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是一个又聋又盲的人,但她写出的《假如给我3天光明》却影响了世上的千万人。《假如给我3天光明》是海伦·凯勒对于自己的一本自传。里面记录了海伦聋盲后到成年的点点滴滴,包括她在暴风雨中的害怕、无助等等。最后,海伦在自己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海伦的亲身经历让我想起我们在上个星期一玩的那个“黑暗游戏”。那是一个白天如黑夜的暴风雨上午,教室的灯被老师一一关掉了。我们班的同学全身心地感受着黑暗,黑暗给我们带来了恐惧。虽然那一次关灯之后还不是很黑,但也让我感觉到了盲人在社会上遇到的困难。
一个人是多么地需要光明呀!记得我曾经看过中国第一位女盲人钢琴调律师——陈燕的自传。陈燕和海伦的经历都有一点相同,她们在生活中都遇到了困难,她们都是在自己努力了之后才获得现在辉煌的成就的。假设一下,如果每个人在成年之后都聋盲几天的话,那这个人一定能体会到聋盲人的感受,也能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视力和听力,而且能亲身体验到黑暗中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在他恢复视力和听力之后,会像失去光明一样的去感受大自然的奇妙!那对他来说将是一个超好的大好处呀!“如果每个人在成年之后都失去几天的视力和听力,那对他来说将是一种幸福!”这是海伦·凯勒的经典名句,现在,我也非常赞同海伦的观点——每个人在成年之后都需要聋盲几天呀!
读完了这本书,我知道了海伦。凯勒之所以能够创造这一奇迹,完全是靠自己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和惊人的毅力。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勇敢的面对困难,并且一直坚持了下来。最终,海伦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随后,她将慈爱的双手伸向了全世界,成为了著名的慈善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有两位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所以,我们一定要向海伦。凯勒学习,学习她那不屈不挠的精神。
记得一次体育课,体育老师要我们围着操场跑十圈。刚开始,同学们跑得很轻松,有说有笑的。但跑了三圈我便开始感觉到腿酸。又跑了两圈,我的脚上仿佛有千斤的铁块,越跑越吃力。这是同学们开始跑跑停停,有的干脆坐到了地上,在也跑不动了。我咬紧了牙坚持了下来,跑完了全程。
我虽然比不上海伦。凯勒那不屈不挠的精神,但我不懈的坚持也使我获得了胜利。
从身份来看,北宋昌乐人张行婆是社会低层最普通不过的一位妇女,只是茫茫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微尘,然而其道德水平、修行境界却少有人能及,是历史天空中熠熠闪耀的明星,从而感得大文豪司马光为她作传,名垂青史。她的事迹具有深刻的启示,生命是什么?不是身份地位,而是心灵的境界。生命的质量,全由修养的境界所决定。
张行婆身世曲折,数历人生苦难。幼年失去亲生母亲,实为人生不幸;七岁又被继母卖掉,远离家园与亲生父亲的怀抱,此为不幸中的不幸。中年又不幸失去丈夫,自己一人把三个年幼的儿女抚养成人,这不幸中又经历了多少人生的艰难与辛苦。然而在不幸之中,她又幸而听闻到了佛法,于是这一切不幸与苦难化成生命的助缘,滋养了心灵,深深的污泥中盛开了微妙清洁的大白莲华。
张行婆如何修行我们不得而知,但她修行的境界却极为高超。她心地柔软,慈悲对待一切众生。以德报怨一般人很难做到,但是她做到了。她被继母卖掉,二十一年后才与父亲相认,父亲要把继母赶出家门,她却替继母求情,“儿非母不得入贵人家,母乃有德于儿,又何怨焉?今赖天之力,得复见父,若儿归而母逐,儿何安焉?”不但毫无怨恨,而且作感恩想。父亲去世后,张氏奉养继母,尽心孝敬,继母年老不能行走,就背着她走路。把后娘当成亲娘孝敬,不论她对我如何,我只管诚心诚意尽我孝敬的本份。敬人便是敬己,她的孝道圆满了自己的德行。她对素不相识的人也同样充满慈悲,对富人家的女仆“专诲以忠勤”,当有人不愿听而辱骂她时,她绝不与人计较。对待猴、犬一类动物,也是慈悲爱护,及时喂养,以至当她离开时,这些动物“数日悲鸣不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以至诚心爱护动物,便能与它们感通。
