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光有一个健康的躯体自私地活着,那意味着死亡;如果一个人有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即使有一天与世长辞,却依然活生生的活在人民的心中。小到个人、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无不靠着这股凝聚的力量才得以生存,发展,生生不息。所以,加油吧!
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历经了沧桑巨变,几多血雨腥风,几度生死攸关,多少悲欢离合,尽管道路如此坎坷,但是那股凝聚的力量——伟大的民族精神让无数英雄众志诚成,历尽艰辛,前仆后继,才迎来了全国的解放,共和国的诞生,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强林中。所以,加油吧!
翻开历史的画卷,清晰地再现了英雄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和昌盛热血奋斗,鞠躬尽瘁,不论是长期坚持斗争,处于刀光剑影,殊死搏斗的战场;还是在激烈竞争中,始终以坚强的意志,百折不挠,一往无前。所以,加油吧!
回顾到清朝初期——1771年。土尔扈特人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粉碎了沙俄军队的围追堵截,历尽艰辛,长途跋涉,终于重返祖国,土尔扈特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渥巴锡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所以,加油吧!
1624年,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荷兰侵占我国台湾。国姓爷——郑成功抱着“冰坚可渡的决心”,毅然率领舰队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经过激烈的战斗,郑成功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的荷兰殖民者,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所以,加油吧!
还有“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等等无数民族英雄的铮铮铁骨,可歌可泣。
追溯到现在。2002年朝日世界杯,中国足球冲出亚洲,国和国这匹骏马横冲直撞打入八强,虽然最终的结局,我们并非赢家,但球场上11人凝聚的那股力量,让我们看到了民族的精神,民族精神的力量。
感动,无须言语的华美词句来修饰,无须眼泪的晶莹来映衬,需要的是颗真诚的心来感应。了感动,便领悟了深刻的哲理,品味了生活的真谛。即使并非眼泪哗哗直下的那种感动,心也一样受到了莫大的震动,理解了更多。
人,总是在群体中生活着。世界是充满竞争与挣扎的世界,也是弥漫了人间爱意的世界。善良是大自然赋予的财富,世上每个人都活在别人的善意中。若常常静静思考与回味,心中便多了一股汩汩涌动的温泉——感动,多了一份暖暖的爱意,自然而然,便拥有了一笔更大的财富。
岁月总挥不去忧郁与沉闷。这时,何不携带沉默置身于大自然?或许平凡景象中,初绽的花儿是你的向导,高空翱翔的鸟儿是你的方向盘。当心胸舒畅时,一丝略带惊奇的感动中,就有一个深刻的哲理,一种纯真的生活意义。
寻求感动——思考母亲的唠叨,倾听朋友的心音,细细体味这份真诚的关怀和信任,忘情沉浸于那种被爱、被人理解的幸福之中。从中,能找到人间的情感和生活的真理。
有了感动,也体会感动,便有了宽以待人,有了友谊和关怀,有了欢笑和开心,也就拥有了一段精彩的人生。
只有灵活、恰当地掌握创新构思的方法,才能写出有新意的考场佳作来。一般说来,的创新构思,可有下列切入角 度。
一、从话题的另一意义的角度切入
许多中考话题都具有多义性,若只盯住其本义或其常用义,则构思很难出新,写出的作文虽不跑题但也显得一般化,若撇开其本义或常见义,转而从其引申义或 其比喻义的角度切入,构思定能出新。如黑龙江省2001年的中考话题是"水",若从自然界之"水"这个意思层面上去理解,把"水"当成名词,则构思很难出 新;若把"水"理解成形容词,如"这个人很水",在这个层面上理解"水"的意思,则其拟题、行文都会很有新意。
二、从缩小话题内涵的角度切入
