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宝库,而《世说新语》则是这个宝库中一颗灿烂美丽的明珠。
《世说新语》是南朝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用文言写成,分为言语、德行、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其中的故事既有很强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几句话,但就在这些记录人物言行举止的文句中,我们却可以体会到魏晋时代浓郁的政治氛围和人物特色。
前几天,我读了《世说新语》中的一到三十页,其中的一则小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这则故事的意思是这样的:华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避难,有一人想搭他们的船,但却遭到华歆当即表示为难,王朗说:“正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后来追兵即将追上,王朗想抛弃那个人。华歆说:“之前我犹豫不决,原因就在于此。既然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急抛弃他呢?”社会上从此便根据这件事判定华歆和王朗的德行优劣。 这个故事中的华歆刚开始对于别人的'请求犹豫不决,看上去似乎品德不好,但尽管王朗答应了那个人的请求,但当后来追兵到来情况紧急时,却想抛弃协助的那个人,所以,华歆的品德是远在王朗之上的。
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犯过像王朗一样的错误呢?以这个故事为例,在开始时如果华歆和王朗在开始时没有携带那个人,那么那个人可能会有生存的希望。可要是华歆和王朗在中途抛弃了那个人,那么那个人就没有一点生存下来的希望了。
生活中的事往往也是这样。如果我们答应了别人某件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底。如果你拒绝他,他可能会受到损失。但要是你在中途忽然停止,呢么他的损失会更大。
当然,我们在生活中要尽量帮助别人。但如果的确无法帮忙,我们也要当即拒绝,荣国答应了,就不能半途而废。
记得初中时学过一篇文章——《周处》,是《世说新语》里的一章。作者刘义庆在文章里描述了一个为乡里人所厌恶痛恨的人——周处,此人无恶不作,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百姓恨不得去其皮、食其肉方解心头之恨,而周处***蛟刺虎之后意识到自己从前所犯民愤,立意改之,最后终为“忠臣孝子”的故事。古云:“朝闻夕死,其死可矣”,周处最后改过自新,可见人的行为是可以后天改变的,同时也证明后天的经历和思过足以让人面目一新。从那以后,自觉《世说新语》一书虽传奇异志,但却教育人的意义重大,总想一天买来阅读,至少可以为自己的成长有所裨益。
几个月前,偶在小街摊上看到此书,虽包装不算精美,倒也落落大方,随掏钱买下。此时之意,已不是自发向上,沽名钓誉之嫌,而是觉得此书经典,故装一素雅;二来意觉女儿以大,为之所用,亦可助其发展;另女儿亦在学习古文期间,可以以此作为女儿的课外读物,曾其对古文的认识和理解。然来买回家之后,女儿却并不感兴趣,只好自己在闲暇之隙,偶尔翻看,殊不知,我越看越着迷,其博大精深,诲人之意如滔滔江河,不增间断,我亦为之所叹服。
几天来,我阅读背诵了其德行篇之几章,顿觉古人之伟大明智,让现今吾辈不敢进出其左右,是吾辈所学之典范。有其文观之,以下皆为我所认识,认识肤浅,有待商榷:
一、德不在多,在精、纯。如“周子居常曰:‘吾时月不见黄书度,则吝啬之心复生矣’。”“季元礼尝叹荀淑、钟皓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寥寥数语,则把黄叔度、荀淑、钟皓之德跃然纸上,让我们遐想连篇,从侧面反衬本是行文的一大手法,《世说新语》此法用的是淋漓尽致,让人佩服。
二、德不在深,在情。如:“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为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短短句句话,把人间至情写在纸上却如写在人的心里。
三、德不在广,在真。如:“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俗话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管宁用真性情去识别好友,不愿与庸俗物欲之辈合流同污,怎一”真“字了得!
