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我们这样大的孩子最爱幻想。是的,因为我们还处在叛逆的年龄。在幻想的世界里,我们还可以天马行空,不受现实的束缚。所以,在独处的时候,我常常会进入大脑的某块处女地,在那演绎一段故事,一个梦。
一直生长在大都市里,那种都市特有的气味,使我感到压抑与郁闷,它的节奏使我乱了章节。
于是,我屏住呼吸,拒绝充满汽油味的空气;我捂住耳朵,抗议满街喧杂的吵闹;我闭上眼睛,隔离车来人往的繁忙。
我希望每时每刻,空气中弥漫着若有若无的不知名的野草的体香,却比法国巴黎香水更让我心旷神怡。
如今,所谓的“流行音乐”泛滥成灾,我却好想好想聆听夜莺的歌声。小时候,听那首《采蘑菇的小姑娘》时,我就有光着小脚丫,挎着竹蓝独自去大森林里采蘑菇的心愿,记得那时,我还告诉自己要材颜色鲜艳,形状怪异的那种。我当然明白有颜色的蘑菇是有毒的。可我不在意,我要的只是那芬清闲。
读陶渊明的诗,有遁入山林寻找清闲的那种冲动。我梦想大森林里有一间属于我的小木屋。都说青春有狂想症,我想,我患了。有时候,我总觉得自己的性格里有一些不安分的细胞在活跃,有些男孩子气的我想要抛开周围的一些琐事,去外面闯一闯。我对爸爸妈妈说过,我考大学要考到外面去,我要独撑一片陌生的天空。为了需要我的和我所向往的事业而奋斗,为自己的拼搏掌声鼓励。
心里的世界是一片开阔的天地,等着每一个人自己去播种。经过一番耕耘,你就会发现,心里的世界一样繁荣似锦。
世界在我看来分为两种:外在的大世界和内在的小世界。对于前者,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定义:物理学家认为它是基本粒子堆砌的成果,历史学家认为它的时间的积累与沉淀,数学家认为它不过是一些杂乱的线条和不规则物体。
而我认为外在的大世界不过就是生物的载体,生存下去的一个场所,充满真意的世界其实是我们每个人内在的小世界。这是我们需要习惯的第一点。
外在的大世界是鱼龙混杂的,你很难在其中找到精神寄托,而精神寄托又是每个人存在于这个世界的必需品。即使你从中找到了精神寄托,那也不是永恒的,真正的精神寄托需要经过内在世界的升华,更多时候要靠人们自己给自己“疗伤”。你能从外在的大世界索取的,不过是活下去的物质基础,然而人又不能只靠俗物活下去,不然岂不是一具行走的干尸?要想获得精彩,活得有意义,请把躯体放在外界,而心灵活在自己的'内在世界里。在内在的小世界中,你能感受到真情的美好,思考的魅力和超脱的自然。
关于上述的内容,我相信许多人在心里也有同样的意识,但着实难以实践。内在的一片净土被污染了,这不是外在世界的无情侵袭,更多是因为自己无力继续坚守。我所谓的“坚守”,并不是说与之抗争,争个你死我活,或把自己与外界完全隔绝,那是精神疾病的一种体现。我指的是习惯它。不要拒绝外界纷至沓来的信息与情感,请有选择地接受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外在的大世界承载起内在的小世界,但不要与之融合或隔离,这种良好的状态,可以帮助你自由地生活在两种模式之间,既跟得上世界的脚步,又不至于随波逐流。这是我们需要习惯的另一点。
贝多芬生活在音乐圣界之中,却没有与时代脱轨,其作品《命运交响曲》更充分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与愿望。而法国抽象画派画家高更则与之相反,他潜心与自己的艺术,最后虽然有所成就,但孤独地死在了一个小岛上。
习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请习惯外界的纷扰。即使外界已是一片秽土,但内心却始终是一片净土。
孩子发自内心的声音有没有牵动着你们?那些来自孩子内心深处的话有没有引起你们的共鸣?在与孩子默默对视的时候,请走孩子的内心,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去读懂他们的那颗心。
——题记
成长是一个美好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往往会充满辛酸、痛苦和泪水。成长中的孩子往往都会有一颗敏感的心。甚至,他们会对人生,对理想产生迷惘。他们多想有一股浅滩的泉水注入心中,帮他们把痛苦和迷惘从心中冲走。而那股清澈的就是父母。
时间过得真快,我已经十六岁了。现在的我很茫然,似乎在一片大海里。我感到自己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该游向哪里,四周都是一片蓝色,分不清天在哪里,海有多大。我忧伤,我愁苦,难道长大就意味着独自一人个人独受这天大的痛苦吗?这是一位女孩的日记,那时的她有很多烦恼。某一天,她的妈妈无意间发现了她的日记内容。当天晚上,妈妈叫她一起去散步。她们手牵手,来到了河边。母亲对她说:“请原谅,我的女儿,我无意间发现了你的日记。那时的我曾经和你有过一样的烦恼,但是我走过来了,你是我的女儿,一定要比我更坚强。要笑着面对一切。”妈妈的话让她深记在心。那时的她觉得好轻松。她依偎在妈妈的肩上,好幸福!
从那以后,女孩都会以平和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件事情。
父母努力走进了孩子的内心,有时也会改变孩子的一辈子。试想,如果母亲没有对女孩说那些话的话,后果又将会是怎样的呢?真的,不妨到孩子的内心深处走一圈,把孩子的内心给擦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