或许有的人会说,张行婆固然慈悲,但是对自己的子女也太无情了,显得没有人情味。然而,这正是其境界高于常人之处,是她的智慧的体现。一切众生之所轮回,皆因贪爱,“爱不重不生娑婆”。一切贪爱之中,对子女的贪爱最重。世间人对子女的爱,常常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贪爱,是我执表现。若出轮回,必需斩断这种自私的贪爱,代之以无我无私的大爱,这是一种无分别的平等之爱。视众生如子女,视子女如众生。显然,张行婆已经修行到这种境界,她说得很明白:“凡学佛者,先应断爱,彼虽吾子,久已舍之,不复思也。”她把自私的偏爱舍弃了、放下了,但是无私的大爱却修成了,她对年幼女仆“视之如己女”,如母亲般照顾她们的生活。这种境界的人,难道会没有人情味吗?难道对自己的亲生儿女没有爱吗?一切众生皆是儿女,平等爱护一切众生,“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这是如佛一样的大爱,是真正的人情味,是大仁大义。这种大爱超越族群、国界,遍于整个法界,一切正直的人莫不为之肃然起敬,甚至感动了反对佛教的司马光为她作传。
张行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千年,想必她早已修成正果、重返娑婆度众生了吧!当今时代物质主义横行,个人主义甚嚣尘上,众生的贪爱、自私更加炽盛。但是,张行婆的道路却永远不会过,因为她的修行之道是超越时空、亘古不变的。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生活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人。但是,无论怎么去解答,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去选择,活着,就要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力所能及。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后,更加坚定了我的这一信念。
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88年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被授予总统勋章。十九世纪有两位奇人,一位是拿破仑。一位是海伦。一个盲人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何等的令人惊讶啊!如果海伦屈服于不幸的命运,那么她将成为一个可怜而又愚昧无知的寄生者。然而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她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精神,让自己像一只美丽的蝴蝶,破茧而出,让生命拥有了常人无法企及的意义。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人是一笔财富,而对于弱者则是万丈深渊。
海伦就处于黑暗的万丈深渊里,如果是常人,可能一辈子生活在精神的黑暗里,但是,她的人格里蕴藏着勤奋的种子,这粒种子凭借惊人的毅力冲破黑暗的重重阻力,破茧而出,让她的生命由此鲜花盛开,彩云满天。能吃常人不能吃的苦,能做常人不能做的事,才能比常人更大步地走向成功。
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聆听今天你的妙音,鸟儿的歌唱,乐器的天籁之音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耳聋的厄运。抚摸每一件你想要抚摸的物品吧,犹如明天你的触觉将会衰退。嗅闻所有鲜花的芳香,品尝每一口佳肴吧,犹如明天你再不能品味。
就像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的怒吼: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就像贝贝龙在《莫林的眼镜》中的呼吁:相信自己有能力,那么你就真的会有。海伦凯勒用自己的坚强和执着,克服了自身的不足,踏上了成功的彼岸。
这才是生命的意义。掩卷深思,我深刻的意识到:一个人能不能为社会做点什么,不在于你的四肢是否健全,不在于生活给予你的条件是否优越,而在于有没有奋斗的精神,有没有认识到人生的意义。
海伦·凯勒,一个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却被马克吐温誉为19世纪的两个伟人之一,与拿破仑并称的奇女子。在熬过了无数个无光无声的孤绝岁月中,竟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尚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而她也一直未泯灭对光明的渴望,发出“假若给我三天光明”的最炙热的心愿,让多少人感慨万分。
“第一天,我要看人,她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宝贵的第一天,她给了身边的朋友们、还有心爱的小狗、居住的房屋、熟读的书籍,去森林远足,看落日奇景,在夜晚还要看带给世界光明和温暖的灯光。其实这些都是我们眼睛所能看到的平常事物,但对于她来说,竟是多么可望而不可即的事啊!相对于她的付出与成功,我们应该怎样去学习和借鉴呢?