总之,自己正在探索摸索之中,希冀能从中学到古人的至德至义,把其中的深刻含义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并能承担的起至高师德之重任,为自己的学生微尽绵薄之力,也算与己与彼大功一件,不枉枉自为师一场。
怀着期盼之心一路颠簸,吱嘎一声,大巴缓缓停住了脚步,我长舒了一口气——终于到了。刚下大巴车“天下玉苑”这几个大字就映入了我的眼帘。
话说:春无三日晴,这是不错的。这不,今天便是细雨蒙蒙的。但这并没有影响我的好心情,在雨中游赏,却又别有一番滋味。
走进天下玉苑,迎面而来的便是一面大大的湖。平静却又微波粼粼。如细沙搬的雨珠坠落到湖面,便激起一阵阵波纹。在湖面正前方,两块石头叠在一起,一个大大的玉字刻在上方,如同一个端庄的妇人,目视前方。来到湖中央,一棵棵杨柳垂落下她那美丽的头发,在湖边照镜子。坐在一旁的凉亭看着如此风景,十分惬意。
走着走着,远远望见一座塔,不由得想到西湖的雷峰塔,不知道,白娘子是不是在里面呢?来到了塔的最顶端,俯视天下玉苑,有一种优越感。站得高,看的远,望着对面烟雾缭绕的山峰,仿若仙境一般,不由得让人向往。
离开了这座塔,来到对面的山上的竹林。这里刚刚被雨水冲刷过,有一番格外的清香扑面而来。林子里不时传出鸟的鸣叫,叫人格外悦耳。路旁常会有小溪流过,清澈的溪水在喧嚣的大都市已经很少见了,在这么幽静的林子里看见,叫人不禁有种想尝尝的***。我想,那水一定是清凉、甘甜的吧。
林子的路,似乎无尽头,一直通向山上。竹林里,大片翠绿色,时而还能看见露珠,一股格外的清新,流进了眼里、心里。再往上走,便看到了一座庙。在这如此宁静的竹林里,这么一座庙在这,给人无尽的遐想。庙很高,外面被蓝色的砖包围,用雄伟壮观来形容也不为过。在庙下面,有几个阶梯。中间有龙的花纹图样,龙的姿态也各异,似乎表情也不一样。走进里面,屋顶很高,似乎一眼望不到尽头。在这片宁静的竹林,这样一座庙,不但不与环境相斥,反而还融入了进去,看起来格外舒服。颇有些“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旳意味了。
从山上下来,马上就要走了,我们都意犹未尽,可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怀着无尽不舍,天下玉苑,留待我改日再见……
《善念德行之解语》
在人性当中,善恶本是孪生兄弟。一个乖巧温顺,一个顽劣不羁,乖巧温顺者,应肯定褒扬,将其树为榜样;顽劣不羁者,则应惩戒教化,使其收敛而规矩。
当我们将我们灵魂深处的这两个孪生兄弟的品性都定位规范了之后,人性中的良心便会彰显他积极健康的风范标准。那么这个人性良心的标准风范便是道德。
良心是我们仁善心灵美好愿望的体现,但那只是一种人性自知自为的自觉行为。人们只是按照自我对良知认识的程度自行其事,没有章程可循,没有规矩可依。
然而道德则有所不同,道德是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当中,根据现实生活所发生的实践,以及我们自身心灵的感知体悟,而形成的人性伦理的基本标准。
记得我在《论道德、法律、政治的依托关系与实际意义》一文中,曾经写下这样一段文字:“道,乃人性之正途,德,乃人性之良知;法,乃维系公平之标尺,律,乃实际操作之依据;政,乃科学客观之方略,治,乃实际发生之行为;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政治的根本,而政治又是道德的最终体现。三者之间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然而,最终尚以政治为关键实施并发生的核心。”
这里所提及的道德,就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社会体系组成的公良砝码。人类只有遵循了道德的'理念,才会端正法律的正确形态。只有法律的正确性质得到了确定,这个人类的世界才会回归正常的秩序。
人类只有回归了正常而健康的社会秩序,这个社会才可能会健康积极的向前发展。
还记得,在《观天小记》一文中,我曾这样写道:“宇宙浩渺,空旷无际,天地阴阳,方圆有序,周而复始,循规蹈矩,生灭有时,轮回依律,顺正昌吉,忤逆毁迹。”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宇宙虽然空旷浩渺没有边际,但是,其中所存在的事物,却都在遵循着一种有规律的秩序在运行着,没有谁可以与这股伟大的力量去抗衡。如果有谁逆反了这种健康正常的运行规律,那么,他就会被宇宙自然这股伟大而强悍的力量所消灭。
因此,我们生存在自然世界里的人类,就必须要遵循自然运行的规律。那么,在这个广大空间的自然世界中,人类的***需求与发展方式,会直接的影响自然世界的运行状态。
无论是废污水气的排放;还是地下矿藏的采挖;无论是人为垃圾的产生;还是森林树木的砍伐;以及为了自然资源的争夺而发起的战争等等,人类的人为行为,都要在理智科学的状态下,有节制的进行,否则,将会得不偿失。
当然,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谁也不可能像神一样,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但是,我们可以心存善意,通过我们彼此真诚的努力与恪守,使其尽量的接近完美。
所以说,我们人类只有恪守着良心,以善良意愿为出发的彼此相待;以公认的道德伦理规范,对自我的***进行理性的节制;以既定的法律法规,对彼此的行为做以规范的监督与制约;这个世界才不会有战争,才不会有欺凌和不公。
届时,我们将会在温柔、体恤、理解、尊重、同情、援助、仁爱、宽恕中,彼此友善的生活。同时,社会也将会在和谐健康的状态下平稳发展。
