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景色各不相同。冬,带给你银白的世界;春,带给你新生的希望;夏,带给你热情的阳光。而我,独钟情于秋。
秋天,虽不像百花盛开的春天那样富有生气,也不像绿树成荫的夏天处处充满生机,但它却以那瑰丽夺目的秋景、诱人的金黄果实和收获的喜悦吸引人们。
还记得那句诗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到了秋天,漫山的枫叶红了,极目远眺,远山近坡,鲜红、粉红、猩红、桃红,层次分明,瑟瑟秋风中,似红霞排山倒海而来,又有松柏点缀其间,红绿相间,瑰奇绚丽,仿佛是一幅艳丽无比的画卷。
中秋节的月饼冒着幸福的气泡,“嗞嗞”,那是家人团聚的信号。一家人团聚在桌旁,一边啃着大苹果,一边吃着美味的月饼,沐浴在那轮明月的光辉下,谈笑风生,其乐无穷。这也是孩子们最爱的时刻,我不禁以水当酒,摇头晃脑地故作深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当秋风吹起,一些鲜艳的花朵枯萎凋谢了,但菊花却傲对秋霜,盛开怒放。有黄的、白的、紫的,像龙飞,像凤舞,像节日的焰火,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五彩缤纷,英姿飒爽,正如陈毅诗中所赞:“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田野像金色的海洋,哗!哗!翻起了金浪:梨树上的果实,很像小铃铛,似乎风一吹,就能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树上的苹果,就像一个个小姑娘的脸蛋,也像一个个小红灯笼;田地里,火红的高粱,沉甸甸的谷子,雪白的棉花都承载农民那丰收的喜悦。
我爱秋天。我爱那满山遍野的枫叶,我爱中秋节夜晚那皎洁的月光,我爱公园里争奇斗艳的秋菊,我爱看排着整齐队伍的大雁南去,我更爱珍珠般的谷粒堆满粮仓,沉甸甸的大苹果缀满枝头。
秋天是如此美丽,我怎能不爱这丰硕的秋天!
作为华夏子民,我们的经济发展受到众人瞩目的同时,而中华优秀的文化却在悄然流逝,我们该喜还是该忧?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后中国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门的打开确实带来了各路的先进思想,活跃和激荡了国人的观念。也正是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新旧文化的矛盾、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比较,这些问题与变化都不可避免的涌来。许多人不会握毛笔,不懂茶文化,没见过八仙桌,这些传统文化正离中国人越来越远,它已经成为了沉痛的事实。
虽然传统文化不尽是好的,难免有一些糟粕,但其精华是远远超过流毒的,不然中国文明怎么会在古老的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然而,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蕴涵着中国文化的悠久传统却是被当做了工具,对其只是唯物求功而忽视了其本身的价值。功利的衡量标准必将带来精神生活的贫瘠。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领域带来了一系列变革。单单拿电视来说,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而这种便利在总体上是推进了文化,还是损害了文化呢?在书籍阅读的时代中,文字只是我们进入优秀文化的媒介,我们在文字中徜徉与思考。而在电子设备日普遍的今天,文化与知识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人们不再需要进行思考与理解,电视上的一类节目甚至忌讳思考,因为这会影响观看。在电视上的一切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文化不同程度的转变成娱乐,而这样,原本意义上的文化却也荡然无存了。
不可否认,在娱乐至上的环境中,各种严肃的文化精神都不被严肃地看待,这无可声辩地表明,文化在渐渐衰退。不仅如此,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也岌岌可危。面对外来的文化,中国文化似乎也被人们丢弃在遗忘的角落,外国文化有其特色与优点无可厚非,但可怕的是国人的崇洋媚外心理。大学语文不及格无所谓,但英语过不了四级却拿不到毕业证书,制度的畸形也反映出流传千古的文化越来越不被重视。
面对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保持其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在原来的基础上使其更多样化,是多种文化交相融合,而不仅追求功用。
你们知道在哪儿能找到春天吗?就让我带你们去看看吧!
树木上长出了新的嫩芽,这是春天来临的第一个征兆。解冻的小河,在欢快的流着,它流动的声音就像一支美妙的乐曲,这是春天。在地下呆了一个寒冬的小草,缓缓得抬起头来,惺忪地伸了伸懒腰,好像在说:“冬眠了一个冬天了,好久都没有苏醒了。”这是春天。
在家里一直郁闷着的孩子们,现在终于可以出去玩了,时时都能听到他们的笑声和快乐。这是春天。
在地洞里冬眠了一个冬天的动物们,都纷纷地从洞中爬出来,他们要好好的活动一下。这是春天。
在草地上在绽放开来的五颜六色的鲜花,非常美丽。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炫灿。这是春天。
就在这时候,乌云密布了整个天空,雷公公正在敲鼓,好像还在给未苏醒的植物叫它们起床呢。
就在这时,一场春雨来了。它滋润着大地,好像在给大地母亲洗澡呢。柳树姐姐说道:“谢谢您,春天,我又可以穿上緑衣裳了。”农民伯伯正在田里浇水,施肥,拔草。看着嫩苗一天天地长大,他们表示感谢说:“这次真感谢春天啊,这年又是一个好收成啊!”
