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飞机扇动着它巨大的翅膀,载着我来到了一个新的国度,那是一个绅士之乡——英国。
与友好家庭见面之前,我的心巾亮起一连串的小问号:他们是白人还是黑人?高还是矮,胖还是瘦?男孩还是女孩?终于,我见到他们了!一位姐姐:棕色的眼睛,金棕色的头发,白雪似的肌肤,花瓣一样的嘴巴,还有一个和她声音一样好听的中国名字“韦莉”。他们家还有一个小男孩,竟然还咬着奶嘴呢!有这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自然还有一位和善的妈妈,Lisa。
参观大文豪莎士比亚故居时,一迈进那个布满华丽挂毯的房间,我立刻感觉自己回到了久远的16世纪。满屋木头的味道,让人有一种身临古代的感觉。阳光从天窗投射下来,一屋子的'星星点点,我感觉自己仿佛坐在温暖的壁炉旁,读着一篇篇莎土比亚动人心弦的文章,穿过历史的长河,体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伤感,见证“哈姆雷特”复仇的火焰……莎士比亚在粗糙的牛皮纸上,留下了一段段难以磨灭的记忆。
游览了一整天,我已是汗流浃背,连肚子都在大声抗议了,我焦急地等待着Lisa妈妈。刚到5点钟,Lisa妈妈就开车来接我了,真守时啊。一路上,我盼望着早点到家,可以美美地饱餐一顿。一到家,果然是丰盛的一桌子菜,中国菜、西式菜、水果……我吃得好饱好饱,不时地打着饱嗝。洗完澡,我刚准备躺下,韦莉跑来叫我们去跳蹦蹦床。英国的小孩真厉害啊,跳得花样百出,姿态千变万化,让人目不暇接,连普通的蹦跳也能跳两三米高呢!天色慢慢暗下来,我们都疲惫不堪,韦莉似乎精力越来越旺盛,还在一个劲儿地跳着,嘴里还一直唱着歌,活像一只小鸟在大森林里自由地飞翔。
相信大家都知道杜莎夫人蜡像馆吧,这可是我一心向往的地方。听说那儿的蜡像十分经典,只有扬名于世的人物才能制成蜡像。到了蜡像馆,车还没有停稳,我就迫不及待地站r起来,恨不得一步就跨进这座巨大的蜡像人物馆呢。一进大厅,栩栩如生的明星蜡像呈现在我的面前,形态各异,简直跟真人一模一样。在“加勒比海盗”群像面前,同学们纷纷合影,想象着自己也是他们中的一员。特别是看到大家心中的偶像——超人,同学们欢呼着冲上前去,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留下最美的影像。咦,后面“隆隆”的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我转头一看,竟然是绿巨人!蜡像馆的行程很快就结束了,我们仍然依依不舍。美妙的蜡像艺术让我们如痴如醉,它还给了我们与世界巨人们难得的“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呢!
曼联足球!这本是让男孩子痴迷的东西,竞也深深吸引了我这么个小女孩。那天去“曼联”足球场,男孩子们一个个兴奋得手舞足蹈,女孩子们也被他们传染了,大家一个个都像充足了气的足球,蹦蹦跳跳地进了大门。“曼联”足球场的外形十分壮观,几个冲天柱顶天立地,整片球场占地面积很大,像一片绿色的海洋,一张张座位围着草地,红、黑、门三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奇妙的形状。在阳光的照射下,绿茵场被晒得油亮油亮的,格外清新。站在场边,我想象着足球明星们在这片草地上奔跑、跳跃,顿时对这一片绿茵场肃然起敬。通过那位健康而有活力的白发导游爷爷的热情讲解,我知道了7号贝克汉姆,8号鲁尼等等。他还带我们参观了贵宾休息室,随着他的讲解,我们仿佛看到母子一起为父亲加油的温馨场景……足球告诉我们,足球既是锻炼身体,也在磨练意志,它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刚结和坚强!