假设你刚乘上一艘足够大的小船,就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请求与你同船,你会怎么做?一定很为难吧,不答应呢,自己的良心过不去,答应了呢,自己的安全又不受保障。在《世说新语》中,两位古人用行动表示了自己的立场华韵,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要搭他们的船,华韵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幸而船还宽,为什么不行呢?”后来强盗追来了,船却因为太重而行驶缓慢,王朗就想要甩掉那个人,华韵说:“我当初为难的就是这个呀,既然我们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就不能因为情况紧急而丢下他。”便依然带着并帮助着他。世人就凭借这件事来判断它们的优劣。两个朋友,对同一件事的选择竟截然不同。
世人都认为华韵优,王朗劣,都认为华韵急不相弃的言行很值得颂扬。的确,华韵不轻易向别人承诺,既然承诺了就一定做到,这种品德真的十分高尚,所谓“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就是说的华韵这种人。一旦答应了别人就一定要守信用,一定要体现在行动中去,并且敢于承担因此付出的代价。华韵是真正的君子。可是华韵也有缺点啊,他不应该这么优柔寡断,不是吗?再说王朗,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断言王朗是小人。在故事刚开始的时候王朗也是一心想要帮助别人的,只是他也没有想到会有匪寇跟来,而他后文的想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他不过是出于生存本能而已,并且没有真正的做出这件事。试想,换做是我们,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华韵那种境界呢?我们能够做到王朗这样,有一个救人的初衷,也是很不错的了。王朗后来想法的错误,不可否认。在刚开始时如果华韵,王朗两人没有携带那个人,也许他还有生存的机会,但若是后来华韵,王朗在中途抛弃了那个人那么他一点生存的希望也没有了。我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应该学会选择并且真正做到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既要像华韵那样信守自己的诺言,勇于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又要下王朗一样有一颗本质善良的心。既然做不到真正的君子那样,那就退而求其次,既考虑他人的心情,又考虑自己的处境,做一个善良而不失智慧的人!
《世说新语》真的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又回到文章开头,为什么不在愉快的邀请别人上船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警惕呢?初二九班姚思羽?
曾在一本书上读到过沃维纳格的这样一句话:伟大的才能比伟大的成功更不寻常。沉思片刻后猛然想起《世说新语》任诞篇中曾有这样一则故事,再次捧起书来细细品味,不禁莞尔。
故事大致讲述了东晋官员殷羡出任豫章太守,临行前,很多人托他带去他们自己渴望获得官职的书信。到了石头城,殷羡把书信全部扔到江里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致书邮。”
读完这则短故后曾对“沉者自沉,浮者自浮。”这句话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在其他书中看到沃维纳格说的那句话后才恍然大悟:殷羡不推崇这种“不走正道,贪图小径”的社会风尚,认为虽然获得了官职,也就是所谓的“成功”,还不如依靠自己的一言一行,学识才略从而获得自己的成功。所以“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更深层面的含义是:无用之才自不会得到赏识,而德才兼备之人定能得到重用。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贪图一时小利,放弃了光明和正义的大道,误入歧途,走向黑暗。这也许能获得些许利益,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更何况这是一种道德败坏的象征,一种不良的行为准则。与其走这偏门邪道还不如潜心向善,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虽然会比前者付出更多,但这是一次锻炼和展现自我的机会,更能使得到的成功更真实,得到也更为自豪和愉悦,何不一试呢?从小就养成这种习惯对于将来不论是发展的过程还是种种鸿图霸业抑或遭遇挫折时的心态都是有极大的帮助的。为了得到赏识,得到成功,唯一也是必不可少的道路就是学习。学习就需要有“铁杵磨成针”的顽强毅力与勤奋刻苦的钻研态度,正如童第周所说的“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当我们真正做到这一点时,也就成为了真正的浮者了吧。
不要一味地羡慕别人而自己却无所作为,更不要为了谋取利益而抛弃光明,那样只会像陷入沼泽地一般越挣扎陷得越深。唯有做搏击长空的雄鹰,金字塔顶上的蜗牛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明天。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