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曾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是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理想,每一个的理想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当一名守卫边疆的解放军战士;有的是当一名万人瞩目,大红大紫的电影明星;有的是做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民教师......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
同学们,你们可能会说:“当一名医生,天天跟病人打交道有什么意思呢?有时还要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死去,那多可怕啊!”其实我以前的理想不是这样,一件事对我感触颇深,使我改变了我的理想。
那一次,妈妈带我去医院看病,刚走到门口,我们就听到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听说一个小女孩的妈妈得了肺癌刚刚死去,她才30多岁,留下一个七岁的小女孩....“妈妈,妈妈,你睁开眼睛看看我吧......”“妈妈留下我怎么办?”“妈妈你快醒醒吧!”小女孩那一声声哭喊和她亲人的哭声不时地传入我的耳朵,我的心像针扎一样疼痛,我恨病魔,是它夺去一个年轻妈妈的生命;是它让一个年幼的女孩失去了自已最爱的人;是它毁灭了一个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也就是在这一刻,一个念头油然而生——我要当一名医生。当一名技术精湛的医学专家。我要用自已高超的医疗技术去挽救被病痛折磨的人们,去拯救那一个个将被毁灭的家......让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一个幸福美满的家。
这就是我的理想,要实现理想是要付出努力和汗水的,我深信:“有志者,事竟成”我现在要努力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为自已的理想而努力,用理想的火花点亮我人生的道路。我确信我自已的理想有实现的那一天。
理想是人生的太阳。——德莱特
请问什么能量能够比原子能更有效地,普及地被使用?是理想。理想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人生目标。理想,不仅是一个美好的名词,更是人活一世奋斗努力的目标,倘若没有了这个目标,人生也会随之黯然失色。
***年轻时曾做过图书管理员,可是他鸿鹄之志比天高,在革命的洪流中,他带领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奋战,这才有了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国共两党的混战局面,给了人民幸福的生活。但是如果他不行动,哪怕他再有天高的志气,恐怕也只能做一个在老家种田的毛三伢子罢了。歌德说过:“人人心中有盏灯,强者的经风不熄,弱者的'遇风即灭。这盏灯,就是理想。”理想之灯虽然美好,但也是并不是生来就能放出光芒的。有人的理想之灯只温暖自己,有人的理想之灯温暖大众。若想让理想之灯放出光芒,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是一生的努力。正如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据于理想而不去奋斗的人是平庸的,他们像阿Q一样整天处在幻想之中,把未来的生活打扮得五光十色,然而却只能是雾里看花,海市蜃楼罢了。直到现在,阿Q却还并没有在人间消失……因此,单单有理想之灯是不够的,更需要你汗水凝成的灯油与奋斗燃起的火焰。
人们常说,我一定要完成我自己的人生理想。我却认为,一个人的理想是不可能完成的,只能够尽自己的可能把它做到最好。人们常说:“最好的一次是下一次。”我认为,一个能够轻易完成的理想称不上是一个理想。人们往往在理想的激励下奋发向上,在冲向理想的途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最终我们完成的,其实只是自己理想的一部分,但是这已经足够做我们前进的动力了。
理想是灯,照亮前进的路;理想是路,带你走向黎明。抓住自己的理想,就像抓住了人生路上的推进器,而行动就是它的能源!
