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现在我国的人口数量急剧增加,所以现在提倡每家只要一个孩子。因此,像我这样的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也正因如此,像我们这样的独生子女也倍受父母亲人的宠爱,每天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生活,可这样的日子并不是最幸福,安逸的,如果我们真的想过得快乐幸福,我们就必须走出家长的呵护。
我曾经有这样一篇寓言故事:一个猎人在打猎的路上捡到了两只小狮子,他看着这两只小狮子也怪可怜的,就收养了它们,把他们装到了笼子里,两只小狮子都每天不愁吃不愁喝,过着饿不死累不着的生活,可是有一天,猎人走了之后就再没回来,一只小狮子奋力咬开了笼子,逃跑了,可是另一只小狮子还是每天都想着猎人什么时候回来给它东西吃。几天过后,笼子里的那只小狮子活活的饿死了,可逃出笼子的那只小狮子已经学会了自己捕食猎物,自己生存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如果想要走进这个社会,就必须要自力更生,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
然而,现在像我这样的孩子有很多,我们都生活在爸爸妈妈的“怀里”,是他们的掌上明珠,他们关心我们,爱护我们,生怕让我们受到一点的委屈和困难,想要让我们成为祖国的花朵,可他们却恰恰错了,因为他们忘了,温室里的花朵是不能够经历风雨的。然而,要想走进社会,就必须先经历风雨。
在这里,我要呼吁家长们:这样呵护着他们,不是爱爱他们,关心他们,而是害了他们,使他们不能适应这个社会。
呵护,它是一把美丽的大伞,一把精致的摇椅,在尚未抵达青少年彼岸的童心里是无比的温馨与陶醉,你何曾想过:这把美丽的.大伞,这把精致的摇椅,它将会把你无情的窒息,让你的梦永远是梦,当脆弱,封闭等等这流行问题围绕着你的时候,面对这一切,你只能睁着迷茫的双眼喊:“妈,我能怎么办。”是的,父母会竭尽所能帮助幼小的你,可是总有一天,你会长大离开他们,去开辟你又宽又长的道路,难道那时你还能这样喊吗?不,不能,人总是要自立的不能一辈子走着别人开辟的道路。这样你就会被社会无情地淘汰了,勇气,意志,韧性对于成功来讲是极其重要的。
你走着走着,终于摆脱呵护的阴影,就是你摔倒了,爬起来,继续前进,我相信,你的路会越来越平坦的。
同学们,让我们走出父母的呵护吧,让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我们走出呵护,飞翔蓝天!
人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圈里有熟悉的环境、认识的人、习惯的事。这就是所谓的舒适圈。
诚然,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出于对安全感的需求而需要这样一个舒适圈,以求规避不必要的挑战,求得心理上的安逸。
然而,长期处在这名为舒适圈,实为避难所的圈子里,我在得到安全感的同时是否也失去了进步的机遇?在求得轻松的同时,是否也丢失了更美好的未来?比起安于舒适圈,我们更应该跳出舒适圈,于未知与挑战之中,寻得个人价值,寻得真理与进步。
跳出舒适圈,意味着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人在面临未知与挑战时,最有可能激发出自身的潜能,成就更高的生命价值。王洛勇离开故土亲人,只身来到语言不通的大洋彼岸,在文化不同、经济拮据的异国淬炼自己,终成百老汇华裔第一人,可见,国外的世界固然荆棘遍地,但个体唯有面对未知与挑战方能真正成长。
从历史演化的角度看,跳出舒适圈更意味着文明的`进步与延续。当原始人第一次走出熟悉的洞穴,面对无边的世界,人类的历史从此起步;当哥伦布离开欧洲大陆,开启探索远方的征程,文明的足迹开始蔓延。反观19世纪的旧中国,一味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闭关锁国,安逸于自己搭建的舒适圈,终走上被时代抛弃的消亡之路;而敢于跳出舒适圈的文明方可见进步的曙光。
跳出舒适圈,更是一条通往真理的大道。回望近代物理的发展史,面对摇摇欲坠的经典物理,有人畏畏缩缩,留恋于自己熟悉的领域,终无所获;有人却敢于跳出舒适圈,开辟量子物理的新天地,在不确定性的海洋中终窥得上帝的骰子。真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发展之中的,一味安于前人划定的舒适圈内而不思、不敢向外一步,只会成为无知的村民,终其一生也走不出无知山谷;唯有敢于跳出舒适圈的先行者,才能寻得那山谷外的真理。
