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中,有着许多好玩又有趣的事儿其中,令我最难望的是六岁时在老家干农活——割稻子
我六岁那年,妈妈把我接回了老家。那时正是秋天,家乡的农民伯伯们们都在忙着割稻。我一下车,见到在田里辛苦劳作的农民们,我真想去帮他们。于是我飞快地跑到外公家,对外公说:“外公,我要去帮农民割稻子,好吗?”外公见我这么积极,他二话不说,立刻拿了两把磨的雪亮镰刀,同我一起去割稻。
我们到了田里,外公首先教我怎样使用镰刀。外公说:“拿镰刀是要用力,拿的力度要掌握好,要让镰刀灵活点儿,不要太死板了,否则就不好割了。”我听了之后,对外公点了点头。我又走到了一片空地上,认真的照着外公刚才对我说的话练起来,过了一会儿,我练得汗流浃背,外公见了心疼的说:“孙女,别练了,休息一会吧。”我对外公说:“外公,没事,你见农民伯伯都这么热了还不歇息,我为什么要不练了呢?”
过了好一阵,我终于学会了割稻。于是我便下田了。一到田里,我就觉的出奇的热,这时我真逃掉,可是我见到外公那深情的目光,感到一股力量在支持着我,仿佛在说:“孩子,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能被这小小的困难打倒。”于是我重新找回了信心,学着农民的样子,把稲干握住,然后挥动着镰刀朝稲干底部割去,”刷“的一声,手中的稻子被我割了下来。我又照着先前的样子,一把一把的割稻子,不知过了多久,我才停下来,擦了擦了汗。眼前的稻田已经被我割了一大半了,后边被割掉的稻子已经堆成了一座小山。
望着自己的成绩,我高兴极了,更加有了信心,又满怀着希望割稻去了。就在这时,一只满身带着金粉的,有红黄相间的蝴蝶从我身边飞过,我见了这么美的蝴蝶,就放下镰刀,跑去追赶花蝴蝶了。外公立马把我叫住,说:“你是怎么搞的,稻子还没割完就跑去玩了,快去割。”我听了惭愧极了,立刻跑去拿起镰刀继续割稻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稻子割完了,我和外公一起到了家。通过了这次劳作,我尝到了劳动是多么的不容易,不过,也会感到十分的甜美。
您们好!
每当看到你们在烈日下辛苦劳动,或在寒风中刻苦工作时,我都想对你们说声:谢谢!
我首先要感谢农民们。如果没有你们,我们就吃不到粮食,别说大米、麦子,就是连高梁、玉米等粗粮也吃不上;如果没有你们,我们就没有蔬菜吃,就会缺乏维生素,甚至患上坏血病等疾病;如果没有你们,我们就吃不上猪、羊、牛等优质蛋白,还找不到鸡、鸭、鹅的绒毛来做羽绒服……
我还要感谢清洁工们。如果没有你们,我们的城市就会被垃圾淹没。出门上街时,想找个落脚点也不易;如果没有你们,垃圾越来越多,还会掉进河里,我们连干净的水也喝不上;如果没有你们,树木的枯枝掉下来不能及时清理,南京城的`交通就会瘫痪,我们就不能准点上学……
我还要感谢清工人们。如果没有你们,即使设计师设计出漂亮的大楼,还不是白搭!是你们建设了美丽的南京城、是你们为我们营造了舒适的家园!
我感谢每一个为社会做贡献的劳动人民。虽然你们的岗位很平凡,虽然你们个人的力量不突出。但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美好的社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再一次感谢你们!
祝您们幸福快乐!
今天,妈妈叫我拖地板,我一点儿都不想拖。可是,妈妈偏要我拖,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拿起了拖把。
过了一会儿,我拖完一间房间,累的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汗水直往下流!我对妈妈说:“妈妈,现在可以休息一下了吗?”妈妈说:“嗯,不错,干得好!既然你那么棒,就顺便拖一下书房吧!”我嘴里嘟囔着:劳动,原来那么辛苦啊!
但是“付出总有回报”!拖完后,看着干干净净的地板,我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样甜,我美美地想:看,我拖的地板多干净啊!妈妈一定会表扬我的!于是,乐悠悠地走到妈妈身边,撒娇似的说:“妈妈,我拖完地板了,有没有奖励啊?”妈妈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笑着说:“你呀,真不懂事。妈妈每天拖地板,怎么没见你给妈妈奖励啊?”我低着头,心里想:劳动是那么的辛苦,但得到的回报却是甘甜的!每个人都应该多劳动,这样才不会“长不大”,不是吗?今天我拖了地板体会到了酸甜苦辣中“苦和甜”的滋味!这才体会到了“劳动的滋味”!
