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在享受的同时,却在不知不觉中破坏着她,我们的生存环境也不断恶化。
站在小河旁,闻到的是臭气,听到的是***;来到大街上,满是丢弃的垃圾袋。我们周围的环境逐渐变差,失去了昔日的美景。
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在商场购物时,人们手中提着大包小包的塑料袋。塑料袋焚烧会造成毒气,填埋不容易分解,还会导致土壤被破坏。
作为21世纪的我们,是不是更应该保护好我们的资源呢。暑假时我回老家度假,途中发现一个近七旬的老人在挖坑,当时觉得很好奇,就走过去问。老爷爷告诉我说,他是在挖沼气池,就是因为他觉得沼气不仅能燃烧,最主要的是能够保护环境,牲畜的粪便搁在一个地方,不仅让人觉得恶心,还占了一个大空间,如果排到河里,又严重污染了环境,所以把它制造为沼气供人们燃烧,却是一举两得。不仅如此他们还把这些粪便当作肥料,拿去灌溉瓜果蔬菜。
是呀,那我们为什么就不去做一些既能节能、又能环保的事呢?我们可以把工厂里排放出的废气收集起来,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后,把它变成煤气、液化气……再次的利用它。这样,既节约了能源,环境也不会被污染。淘完米的时候,淘米水不必倒掉,还可以用来浇花,不但节约了水,还让花儿得到了更多的营养,这不正是一举两得吗?还有,在楼道里装上一个声控灯,可以节约电量。
节能、环保,刻不容缓!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我们应当少用塑料袋,不乱扔废电池,不用一次性木筷……单个人的环保行动就像一盏灯,当它亮起时,周围的黑暗就会少一些。如果大家都点亮自己那盏灯,整个世界将会一片光明。
为了地球的明天,为了人类的未来,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祖国大地遍是绿水青山!
我是一条小河,蜿蜒盘曲在妙西的秀山美地间。那欢快奔腾的小溪,是我生命的源头;那滚滚东流的大江,是我向往的地方。千百年来,我清清的河水,滋养着妙西的花花草草,也哺育了妙西人的祖祖辈辈。
晨光熹微,勤劳的村妇来到我身边洗衣洗菜,那“笃笃”的捶衣声,奏响了一曲劳动者之歌;夕阳西下,调皮的孩童扎进我水里游泳嬉戏,喧闹的声音,惊走了岸边树上归巢的小鸟;月上柳梢,螃蟹悄悄从石板下探出了头,青蛙 “呱呱”地大声鼓噪,小鱼小虾快活地游来游去。多么热闹的场景!多么美妙的夏季!我享受着这快乐的一切。
然而不知从哪一天起,我发现我的世界开始变了:人们砍掉我身边的树,推平土地,造起房子,建起菜市。他们行为粗野:随意把垃圾倒入我怀里,让污水流入我胸膛。我的血液开始变黑,我的呼吸日益困难„„我难受,我伤心,我在雨中哭泣,我在风中呼喊:善良的人们,请你们高抬贵手,还我一个清洁之躯吧!可我的声音是如此的微弱,只有小鱼小虾听得见,它们陪我一起落泪。漫不经心的人们,却依然我行我素,任意践踏我。终于有一天,我的血液几乎停止流动,我的生命仿佛就要消失,我浑身散发着难闻的气味。鱼虾匿迹,螃蟹逃逸,苍蝇成了我的常客;村妇不来,孩童不来,甚至,他们在经过我面前时,还掩着鼻子皱着眉头说:“怎么这么臭啊!?”
可这能怪我吗?这一切是谁一手造成的呢?我又有什么办法改变呢?━━我能做的,唯有等待,等待,等待有一天人们醒来,等待我的噩梦结束。
我庆幸,这一天并没有让我等得太久。妙西街上,挂出了一条条写有“共建生态文明,同创美好家园”、“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横幅,人们开始了大规模的“治污”行动:挖泥船“突突”开过来,堵到我胸口的淤泥被挖起,垃圾被清理;铲车伸出它有力的臂膀,推倒了我身边胡乱搭建的矮房;菜市场被拆除,迁到别的地方,污水不再允许向我任意排放„„人们还在我身边种上桃树、杨柳、玉兰、箭杆竹以及其他一些我甚至
说不上名字的花草。我又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水清澈起来,鱼儿重新回到我怀抱中嬉戏;水草长起来,虾儿在里面自由地捉迷藏。清晨和傍晚,村妇和孩童的欢声笑语又在我上空飘荡„„不,还不止这些,你看,春风吹拂,依依杨柳,轻轻拂过我脸庞;桃花争艳,玉兰吐芳,把我装扮成一条画的长廊,小鸟“啾啾”,白鹭翩翩,为我增添无限风光。农人学子,经过我身旁,都忍不住要驻足观赏,发出“好美”的惊叹。有的还举起手机,拍下这美丽的景致。应该说:跟以前比,我更加神采奕奕,容光焕发。
我感谢大地,大地是我生命的依托;我感谢人们,人们让我生命更精彩。
我是一条小河,一条美丽的小河,我叫妙西河。
我深深地爱着妙西这片土地。
生态文明是一种哲学思想,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和谐相处,建立和谐文化,是一个哲学层面的教育思想,是中国特色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教育界、教育研究界对生态文明的研究甚少,理解甚浅,所以行动甚缓,其原因是对生态文明的理解不深,特别是对生态文化与高等教育,生态文明与培养人的关系需要加强认识,加强研究。
第一,强化生态文明意识。高等教育中的学科建设、课程体系建设要贯彻生态文明的思想,要用生态文明的思想来重新审视。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的进步,也是对部分工业文明的否定,特别是对与自然相对立的思想,对自然无限索取的观念,对自然生态严重破坏,对环境的严重污染的行为。我们一些学科是在工业文明体系下建立起来的,需要用生态文明的思想去重新审视,去除与生态文明相违背的内容、思想,用生态文明观去指导学科的发展。另外,生态文明需要人文的支撑,多学科的融合,所以,要强调相关多学科的交叉和相互渗透的课程体系的建立。
第二,陶冶生态文明道德。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所以生态文明的建设和教育是培养一种对自然负责,对人类发展负责,对将来、对后代负责的道德观。它反对、鄙视那种无限的物质追求,过度的消费,对别人、对环境不负责的态度和行为。要看到,就生态文明社会建设而言,我们这个社会上至国家的某些政策,下至社会的一些行为现象,人们的许多意识,学校,包括大学生的某些行为、某些追求,都还有很多很多不相符合的地方。所以生态文明建设要从陶冶学生,也包括教师职工的道德观开始。从人与自然,人与地球和谐相处的角度,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伦理观、道德观,这是我们高等教育的责任所在。
第三,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生态文明寓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许多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是相符合的。我国儒教中早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道教中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也是学习和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过程,也是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中深刻内容的过程。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多年来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文化素质教育的契机和内容。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素质教育特别是文化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不断加强生态文明与文化素质教育之间的内在关系的探索和研究。
总之,生态文明是一个哲学思想层面的教育思想,它又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一定意义上说,这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一种新的文明,它对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道德观、价值观的教育,学生的行为规范都有深刻的影响。它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很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界认真研究探索,并付诸实践。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