而要真正做到跳出舒适圈,个体必须要有对未知好奇与无畏,以及一颗永不安定的心。后者驱动着我们对圈外世界的好奇,而对未知的无畏让我们坚定自己探索与前行的步伐。同时,社会必须要有进步与宽容的眼光,在外界变化的大趋势中窥得自身的局限,并通过不断地尝试从而跳出固有的舒适圈,在圈外的挑战中寻得发展与进步的机遇。
舒适圈能给我们一时的安全感,却无法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进步。唯有跳出舒适圈,跳出这个安全的茧房,我们才能在圈外的狂风暴雨中,真正迎来云层背后的曙光。
钱钟书说:“婚姻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我说:“心灵也是一座围城,生活在自己的阴影中,只会越困越深,只有战胜自己,才能走出围城。”
——题记
先哲们曾说过:“外在的敌人纵然强大,但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自己。要征服世界,首先就必须征服自己。”
的确,面对生活,有的人因为曾有过失败,便不敢主动去接触;有的人因为平凡,便以为无能而不想去接触;有的人则因为已经取得过成绩,怕弄不好有损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去接触。……他们总是生活在自己心灵的阴影中,受到心灵的束缚而不愿去尝试,不愿去拼搏,最终也只能在心灵的围城中越困越深。因而,只有不看自己才能有所突破,才能有所超越。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面对困境与束缚,只有战胜自己,才能取得成功。爱迪生作为美国的发明大王,在他的发明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就如发明灯丝而言,他就历经了1000多次的失败,但他并没有放弃,并没有因此止步不前,而是在困境中振作,从失败中奋起,坦然地面对挫折,最终,他取得了成功,成为大名鼎鼎的发明大王
弥尔顿曾说:“人是有意志的动物。”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就是这么一个人,一个真正的人。他很平凡,甚至比平凡人还要平凡。因为他先天残疾。但他并没有就此而放弃自己。他坚信“瀑布是江河走投无路时创造的奇迹。”因此,他努力克服着自己的自卑心理,战胜自己并不断尝试,不断奋斗,最终成为意大利首屈一指的小提琴家。被人称为是:“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
“成功是成功之母”,这是新一代哲学家们的提法。在世界各国的印象里,中国女排是一个神话。她们曾经创造了奥运会的五连冠,她们创造了骄人的战绩,她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她们并没有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更没有怕有损自己的荣誉而不愿拼搏,她们没有像克拉克那样束缚在心灵的围城里。她们不断地奋斗拼搏,因此她们成功了。她们再次取得了奥运冠军。
的确,“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失败面前,我们不应当气馁;在平凡面前,我们更应当执着;在成功面前,我们更应当拼搏。人生最大的对手莫过于自己,只有走出心灵的围城,才能取得成功。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网络交流平台成了大众阅读,交流信息的宠儿,从最早的QQ,到后来居上的微博,再到现在的微信朋友圈,使用越来越便捷,也和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相关。但我却想问一句:朋友圈的盛行,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朋友圈能为我们带来便利吗?的确,小小的朋友圈将我们与身边的家人,朋友相连。让我们可以随时看到别人的动态,即使相隔万里,也可以像在身边一样熟悉。用来关注不在身边的朋友家人再好不过,轻松拉近了距离。但是,朋友圈是不是没有害处呢?