有许多中考话题的意思非常宽泛,若给话题加上一些限制语或修饰语,便缩小了话题的内涵,有利于考场作文出新出奇。如海南省中考话题是"第一次",便应 缩小其内涵,才有利于构思选材,考场作文才能出新出奇。这里要强调的是:添加的限制语或修饰语,必须避开众生皆谈、人云亦云的误区,要从自己的材料库中那 许多不为人知的人、事、景、物着手。这样,新颖、独特的作文内容就会流于笔底,并能紧紧地抓住阅卷老师的眼和心。
三、从话题的逆向思维角度切入
围绕话题,自我多方设问,多方求答,用以开启思维,立意选材,这是众多考生的一般作法。然而,绝大多数考生只知沿着话题正向发问,而很少有逆向发 问的。如江西省2001年中考话题"尊重",考生可以提出"何为尊重"、"谁尊重谁"、"为什么要尊重"、"谁可做尊重或被他人尊重的典范"等等问题,这 些都是从正面发问,没能跳出常规思维的圈子;若舍弃"正向",从"逆向"角度思考发问,"为什么谁不尊重谁"、"不尊重他人好不好,为什么"、"不尊重的 事例或现象有哪些"、"怎样消除不尊重现象"等等,如此这般的提问思考,文章的构思、选材就避开了老调,步入了新境。
四、从话题的另一时空的角度切入
围绕考试话题,写自己经历的事,写自己身边的事,从家庭时空、从社会时空、从学校时空范围去立意选材,这本无不可。但这都是从话题的"现实时空"去构 思的。若能启动联想、想象或幻想,从话题的"过去时空"或"未来时空"角度去构思,只要联想、想象或幻想的人、事、景、物合乎情理,不管写的是话题的"过 去时空"或"未来时空",只要能含蓄、曲折地反映话题的"现实时空",便能写出颇具新意的考场作文来。如四川省德阳市2001年的中考话题"初三生活", 若一般人可能都会写自己或同龄人的初三生活,若启动联想、想象或幻想,写爷爷、奶奶的初三生活或几十年以后自己子孙的初三生活,只要合乎情理,则定能让阅 卷老师耳目一新,从而拍案叫绝。
题目:(一请以“乐在其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二请以“话说诚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上列两题,请任选其一作答。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解读】
纵观娄底市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能够寻找到一些具有启发性的信息。从写作内容来看,坚持从生活中发现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培养考生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品德、价值观与人生观;从写作技法来看,从小处着眼,关注细微处的感动,用细节说话;从体裁来说,记叙、议论两种文体并行。这些基本的作文命题特点,预测未来几年娄底卷一直会坚持下去,2016年娄底考区师生备考时,值得重视。
2015年两道题目依然是这个规律的体现。这两道题目的写作要求简单,审题容易,每一个考生都有相关生活的体验,每一个考生都会有话可写。但是,这两道题目考生也容易流俗,构思立意大众化,简单化,得高分不容易了。因此,写作时要在选材、立意、写作技法等方面高人一等才能出彩,注重一个“新”字才能获得高分。
文题一
一、选材立意要新颖。通俗易懂,审题容易,选材宽泛的题目,考生的选材立意容易陷入俗套,档次分往往偏低,一般在及格分上徘徊。因此,这类作文的写作关键在于选材立意上的新,一般思维的突破,对于本题来说这点特别重要。我们可以思考以下的立意角度。
1。乐在阅读中。阅读一本好书;吟诵一首;养成一个读书习惯;品读一篇佳作等,无不是心灵的放逐与精神的享受,阅读带来的是一种心灵的愉悦。采摘几段阅读的生活片段,写出其中的乐趣,在阅读品味高雅,在乐趣中体现个性与追求。
2。乐在友谊中。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一段真挚的友谊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学习中的互助,生活上的帮助,精神上的鼓掌,无不需要友谊的温暖。撷取生活中友谊之花,或学习上的,或生活中的无私帮助,写出友谊的可贵。
3。乐在勤勉,奋斗的追求态度中。勤勉,奋斗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学习生活必备的品质之一,是新时期社会大力倡导,极力弘扬的正能量之一。通过叙写学习中,或者生活上克服困难,用勤勉打败困难的.曲折历程,不失为佳作。
