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向太阳的金鱼
阳台上,放着一个鱼缸,鱼缸里有两条一大一小的金鱼。夜深了,天气开始变得寒冷起来。
“妈妈,我感到缸里的水快要结冰了,我们会冻死的。”小金鱼胆怯地说。
“孩子,只要我们游向太阳,就不会被冻死。”金鱼妈妈安慰着小金鱼。
“黑夜里怎么会有太阳呢?我们怎么可能游向太阳呢?”
于是,鱼缸里两条一大一小的金鱼开始游动起来。
“妈妈,我不行了,我再也游不动了。”小金鱼泄气地说。
“孩子,千万别停下来,一停下来,缸里的水马上就会结冰,到那时,我们真的就要冻成冰块了。孩子,我们就要游到黑夜的尽头了,太阳正在黎明的窗口等我们呢!来,跟着妈妈一起游,坚持一会儿,再坚持一会儿……”在金鱼妈妈的带动和影响下,它们终于游过了黑夜,迎来了黎明。这时,小金鱼发现,在鱼缸的四周,所有的水都结冰了,唯独鱼缸里的水没有结冰,为什么呢?
“孩子,那是因为,即使在黑夜,我们也没有放弃心中的太阳。”金鱼妈妈说。
小猫很喜欢模仿别人,它看到别人做了什么,它也去模仿别人。
春天,它看到农民伯伯把玉米种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农民伯伯把花生种在地里,到了秋天,花生也熟了,收了很多花生。
小孩子把葵花籽种到地里,到了秋天,收获了很多葵花籽。把花朵种到地里,到了春天,开了很多漂亮的花。
小猫看见了,就把小鱼种在地里,它想:到了秋天,一定会把小鱼也种熟的。
到了秋天,小猫高高兴兴大摇大摆地去收鱼。嘴里说:“今天一定会吃得饱啦。”
到了地里,小猫看见了这些种在地里的小鱼死了,骨头都腐烂了,也都爬满了很多的'虫子,小猫伤心地哭了。小猫明白了植物是能种的,动物是不能种的。
小猫先去市场买了一群鱼,然后把小鱼放在鱼缸里,天天给小鱼喂食,小鱼也慢慢地长大。小猫就天天可吃到小鱼了。
寓意: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如果不按规律办事,再美好的愿望也等于零。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节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为了使读者准确、详细地了解事物,可以在说明文中恰当、灵活地使用多种说明方法,力求把事物介绍清楚。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等。在上面的片段中,作者就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把黄河与长江作比较,使读者加深了对黄河含沙量之多的认识。而具体数字的说明更加突出了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数字的精确性、科学性使其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对说明黄河这一特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说明文中选用哪种方法要从实际需要出发,还要看作者本人的写作习惯,但大都是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这样会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便于读者对所介绍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节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颐和园》)
想要写好一篇说明文,除了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外,还要掌握事物本身的条理。依据事物本身的条理来说明,就是要从复杂情况中理出头绪,把事物的特征、事物各部分的关系说清楚,而说明要有条理,就是行文线索要清楚,层次要分明,不能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说明具体事物的文章可以由上到下,由前到后,由外到内,由主到次地写,使读者容易了解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在说明文中,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很难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正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有关素材:
(一)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平方千米,还不如我们亚洲的面积大。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的轨道运动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
公转周期27。32日。表面的最低温度是-183摄氏度。
月球的自转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几乎是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一般认为是行星对卫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椭圆轨道的不同部分,自转速度与公转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与赤道的交角。
(二)星星是明是暗的,主要有两个因素:
一是由于星星发光能力的大小;二是星星和人们之间距离的远近。
天文学家通常把星星发光的能力分为25个星等,发光能力最强的比发光能力最差的大约相差100亿倍。
星星的亮度常用星等来表示。星星越亮,星等就越小。在地球上测出的星等叫视星等;归算到离地球10秒差距处的星等叫绝对星等。使用对不同波段敏感的检测元件所测得的同一恒星的星等,一般是不相等的。目前最通用的星等系统之一是U(紫外)、B(蓝)、V(黄)三色系统(见测光系统class=link>测光系统),B和V分别接近照相星等和目视星等。二者之差就是常用的色指数。太阳的V=-26。74等,绝对目视星等M=+4。83等,色指数B-V=0。63,U-B=0。12。由色指数可以确定色温度。
离人们距离近的星星它的发光能力强,因此人们看到它就很亮。可是,即使发光能力相当强的星星,假如离人们十分遥远,那么它的亮度可能还比不上比它的发光能力差好几万倍的星星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