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了解的我作文(你真的误会我了1000字精选作文)

你所不了解的我作文(你真的误会我了1000字精选作文)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03-24 21:17:28
你所不了解的我作文(你真的误会我了1000字精选作文)

你所不了解的我作文【一】

最近,我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它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使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静。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秒,唐山大地震,为了救妻子李元妮,丈夫方大强死了。孩子方登和方达都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如果救方登,弟弟方达就会被压到,如果救姐姐方登,方达就会被压到。周围余震不断,若再不下决定,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在万不得已的情景下,母亲做出了决定:“救弟弟吧……”两个神志清醒的孩子,清晰的听到了妈妈的话。震后,李元妮坚强地独自抚养着失去一只胳膊的.儿子,而劫后余生的方登却被军人王德清收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直到32年后的汶川地震,他们才重新相逢。最终姐弟俩一同回家看母亲。老母亲洗好了西红柿,告诉女儿:西红柿洗好了,我没忘。老母亲给女儿跪下时候,我泪如滂沱。电影的最终,女儿最终宽恕了妈妈。

母亲李元妮在应对救援人员的问题:“到底救哪一个”的时候,泣不成声地说:“都救”。可是,如果再不忍痛放手,两个都会失去。女儿年纪虽然小,但也很懂事:弟弟被人欺负了,身为姐姐的要保护他;弟弟和自我都喜欢吃西红柿,只剩一个西红柿的时候,姐姐也要让给他吃。当方登听到“救弟弟”这三个字,她哭了,她恨、她委屈、她绝望,但自我却活了下来,于是她再也不要认这个救弟弟舍弃自我的妈妈。

母亲和父亲在灾难发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无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种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员演绎得丝丝入扣,丝毫看不出他们是在表演!在父亲抢救孩子无果遇难后,应对“救姐姐还是救弟弟”,母亲最终做出的痛苦抉择过程,被徐帆演绎得真实、感人!那是多么痛苦的选择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母亲,任何一个人都很难抉择,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择啊!震后奶奶、姑姑来唐山要带方达回济南,面临骨肉分离,母亲的无奈和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对母亲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爱之情!母亲一向都没有再嫁,是因为她的心里一向放不下方大强。她也没有离开唐山,因为她怕方大强和方登回家,会找不到,所以年年都要讲一次家的地址,讲了整整32年。母亲心里憋了32年的是对方登的愧疚,她这32年来,一向都在忍受着折磨。

养父母给予方登真实真挚的爱。陈道明、陈瑾饰演的养父、养母给了小方登第二次生命,对待方登视如己出,把她当做自我亲生的孩子,培养她长大成人考入大学,这种爱同样很感人!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表达了人性的关怀,拍得十分真实,十分震撼人心。

你所不了解的我作文【二】

他并没有把这口水井当作自己的,而是当作所有人的财富。他很乐意把水分给每一个人,所有的人也把这件事当作理所当然。

当托比离开的后,代理水井主人的爱唯自私小气,所有的人才感到托比不止把他们需要的水给他们了,还给了他们一份更加真贵的礼物,那就是无私的爱与关怀。

你所需要的,也是别人所需要的。我读完这本书非常感动,我们要象托比一样,爱和关怀自己的家人和身边的同学朋友以及我们的世界。

这本书有一套,分别是:《你是我的孩子》、《你很特别》、《爱你本来的样子》和《你所需要的》。

你所不了解的我作文【三】

今天,我读了《你所需要的`》这本书,这本书非常好,就让我来讲一讲吧:在干旱的沙漠里,水比金子还宝贵。故事的主人公托比有一笔天大的财富,那就是——一口永不干涸的`水井。