4。乐在山水之中。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情怀,倾情山水,放逐山林,在璀璨的古诗文中,醉心山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可以选某段难忘的山水游历为材料,以鬼斧神工的山或者清澈宁静的水为切入口,尽赏山水之乐。
总之,构思选材要超脱低俗,表达出思想上,认识上得到的积极向上的感悟与享受,弘扬某种人生启迪。
二、注意细节描写。本题来说,细节技巧的关键在细节描写。文题要求表达出在做喜欢的某事中获得的快乐感受。这需要通过细节来要刻画,乐是一种心理活动,一种细腻的情感,需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来体现,因此,要抓住细微的地方来动人。
文题二
1、读懂要求,审清立意。本题是典型的议论文。“话说”在这里是议论文的标志。“诚信”就是实事求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立意要表达诚信的意义与价值。
2、文体要鲜明,规范。本题要注意文体特征要鲜明,议论文得分的几个关键点要注意,即:(1结构要清晰,如“总--分--总”,或者“总---分”,或者“分---总”的安排。(2事例论证中事实要高度概括,不能记叙文化或者散文化。
3、选材关注社会。文题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命制。写作时要把目光投向社会,关注社会诚信缺失问题,呼唤成为诚信的社会,传播社会正能量。
【误区】
“乐在其中”有两个要素,一是“乐”,二是“其中”,即指做某事、进行某活动等。写作要紧扣这两个要素,能表达出在喜欢做某事中获得快乐的感受,并能表现在思想上,认识上得到了某种感悟。但是,在考场阅卷中,发现对紧扣“乐”,缺“其中”的情况,
即:缺事件的叙写。这类卷只能在四、五类评分。
“话说诚信”,表达诚信的意义与价值,审题都没有。
【范文】
乐在其中
许多人叹息读书之苦---密密匝匝的方块字,艰深难懂的人生哲学都令他们对读书二字十分厌倦,觉得那是索然无味的无用功。可我却要大声呼喊:“我读书,我快乐!”
犹记儿时,母亲送我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当时对科学一无所知,起初我好奇地阅读,渐渐地,书中浅显易懂的科学道理如同一把把钥匙,解开了我童年时对许多现象的疑惑,同时也打开了我的知识大门。每每明白一个现象的的成因,我的心中便会有说不出的欢喜。那神奇的酸碱中和、雷电成因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于是在一个个问题的指引下,我开始发奋学习,试图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每每我收获成功的喜悦时,我都会在心中感谢那那套《十万个为什么》,是它告诉我了阅读之乐,点燃了我对未知的探求。
带着阅读的乐趣,我在五年级时开始接触四大名著。书中许多晦涩难懂的文言曾令我满头雾水,不知所措。我也曾想放弃,但每每问题解决后收获的那份喜悦又支持着我前行。就这样,我对这典雅却又有些难深的文字深深吸引,带着我看到黛玉“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傲骨冰清,读懂梁山好汉的豪迈情怀和为现实所迫的无奈。当我读到诸葛亮使空城计时,不得不被他的超凡智慧所折服;当我读至黛玉葬花与忧伤而叹息。在这些人物的喜怒哀乐之间,我寻找到了饱尝人世沧桑后又趋于平静的乐趣。当我的心被这瑰丽的文字所折服时,无意间购得的一本诗词选集更是激起了我心中的千朵浪花。徜徉在古诗词的殿堂中,我既看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雄奇景色,也读出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无尽惆怅与淡淡喜悦。在这文字的洗礼下,我拥有了武松的坚毅豪迈,也具备了李清照的细腻情怀。每个方块字如夏日清泉,使我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格外的快乐。
读书十年,收获最大的并非什么深奥的思考,而是“乐”之一字。我体味到生活的苦尽甘来之乐,体味到学海无涯之乐。阅读其乐无穷。
今晚,我一如既往,趴在书桌前做着看似根本做不完的作业,心里不住地重复到:哎,每天都是这样,每天都是这样,真烦!难道就不能换一种生活方式吗?
