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很多传统佳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元宵节。
传说,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又称灯节。按民间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燃灯放焰,或出门赏月,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一直听妈妈说,在元宵节的晚上,上海的城隍庙,有灯会,可热闹了。
去年元宵节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城隍庙,我们首先来到了最热闹也最拥挤的九曲桥,桥上游人胸贴着背,肩挨着肩,观赏着在湖面上的民族彩灯。我们也一起挤入了人群,彩灯在灯光的照耀下散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真是绚丽多彩:天女撒花灯。七仙女下凡灯。还有八仙过海灯……一座座彩灯真像一位位仙人来到了人间。
看完了彩灯,我们又来到了猜灯谜的地方。我拉着妈妈来到了几排灯笼下面,我迫不及待地问妈妈\"那是什么呀?“那是灯笼”妈妈不紧不慢地说”上面不少灯谜呢”我问妈妈”灯谜是什么?”“灯谜是一种传统的元宵活动,其实就是猜谜语。”
我仰起头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着∶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我想:有什么葡萄是上有毛,下也有毛的?我便去问妈妈,妈妈听了,笑了起来,说“是眼睛啊!”我反驳妈妈说错了,但妈妈指着脸对我说:“你看,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我一下子明白了。
这一次的灯会真难忘,元宵节真的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传统佳节。
“中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左传》
从“黄帝垂裳而天下治”始至明代,汉服一直在人类衣饰发展史上散发着最璀璨的光芒。直到明末清初,满清铁骑入侵中原。满清统治着为了打击汉人的文化自豪心,摧毁汉人的气节与骨气,颁布了“剃发易服”令。从此,汉人的.记忆里有了对民族服装的缺失感。
一些历史,好多人都忘了。你们只记得“汉服因不方便,而被历史淘汰。”“改朝换代,再平常不过,汉族传统服饰是旗袍和唐装。”却不知道,汉服有广袖礼服也有轻便的裋褐,更有窄袖襦裙;不知道就在那十里春风琼花舞的扬州,曾经有数万人不愿脱去那些汉服,剪下高束的发髻,而丢了性命;更不知道我们为何被称为“华夏民族!”
汉服是汉族传承千年的传统民族服饰,表现出天人合一,汉服中左侧衣襟与右侧衣襟交叉于胸前,自然形成了领口的交叉,两条直线的交叉代表着传统文化中的对称性,表现出独特的中性魅力,极我中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地即人道,即方与正!
身为华夏子孙,汉服同袍,我袭一身华服,走车水马龙的长街,收获的不是夸赞,而是辱骂“披头散发,穿着一韩服,走在中国,成何体统?”我不知为何,我们汉族传统服装,在汉族人口中,却成了韩服,和服?我华夏流传千年的服装文化,被世人一点一滴地忘去,祖先们留下的文化,似水,流向四方,却流不到汉人的心中……
热爱汉服的我,接触到汉服后才明白,我爱的不仅仅是汉服,而是它蕴含的华夏文化,华夏文化被世俗隐去,身为华夏子孙,我们应该弘扬,而不是随着世俗,将它隐去……
汉服象征着华夏礼仪文明,它弘扬着我华夏的文化与精神,向汉服文化致敬!
相信大家都写过吧,尤其是应用极其广泛的记叙文,记叙文是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那么你有了解过记叙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坡·文化礼堂记叙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化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如同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好似一座桥,助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犹如一棵树,给我们一片阴凉、生机、希望。
——题记
柳坡村的文化礼堂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给村的文化礼堂建筑十分奇特、美观、坚固,给文化礼堂的前部分房子用的是现代化的建筑构造,后部分是古老的建筑风格。当你站在文化礼堂的大楼前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副:柳叶摇旗梅枝擂鼓催恒兴事业,坡前卧虎岗上来龙有辈出人才。一看这副对联就知道是“藏头联”,两边对联的头两字就是我们村的村名——柳坡,而这两幅对联更体现了柳坡村古老的文化品质。当你走进文化礼堂时,再看到的便是一个大舞台,这个舞台是用来传播柳坡村古老文化的,如村民演戏、各种文化宣传等。再往里走,一转身便能看到文化礼堂大门的上方挂着许多副画,其中一幅便是我们柳坡村德高望重的前辈——杨维翰,我们村里的人都叫他梅祥太公。他是我们柳坡村杨姓一脉的老祖宗,全村人都十分敬重他。梅祥太公一共有八个孩子,这八个孩子个个成才,个个出类拔萃,他们为村民、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们子孙后代树立了榜样。另外几幅我想一定有梅祥太公的子嗣。
文化礼堂不但有着历史悠久的一面,更有快乐的一面。因为现在的文化礼堂几乎成了全村男女老少的娱乐场所,每当夜幕降临,许许多多的人都会聚在文化礼堂里,有的人打乒乓球,有的人跳健美舞,还有一些中年妇女会在一起打腰鼓,如果幸运的话还有可能会看到一些秧歌表演。文化礼堂真正成了柳坡村村民的娱乐天地,大家却会在文化礼堂中玩的十分开心、快乐。
文化礼堂含文化,文化筑文化礼堂。文化礼堂是乡村中的一处璀璨之地!
我县的文化广场位于笔架山脚下的左江河畔,占地面积约60亩。是为了迎接南宁地区第五届民族文化艺术节在我县举行而建立的,现在它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走进广场,眼前一片开阔,放眼望去,目之所及,满眼都是绿的。一条条曲折的小路贯穿在绿地中,把整块绿地分割成一块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绿草地,就像一块块绿色的地毯。
每天晚饭过后,人们总喜欢到广场来活动,有活泼可爱的小孩子,有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也有白发苍苍的老年人……人们或走在小路上散步,或坐在石凳上聊天,或在草地中尽情地嬉戏玩耍……
到了傍晚,广场里的各色霓虹灯便同时亮起来,把广场装点得绚丽多彩。这些霓虹灯真有意思,它们有的两个一组,就像两颗珍珠;有的四个一组,远远望去,就像一串串上升的气泡;还有的五、六个一组,就像一只大花篮……叫人越看越有趣,越看越喜欢,久久不愿离去。
假如没有音乐喷泉,广场定会失去它一半的妩媚。每天晚上八点整,音乐喷泉便会倾情绽放,五彩斑斓的景象使人如痴如醉。听,音乐又响起来了,顿时,一道道水柱便从地下的800多个喷头同时喷射出来,犹如一朵绽开的`水晶花。这些水柱在各色灯光的映衬下,时时变换着姿态,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疏,一会儿密,犹如仙女在轻轻地起舞。随着灯光有节奏的一闪一闪,音乐的旋律也在不断的变化,一会儿急促,一会儿平缓,时而悠扬,时而雄壮。再加上哗哗的水声,整个广场仿佛在举办音乐喷泉演奏会,又像在空中燃放的一个个迷人的花炮。
啊,文化广场真漂亮!
指导老师:梁立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