他并没有把这口水井当作自己的,而是当作所有人的财富。他很乐意把水分给每一个人,所有的人也把这件事当作理所当然。

当托比离开的后,代理水井主人的爱唯自私小气,所有的人才感到托比不止把他们需要的水给他们了,还给了他们一份更加真贵的礼物,那就是无私的爱与关怀。

你所需要的,也是别人所需要的。我读完这本书非常感动,我们要象托比一样,爱和关怀自己的家人和身边的同学朋友以及我们的世界。

你所不了解的我作文【四】

电影一开篇,屏幕上涌出一片人名,我知道那是遇难者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生命从这个世界上以外的消失,突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我赶紧向某人要了两张手纸,我怕我忍不住。

地震的那十几分钟,我感觉拍的很好,很震撼。我一直张着嘴在喘气,心在嗓子眼,感觉下一口就提不上来了。楼房倒塌的那些镜头我感觉很有内涵:“伟大”、“高举”、“万岁”、“战无不胜”,多么崇高的神圣词汇,多么伟大的革命理想,在灾难面前都被摔得粉碎。在23秒里,人就像虫子一样被上帝抹平,然后当大地平静之后,无数扭曲的尸体被留在了这个世界上,身上还带着血迹,就像我刚刚拍死的蚊子。人太渺小了,面对命运,甚至连反抗的时间都没有。

1976年解放军在唐山抗震救灾的那段我很喜欢,流泪了,但是并不满意。我对这些展示国家力量的镜头具有天生的崇拜感。据家里老人们讲,当时解放军救援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很多幸存者是灾区人民自己从废墟下面挖出来的,比如电影里面的方达。解放军大多也不大懂得如何救援,很多幸存者本可以不截肢,但是当时很急,于是成了一生的残废。但是他们当时看见解放军,看见一车车连绵不断的解放军,他们感到安心了。***派人来了。唐山人民对于解放军的感情是深厚的,但是电影里面却用简单的特技一遍遍的循环播放车流、人流、飞机空投的救灾物资。那些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普通士兵,他们为了***的指示,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为了这座城市的重生,他们献出了汗水、鲜血、甚至生命。然而这一切都被这部电影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取而代之的一对善良的军队干部夫妇领养了一名漂亮的唐山孤儿,这名孤儿据说以后可以做文艺工作。这是真实的,但是这是对解放军抗震救灾伟大精神的抹***,也是对这对夫妇善良初衷的抹***,更是对那个充满崇高理想年代的抹***。

好了,到此本电影的灾难片部分结束,进入伦理苦情电视剧阶段。徐帆演的很用心,很投入,但就是有那么一点点过火,她那一口走味的唐山腔,感觉像是在话剧舞台上。也许她是有意的,如果她压得住火,我想我会哭的很厉害。她送方达的那段戏应当是整部戏里最感人的部分了。汽车停下了,方达回到了她的身边。镜头一转,汽车里奶奶沉默的表情。“把方达带走就是要了元逆的命啊!”而此刻,方大强母亲的心却早已死了。看着徐帆佝偻的背影,我突然想起了我母亲也经常显露出佝偻的老态,眼泪刷的一下就下来了。

你所不了解的我作文【五】

前几日看了电影《唐山大地震》,感慨颇多:以假乱真的场面,撕心裂肺的哭喊,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现场感染力,足以赚足观众的眼泪。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还原的是人间的真情。

影片一开始,就是关于救姐姐还是救弟弟的艰难抉择,无疑母亲是悲痛欲绝的,也就是这个生死抉择,折磨了亲情32年。姐姐竟然在雨水的冲刷下,奇迹般的复活了,那孤零零无助的身影,多少让人有些伤感。上帝对于姐姐是不公平的,包括那个小小的西红柿分配,这兴许是当时那种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在做怪吧,好在最后作了交代,那几颗火红的西红柿,不正是代表着团团圆圆的一家人吗?