夜晚,当月亮带着星星在夜空散步时,我Ⅱ亨着小曲,站在月光下,心巾默念:爸爸妈妈,星星已经传达了我的快乐,你们收到了吗?
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怀着欣喜若狂的心情来到了游乐场。 刚进大门,同学们就看看这个,摸摸那个,好像已经等不及啦。我们先去玩了阿拉伯飞毯,那飞毯360度旋转着,让人头晕眼花,大家忍不住发出阵阵尖叫……,接着我们又去玩花果山漂流,这里有红色,绿色,蓝色的小船,两个人坐一只小船,顺着流水慢慢地前进,穿过“水帘洞”,来到了“花果山”,猪八戒和孙悟空悠闲地荡着摇椅微笑的看着我们,好像在说:“欢迎同学们来参观哦。”最后玩了碰碰车,大家互相碰撞,欢声笑语,不亦乐乎!
到了午餐时间,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拿出了可口的午餐三五成群的坐在一起分享。我喜欢游学,喜欢玄武湖,喜欢和大家在一起。
放学了!随着扬声器传来每天最让我们期盼的音乐,一天的紧张,终于得到了松弛。
我漫步在校园的走廊里,左顾右盼,此时松弛的心才会有机会去找回属于我自己的闲情雅致。走廊里各个班级都尽其所能、各显神通,把墙面布置得五彩缤纷、真是令我目不暇接,所有的墙面都利用得完美无缺,没有一丝一毫的多余。学习在这百年名校浓浓的书香环境里,感觉那真是一种求知的惬意,也是一种心灵的绽放。
我拾级而下,来到了一年级小朋友的领地。只见那一条条彩绳下系着一只只可爱的手绘小动物,挂在空中。一阵微风吹来,为这些小动物们注入了灵性与活力,它们翩翩起舞,一个个憨态可掬的样子,简直要把我萌翻了。 在一年级主题“我能行”的映衬下,一张张五彩的记事贴记录着每一个小朋友的梦想,有的想当老师,有的想当宇航员,有的想当警察??,真是人小志大呀!一行行歪歪扭扭、稚气未消的字里间,透出了他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我伸手去抚摸书柜中的绘本,不知为何,当触及它们时,仿佛看见一双双稚嫩的小手也在翻阅着满是书香的纸页,一个个聚精会神,津津有味??
随着我眼神的转移,一幅相框映入眼帘。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相框,它是那么与众不同,那么惟妙惟肖。一片片生机的绿叶拼成了一只漂亮的孔雀,活灵活现。更为绝妙的是,一颗黑色玻璃纽扣点缀了孔雀那传神的眼睛,真有一番巧夺天工的感觉。这是一幅精灵瑰奇的作品,它无时无刻不在吸引我要驻足欣赏。我凝望着这幅精美的作品,心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位心灵手巧,对美的追求有超越常人理解的小画家,他(她)一定憧憬着将来成为一个著名的画家或设计师。我被这种浓浓的情怀所震撼,也被这雅致的意境所感染,甚至忘却了时空的存在。
天渐渐暗了下来,兴致高昂、意犹未尽的我只能背起书包,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学校。
鸿蒙初判,天地剖分。有三皇治世,圣贤序伦。那些来自太古的理想与教训,那些来自先哲的洪文与经典,受历朝尊奉,享百代醴烟。然,倘谨囿于经书的三寸装线,不历世事的千百兴变,读烂圣贤,也怕枉然。
历古至今,世殊时异,然人性无改,故大道长恒。先人所著,自有可鉴。那些瓮牖绳枢、揭竿而起的绿林赤眉之徒,纵曰替天行道,纵欲均田均富,也难成道兴民和,反添了哀歌丧幡。又如权相贾似道,不学无术,虽操权柄,只教大宋江山塞外传急如飞雪,宫中游乐尚促织。是故在野者不修身,则行乖而德败;为政者不明道,则政乱而国衰。欲成高风者,不可不读圣贤之教;欲立大业者,不可不得先哲之理。
