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沙沙……”看着窗外细如牛毛般的春雨,我的'思绪不觉回到那一天,想到了那个人
那天,天下着雨,一些同学看着窗外的雨眉头紧锁。中午还艳阳高照,谁也没想到下午由晴阴,放学竟下起雨来。可是,我却因祸得福般庆幸前几天把雨衣忘在了学校没带回家,丢三落四的习惯还帮了我大忙。
“丁铃铃”放学了,我披起雨衣就往外冲,我在密密的细雨中走着。啊!那不是我们班的李期吗!她是我们班离家最远的同学,这样密集的细雨回到家衣服肯定会全都湿透的。嗯,对了,干脆我把雨衣借给她吧!可我是男生啊?借给她万一被几个爱胡说八道的人知道了我该怎么办?这样肯定会招来很多流言蜚语!还是算了?还是……正在这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声音在后方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何必为难!”听了这意味深长的话,我没有多想,飞快赶上李其,把雨衣塞到她手中说:“你家太远了,把雨衣给你用吧。”“那你怎么办?”李其腼腆地说。“我家就在前面不远处,一会儿就到了。”还没等她反应过来,我把雨衣塞到他手里迅速离开了。
等我回过头来寻找刚才提醒我的人,那人的身影正好走过街道的角处,一眼不见了。我迅速朝前追去,想要弄清楚这个人是谁!追到街道的角处,我蓦然发现,竟然是“他”——我的“仇人”张浩明!我惊呆了,因为一次矛盾我在学校很久没有和他说过话了,他居然不计前嫌,主动与我说话。
张浩明也没有带伞,过街道的角处,他正在一个店铺门前躲雨,他看到我惊鄂的样子又主动发话了:“谢谢你帮助同学,我们以前的矛盾你也别计较了,大家都是好同学。”我的脸“刷”地一下红了,因为我明白,我跟张浩明以前的“矛盾”其实是我不对,只是碍于面子一直没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还与同学“记仇”,今天张浩明的做法真使我无地自容。
这一生,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在角处遇到的他。从此以后,我跟同学和朋友关系都处理相当好;这也是我人生的折点。
“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这句话出现在书的封面,也是本书的题记,更是引起我思考的首要问题。在我看来,“教育孩子,是因为爱还是害怕”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能对应三种类型的父母。
第一类父母是出自真心地爱孩子,他们会主动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凡事为孩子着想,在爱与严之间能把握好一个度。
第二类父母也很爱孩子,但是没把握好度,变成了害怕,害怕孩子不能如自己所愿,因而管教过于严格,变成了强制型家长。
第三类父母纯粹是因为怕,怕孩子做不好,怕孩子让自己丢脸,给自己添麻烦,他们被动地教育孩子,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我属于哪一类父母呢,我是因为爱还是因为害怕才教育孩子?说真的,没看书之前我没考虑过这个问题。翻开这本书之后,这个问题开始提醒着我:我现在对孩子所做的一切都要基于爱,只有这样,才不会让亲子教育变了味。如何去爱?那就要不断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恰好,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引导父母要因爱而教育,做主动型父母,对孩子的需求保持高度敏感,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与孩子保持强大的情感纽带。
“做父亲之后,我也在自己身上看到了前所未有的优点,发现自己竟然愿意为了某个人倾尽全力,做到许多超越常人的事情”。
之所以把这句话放在最前面,不只是因为这句在书中很不起眼的话完美地对应了书的标题,还因为我对这句话深有同感。成为妈妈之后,才发现自己原来能胜任这么多事情,赶跑了嗜睡症,战胜了拖延症,更温柔了,更耐心了······那种感觉,就是遇见了一个更好的自己的感觉。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帮助不是育儿方法的指导,而是育儿路上的指引与启发。书上的内容直击我的心底,引发我的思考,是我身为妈妈的心灵成长读物,正如其封面所言——写给天下父母的10堂心灵成长课。
你为什么对孩子发脾气?提到这个问题,估计每个家长都有很明确的理由:孩子实在是太调皮了,什么都跟我作对;我辛辛苦苦叠好一堆衣服,他一下子全搞乱了;每次吃饭都撒得到处都是,看着就生气······是呀,孩子的这些表现确实能点燃家长心中的那把怒火,尤其是整天忙里忙外、耗尽耐心的家长,根本来不及思考对孩子发脾气是否妥当,来不及思考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但是,发脾气并不能让孩子变得更好。年龄太小的孩子面对满腔怒火的父母,可能会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没有安全感。年纪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更叛逆,甚至学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此,学会控制脾气是父母的必修课。书中也给了一些如何控制脾气的'方法,其中有两点值得每个父母注意。
第一,专心倾听,不可妄下结论。面对孩子的一些“过分”行为,我们应给孩子诉说的机会,听一听孩子的内心所想。要知道,眼见不一定为实。地板上有碎玻璃和果汁,也许只是孩子为了给下班后的妈妈倒一杯果汁,却不小心摔烂了杯子。如果妈妈不问缘由就骂孩子捣乱,那孩子该多难过?
