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式照应在记叙文中的运用,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一是运用倒叙方法的记叙文,必然是首尾照应,这种情况最多,也最典型。例如《记一辆纺车》,它运用了倒叙的方法,首尾照应很严密。请看首尾两段的有关内容:
首段: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延安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蓝家坪了,后来常常想起它。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尾段:就因为这些,我常常想起那辆纺车。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和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围绕着这种怀念,也想起延安的种种生活。
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感情上、修辞上、时间上、地点上、表达方式上等方面,几乎都是相同的,前者放在开头,领起全篇,造成悬念,揭示主旨,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后者放在结尾,总结全文,强调中心,回扣文首。这样,既强调了作者与纺车的密切关系,又深化了纺车的不平凡意义,使文章形成了一个很严密的整体。
二是运用顺叙方法的记叙文,也有首尾照应的,但没有运用倒叙方法记叙文的照应那么周密,那么严整,运用的频率也不高,难度却较大,但如果运用得好,会产生别出心裁的效果,例如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用顺叙方法写成的记叙文,其中就运用了这种照应的方法。
先看开头: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再看结尾: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这两段文字的照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节的照应,即散步;二是人物的照应,即我母亲、妻子、儿子等祖孙三代四个人。而且,照应的顺序很有讲究,开头是散步总概,结尾是具体的散步;开头由我到母亲到妻子到儿子,结尾依然是这样的安排顺序。这样照应,既有序,又有物,既合理,又严密。
首尾式照应是使文章完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运用时,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照应的语句要有所变化,不能简单重复,否则显得呆板;二是开头和结尾的文字,要有明显的适应性,开头只能作开头,结尾只能做结尾,不能互换而用。
首尾式照应在记叙文中的运用,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一是运用倒叙方法的记叙文,必然是首尾照应,这种情况最多,也最典型。例如《记一辆纺车》,它运用了倒叙的方法,首尾照应很严密。请看首尾两段的`有关内容:
首段:“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延安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蓝家坪了,后来常常想起它。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尾段:“就因为这些,我常常想起那辆纺车。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和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围绕着这种怀念,也想起延安的种种生活。……”
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感情上、修辞上、时间上、地点上、表达方式上等方面,几乎都是相同的,前者放在开头,领起全篇,造成悬念,揭示主旨,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后者放在结尾,总结全文,强调中心,回扣文首。这样,既强调了作者与纺车的密切关系,又深化了纺车的不平凡意义,使文章形成了一个很严密的整体。
二是运用顺叙方法的记叙文,也有首尾照应的,但没有运用倒叙方法记叙文的照应那么周密,那么严整,运用的频率也不高,难度却较大,但如果运用得好,会产生别出心裁的效果,例如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用顺叙方法写成的记叙文,其中就运用了这种照应的方法。
先看开头:“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再看结尾:“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这两段文字的照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节的照应,即“散步”;二是人物的照应,即“我”母亲、妻子、儿子等祖孙三代四个人。而且,照应的顺序很有讲究,开头是“散步”总概,结尾是具体的“散步”;开头由“我”到“母亲”到“妻子”到“儿子”,结尾依然是这样的安排顺序。这样照应,既有序,又有物,既合理,又严密。
首尾式照应是使文章完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运用时,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照应的语句要有所变化,不能简单重复,否则显得呆板;二是开头和结尾的文字,要有明显的适应性,开头只能作开头,结尾只能做结尾,不能互换而用。
星期二那天。老师通知我们,这个星期四晚上七点全校将举行一次“家长会”。老师的话就像是炸弹。在我们中间“轰”地炸了开来。平时调皮捣蛋的同学一下像泄了气的皮球。一个个耷拉着脑袋没了精神——如果老师在家长会上把他们的“光荣史”数落一番,那等待他们的轻则是教训,重则是挨打啊。那些经常受老师表扬的“天之骄子”们却个个笑逐颜开,他们一定在心里盘算正好借这个机会向爸爸妈妈“邀功”——是买一大堆零食呢?还是买一双耐克运动鞋?或者老爸老妈一高兴,还真的可以买个PSP掌上游戏机呢!
此时此刻,我的脑子像电脑的搜索器一样飞快地搜索起这段时间自己在学校的表现。想来想去自己确实没有犯过什么大错,可要是说作业马虎啦,上课不专心听讲啦,类似的事情就数不胜数了。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了家。
“妈妈,星期四晚上七点家长会。”我故意用平平常常的语气来掩饰心里的慌乱。“要镇定,要镇定,不要自己先乱了阵脚。”我告诫自己,说完马上乖巧地躲进房间开始做作业。
妈妈走进来,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我们心照不宣地笑了笑。我心里说,惨了!妈妈好像什么都明白,这下子就等着挨批吧。
时间在该走得慢的.时候总是变得很快,人家用“弹指一挥间”形容真的一点都不过分。黑色星期四转眼就到了。妈妈吃完晚饭准时去学校了,我对着小猫“抹布”长长地叹了口气:“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啊!”抹布摇着尾巴,幸灾乐祸地看着我——这个坏东西!