突然,这时不知从哪儿冒出一只小虫,它立马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呆呆的望着它,看着它不停地朝台灯灯光最明亮的地方爬去,它刚开始爬得还挺顺利,但在上那比它身高都要高出好几倍的“台阶”时,却显得十分吃力,摔倒了一次又一次。尽管如此,它也似乎完全没有放弃的念头,它仍在坚持着,努力着,然而,它的这种行为,刚开始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可笑,甚至可以说是愚蠢的。
于是,我便继续埋头做作业,大约半小时后,当我再一次把目光投向它时,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事发生了:它静静的,一动不动地躺在灯光最强烈的地方,我以为它一定是累了,所以躺下休息,我便轻轻触了触它,这才发现,原来它已经死了,这不禁令我感慨万分:一只生命力如此脆弱的小虫,竟有着这般伟大的精神,它为了自己心中的那片光亮,甘愿献出了生命。
我想,虫尚且如此,而有的人为什么偏偏做不到呢?飞蛾扑火,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这都是一种自取灭亡,很不值得,很愚蠢的行为,但我觉得恰恰相反,飞蛾它能为了自己心中的梦,为了自己的理想,义无反顾地献身,又有什么不值得的呢?
其实,这正如许多人一样,比如贝多芬、霍金等,他们都是身残志坚,贝多芬在双耳失聪后,却仍然坚持音乐创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这句话不正好体现了他在面对挫折时不屈不挠的精神吗?因患卢伽雷氏症,被禁锢在轮椅上长达20年之久的'霍金,却身残志不残,成功地把挫折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
虽然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这些都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即使他们身为残疾人,但他们从未放弃过,因为他们有梦,他们从未退缩过,因为他们有信念,他们从未畏惧过,因为他们有理想,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歇过,因为他们一直在寻找自己心中那片光亮,纵有千难万险,他们也会面不改色,因为有梦的人是打不败的,有信念的人是坚定的,有理想的人是无所畏惧的。
我现在不仅拥有健康的身体,还有爱我的爸爸妈妈,所以,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而去抱怨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光亮,为了它,我们义无反顾。
先说第一大题,是选择题,考的是所谓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来便是教人闻风丧胆的天下第一题,考拼音,多少英雄好汉折戟与此,老师尝云:“第一题皆送分题也。”果然送分,不过是送给出卷老师。“小弟出来乍到,小小意思,不成敬意。”“老兄太客气了,且看下一题。”考生一看,大呼后悔,该在第一题上磨蹭几分钟,好做心理准备。第二题乃字形,其畸形程度毫不逊于第一题,A,B,C,D俨然一个娘胎里出来的,不做DNA鉴定,鬼才知道谁真谁假,“对了,我会用语感。”纯正的普通话,字正腔圆,一两题做完,才知道出卷者的意图就是为了让你明白语文同英语的差别。罢了罢了,再看第三题,第三题一惯来讲是修改病句,读一遍,怎么四个都对,不可能,一定有错的,深入读几遍,咦?不好,好象四个都是错的。生离死别了好久,挥泪斩了三个,由天吧!爬出了前三题的幽暗昏惑,只有第四题才绽放出一点人性的光辉,排序或文学常识。排序体现能力,考“标”;文学常识展现知识素养,考“本”。让真正喜欢文学懂文学的人找回了一丝自信。
前三题说是考基础,但试问又有多少文学大家做这种题目能做全对呢?恐怕很少,因为他们所着的文学大作里也会有一些错字,病句。难道就说他们基础不行根基不稳?同样的句子,放在名着里便是名句,放在语文试卷里则是病句,这只怕会让热爱文学的人心寒。名人讲演,其间难免会有一些字音错误,若是被耳尖又极富责任心的优秀学子听到,少不得会大呼错了错了,随即跳将起来纠正发音,维护真理,不言而喻,下面便是“献身”了。
