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其实是最令人难以接受的,但事实确实如此,而且无法改变。银行只贷款给富人,有钱才能购买保险,就算基础医疗免费但是很多救命的医疗肯定是昂贵的,基础教育义务化免费化但肯定无法跟更好的教育资源相比,无论如何只要有钱买多一点书你就能获得更多知识。等等。至于为什么这个社会要这样,书中有答案,社会学经济学很多学科都有答案。
总之一句话:穷人更穷,富人更富。过去是未来更是。因为这从本质上就决定了,从社会制度等方方面面又促进了。也就是说,世界性的贫穷无法根本解决。换句话说,这个世界总会有穷人。是否援助,都不能改变(当然援助肯定也是有意义的,例如帮助他们学习知识普及常识,提供必须的药物,创造就业岗位等等)。从个体来说,直接的援助也不能改变你自己命运,如同以上的结论,除了不可改变的社会因素,其他方面几乎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或者大部分你可以自己认识到并进一步改善逃脱。你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学习能力(获得足够有效知识和信息避免错误的决策)、理性(善于计划自己的生活保证不被人性打败)、专注(不论如何困境都要区分轻重缓急专注于重要的事情)、然后主动向富人靠拢(争取更多机遇)。
听起来,作者的结论是悲壮,一本关乎贫穷和研究穷人的书籍,到最后的结论没有什么鸡汤成分。这难免令人难以接受。就如同网上出现的”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一样令人无法接受。但是我们应该从中学会收获,明白贫穷陷阱的负面,有助于避免我们掉入,即使掉入知道如何自拔。同时,穷人不应该是口头上传统意义的贬义词,也不是一个歧视性名词,至少在学术面前应该是这样的。我们应该直面它,研究它。我们研究它,就是为了帮助人们解决它。我们自己可能不算标准意义的穷人(日收入低于$0.99),但是当我们怀着”我就是个穷人“的心态阅读和学习,我们就肯定有收获。就算我们真的是穷人,那么收获应该更大,你说呢?
总之一句话:穷人更穷,富人更富。过去是未来更是。因为这从本质上就决定了,从社会制度等方方面面又促进了。也就是说,世界性的贫穷无法根本解决。换句话说,这个世界总会有穷人。是否援助,都不能改变(当然援助肯定也是有意义的,例如帮助他们学习知识普及常识,提供必须的药物,创造就业岗位等等)。从个体来说,直接的援助也不能改变你自己命运,如同以上的结论,除了不可改变的社会因素,其他方面几乎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或者大部分你可以自己认识到并进一步改善逃脱。你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学习能力(获得足够有效知识和信息避免错误的决策)、理性(善于计划自己的生活保证不被人性打败)、专注(不论如何困境都要区分轻重缓急专注于重要的事情)、然后主动向富人靠拢(争取更多机遇)。
听起来,作者的结论是悲壮,一本关乎贫穷和研究穷人的书籍,到最后的结论没有什么鸡汤成分。这难免令人难以接受。就如同网上出现的”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一样令人无法接受。但是我们应该从中学会收获,明白贫穷陷阱的负面,有助于避免我们掉入,即使掉入知道如何自拔。同时,穷人不应该是口头上传统意义的贬义词,也不是一个歧视性名词,至少在学术面前应该是这样的。我们应该直面它,研究它。我们研究它,就是为了帮助人们解决它。我们自己可能不算标准意义的穷人(日收入低于$0.99),但是当我们怀着”我就是个穷人“的心态阅读和学习,我们就肯定有收获。就算我们真的是穷人,那么收获应该更大,你说呢?