书籍是人类数百年来无数聪明才智的载体,它记录着人类记几十年的知识教训。随着社会发展,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书卷也日益繁多。当我面对如排山倒海般袭来的“书山书海”,不禁会想,我们为什么读书?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为生存,为了考学,拼命的读书,有人甚至说书籍是生计的敲门砖,有了事业即可不要书。对于这一观点,我不敢苟同,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辩。”在我看来,读书的目的并不在于为考试,而在读书,若只为考试而读,那便是读死书。我认为,读书的真正目的应是以下四点:
第一,读书让人获得知识。
每一本书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都从中明白了以前所不知道的问题和事物,并不停的探索,追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所获得的,便是新知。
第二,读书让人提高修养。
阅读一本好书,正如同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谈话,“他”的语言中无不闪烁智慧的火花,无不传答着高尚的修养,从一本书中学到的修养,提高的品格,远比在生活磨砺中体会的深刻,体会的彻底。
第三,读书让人开阔视野。
人生活的范围有限,限制于空间与时间的连锁中,当他只能同身边的交谈,他的认识是肤浅的,他的学识是简陋的。但当他打开一本书,时间,空间便再不能限制于他,他可以坐在家中看到世界各地,品味古今中外。
第四,读书让人明白事理。
不同的书,讲述了不同的价值观,但却都是极其宝贵的人生经验。从这些经验中,我们开始明白生活,懂得道理。
读书,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从古时就有“孙权劝学”,而现在,读书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书中,我看见了大好河山,也看见了世间苍凉,体会到了人生百态和冷暖亲情。读着书,整个世界,都好像在我的眼前。在书籍中品味知识的博大精神。在书籍中培养修养的文雅得体,在书籍中开拓视野看大千世界,在书籍中学做人处事的方法道理。这也许是读书的真正目的吧。
位于309国道的边缘,有一座闻名全城的学校。这里,是学生的理想殿堂。这就是文登实验中学。实验中学的魅力,在于它有多媒体教学设施,在于它的教学环境,在于它雄厚的师资。这里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先进、科学,将实验中学完全融入在高科技中。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仪,清晰大方,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微机室里一台计算机,设施齐全,功能具多。报告厅,多媒体设施控制,清晰完整地播放幻灯片,相得益彰。这里的教学环境,优美、和谐,使人心旷神怡。
甬路两旁一排排哨兵似的树木要,挺拔笔直。到处一片绿意。教学楼后的小花园内,鲜艳的花朵,蜂蝶相拥,一片片翠绿的松柏充实这理想的殿堂。操场上, 一望无际的野草,散发着勃勃生机,使人不禁想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美丽景色。教室内,巧妙别致的班级文化建设,学生们的“才艺展示”、“群星璀璨”使得同学们争先恐后,奋勇向前。公共用具整齐地排列着,像一个个正等待着被检阅的士兵,整齐化一。这里的师资,雄厚、优秀,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登学子。“市级标兵”、“市级优秀教师”等称号挂在头顶。一名名大学生再次回首母校,无一不赞叹自己的恩师。正是这里的老师,使自己的前途无限美好!正是这里的老师,带领自己走向成功的殿堂。实验中学,学生们的理想殿堂,这里培育了一批批精英,带领有志者走向成功的大门。实验中学,一个个文登学子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实验中学,是独一无二的,是激励着无数学子以“自强不息,我能成功”为中心走向成功大门的理想殿堂!实验中学,文登大地一颗耀眼的明星!
出自鲁迅之手的.《呐喊》,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是五四运动时期社会人民的真实写照。“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解除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鲁迅是这样介绍这本书的。它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尽管,那个时代离我们很遥远很遥远,但看完这本书,我心情也不禁沉重下去。
书中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描写了一个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动。这个可怜的人儿啊,深受封建礼教和制度的迫害,对社会甚至是自己身边的人都有一种恐惧感。它总认为现实是个吃人的世界,认为封建社会是个吃人的社会。尽管,那个社会是不会真的吃人的,但那句“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这篇文章是作者对吃人社会发出的勇敢挑战,是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枪。
而《孔乙己》则又是一篇抨击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文章。孔乙己,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个落魄的读书人。在封建统治的毒害下,他只会满口“之乎者也”,一无所能,不得不做了梁上君子,并在生活的折磨下慢慢的死去。可怜的他,因穷困成了人们的笑料,因偷窃被打断了腿,尽管他心地善良,可又有谁会去同情他呢?在茫茫人海中,他就只能这么走下去。“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是啊,他的债谁帮他来还呢?封建社会欠下的债,又有谁帮它去还呢?辛酸的故事,鞭挞了封建教育对知识分子心灵的戕害,使人不禁心中一沉。
再说说《阿Q正传》,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它是鲁迅的代表作。它塑造了一个以“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的贫苦农民阿Q的典型形象。他同样可怜,一无所有,受欺凌与剥削,只能用所谓的“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曾经的他,浑浑噩噩,苟且偷生,在听到辛亥革命的消息后,他却向往革命。可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他被枪毙时结束,他的死,又是一场悲剧。阿Q,这个看似不可理喻的人物,却正是那个年代广大农民的缩影。阿Q的命运揭示了农民在腐朽思想毒害下的人性扭曲,不得不引起人民的愤慨。
《呐喊》所包含的,还有很多很多诸如此类的小说,他们都引人深思。鲁迅就是怀着“哀其不幸,怒气不争”的心情写下了这些文章,描写出一段段社会风貌,塑造出一个个人物,展现出一种性格。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