“有视觉的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宝贵的第二天,她给了各个博物馆,想通过博物馆,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并在夜晚,在剧院或电影院度过美妙的时光。可见她内心对世界文明知识的渴求和对生活情趣的渴望,然而相对于听视觉健全的我们,有多少人对于使你们享受它的色彩、优美和动作的视觉的奇迹有所认识,并怀有感激之情呢?
“今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世界中度过……”宝贵的第三天开始了,也是最后一天,她去了城市,游走于世界各个所向往的城市,看一看万花筒般五光十色的景象,领略每一刻美好的时光。这些对于我们平时视而不见的寻常景色,可是在她来说是多么渴望。幸运的我们是否应该善用你的眼睛和其他感官,仔细欣赏每一幅动人的影像、聆听每一首美妙的音乐、抚摸每一件想触摸的事物、嗅闻每一朵鲜花的芳香、品尝每一口佳肴呢?
“到了午夜,我摆脱盲人苦境的短暂时刻就要结束了,永久的黑夜将再次向我迫近。”带着遗憾,也带着感恩,短短的三天,海伦·凯勒简述了她如何度过重见光明的三天经历。亲爱的朋友,你能感受到了她的不幸与坚毅了吗?霍金失语而著时间简史、司马迁宫刑而修史记、贝多芬失聪而作命运……也许我们不像他们那样伟大,可我们应该铭记他们的精神,好好珍惜我们现今拥有的一切,勇敢迎接命运给我们的挑战!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是一本关于挫折与成长,励志的书。这本自传体小说,描写了从海伦凯勒出生开始,到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的盲聋人的故事。在这明快的笔调背后,隐藏着她那艰辛坎坷的一生。
在小海伦19个月大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病魔夺走了她的视觉和听觉,让她还未能更多地去探索世界,观察世界……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悲伤、愤怒等一些负能量在小海伦身上也随之不断地出现。但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她就像是小海伦生活中的指明灯,把她从黑暗的生活中拉出来,让她感受到了生活缤纷的色彩!从简单的手语到可以独立阅读,再到用口与他人交流,海伦付出了比常人多千万倍的努力,以惊人的毅力和对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她完成了哈佛大学的四年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学士学位。
这本书,对我而言影响甚大。时光倒流,回到第一次在体育课上跑800米的情景。我惊讶地站在那儿愣了好久,这是怎样的数字啊?!操场上一起奔跑着的同学们一圈,两圈……有些已经坚持不下去了,我也快不行了!我无奈地低头看着被猛烈的太阳“烤”着的塑胶操场,或许是我的错觉吧,操场隐约冒着热气,像个蒸笼,空气中弥漫着塑胶那令人恶心的味道……真的跑不动了!我心里默默念叨着,两腿已经发软,速度渐渐慢下来,两脚都要打算放弃了!但是,脑海里却出现了海伦凯勒——这位令人敬畏的身残志坚的盲聋女作家,而我拥有健全的四肢与感官,我的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既然如此,我还能抱怨什么呢?咬紧牙关,拖着疲惫的身躯,终于跑完了800米。虽疲惫不堪,但我做到了!
面对困难,坚持和保持乐观,那就是一种正能量!给我们信心和勇气,它是一轮暖阳,照亮黑暗的心房;它是一盏明灯,帮人们在无尽长夜指明方向;它是一颗蜜糖,让人们即使处在浸满苦水的周围也能保持快乐开朗。海伦凯勒虽看不见,听不见,没有透过“心灵的窗户”看世界,但她却直接用心灵与世界接触,用心“看”世界,仔细留意身边每一处事物,使自己保持敏锐,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这本好书带给我的是满满的正能量,也有无尽的深思。所以,让我们一起学会乐观,学会坚强,学会在生活和学习中充满正能量!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全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然而,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女士的自传。她仅仅拥有刚出生时18月的光明。假如给她三天光明,她第一天想看让她的生命变的有价值的人,第二天想看光的变换莫测和日出,第三天想探索与研究。以一个盲人的身份想象如果自己能够有三天的时间看到世界,将会去做哪些事——包括去看看帮助过自己的人,以及去感受自然,品味艺术世界。
然而,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一个生活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是不可能的,因为上帝把每一条出口都向她紧紧关闭。但是,海伦就是一个奇迹。她一步步从地狱走上天堂,但是,我们应该明白,这段历程的艰难程度时超出任何人的想象。她学发声,要用触觉来领会发音时喉咙的颤动和嘴的运动,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为此,海伦不得不反复练习发音,有时为发一个音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失败和疲劳使她心力憔悴,就算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健全人也会为此流下过绝望的泪水。可是她始终没有退缩,夜以继日地刻苦努力,终于可以流利地说出“爸爸”“妈妈”“妹妹”了,全家人惊喜地拥抱了她,连她喜爱的那只小狗也似乎听懂了她的呼唤,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
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试想一下,如果现在我们站在生命的终点,生命的火花即将灭亡,我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是否也会感叹生命的短暂与脆弱,而后悔没有好好珍惜呢?我的答案是,学会感恩吧!