又可叹,科举以来童生秀才,又倾向另一个极端。窗外之事不闻不问,无训之为不历不行;足不出户,皓首穷经。言则佶屈聱牙,文必经史子集。只求鳌头独占,出将入相。只可惜:春风得意马蹄疾,却立不得济世之业;金榜辉煌朱字首,却留不下青史之名。圣贤章典,岂功名二字可屈折?古来经籍,非穷诵百过可神会。大道虽一,事势有异,死抱章句,焉以兴时善而制时弊?只可惜,枉将圣贤治世的教化,演绎成了儒冠误国的笑话。
因而,圣贤之书,不可不读,亦不可死读、枉读。明理行道,须相辅而并行。先哲道理,莫不出于实践,更应进步于实践。荀卿上承孔孟之道,下顺战国之世,横集诸子之言,论性恶,隆礼教,制王霸,成一代显学,为后世皇朝所奉行。上善若水,需长流而长新;微言常行,方日衍而日盛。
哲思出乎实践,丰乎实践,其价值亦应实现于实践。思厥墨子,创非攻城守之术,摩顶放踵,奔波天下,救百城万姓于战火荼毒。空谈道德,无以化民;闭门穷经,无以成事。动人以行,兴业更以有为。常曰圣贤寂寞,颜、曾之贤,穷居陋巷,独善其身,坐而论道,终邻里不化,不可不可谓寂寞一世。然先圣醇风化民、复礼兴邦之宏图,虽传志百代,仍是桃园幻梦,岂非寂寞千年?唯以实践之力,将三代之世的许诺兑现人间,方使圣贤得俦,舒心展颜。躬行身教,自胜经书百卷;秉政兴德,更出说教千番。
暗淡了多少金榜朱名,历史仅仅铭记了那些走出书斋的身影。方今之世,圣贤的理想仍如暮天长星;需以躬行之为,将那一脉光辉播扬人间。愿青衿之士,明至理,重实践;以一己切实之为,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王 阳明曰:知行如一。总会有时囿于理论的条条框框而远离了现实的亲身实例;总会有时只顾手边的方便快捷而忘记了技巧的事半功倍。故曰:知行相辅应如一。 游学,已成了文化学习的新途径。从徽杭古道到齐鲁寻根,且行且思让人融合贯通。诚然,书本是学习的基础,但走出书本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升华?
知是船帆,行是清风。一帆风顺,方能扬帆远航。
当世人靡靡于浮华文风,王安石、他独立反对。倘若没有山洞的亲身经历?倘若没有未尽山洞的遗憾?他又怎会得出有志与力,且有物相之才能成功的道理。是知行如一,让他深刻认识了人生道理;是知行如一,给了他兴利除弊的动力。故曰:知行相辅应如一。
知是阳光,行是雨露,披光沐雨,方能脱胎换骨。
十年山间采药,一生床前济人。李时珍,面对残损的医书;面对患病的黎民,他以知行如一完成了自我蜕变。怎能忘记那遍识百草的脚步?又怎能忘记那挑灯编撰的身影?对理论的执着,以及对实践的掌握,使医学鸿篇巨著《本草纲目》得以问世。我们只有二者兼顾,才能让自己极尽升华,功成名就。故曰:知行相辅应如一。
知是高山,行是流水,高山流水,方能奏响时代篇章。
当社会主义的脚步停滞不前;当国家需求迫切增长。邓 小 平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创性地走出了一条市场经济的发展之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缺少实践,怎么有高楼大厦的林立?缺少理论,怎么有伟大蓝图的设想?因为知行如合一,国家的发展才会如此迅速;因为知行合一,时代的美好才会如此贴近你我。故曰:知行相辅应如一。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处于瞬息万变的时代大潮中,难道我们只会死守书本,闭门造车吗?难道我们会只知游览,忘记基础吗?不、不会,知行相辅应如一。抛弃了知行合一,就等于放弃了未来,就等于葬送了你我的前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身临其境要比纸上谈兵深刻的多。朋友,让你我携手,用实际行动去鉴证知行如一!