知恩图报的姐弟俩,在汶川地震的救灾现场相逢,可以说是本片的最大看点。巧妙的构思令人赞叹。母亲那发自肺腑的“对不起”,那心灵深处无法弥补的创伤,揪心的选择,痛苦的煎熬,一瞬间就此愈合。也许是机缘巧合,龙凤胎姐弟竟然给他们的孩子都起名叫点点,是不是寓意着我们每个人就是生活中的一点点,也就是这些小小的一点点,汇聚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呢。

一个女人,生活中要承受多大的压力,何况是一个失去丈夫的女人,是多么地痛苦和煎熬。32年,无法挽回的人间真情;32年,难以弥补的心灵创伤。婆婆那句责备:“我儿子要不是为了你才不会留在唐山”,言外之意也不会失去生命。“你一个女人家怎样才能带好我的孙子”,意即你没有那个资本和能耐。这些话语,无疑是在她悲痛的伤口上撒盐。一个女人,是无比坚强的,她宁愿孤守清寡,一辈子也不离开唐山。因为,她是丈夫用自己的生命换回的,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用生命来爱她。就是搬了家,也要在祭日的时候,向远在天堂的丈夫告白,不要走错了路,呼唤着丈夫回来。

社会是个大舞台,影片里中国元素和符号的运用,走进新时代主旋律的畅想,每逢春节的无尽思念,都布排的不露痕迹,相得益彰。弟弟由一个蹬三轮的野导游发展为开着宝马车的旅游公司老板,姐姐也在被解放军收养后几经艰辛旅居国外,可以说这些情节都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真实的缩影,记录了时代的步伐。

关于地震的刻画,无论是震前那飞舞的蜻蜓、从浴缸里蹦出的小鱼儿的这些前兆,还是那唐山地震凄惨的景象、汶川地震悲壮的场面,“大震跑不了、小震不用跑”的专家级断言,人民解放军声势浩大的救灾场面,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影片中都表现地淋漓尽致,折射了人间真情的难能可贵。

我是含着眼泪看完这部片子的。当年用茅草搭建的防震棚、拼命奔跑、近乎绝望的人群,还有楼体坍塌骇人的瞬间都深深印在了脑海里。“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仔细想想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呢?

你所不了解的我作文【六】

有的人,满足于已经拥有;有的人,仍不满于已经拥有;有的人,尚未发觉自己已经拥有。似乎这三者都是不可取的。

确实,物质世界的纷繁复杂让所有事物都无法掩饰地体现出它们局限的一面:在物质世界里,满足便是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不满足便是一味索取贪婪无止;尚未发觉自己所有之物,便更是辜负了它的价值。

但是,我想,精神层面上会有超脱世俗的另一番异景。

仁者,踏一木屐,拄一竹杖,几步一歇,放歌于青山之中。人曰:“仁者乐山,仁者静。”这不正是满足于已经拥有的品性吗?仁者经过体会,经过探求,沉淀出对人性最深沉的思考,在人生的长途上负手信步,聆听道的教诲,感悟生命的真谛。先哲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便是道的力量。当你真正对道有一定的见解,你会发现,万物所循的自然规律,人的至真至善的品格,让世俗纷扰变得何其渺小。拥有这种最原始却又最透彻的体悟,放歌一生,足矣!

智者,戴一斗笠,撑一长篙,顺流而下,吟诵于秀水之上。人曰:“智者乐水,智者动。”想来这智者是不满足的。智者,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摸索,不知疲倦地追逐着他们对真理的热忱。哪里有真理,哪里就有他们孜孜不倦的身影,这便是不满足于已经拥有的智慧。哲学上说,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若是满足已有的见解而不及时更新血液,那么时光流转、物是人非之后便也只能是桃花源里一渔樵。向着真理如夸父逐日般永不息止,亦是一种崇高之境界。

把目光遥放向人类的精神世界,放向历史中伟人的身影。梭罗在瓦尔登湖思考人性,这是仁者;屈原高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智者。仁者智者的训诫交相辉映,流传继承,才有了如今灿烂辉煌的现代文明。而这文明,也才能够在亘古不变的人性真善美与人类永不停息的脚步中迈向未来。

当这种美好的品性深入人心,蔚然成风,直至了无痕迹、无知无觉,那不就是天下大同了吗?

原来,满足于已经拥有,抑或不满足于已经拥有,甚至对已经拥有毫无知觉,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大境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