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说明对象,就是文章要说明的某个事物,解释的某种现象,阐述的某种道理。
根据说明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是什么、怎么样。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事理说明文(为什么。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何找准说明对象:
1、看题目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时间
空间: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等。
逻辑: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 整体—局部。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科学,
主要体现在:(1)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数量等相关词语要准确无误;如:“基本”、“大约”、 “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主要”等表示修饰、限制的词语;(2)注意约数和确数。
1、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指代性词语、概括性词语
这些词语往往已突破了其原来的意义限制,与具体语境结合而有了新的\'内涵。
①瞻前顾后法。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②比照辨析法。仔细比较辨别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或同义词、近义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差异。③参考语境法。根据语境揣摩词语的语境义、比喻义、借代义等,分析词语派生或隐含的内容。
2、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的含义:
①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②内涵 较为丰富的句子。(“句不离 段”、结合语境) ③与文章中心和结构密切相关的句子(中心句、过渡句等)。
3、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主要有两种题型:
A、“XX”词好在哪里(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答题模式:用了“XX”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____事物的______特征,符合客观事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B、“XX”词能不能删掉
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客
观事物,解说事理,给人以知识的一种文体。
说明对象:事物、事理
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密、科学
说明文的结构:总分、递进
说明对象
(1)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2)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的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整体把握的基本步骤:(扎实、精细。)
1.看标题——明确说明对象(无题目则看内容确定)
2.理思路,析结构——总分式、层进
3.抓重点、做标记——中心句、重点句、
中心段落
4.答题要有方法
(一)筛选信息
1、题型:分析文中有关的重要信息。
常用疑问词:“有哪些”、“为什么”、“哪几个方面”等。
2、对策:审题→读文→筛选→答题
审题,把握说明对象和命题点
读文,确定筛选区域和对应句
筛选,保留本质特点和核心词
答题,有时要进行归纳、组合
(二)概括
1、题型: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事理;
概括层意、段意或文意;
解释题目的含义或文章取个标题 。
2、策略:
(1)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通常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看文题、 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说明对象的特征:A、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 看题目、在首段中找、抓关键词句
B、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2)段意概括:先找中心句;(开头或结尾,有的话可以抄原句。) 没有中心句要分析语段,进行归纳。(标点标记很重要、结构形式类似的词语、短语、句子)
要点归纳法
(1)明确说明对象
(2)分析具体内容(形状、性质、结构、构造、成因、原理、功用、特征等)(可借助段落中心句、关键句)
(3)归纳整理要点(语言力求准确、精炼)
(3)解释题目的含义或给文章拟标题。
a.标题原则:简明、新颖、有概括性。
b.一般为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
c.一般情况用陈述语言,不要用否定句。
(1)理解指代性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重点是对概念内涵的理解。
A.对指代成分的分析要结合语法、句义。
B.在语境中中心词语的准确性。在语境中区分近义词表义的差异。
C.留心关联词语在表意准确性上的特殊作用。
2、重点句子是指对理解文章起着重要作用的句子,一般是指:
(1)表达段落或文章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句有首括、中领、尾结三种形式,又以首括居多。
(2)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3)结构复杂的长句;
(4)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或说明方法的句子。
3、品析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应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切忌孤立、片面地分析
(一)记叙文的六要素
1、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由上下文内容来解题
考文中句子的指代:
2、借助记叙文的要素来梳理文章结构,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了解人物的身份、人物之间的关系,从人物的各种表现中分析他们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从而把握文章主旨。
(二)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
1、记叙文分为:记人、叙事、写景物三种,都是为表达作者的看法,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叙事记人、写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说理
2、中心思想=事件概括+ 作者看法 / 情感