一步、二步,然后匍匐前进,向心中的圣殿献上毕生的力量。朝圣的路上,他们一生都在行走,不悲不喜,带着信仰上路,且行且思。
且行且思,不是疲于奔波的劳碌,而是在行走中沉淀心绪,找寻生命的意义。 且行且思,不是没有凭据的彷徨,而是在读过、听过之后,寻访根源,探求归处。 叶芝说他要走了,要去找寻没有喧嚣的地方;梭罗说他要离开,要在最接近天堂的河畔建一座木屋;海德格尔说他要前行,要去最求诗意般的栖居,用如梦的语言告诉自己且行且思。
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不是写下一段令人难忘的诗句,而是他们孜孜的找寻,是他们在路上。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一次次的拜谒旅程,黄玉峰和他的学生们走向了传承了百年的文化;顺流而下,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郦道元摸过绝巘上的松柏,听过峡谷中的狼鸣,一本地理著作也见证了他的行走;周游列国,传道解惑,孔子带着弟子们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云烟,走向儒学的神圣。
每一分成绩,每一本著作,都绝不是前人的复述,是每一次行走的收获与体验,是见多而识广的智慧。
生命的本身便是一场行走,从生到死,从启程到归途,是任何书本都无法给与的体验和感悟,是旁人不能插足与代劳的朝圣之路。季羡林是走在笔墨里的学界泰斗,一生伏案,笔耕不缀。从印度文字到古老文明,他用一个人的行走为几代人的启程开辟了捷径;柏杨在呐喊和呼唤中行走,从文字到漫画,从心到形,即使身被监禁,心灵依然在叩问的途中,他用一个人的行走让中国人看清丑陋,重拾美的渴望。
生命的朝圣,早已超越了文字的浅薄,跨越了生死的束缚,是心的自由,灵魂的释放,是一生行走的执着和信仰。
你念、或者不念,生命就是这样,且行且思。
启程吧,紧随行走的信徒,去那圣殿看看,为了途中的自己而匍匐于地。
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下午一点,我们出发了!车从104国道驶入甬台温高速,汽车在高速上飞快地疾驰着,夏风在耳旁呼啸而过,让人感到心旷神怡。一路上,车窗外的绵绵的青山、茂密的树林、五彩缤纷的花儿和苍翠欲滴的小草让人目不暇接,更有那宏伟的温州大桥、壮阔的瓯江飞云江令我大饱眼福。最让人闻所未闻的是诸永高速的五连洞,可称得上是我眼中的“世界奇观”了。
一路风尘过后,我们终于到达楠溪江风景区。第一站便是闻名遐迩的——芙蓉古村,从导游口中,我们得知了芙蓉村这个名字的由来——芙蓉村中本无芙蓉,因其西南山上有三座高崖,其色白里透红,状如三朵含苞待放之芙蓉,故名芙蓉村。一进入芙蓉村,那朴实的`木梁、褪色的油漆,还有那古色古香的水车、油车铺排在这片古老悠久的土地上,和碎石铺就的村路一样震撼着我的眼帘,这些都让我感到了浓浓的古代气息。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好一个芙蓉村!
芙蓉村古时为陈氏聚居之地,我们第一个游览的便是陈氏大宗祠,在旁边的墙壁上,我们知道了芙蓉古村人才辈出,仅宋代就有十八位进士,最高的竟然做到了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的大官,真让我们惊叹!在这里,导游给我们猜是哪个朝代谁写的,第一副对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其中我猜对了是明朝,而谁写的,我们都不知道,最终导游公布了答案——是顾宪成写的……
我们接着又游览了书院,书院前有三步台阶,分别代表着秀才、举人和进士,进入书院,只见书院的大堂上有孔子的画像,墙壁上还有《论语》中的名句。穿堂入室,就来到了学生们学习的地方。一进入这儿,我仿佛看到了当年莘莘学子勤奋苦读的情景,仿佛听到了琅琅书声……
一路上,我们还看到了古代的水车、油车,又去了芙蓉村的博物馆,在芙蓉村玩得真是尽兴啊!
