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典籍名篇之一《大学》提倡的就是以人的修身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的目的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当然同时《大学》也认为,治国平天下应以德为本,如此说来古人推崇的是“先做人,后做事”这一理念。而如今,我们从小耳濡目染着老师的孜孜教导要我们“诚诚恳恳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父母亲也反复对我们叮咛着说要“低头做事,抬头做人”。
不可否认,传统教育一直以来倡导的\'是“先做人,后做事”这一观点。看来个性张扬只能成为青春年少的代名词,而厚积薄发才能做成功的同路人。不过一个人认真做事同时也要懂得如何保持低调做人,因为低调是处世的一种姿态,是人生的一种境界,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大智慧,还蕴含着一个人的翩翩风度和谦谦修养。
做人有做人的法则,做事也同样要有做事的尺度,成大事者往往都有一颗谦虚谨慎的心,如此才可以把平凡创造出非凡来。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奇人,一百多年前他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晚年还曾说过他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可他身上有什么成功的黄金定律值得我们去学习?他又何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做人先要给自己立宏图大志并胸怀宽广,无论大事小事都要专心为之,从容淡定方能纵观天下担当大事,谨慎廉洁仁礼并用方能稳中求胜……”这些浸透着人生哲理的箴言都是曾国藩成功的为人之道,同时也是他对人生和教训点滴积累的结果,时至今日这些对人生和事业深刻领悟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人生四个字“做人做事”,做事的同时开始懂得如何做人,做人的同时开始明白如何做事。当你面对生命中的得淡然,失泰然时,当你能微笑面对晨曦与晚霞时,你就已经开始慢慢长大渐渐成熟了,你就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衡量如何做人和做事了。
《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是作者肖川博士历时十年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集。文章的话题都直抵人心,说出了我们教育者的心理话,读书的过程是与读者对话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无时无刻感受到肖川博士那质朴与豪放、灵性与率真、睿智与宽厚集与一身的学者风范,还有他那颗对教育事业无限无限热爱的赤子之心。在这里,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诗意教育,也渴望着自己去发现、去体味教育中那如诗如画的意境。
在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要与经典为友;告诉我们教育带给了我们什么;告诉我们要审视我们的教育目标;告诉我们教师要“六个学会”即“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六个学会”。
那么,作为我们现代人,我们对‘神’又了解有多少呢?也有极少的一部分人想知道一些‘神’的知识,包括‘神’的传说。
关于神的说法,据一些藏书的记载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从古人类猿人算起,那时的人类真正是群居生活,和自然界的动物一样做什么工作都是成群结队的,慢慢形成了一个个群落,无疑,它们每个群落都要有首领,有首领有团结,它们的群落才能逐渐壮大,才能抵御野兽和外群落的侵袭。慢慢的一些大的群落开始定居下来,发展成了部落。
部落里除了首领之外,又有着若干个派系,一个派系发展着自己的几代人,派系里也推出一个人做掌门,管理着派系里的子子孙孙,派系里的掌门自然也是亲属里的最长者担任,部落首领又分别管理着各个派系里的掌门,一个部落就是一个氏族。
地球上有着很多氏族,只是有大有小罢了,古时候每个氏族都有他们自己的‘神’,‘神’是很神秘的,‘神’也是很神圣的,所谓的‘神’就是一种精神管束,在无形中约束人的行为,也就是氏族里的长者或者管理者创造出来的东西,为什么要创造这些说法呢?是氏族管理者为了本氏族人的思想团结,也是便于管理氏族,因为他知道要管理庞大的一个氏族,他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他要借助一个无形的东西来统治氏族人的思想,于是就衍生‘神’这一说法,再制定一些条条框框,再说是‘神’的意思···,‘神’也是人类进化的一种产物,随着人类的繁衍,更多的氏族加以效仿,于是就出现了更多的‘神’,也演变出了多‘神’化,为什么会出现多神化,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古代的各个氏族的管理者所想得到利益不同,管理的方法也不同,也就会有不同的神出现,以至于繁衍至今天的人类,也都在各自信仰着各自的神·····
我不反对大家信奉某一种神,因为它可以让你有归属感,尤其是在人们迷茫的时候,还有能让人们有被保护的感想,还有一种说法是向心学说,就是在人们找不到方向的时候,感觉还有一个地方可去,哪怕是不太准确,但最终还能走下去,特别是心律不齐时候,最能迷失方向,‘神’是这些人的精神支柱,也是脊梁。假如想学心理学的人能熟练掌握这些规律,那么他(她)就是合格的心理专家了,那假如谁要是推翻‘神’说,我估计他(她)也将不会得到大家的赞许,这是因为绝大多数人都信仰宗教或神教的,推翻了‘神’说也就等于推翻了一些人的思想....。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