3、事件概括(具体表现)=什么人+怎么样+做何事+有什么结果
(一)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把文章的时代背景、写作目的、标题、议论抒情文字等综合起来考虑。
1、标题的作用
2、议论抒情的文字的作用: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抒发作者的情感。
3、环境描写的作用:交待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
4、与中心有关的关键句的理解:联系上下文,表现中心。
5、与中心有关的关键词的理解:词本意+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他对表现人物情感、文章中心的作用。
(二)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合作者的情感。
1、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上五种描写都可有细节描写。
某种人物描写的作用=某种人物描写+人物思想性格+与下文情节的关系+文章中心
揣摩人物描写背后的人物心理和情感=某种人物描写+某种情况下+揣摩人物心理和情感+文章中心
2、分析情节的发展变化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剖析人物形象(略)。
(一)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分清记叙的顺序。
1、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作用: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A.看到眼前事,联想到以往的事,引起了回忆,追叙往事;B.把当前的情况和过去的情况加以比较时,为了加强对照效果,先写当前,后写过去;C.先说出事情的结局,再记叙事情的
缘由。
作用:或顺乎自然;或为了达到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使结构有变化、叙述有波澜的表达效果,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原来的事情。
作用:插入的事情,是为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主题更鲜明。
(二)抓住记叙文的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
1、以时间为线索:如《社戏》
2、以空间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以某一物为线索:如《小桔灯》
4、以感情变化为线索:如《春》
(三)分清段落和层次,理清作者思路。
1、抓时间、空间的变化
2、抓选材角度的变化:如《春》
3、注意议论、抒情文字的穿插:如
4、注意人物思想情感的变化
5、利用起到总起、过渡、呼应、小结、总结等作用的重要语句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
(一)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已记叙和描写为主,也适当使用说明、抒情和议论。
1、记叙:交待事实,把人物和时间等简洁地交待清楚。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物和环境进行细致的描绘,使之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给读者以形象生动的感受。
3、说明:为了把事情讲得更清楚。
4、抒情: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感受。
5、议论: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感受。
阅读说明文时,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准确是说明语言的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
小兔子非常温顺可爱,但是它非常胆小,所以它就成了现在受人喜欢的宠物兔。它会给我们大家带来快乐。
小兔子非常好动,小兔子安静的时候,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头会使劲地往地上低,好像非常害羞似的,四肢缩到身体里去,远远地看起来好像一个小雪球。它饿了的时候,会扶在纸箱上,好像在寻找好吃的一样。它两条前腿扶在纸箱上,后腿站立,绷直身子,脑袋使劲往外伸,我们把胡萝卜放在它前面,它的脖子就伸得更长了,好像在说“快给我,不然我就要跳出来了!”它的小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胡萝卜,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它吃东西的时候,前腿护着食物,生怕别人和它抢。它的小嘴巴“咔咔”地啃着食物,小眼睛时不时地东瞅瞅西望望。有时狼吞虎咽,有时细嚼慢咽,好像在品尝山珍海味一样。我们调皮地把食物抬高,它就生气地看着我们,好像在说“别逗我了,快给我!”小兔子爱吃白菜和胡萝卜,吃起来嘴巴一动一动的,像正在打气的车胎一样。
它跑起来一蹦一跳的,前腿放在地上,后退使劲一蹬,就可以跑得非常快,脚下跟踩了弹簧似的。别看它胖,但是很灵活。跑时它的耳朵竖起来,像两个探测器一样,随时接受周围的信号。
它会发出吱吱的声音,那就是说明它疼了;如果发出咕咕的声音,就说明它生气了。
小兔子真可爱,我喜欢小兔子!
抓住事物(即说明对象)的特征是说明文写作的首要注意事项。阅读说明文自然也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物的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事物的特征主要体现于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方面。说明文对事物特征的概括有几种情况:一是说明单个事物的特征,二是综合说明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三是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那么在阅读说明文时怎样找出事物的特征呢?
(1)从文中的语句中找出文章的说明要点,而这个要点往往就是该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比如《苏州园林》,文中说:“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句正是的核心。它就是苏州园林的总特征。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有的文章还常常用下定义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基本特征。这个定义就是事物的特征。如《奇妙的克隆》一文,作者以简洁准确、概括性极强的语言,给“克隆”下了一个定义,揭示出克隆这一事物有别于有性繁殖的本质属性,使“克隆”的基本特征明晰地展现了出来:“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
(2)从文中概括、提炼出事物的基本物征。文中如果没有明显交待事物的特征,这就需要我们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或提炼。为了弄清作者说明的事物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进行介绍的,这就要求读者自己采取逐层逐段地加以归纳概括的方法。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