让人类走向智慧巅峰的,绝不是漫若星河的幻想臆造,而是黄沙阵阵的驼铃古道上,那一排倔犟的脚印,他们用踽踽独行,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无畏无惧的先驱者。躬行苦旅,方能寻觅正道,摩挲大地方能洞晓天机。
躬行即实践。在思想的国度里,只有实践才能让人充满笃定和信念地把自我的旗帜立在曾经的荒芜之上,只有那些沾着探索者和实践者鲜血的思想之花才开得最惊艳。
在文化的苦旅上,唯有躬行,才能感知那深沉的脉搏。
古有苏轼,被贬黄州后,从庙堂之上跌入江湖之远,他却把漂泊的一生寄托在寒山秋水,用被世俗侮辱的高尚心灵与生活的本质之美直接对话。最终在仕途最坎坷的时候,仰天大笑,纵笔泼墨写就传世名篇《赤壁赋》。今有国学大师余秋雨,为了寻根的执念一路寻去,足迹遍布九州大地,向那古老而美丽的文化基因真诚叩拜,最终把一部《文化苦旅》虔诚地捧进中国文化的殿堂。
文学即人学,只有在与人民,与自然最贴近的位置,才能感受到那强烈的人文共鸣。好文章不是等出来的,更不是熬出来的,而是找出来的,在实践的苦旅中拾起点滴真切的文思,在山水阡陌之中随手撷取新鲜的感动,连缀成一篇暖烘烘的人文关怀。
在思想的苦旅上,唯有躬行,才能谛听那哲学的钟磬。
老庄哲学讲:道存于下。就是越微末的部分往往是真理最闪耀的所在。明代王守仁,政治失意,远谪边疆。穷山恶水,蛮荒寂寞让他不得不拿起犁杖亲自生活,体察生活的苦辣与悲喜,他和贫穷抗争,在失望里挣扎,在痛苦里拼命呼吸,在野性的生命冲撞里坚毅的站立着。他没有被命运窒息,却低头看见了如故的强大的内心。他提出了“心学”之说,开程朱理学之后的蔚然新风。
哲学如同观景,站得越高,看到的定是模糊的烟景。而亲自深入生活的细节,打开心灵的桎梏,让自由的灵魂匍匐在大地之上,在生活的点滴中寻找指引,在世事沉浮中体味感悟,在千帆过后的一片白蘋秋水间沉淀自己练达成熟的内心,这才是哲学的态度。
在国家复兴的苦旅上,唯有躬行,才能实现那雄浑的大梦。
在战火纷飞之时,中华大地上有过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深刻讨论。中国的有识之士没有停留在纸上谈兵,而是用血肉模糊的手掌托着刻线磨灭的指南针,在荆棘之间艰苦开路,耳闻外寇野狼嗜血的嚎叫,眼观四周凋敝的世道,却从未***过行路难。他们实践,他们探索,他们成功,他们失败,他们血洒法场,他们凯旋归来,他们终于在成败云烟散尽后,把一份留着血迹和泪痕的泛黄地图交给中华雄师。
国家发展要符合国家的特质,要与文化同气连枝。顺畅协调的政令来自于对本国的悉心观察和准确的把握。优秀的政治家一定会在寻常百姓家中为国冥思苦想。因此中国腾飞的力量就潜藏在神州沃土之下,等着我们每一个人躬行着寻觅,虔诚地挖掘。
勿使奇思成笑谭,躬行苦旅踏千山。一脉执念长情,定须踽踽独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