现在我终于品尝到了劳动的滋味!以后,我一定要多劳动,成为妈妈得力的“小帮手”!
所有的中国人都认为屈原是忠臣,所以每年炎黄子孙都来祭祀他。然而我认为他的忠诚固然可贵,但他的才华也同样不可忽视。
屈原本身是贵族,因而怀王让他担任朝中左徒。纵观中国历史,我们发现宦官外戚掌权的结果基本上都是覆亡,唯有屈原与卫青不同。这只能说明一点:屈原是个十分有才的大臣。《史记》中记载说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这些都足以说明他的政治才华之高。正因为他的政治才华“王甚任之”。
只可惜屈原虽然也有文学才华,但他的这两种才华并没有相结合在一起,并不像韩愈等忠臣那样上书直谏君王的过失。相反,他在遭诬陷后只是自己做《离***》来表达内心的忧苦。这一举动,我认为是不明智之举。不过好在《离***》的文学成就很高,因此还是受到世人们的赞扬。
其实我们仔细想想就能的出一个结论:屈原的《离***》是被逼出来的。我们假设没有奸臣的陷害,那么屈原也就不会诉冤诉苦。换句话说,若不是楚国的那个社会环境,自然也不会出现楚辞。楚辞中的“楚”便有力地证明了楚国国君之昏庸。
我们赞扬屈原是歌颂他作为臣子对国家与君王的忠诚。鞠躬尽瘁的精神是我也赞同的,但是我却不赞同他自尽的这种做法。这种做法表面看起来是与国共存亡,但其实也表现了屈原的软弱:愧对现实而逃避。楚国灭亡之时,他应主动去承担责任。我认为他应这样就更忠于国君了:免官后先隐居不出,等到秦国入侵时便再向国君请愿做官,并表明自己尽忠于国家的决心。这样国君任用他的可能性就大得多。这样,即使楚国亡国了,那么屈原也只是死于秦人之手,而非死于自己之手。人们就更加认为屈原是尽忠之臣,屈原也能完成自己效忠的心愿了。不过我这一切都是空想,可能没有考虑到当时的楚国社会环境与屈原的心情。而且屈原要是按我所云去做的话,后人也不会用赛龙舟与吃粽子的方式来纪念他了。
屈原确实是伟大的,尽管有些事他做得并不好,但这一点也不能遮住他的忠诚与才华横溢。他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的骄傲。
屈原,千百年来,人们用包粽子,赛龙舟,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纪念他。可是,我却并不觉得他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完美,可以说,我对他很不满意。人们,正是因为他的才学,他的许多对国家有益的意见而纪念他,可我,却不能忘记他的一个致命的缺点。
当年,屈原被放逐,因整日郁郁寡欢,才去跳江,使得他郁郁而终。虽说,他是为自己抱憾,为自己的才华无人应答而自尽,但是,我想问一句,他这种行为正确吗? “跳江”,这是一种正确的反抗方法吗?纵使他一心为国,才华横溢,可唯一的缺陷便是--他懦怯!也许你会说,既然他那么一心一意为了国家,大胆地提出了那 么多建议以致被放逐,如何能说他无胆量?可是,懦怯,不在于他对于国家兴旺的勇敢,而在于他对于种种打击后的放弃。跳江代表着他对一切都放弃了,自己的理 想,抱负已抛入九霄云外,他面对这个世界,只有逃避,那么,他的头脑、才华、忠诚,又有何用?他的这一举动,真是让人失望无比,一个人,如果对待事情只有 绝望,没有任何的崛起之心,那他如何成就伟业?跌倒1次要从第2次爬来,跌倒2次要从第3次爬起来……跌倒100次要从101次爬起来。屈原虽然“跌倒” 了很多次,也“爬起”了很多次,但他始终没能坚持下来,他没有坚信着自己总有一天不会再“跌倒”,会如山一般屹立,他干脆不再“爬起”了,就是这样,他失 败了。仅仅留下了那样一篇《离***》,绝唱千古,书写着他一生的遗憾。
虽然人们一直赞扬着他,但是,我赞扬他的忠心为国,也鄙夷他的放弃懦怯。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