要是平时晚上九点多,瞌睡虫早就光顾我了,可今天我却怎么也睡不着。我听着楼梯上的声音,妈妈的高跟鞋“踢踏踢踏”地踩了上来。我想迎上去,可我不敢,是福是祸还不知道呢。我赶紧闭上眼睛装睡,亲爱的老妈,如果要骂,也不能在晚上骂啊,夜深人静的,邻居听见多难为情啊。
妈妈推开我的房门,打开灯。“儿子,我知道你没有睡,我和你说说话吧。”妈妈的声音很轻柔嘛,难道是我过关了?我赶紧把脑袋从被窝里拔了出来,嬉皮笑脸地说:“妈妈,你儿子没被老师点名批评吧?”
“你们老师今天没有点名批评任何一个同学,大概是怕有些家长的面子会挂不住。但是他们表扬了很多同学,只是,在表扬的名单中,没有一次听见你的名字。”妈妈用犀利的眼光盯着我,我做贼心虚地低下了头。
“儿子,其实我也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好。我工作太忙,对你的关心和帮助不够,通过今天的家长会,我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只是还不够努力,我们总结一下我们的错误一起改进好吗?”妈妈诚恳地对我说。
老妈的态度真是很感动人啊,我一下子放下了思想包袱,说话也胆大了。我告诉她,有时候上课的时候控制不住要打瞌睡,怎么也提不起劲来,上课不敢发言,怕说错了被同学老师笑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把平时不敢说的话滔滔不绝地和妈妈说了起来。
妈妈一边听一边帮我分析原因,还把家长会上老师讲的如何学好数学和语文的方式方法告诉了我。妈妈说,过去不等于现在,现在不等于将来,要记住,失败不会一定成为成功之母,只有不断总结失败的教训并且改正它,失败才会是成功之母。
就这样,我和妈妈居然谈了整整一个多小时,我感觉我和妈妈的距离比以前更近了,同时,老师的期待,爸妈的希望,也让我突然感觉到了自己的责任。这天晚上,我久久都不能入睡,我第一次思考起了自己的人生。
家长会,看来也不是什么坏事情嘛。
总结式照应,就是在文章有关段落的前面或后面,对上面或下面的内容进行总结或领起,这种总结总领式的语句或段落,至少出现两次,而且句式或段落的内容和形式基本相同,从而形成前后照应的关系,使文章浑然一体。
总结式照应既在内容上归束上文,领起下文,又在结构上勾连前后,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有的从内容上,逐层引向深入,有的从感情上,依次推向高潮。它在内容上以总结总领为主,在结构上以照应为主。例如《白杨礼赞》这篇文章,全文共9个自然节,总结式照应主要体现在第4、第6两节。第4节:“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节:“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这两段文字,前者总结是第3节内容,后者总结第5节内容,它们都是一名话,都是独立成段,二者不仅内容相同,都是说白杨树的不平凡,都是说白杨树的评赞,而且句式也都是相同的,都是二重转折复句,都是判断句加否定句,实际上,只有两个词之差,其余所用的文字也都是相同的。这样总结,就构成了明显的照应关系,使文章前后相联,彼此关照,避免了松散和拖沓,强调了白杨树的不平凡意义,总结很有深度和力度。
总结式照应的另一种形式,就是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语句在文中多次出现,如果出现在开头,则起领起作用,如果出现在中间或结尾,则起总结作用。这种照应阶段性不明显,但更自由灵活。《钓胜于鱼》这篇以记叙文为主的哲理散文,就采用了这种照应的方法。体现文章主题的语句是“我是为钓,不是为鱼”,这个句子在文中完整地出现有两次,一次是在第6节,二次是在第 18节,除此而外还有与之相近的句子,如第10节:“能够欣赏钓,而不计较鱼”;如第17节:“不是为鱼的钓者”等。这些语句,有的用于段落的开头,有的用于段落的结尾,概括领起,总结归纳,前照后应,十分和谐紧凑。
总结式照应有明显的阶段性,阶段的体现有两种形式,一是并列式,像《白杨礼赞》;二是递进式,如《钓胜于鱼》。运用时,要注意文章的发展顺序,是并列式还是递进式。如果是前者,总结的语句可以相同:如果是后者,总结的语句就要稍有变化,要符合递进的内容特点,还有,总结的语句宜简不宜详,以概括为主,表达上一般是议论或抒情。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