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作意图的理解
一篇说明文,总有其写作的目的,这就是写作意图。有的文章在标题、开头、结尾明确表明为什么写这篇说明文。例如《向沙漠进军》,标题就倡导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抵御风沙的侵袭,多植树、多种草。有的文章全文都在说明某种行为的危害,其写作目的就是警示人们不要做什么;有的文章全文都在说明某种做法的好处,其目的自然是倡导人们做什么。总之,说明一个事物,作者总是想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这就是作者的写作图。
(二)写作意图的表达
正面:倡导人们做某事(或者如何做)。
反面:警示人们不要......,要......。
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前者,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者,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充满感情。但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第一封信的开始,傅雷首先宽慰儿子: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了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而且,孩子向父母诉苦,在家信中发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接着告诉儿子: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那么,应该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跌宕呢?首先,应该对这一切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他还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的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其次,“慢慢”“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情”,即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为借鉴。“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从而越来越坚强。对于感情的创作,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第二封信,起因于傅聪在音乐会上的历功演出。孩子的成功总是父母最大的幸福与骄傲,但傅雷与其他父母不同的是,他的幸福与激动还来自于艺术的`成功、祖国的光荣。“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作为父亲的傅雷,毫不矜持地对儿子表达了他异常激动的心情:“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若是一般的父母,也许仅止于此了,而傅雷的伟大,就在于他借助儿子的成功之机,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他首先赞许儿子:“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而这,正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如果说,上一封信是要儿子在消沉时保持坚强,那么,这里所说的成功时“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更是坚强的表现。只有做到了坚强,才能永远不怕孤独。傅雷对“坚强”含义的理解,浸透了人生的感悟,十分耐人寻味。“坚强”的最高境界,乃是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因为“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这可以说已经是人生至境了!
接下来,傅雷奔放的思绪又从艺术飞到了中国的“黎明”。他从傅聪如流水般的演奏风格中,想到了克里斯朵夫,进而想到了新中国的“复旦”,想到了滔滔不竭的中华文明。他激励儿子,被这般伟大的文明之河哺育过的艺术家,“应该有气冲斗牛的表现才对”,洋溢着对新中国的热情,对中华文化的信心。
书信最后,傅雷再次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第一封信里,他曾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这一次,他又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从而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让“完美”的地平线永远激励着我们向前进。
本文以 为说明对象,先后说明了 说明对象的 哪些方面 ,倡导我们要 怎样做
(或警示我们 不能怎样做 ,我们要 怎样做 )。
总之,完成这个题型,一要准确判定文章的说明对象,二要掌握说明文段意的概括概括方法,三要掌握说明意图归纳方法。这三个小问题解决了,这一题型的解答,就会游刃有余。
(一)指出文章的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有两种:一种是具体的事物;一种是抽象的事理。
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两个要点:
一是,关注说明指向的核心——是事物,还是事物、行为内部蕴含的抽象之理。
例如: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中形象。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这段文字,说明的核心指向的不是“我国的石拱桥”,而是“我国石拱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作者着眼点不在“石拱桥”这一事物,而在“为什么”这一本质。
二是,关注自己的语言表达——是否严谨、准确、完整
首先要注意必须有的限制词不能丢。这里有同学会把说明对象表达成“石拱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少了一个限制词“我国”,这句话的表达的含义就由“中国的石拱桥”扩大到“世界范围内的所有石拱桥”,导致表意范围错误。其次要注意表意的完整性,明确表明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有的同学这样表述本段的说明对象——我国石拱桥取得辉煌成就,这样表述因为表达不完整,让答案介于事物和事理之间,不伦不类。
(二)对说明文主体段落进行高度概括,指出每段分别说明了这个说明对象的哪个方面特征或特点
一段文字,介绍一个说明对象,因为文字有限,无法面面俱到,所以每个自然段只能说明一个事物或事理的一个或两三个有限的方面。我们通过概括,逐段指出说明了哪些方面内容,叠加到一起,就完成了对说明文表象内容的整体概括。例如,一篇说明汽车的文章,主体部分:第一段说明的是外形、第二段说明的是颜色、第三段说明的是结构、第四段说明的是行驶原理。
(三)形成标准化的语言表达形式
本文以 为说明对象,先后说明了
人们都说:“雪是冬天的使者。”可是,在这美丽的春天里也下起了一场“春雪”,雪后的校园格外美丽。从教室的窗户往外看,操场上铺上了一个用雪织成的地毯。雪姑娘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把操场上五颜六色的地砖都变成了银白色。雪姑娘也非常善良,害怕小树和刚出生不久的小草着凉,心灵手巧地织了一顶顶银色的帽子给他们戴上。下课了,同学们像从笼子里逃出的小鸟一样,飞快地跑到了操场上,高兴地玩起了雪姑娘给我们带来的玩具——雪。在操场上我们有的玩堆雪人,有的玩打雪仗,开心极了。寒风夹着冰凉凉的雪花吹在了小朋友的脸上,像一根根针扎在脸上一样疼,但也挡不住我们小朋友们火一般热的心。
上课了,同学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雪世界,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们的脸上都让学姑娘留下了纪念品——冻得通红,像个熟透了的大苹果。可是,我们也不在意,因为我们喜欢在洁白的雪地上玩耍。
难道我们雪后的`校园不美吗?
雪后的校园多么美呀!
瞧,那笔直的水泥路上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又像洁白无瑕的棉花糖,真让人不忍心踩上去。花坛里的芭蕉树也穿上了厚厚的棉袄,好像在冬眠,又像钻在暖和的被窝里不想出来。操场上近看像白地毯,踩一脚,软绵绵的,可舒服了。远看白茫茫的一片,好像天上的白云落在了上面。
教室的屋顶上,雪姑娘好像很大方地送给它一条柔软而又舒适的棉被。屋檐上挂满了水晶般的小冰棱,尖尖的,给屋檐镶上了一道玲珑的花边,可漂亮了。屋檐上的雪有时会跌落下来,落在我们的脸上、头上;有时还会掉在嘴里,掉在嘴里的雪你如果尝一下,隐约有点甜甜的味道。
下课了,同学们开心极了,男同学们的最爱就是打雪仗了。我们班的虞伟文、马强、王丹云几个男生玩得最起劲,他们有时会被对方击中,但他们并不生气,而是洋溢出快乐的笑容。我不爱打雪仗,又怕冷,只好在旁边看男生打雪仗,看到精彩的时候,我们热烈鼓掌。
1、抓修饰、限制性词语,揣摩其准确性、严密性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往往体现在一些副词、连词、形容词、数量词以及限制性词和短语上,如“只有、全、最主要、最”等,这些词语从时间、范围、数量等方面起到修饰限制作用。
2、抓模糊语言的运用,体会其准确性
如“大约、可能、左右”等。
3、考题形式
①加点字有何作用?
②加点字或词语能否换成另一个词?并说明理由。
③加点词(限制性)可否删去?为什么?
4、答题模式
①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的……特征(或…事理)。
②不可以换;原词的意思是…,所换之词的意思是…,换了后意思就变成了……;与实际不符。
③不能删除;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若删去,原来的意思就变成了……,与实际不符,太绝对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