朋友圈在带来方便的同时是否也存在着危害呢?答案是肯定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朋友圈也是一样。朋友圈的使用十分便捷,但也正是这种便捷带来了一定的危害:我们接收到的信息中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不明,是没有根据的谣言,而朋友圈却无形中加快了这些流言传播的速度,我们很多时候接收到的信息,都是无益的。例如:什么水果不能吃,吃了会引起某某疾病的传言。可如果真的深究或询问医生的话,我们不难发现,这类信息中有相当大的部分并无任何科学依据。很多时候我们也会有“人在朋友圈,身不由己”的感觉。例如:朋友圈广告满天飞,小小的朋友圈总被广告“霸屏”,有不少人将朋友圈作为投放广告的阵地,将原本用来联络感情的地方硬生生变成了“推销宝地”……诸如此类的事情数不胜数,令人烦不胜烦。
朋友圈除了这些客观因素造成的弊端,还有其他危害吗?当然,除了朋友圈的客观因素造成的信息混杂等危害,还有我们自身造成的危害。朋友圈实在太有趣了造成了相当一部分人“拿起手机,点开朋友圈,然后在也没能放下”的`情况,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对新鲜事物有极大兴趣的青年人,他们对于新鲜,有趣的事物有着莫大的兴趣,而朋友圈恰恰拥有这样的特点。这就造成了很多人在工作,学习时,情不自禁的拿起了手机,去很久都没能放下,最后实在没什么东西可看了,依依不舍退出时,才发现自己原本做好的规划还一点都没有动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导致我们的效率直线下降。
还有一些人因为朋友圈变的“社交无能”了,很多在朋友圈里极为熟稔的朋友,在现实生活中见了面却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总而言之,朋友圈虽然带来了便捷的交流方式,但随之衍生而来的弊端也不少,我们应正确选择,合理运用朋友圈,真正发挥朋友圈的作用,让朋友圈为我们服务。
出生在90年代的我,长在了这个互联网时代,网络就不时地出现在我的身边,对我的吸引力很大。我11岁就上网,那时还不是很痴迷,15岁时就完全沉迷其中了,在网络游戏的旋涡里不能自拔,我与互联网就此真正开始了。
网络游戏陪伴我走过初中3年。在虚拟的网络之中我找到了一个很强大的我,使自己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并为之沉沦,每天可以不吃饭,但是上网游戏不能缺少,我读初中,学习是必然的,可我从来没把学习放在生活的`首位,每天晚上等父母睡着了,偷偷跑出去玩,第二天昏昏沉沉的去上课,一点也听不进去,为此,我的学习一落千丈,致使我中考落榜。这样沉痛的教训,也没有减少我玩网络游戏的时间,放假在家,我几天不睡觉,不是很饿时不吃饭,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视力更是直线下降,最后彻底放弃学习,背叛了父母的安排,每天只为网络游戏而乐。
我失去了朋友,失去了亲情,只因时间都用在了打网络游戏上,没有时间和朋友一起玩,他们慢慢地离我远去了,我得到的是很虚伪的网络朋友。这些虚拟的荣誉更让我对它的亲和力更强了,我越陷越深,不得不依靠外界的力量来使我从新爬出这个旋涡。
我的沉迷让家人对我也失去了信心,爸爸妈妈对我的变化更是伤心。有个消息让家人喜出望外,全国有名的陶宏开教授来到内蒙了,爸爸托了很多关系给我找到了票,不远千里把我硬是拉到呼和浩特。我不顾这个城市的陌生,在大街上打听到了网吧的位置,继续玩网络游戏。我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我不相信他有那么大的魔力能让我回头,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
第二天,我和爸爸参加了陶教授的讲座,感触颇深。听完讲座,在返程的火车上,我想了很多,为了自己,为了父母,我一定要努力改变自己,从网络游戏中走出来。后来,我与互联网有了一条界限,由以往的迷恋网络变成了如今的利用网络,利用空闲时间上网看新闻、查资料。
通过这么多的事和亲身经历让我明白,网络这个东西,可以让我们充实,也会让我们空虚;它让我们欣喜,也会让我们哭泣……尽管网络已成为社会变革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但有一天,当我们突然发现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恋等等竟然成为了社会生活的灾难,令成千上万的学生弃学,众多家长悲愤,不少家庭离散,越来越多的少年犯罪,会使人们警醒,并真正的了解网络给少年带来的弊端,这就是这个时代的一大病症\"网络成瘾症\".
克制这种病在我们身上发作的方法就在于自己如何利用和面对网络,让我们更多的是把电脑当成一种工具,不单是当成一种玩具,学会用的人是聪明的人,只会玩的人则是愚蠢的。我们要知道世上的事分三种:该做的;不该做的;可做可不做的。该做的就是我们现在学习,可做可不做的,比如说上网玩游戏。可做可不做的事做的越少成功的概率就越高。真正聪明的人:第一,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第二,会改正自己的错误;第三,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当然最聪明的人也不会重复别人的错误。
在此,我只想告诉和我一样的\"网瘾少年\",别玩了,让我们成为网络的主人,它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玩的,只把它当成一种工具,不要让网络游戏把自己玩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