第二,多考虑孩子的能力。孩子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我们千万不能用大人的思维去看待孩子的某些行为。孩子总是与父母作对,也许只是因为他刚好处于自我意识的萌芽期,他需要通过“不”“不要”这种“叛逆”来显示自己的独立。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孩子的心理成长过程,多多理解孩子。
什么是“copy型”家长?用书中的话来解释,copy型家长“要么将养育子女的过程看作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让他们纠正自己成长过程中曾经犯过的错误,要么就只是将孩子看作是‘子承父业’的人选而已”。
现实生活中,这类型的家长很常见。有些家长为了弥补小时候的遗憾,强迫孩子上某个兴趣班;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理想要让孩子来实现,左右孩子填高考志愿······这样的家长已经完全把孩子看作自己的附属品。这样的家长不明白,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追求,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需要的是父母的引导,而不是不得不服从的命令。
我自己也曾属于“copy型”家长的一员。女儿出生后,我把她的小房间布置得粉嫩粉嫩的,认为公主房是最适合女孩的。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纯粹是满足自己所谓的“少女心”“公主梦”呀。为此老公也曾说我:“你是为自己布置的房间吧!说不定女儿不喜欢粉色呢?”当时我不以为然,直到看了书之后,真的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确实走入了误区,只考虑到自己,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也给我一个强烈的提示:教育孩子,要基于孩子的需要。
大姨妈把大龙虾装进放鱼的盆子里。盆子里本来有几条小鱼,大龙虾一来,立刻就成了盆子里的老大。
大龙虾全身都是浅红色的,穿着一件坚硬的盔甲。它长得挺像虾子,头上有一对触须,像头发丝一样又细又长。它又长得挺像螃蟹,因为它有两只大钳子,看起来非常威武。它的钳子上有锋利的锯齿,当它挥舞着这对大钳子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一位威风十足的大将军!对了,大龙虾还长着几对长短不一的后足,整个身子看起来大约有八九厘米长。再加上一对黑得发亮的圆溜溜的'小眼睛,真神气。
过了一会儿,我又去看望大龙虾。呀!刚才还活蹦乱跳的小鱼怎么一动不动了?原来,大龙虾用钳子夹住了一条小鱼,都快把小鱼的肚皮夹穿了。眼看着小鱼已经奄奄一息,大龙虾却没有要松手的意思,它怎么这么好斗呀?我赶紧让爸爸把小鱼救了出来。
后来,大龙虾一直举着两把大钳子在盆子里走来走去,好像要向谁挑战。我很怕它用大钳子夹住我的手,根本不敢靠近它。爸爸故意把大龙虾捉到我面前,我吓得躲开了。后来,爸爸告诉我,只要用食指和拇指抓住大龙虾的背就可以制伏它,因为它的钳子不能往后夹。我小心翼翼地用手把大龙虾捉起来放在地上,它一不小心翻了个身,肚皮朝天,两只大钳子无奈地挥舞着。现在,这威武的大将军变成滑稽的小丑了,哈哈!
遇见大龙虾,真好玩儿!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