着实滑稽,想想也没什么意思,真理是少数人发现的,但却掌握在多数人手上。即便是真理,也未必不会成为谬误,所谓通假字,其实许多也就是古人写的错别字而已,只是由于众人都将错就错,错别字也就被办了证,成了我们现在拼死要记的东西了。
原本所谓的事实与真理,也会被轻易打倒,有据可查的“据”也会变得子虚乌有,《现代汉语大辞典》常常修订,不就是在干这事么?比如“空穴来风”一词,原意为:有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的产生,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同样一个成语,到了后来的修订版中,引申意却正好相反,比喻消息和传说的产生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管中窥豹,由此可见一斑。
再说阅读,近些年高考阅读题分值在攀高的'趋势,分值走高,文章也愈见水平,可出的题却愈发玄乎了。常常题目一出,让人摸不着头脑,瞪圆双眼,绞尽脑汁,也没发现题目是在说文章的。总有这么几道题,问某个字用得好不好,请说理由。答曰:不好。但凡见这两个字,评卷老师便会翻翻白眼,坦然而诚恳地吐出两个字:白痴。随即一个交叉的符号落于纸间,尘埃落定。那就说“好”,但具体好在哪里,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对于这样的情况,有一个通用的法子——打擦边球,既然是打擦边球,自然是球做得越大,越容易擦边,于是乎一篇阅读做下来,好似写了一篇六百字文章,答案终究是简单的,长篇大论,多是废话,有用的只有寥寥数字而已,这还要看评卷老师爽不爽帮你找到它。还有的题问作者为何要发出这样的感叹,不用看,答案中定然会有与国仇家恨、作者背景相关的文字,其实欣赏文学作品考虑作者背景这没错,但却万不可陷入这个死胡同里,并不是所有的作品写出来的时候,作者都想到了国家和社会,也许只是一时触景生情发出的喟叹,具体是什么情感,恐怕连作者本人也未必知道,因为文章是感性的。而现在出的阅读题,明明是作者的闲情文字,却硬要和劳什子国仇家恨扯上关系,好像作者每一次动笔之前都要在心中默念三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并为黎民苍生祈祷求福一般。
着实教人恼火,怪不得有传言说韩寒写按自己文章出的阅读题却考不及格,张爱玲国文不过,真是讽刺。现今有许多阅读题出的与文意相去甚远,高考乃人生之重大关口,如此出题,岂不怕招人唾骂。
最后说说,作文分值很高,这是对的。文学的最终表现形式就是写文章。既是写文章,除去题目,其余便不该再做限定。单纯的考生总是一味的信“评分标准”,却忽视了“评分细则”,这种错误与混淆“原则”和“原则上”的所产生的后果是一样的。只要与万恶的社会、丑陋的政府接上火,任你思想再深刻,文采再斐然,也是徒然。于是乎,众多考生避开交锋,纷纷拥上高楼,怀古伤今,你拽了李白的一条胳膊,我扯了苏轼的一条腿,屈原投江投了又投,韩愈胯下钻了又钻。任题千遍,我意不变,以不变应万变,写作文,就得讲究个无招胜有招。怪不得,我一朋友说,他在初三抄了一个排比句式,以后每次作文都能博得个波浪线,拿个高分。基本上是:“人生就像一个五味瓶,装着酸甜苦辣咸”云云。
有人说,高考写作文,就像是“戴着镣铐跳舞”,笔者认为形容的十分贴切,可搞不明白的是国家教育部门为什么要给学生戴上镣铐,无论从政治上还是文学教育上来说,我以为都是弊大于利。
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说一只青蛙被放入一个瓶子里,扣上带了孔的盖子,青蛙刚开始还会努力撞击瓶盖,意图跳出去,可反复跳了许多次后,发现没用,时候久了,将盖子打开,青蛙便再也不会跳出去了。同样,长时间的“戴着镣铐”,受着拘束与压迫的人,也终究会失去创造力与斗志。
中学语文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培养文学悟性和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同时也为将来走文学之路的热爱文学的学生打基础,因此尤为重要。而现今的语文教育模式与原意却大相径庭,适得其反,这终归不是大多数人想要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