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都有雨。春天的雨叫蒙蒙细雨,夏天的雨叫倾盆大雨,秋天的雨叫绵绵细雨,冬天的雨就变成一片片的雪花,叫鹅毛大雪。虽然它们都有一个“雨”字,可是它们的个性却完全不相同。
春天,它是温柔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担粮”,农民伯伯抓住时机,开始播种了。这时节,下了几阵牛毛细雨,春笋被唤醒,从土地下探出尖尖的绿色小脑瓜来;小瓜苗急急忙忙地钻出地面,伸出了一点它那稚嫩的小手;迎春花迫不及待地吹起金黄的小喇叭;柳树也抽出了嫩绿的枝芽。于是,万物在这场细雨中苏醒,大地在这场细雨中变成绿色。
夏天,它是急性的。夏天的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有时是倾盆大雨,涌来一片阴云,亮了几道闪电,打了几声响雷,雨就“哗啦啦”一下子落了下来,瞬间又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好似将天空洗刷一遍,让天空变得更加晴朗,更加透明。有时候就是毛毛雨,你若是要出去玩也不怕,<雨落在身上凉丝丝的,偶尔还会觉得有一点痒,你感受更多的则是雨中漫步的惬意。最漂亮的是夏天的雨后会出现彩虹,好似七彩桥,悬挂于碧蓝的天空上。
秋天,它是伤感的。秋天的雨就像为人们敲响一次次警钟——“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树叶在秋风中“哗哗”的落下来,在秋雨的打击下,花儿也纷纷凋零,大地显得落寞孤寂。下十场雨就意味着我们要穿上自己的棉衣,冬天就要来临了。
冬天,它是纯洁的。冬天的雪像一个仙子,用魔法棒把自己变成一个穿白裙子的小姑娘,她白得像玉石,软的像棉花,轻的像烟,落在世间的任何一个角落,就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推雪人、打雪仗、数雪花,孩子们都喜爱这样的世界——一如孩子纯洁的心灵。
春天的雨贵如油,夏天的雨解酷暑,秋天的雨最伤感,冬天的雨变雪花。雨有不同的个性,带给我们不同的感觉,我都喜欢,你呢?
少年人的心思,充满了对整个世界的新奇,当然也纯洁简单到极致,就像象牙塔里沉睡的积木,简单的构型转折勾挑出纯粹的喜怒哀乐。没有世俗的五色眼镜,少年的眼中是纯净的水纹,宛若烟水亭边的青色丝绦,轻易便可绾就满心情结。少年对待伤心,哭泣是他们的特权:小小的失意,点点的失败,就像打翻了用半个月零花钱买来的刚舔了两中的雪糕,不幸踩死了鞠躬尽瘁养了三个多月的蚂蚁,甚至于月亮拖不出来、太阳呼不上去时,他们都可以愤愤不平地哭到嘴唇发白甚至昏去一两分钟。这就是少年人的简单境界,把不平与悲伤简化成一组公式,几滴泪水就能一洗而空。
看鲁迅的很多作品都会有一种深刻的感受“累”,是一种从身体到灵魂深处的累。挑挑拣拣只有那几篇读是会稍微轻松些。《阿长与山海经》便是其中之一。
作者在文中先写阿长的名字,然后才把生活中的点滴铺陈开来。阿长啰嗦的管教,阿长可怕的大字型睡姿,阿长麻烦的礼节,阿长关于长毛的恐怖故事,阿长制造的隐鼠事件及阿长送的《三海经》。作者这一片一段的记忆将阿长的形象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也让读者在其叙述中感受到这个粗枝大叶的女人对小鲁迅细腻的爱。
如果不曾在中学课本中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但看其杂文犀利的笔锋,对世间丑恶深刻地揭露,很难想象这位文坛中的勇士,拥有如此温暖的内心世界。
鲁迅是人不是神,此时才惊觉这一事实。别人看他的作品都会累,更何况作者本人。他能看透这世间的一切丑恶,相对对生活中的美好有着更为强烈渴望。小鲁迅与阿长的恩怨在鲁迅的记忆中应是这浊世中的一缕清香,能除去内心深处的无奈及疲惫。阿长对鲁迅看似粗浅实则深厚的爱在鲁迅的记忆中逐渐沉淀最后酿成了《阿长与三海经》。
在经过坎坷的半生后回望记忆中哪个粗枝大叶长妈妈时,鲁迅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的灵魂!”这位在文坛顶端的伟人发出了内心对其平凡保姆深厚的情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