怎么样,我描写的春天不错吧!
远远的,就看见山了,多么壮观呀有的连绵起伏,绵亘蜿蜒,一直伸向天际;有的一峰独秀,直插云天,令人望而生畏;有的突兀险峻,拔地而起,使人心惊胆战。
人虽坐在车上,可我的心却已飞向了大自然中,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向山林,飞翔自然。
终于站在了山脚下,我被周围山峰的气势所震撼。抬头仰望,我在这山脚下是如此渺小,在我面前,群山仿佛是一个个巨人,神气地挺立着。苍翠的树木紧密相连,织成了一件又一件的巨大绿袄,披在群山上,颇是壮丽。
雁荡山的美,是一种幽静的美。走进山林,人仿佛一下子被幽静包裹着,林中一丝声音也没有,仿佛是一个与外面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直到一只突然醒悟的鸟儿长鸣一声,才打破了无声的世界。
雁荡山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我们往深处走,听见了瀑布雄壮的歌喉,越往里走,歌声就越清晰,越响亮,越震撼人心。闻声来到瀑布前,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汹涌的河水紧贴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银河飞落直下,落地撞开万朵莲花,顿时水雾飘飘洒洒,让人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陶醉于此,留连忘返。
雁荡山的美,是一种惊险的美,来到方洞,我才真正感觉到了这一点,方洞在很高的山上,所以我们先开车上山,盘山公路呈螺旋形,弯度很大,车开上去很是惊险,车里尖叫连连。进了方洞,迎接我们的是一条羊肠小道,我们往下看,所有景物都像玩具似的,人都成了小蚂蚁我们站的高度也由此可见一斑了。继续往前走,一座吊桥出现在我的眼前,爸爸胆大,冲在最前面,我和妈妈胆子小,只敢一步一步往前挪,到了桥中间,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万一桥断掉怎么办?下面可是深渊哪!最终我们平安走过了桥,并顺利到达山顶,我俯视山下的一切,心潮澎湃,我对着山谷大喊:我爱你大自然
雁荡山,美得洒脱,美得自然,美得无可挑剔,美得令人梦绕魂牵,留连忘返。雁荡山,你最美……
在图书馆借了一本《道德经》,看完后虽然觉得不能完全地读懂老子的思想,但是心中还是感觉一片坦荡,觉得此书对我们深有益处。
《道德经》这部著作是老子所写,但不是介绍老子生平事迹,而是讲道论德,所以叫做《道德经》。《道德经》全书原本分为上下篇共五千多言,上篇一章至三十七章主要讲“道”,下篇三十八章至八十一章主要讲“德”。老子说的道,是天道,就是自然的规律。我对《道德经》的理解是无为而治和尊重自然规律。
人的一生有得意和失意的时候,有时候人们不能再其中好好的把握自己,以至于身败名裂,不能保全。因此,怎样才能在得意或失意的时候保全自己,是自己的心智足够清醒,不至于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这就需要人生的大智慧,而《道德经》就给了我们这方面的启示。
人在得意的时候,家庭、事业顺风顺水,此时的人容易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狂妄自大。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招人嫉妒,也会树敌太多,甚至招来***生之祸。在老子看来,福气来临时,我们要提醒自己祸根也来临了,自己不要那么盛气凌人,要懂得谦恭,否则失意时就会走投无路。还有不能狂妄自大,不要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天下无敌,强中自有强中手,肯定有人比你会更厉害,更出色。但我们达到目标时也不能到出炫耀,不能自负,不能骄傲,要有谦虚之心。
老子说“是以圣人出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老子认为,我们应该用顺其自然的“无为”的态度去处理世间事务,这就是不言的教导;只有任凭万物生长而不加干涉,而生养的万物又不据为自己所有;为万物的生长尽力而为却不认为是自己的能耐,有功劳而不居功自傲。正因为一个人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绩总是不会失去,而是永存。
无为是一种心境,是一种修养。假如我们能够做到无为,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的稳定。如今社会物欲横流,许许多多的人在利欲面前迷失自我,假如我们能够做得到无为,那么我们也将活得更轻松、更快乐。
《道德经》不愧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瑰宝,其中道理还得我们亲自阅读才能理会,《道德经》是一部值得永远学习,永远研究的经典之作。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