《爱的教育》全文采用了日记的形似,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十个月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和他家人的信和老师讲的动人的每月故事。
爱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这些孩子虽然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
对亲友的真挚之情,在《爱的教育》一书中处处都有这种气息,特别是每月故事中的《万里寻母记》,让我不经为里面的主人公马尔可心生一股敬意。他的母亲在他13岁时为了摆清债务,独自一人去了阿根廷共和国的首都一个富有的人家去当了女佣,后来断绝了联系。13岁的主人公马尔可,不顾去美洲的危险毅然向他爸提出了一人去美洲找母亲的请求。这件事一开始虽没成功,可两天后他父亲的一个船长朋友听说了这件事后,便去找到了他父亲告诉他可以免费带马尔可去美洲。马尔可在去美洲找母亲遇到了许多人,有好也有坏,像慈祥的伦巴底老人,善良的西班牙妇女,热心的小伙计和无恶不作的小偷,当然还有许多乐于助人的好人等等。在这些人的帮助下马尔可终于找到了母亲。
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在《爱的教育》一书中不时有出现震撼人心的爱国故事。像爱国少年他为了国家的尊严连钱也不要,把它全扔到了辱骂他国家的人脸上和头上。年轻的少年鼓手为不让自己的国家失败,冒着犹如暴雨般的子弹去求救,虽然最后他们胜利了,可他却永远失去了一条腿。我们做为炎黄子孙更应该要有一颗热爱祖国真挚的心,仁以为己任的想法,将我们中华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让我们用爱国的热情洋溢全世界,感染全世界。
《爱的教育》中我想“爱会是什么呢?”这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有小有大,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为国献身……
人们常说,书是人类灵魂最好的伴侣,书中所蕴含的知识与道理,让我们走向成功,走向巅峰。古往今来,描述书籍的好处的诗句、名句数不胜数,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难道不是吗?书带我们到浩瀚的天地,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洗涤。书山有路勤为尽,学海无崖苦作舟。每次精读一本书,我都受益匪浅。其中,最难以忘怀的就是这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文章的主人公因为生了一场大病。因而变得又聋又哑又盲。视力、听觉和语言,这三样东西,是人生中必要且不能缺少的。如果失去了这三样,对一个常人来说,等于失去了生命的乐趣。可是,她——海伦凯勒不向命运低头,不甘受命运驱使而做牛羊。而是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力和永不服输的拼搏精神。学习了许多知识,成为了一个毕业在哈佛大学的残疾人,她,就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这本书震撼了我。海伦可以创造这些常人无法想象的奇迹,全靠她有着一颗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心。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自己那颗炽热的心,用自己那伟大的爱,去拥抱美好、充满生机的世界,以惊人的毅力与困难作战。终于,她战胜了生命的挑战,张开了心灵的眼睛,有了信心与希望,走出了寂静与黑暗。最后,她又把那双慈爱的手——伸向了全世界!
因此,我们一定向海伦凯勒学习,不再浑浑噩噩的生活,而是争分夺秒,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而且,这本书还让我懂得了:健全的人不一定成功,残疾人也不见得一定失败。哪怕是残疾了,只要有决心,有毅力,有坚持到底、不服输的精神,也必定会开辟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路是人走出来的,奇迹,也是人创造出来的。相信自己,只要努力,成功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着。因为一切成功,都离不开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就让我们用正确、客观的态度,去迎接人生路上的坎坷与挫折,微笑着面对每一天!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