这一点其实是最令人难以接受的,但事实确实如此,而且无法改变。银行只贷款给富人,有钱才能购买保险,就算基础医疗免费但是很多救命的医疗肯定是昂贵的,基础教育义务化免费化但肯定无法跟更好的'教育资源相比,无论如何只要有钱买多一点书你就能获得更多知识。等等。至于为什么这个社会要这样,书中有答案,社会学经济学很多学科都有答案。
在朋友推荐下,买了《贫穷的本质》一书阅读,刚打开看时有点失望,这是一本与我浑身不搭界的一本书。书中描述了全世界至少8.65亿贫困人口(日均收入低于0.99美元)的真实生活及其贫穷本质,为从事慈善和扶贫工作的个人、团体及政府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什么形式的援助最有效?”我既不是穷人,也没有钱去做慈善。但可能正因为没有任何功利的阅读,使我看到一些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东西,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如果上天有意让我先长见识后发财,一定不会辜负这本好书。
作者是两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教授,阿比吉特·班纳吉(印度)和埃斯特·迪费洛(法国)。他们在2003年共同创建了贫困行动实验室,并一直为该实验室提供指导。该实验室的任务是科学制定扶贫政策,从而减少贫困人口。《贫穷的本质》是两位学者多年的研究成果,书中大量引用了非洲及南亚的例子。
我理解的主要内容有:
首先,很多学者认为有一个贫穷陷阱,即愈穷际遇愈差,从而陷于恶性循环之中。
其次,从穷人主观而言,常常存在目光短视的问题,这是由于信息不畅、缺少教育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例如他们不明白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不清楚给儿童接种疫苗的好处,对疾病防不如治,没有存钱的坚强意志等等。
再次,从客观而言,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一些服务于穷人的市场正在消失,或是在这些市场中,穷人处于不利的地位。例如,金融业从成本考虑,不太愿意为穷人办理存款业务;从风险考虑,不太愿意提供小额贷款。在公共服务上,穷人由于被边缘化,肩负着生活中的多种责任。例如,他们没有自动扣除功能的医疗、养老的社会保障;当市政府对水进行改造氯化时,没有自来水的穷人不能受益。此外,还有一些国家的政治带给穷人生存压力。例如扶贫资金的监管等。
结合上述主客观因素,我们再来看两个贫穷陷阱的事例:一些穷人为了生存,努力白手起家,但由于他们的知识、技能和信息不足,大部分人做着相同的很小的生意,如开小超市,结果却赚不了。又例如,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发展很快,迅速改变着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富人的孩子和穷人的孩子似乎形成了两种教育体系。
最后,怎样解决贫困问题,此书探究性地提出:社会团体、政府、金融业的可行性改革,如政府完善社会保险,金融业对小额存贷款制度的改进等等。
阅读此书,我还获得了一些意外的知识信息,例如,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世界有能力让每个人都吃饱饭,绝对的食物匮乏并不存在。这要归功于农业科技的发展以及土豆的推广等。台湾地区在1968年就制定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法。世界上有致力于解决贫困问题的学者(如本书作者)、企业家(如比尔·盖茨)和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如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发起一项国际运动,旨在拓宽穷人获取储蓄账户的渠道。
假设银行有一定金额的钱要贷出去,那么做小额信贷就会大大增加“笔数”,各种管理成本也就上去了,对银行来说,何必去碰这块业务呢。顺道提一句,互联网金融在这点上,也是可以有点作为的。
但是需求仍然在,所以出现了民间的高额利贷,为什么高额利贷做得起来?
首先必须“高利”,其实是用守约的还款来弥补违约的金钱损失。第二,和正规银行不一样,高额利贷的违约可以通过暴力来提高成本,通常,他们和黑色团队合作,不还钱直接“砍手指、下胳膊下腿”什么的,对其他贷款者也能起到威慑作用。而穷人的信息,也不用怎么收集,管理也还好,通过小混混收款即可。
尤努斯的格莱珉银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也就是通过非暴力的方法,做成了小额信贷,他的主要改进,是把暴力变成了“几人捆绑+道德约束”,借钱的时候,比如几个亲朋好友互相担保一起借,这样,一些信用不好的人,就很难找到合作者,比如对不还钱的人,主要采取去家门口羞辱、静坐的方式,让你在社区里名誉扫地……不管怎么说,比砍手好太多了。
各种可怜。
这个问题在穷人的世界里比较严重,作者通过实现对比和调查发现,穷人很多时候并不是缺乏食物,而是在食物得到满足得前提下,很多时候居然会优先选择当前吃得更好,例如买更好的食物和精神满足,例如购买收音机,电视这些,而不是考虑怎么让以后吃得更好,这是一个方面;在健康问题上也是,作者发现,穷人虽然在健康上的花费比例并不比普通人少,但是,怎么花却是个大问题。贫穷的人不喜欢在平时为健康做长期的投资,而是习惯于在生病之后花大钱来治病。
对于这个问题,却是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不仅仅是父母辈,其实我自身也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的。当然,可能父母辈会更加明显一些,例如作者提到的很浅显的健康问题,平时每年花一些钱去体检(当然,很多信奉科学的人也觉得体检无用)都不愿意,但是,真正到生病的时候,得花老本去治病;还有就是一个已经司空见惯的现象,很多家庭家里老人得了不治之症(例如尿毒症),医生都已经告知没有什么办法了,依旧苦苦支撑,最后人也是去的,还拖跨了一个家。
就于我个人来说,这其实也是有一些问题的,例如,一些时候,会出于原始冲动趋向于短期利益,而导致长期的价值缺失。例如简单的来说,看书就是一个长期的价值体现,而玩游戏呢是一个短期的利益体现,例如玩一局王者,顶多一小时,你就能体验一遍完整的游戏周期,而且马上就能因为激素的刺激收获愉悦的感受;但是,读书就不一样了,不同于学校期间,可能每月一次你能在一个月的周期内看到回报,在社会工作中,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看到回报,而且这个回报可能是慢性的,甚至于说就收不到回报,那么能不能坚持下去就是一个问题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