妙趣横生的新课导入。
所以,教师设计导入要知己知彼,既要全面了解盲生的实际情况,包括智力状况和心理特点,又要充分考虑自身特长,注意扬长避短。 2、“胸有成书”——根据教学内容因势利导。
教学活动除了要以学生为本,还要做到以教材为本。“胸有成书”就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去设计新课导入,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以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导语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可以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是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此外,有些导语虽然从内容上看关系不大,但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学习也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一切,都应从教学内容出发,违背教学内容的导入,尽管非常生动、非常精彩,也是不足取的。
由于学生的特殊性,盲校的语文教材也不同于普通学校的教材。除了已经实行新课标的小学一至三年级与现行教材同步之外,其他年级的教材都相对滞后。所以,教师在准备新课导入时一定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去进行设计,要做到以教材为本。总之,教学伊始的导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必要而有机的部分。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内容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3、“物尽其用”——重视直观性教学。
新课导入时要注意直观性。“物尽其用”,就是新课导入时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起他们强烈的求知兴趣,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愿意学”、“乐学”,尽早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当中。
在盲校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低年级语文教学活动中,直观性教具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听觉、触觉、嗅觉优势,用直观教具或打比方的方法来讲解,把抽象的、远离身边的事物,不易理解的事物用模型或示意性的教具或通过多媒体等表现出来。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有关内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导入设计之方法
盲生班语文课的导入鉴于以上原则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向学生描绘更广博的画面导入课文。2、分析课文题目导入课文。3、介绍背景导入课文。4、借助直观教具,设疑留下悬念导入课文。5、通过学生的生活实践导入习作例文课。
导入新课要注意导入方法的多样性以及精巧性。一方面,导入的设计方式不但要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各得其宜、各尽其妙,还要有效地击中学生的兴奋点,让新课一开始就富有吸引力和粘合力,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新课导入还要具备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特色,并尽可能把导语设计得短小精悍,要把握好导语所用的时间的“度”,切不可喧宾夺主。
我的心中总有一个问题:培训班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报的还是遵从父母旨意报的?大部分孩子是根据自己意愿报的,可我却觉得今年我是奉旨办事了。
就拿奥数课说吧,少年宫里秋季报名又开始了,按我的打算将奥数课改掉,可是遭到了父母的反对,我想泄了气的皮球,唉,父命难违,母命也难违,我闷闷不乐地去少年宫上课,途中我想:为什么父母一定要我报奥数课,没兴趣就算报了也就是消遣时光啊,与其这样还不如不报呢。想着想着,我走过了头,于是,我又往回赶,但是又有一个精彩的片段等着我。眼看快到了,可是一对母子的争吵勾引住了我的目光,他们各执己见,最后那位母亲不管三七二十一气冲冲地把他的孩子拉进少年宫,就算那个孩子再怎样发挥他的绵薄之力还是被拖进了少年宫。我又陷入了沉思,父母的决定真是不容改变啊,尽管他们也是为我们好,可是为什么他们的决定是“不容置疑”,而我们的决定是“异想天开”,既然兴趣班是给自己上的,为什么不能挑一门自己喜欢的课上呢,为什么一定要报父母觉得我们最不擅长的课……糟了,又过头了,看了一下手表,呀,7:55了,于是我快马加鞭地赶,这次我不敢再想了,可是到了还是迟到了。
对于即将毕业的我来说,六年级的生活虽然值得回味,但是,也确实是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社会中的“不公平”.好生与差生最明显的区别。
“提高班”是个多么响亮又多么刺耳的名词。它让优秀的同学戴上桂冠,让成绩落后的同学跌落谷底。在进入六年级前,我曾憧憬六年级将会是我们公平竞争的一个平台。可是刚开学没多久,学校就提出展开一次选拔“提高班”考试。很快四十名所谓“提高班”的名单产生了,我顿时觉得班级中的“三八线”的分级就太明显了。而且,老师的态度似乎也没有以往的那样“一视同仁”。
每次大考小考结束后,老师都会特别强调“提高班”的状态。而且直接称呼他们为“提高班同学”。似乎有些忽略了班级中其他的同学。而且一些重要的竞赛,老师直接考虑提高班同学,完全没有征求其他同学的意见,也没有给大家竞争的机会。在六年级下半学期,老师甚至把提高班和其他同学“分隔两地”,把提高班同学编为一个小组,然后按照每个同学的学习成绩来分组。最差的分一小组,中等的分一小组,然后就是提高班一组。这样的举动,完全影响到了同学们的心里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就给同学们的心灵中造成了一道铁墙。甚至会自暴自弃。
有了“提高班”和“小组分支”两道屏障,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似乎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提高班同学每天早上会比其他同学早到学校参加提高班训练,放学后也要另外上课。这不仅仅占用了平日同学们互相交流的时间,更让学生的友谊疏远了。少部分“提高班同学”也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学起了骄傲的孔雀。同学们的友谊也没有以往的那样纯真无暇了。
眼下,我就将参加学校的毕业典礼,永远地同母校告别了。在留念的同时,我不得不把我的意见与建议说出来。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很多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本来就要背负择校的压力,学校怎么可以忍心给学生的心里造成这样大的伤害。对于提高班的同学来说,要随时承受家长老师带来的“名校警告”,每天有大量的课外作业,上不完的课。对于那些没有考上提高班的同学来说,班级的卫生和一些杂活当然要相对承包下来,并且还要承受家长老师的提醒警告,受到同学老师的歧视,被忽略。我要大声呼吁:“学校啊,请给予大家一个公平的平台吧!让我们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你的方法在学生的心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你们的用心良苦真的起到作用了吗?”幸运的我,虽然没有考上提高班,但我依然以优异的成绩向老师和家长汇报,满意地将我小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亲爱的母校和尊敬的老师啊,为什么要让我们在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刻,过早的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过早的感受到社会的不公平啊!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律已敬人的行为规范,是人类不断走向文明,走向进步的结果。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礼仪水平的高低,是这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一个团体,一个人,礼仪修养都是其道德水平,综合素质的反映。在漫长的人的历史长河中,礼仪始终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要素,笑话中的`小伙子一样,与他人的对话中根本就不讲礼貌,社会上就应多一些讲文明有礼貌的高雅人士,少些不讲礼貌的人貌的人,中国是礼仪大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讲“礼”重“仪”是我们民族世代传承的优良传统。古人言“礼者,人道之极也.
我呼吁大家都讲礼,而不要不讲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