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一种宿命,古代的女子习惯了等待。又像是一把枷锁,等待,使她们寸步难行。
你于大汉深宫,手抱琵琶,低头沉思。你在等待,等待那人以你为妃,等待幸福。望着镜中你的美貌,你以为等待不过是瞬时之事。然而,你忘了,在这尔谀我诈的宫廷,美貌不过是蜻蜓点水之轻,画师把你绘于宣纸之上,却已不再是你的容颜。飞蛾,尚有扑火之勇,你怎会于此等待至老?面对和亲,你说,我去。其实,你在心里呐喊的,应是莫等待吧。
等待的枷锁应声而碎。莫等待,一首《昭君怨》流传至今;莫等待,你让一个失去你的人视后宫粉黛如飞尘;莫等待,你让另一个得到你的人甘愿对大汉朝俯首称臣。昭君,是你打开了等待的枷锁,吹响了莫等待的号角,有了追求幸福的权利。
你,十四岁进宫,却因太宗去世而被送入尼姑庵。最美好的时期,你在后宫中等待;最难熬的时期,你在青灯前等待。我们都应该知道,你不会甘于等待。于是,你抓住时机,成功逃离那座寺庙。
从才人到贵妃再到母仪天下,你也曾受过冷落。或像他人,于深宫处等待斯人;或,莫等待,自寻办法,主动争取。深思过后,即使为时代所不容,你依旧选择了莫等待,你却找当时最受宠的贵妃,一席谈话,如醍醐灌顶。“六宫粉黛无颜色”,这样的`语句该是形容你的吧。
莫等待,你不必空对青灯;莫等待,你统率着后宫三千佳丽;莫等待,你成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莫等待,你,使日月为空。
等待如一把枷锁,将你牢牢束缚,既如此,何不将自身化作刀剑,斩断人间束缚,让自身得以解脱。
人之一生不过百年,任你风华绝代,任你才情无限,到头来,还不是一抔黄土。
古代妃子如此,我们又何尝不是?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不必等待,自此开始,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之一是虽然短暂,但刹那的光辉,便似永恒。
智慧的诗人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他告诉我们,人生路上切莫等待,光阴似箭,要好好把握住这大好的青春。
与其在苦苦的等待中度日如年,不如轰轰烈烈地过把瘾就死。
我一直以来就十分敬佩那只钻进葡萄园吃葡萄的狐狸。因为它的不甘等待。
一个围着栅栏的葡萄园,园中成熟了的葡萄令人垂涎三尺。可是栅栏太密了,狐狸钻不进去,可是它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更没有苦苦地等待着有人开启那扇门。它饿上了几天,钻进葡萄园,在饱尝了葡萄的鲜美之后,它并没有躺下睡觉,等待着主人的毒打。它又饿上了几天,离开了葡萄园。
我十分敬佩狐狸的行为,然而有人却嘲笑它:饿馊了进去又饿馊了出来,什么也没得到。错,大错特错。狐狸品尝到了葡萄的美味!而那些遇到困难只知道等待的人,永远也不可能品尝到葡萄的美味,即使等到葡萄“瓜熟蒂落”之时,也绝无可能。
人生莫等待,等待会落空,只有怀揣着拼搏的豪情,用晶莹的青春作义无返顾的投入,才有可能收获成功的欢笑。
四顾今日,海峡两岸,白浪排空,“三通”心桥已架,叶落归根呼声日高,此情可诗成追忆,彩云归日不远矣。
倘若,海峡两岸的同胞不为祖国统一而努力奋斗,而是随其自然,等待着台x分子哪一天将台湾双手奉上的话,那么,祖国永远也不能统一,台x分子“一中一x”“两个中国”的妄想也必将得逞。
我们不能等待,即使有人说:“希望,可以让等待不再绵长。”
是的,希望是可以让等待不再绵长。难道我们就要抱着希望躺在床上默默地等待着成功的降临吗?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我们要努力学习,练就一身非凡的才能,为祖国,为社会做贡献,切莫等待。
等待是一种幸福,等待是漫长的,可我却愿意等下去,去逃避一个令我痛苦的事实。
我的生活一直都是平平淡淡的,可就在我18岁生日时,一切都被了。
那一天,大雨滂沱,寒风呼啸,可屋子里却灯火通明,我和双亲坐在客厅里聊着天。突然,一阵电话铃响起,父亲拿起电话交谈了几句,便塞个我一个大大的礼物盒,拉着母亲急匆匆地走了。他们走后,我打开礼物盒一看,一只牧羊犬正睡眼朦胧地望着我,它打了个哈欠之后便跳到沙发上,在我旁边蜷缩着继续睡。它的狗牌上写着它的名字:Mary。我静静地等待着双亲回来。
直到第二天,我得知了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的双亲在车祸中去世了,我的世界仿佛崩塌了,明明前一刻还和我有说有笑的双亲,可现在却变成了冰冷的尸体。亲戚们讨论着该由谁来收养我,他们互相推卸,谁也不愿意。我默默的蹲在墙角,看着他们那一张张令人厌恶的嘴脸,听着那一句句虚伪的话语,我的心好痛好累。Mary静静地走过来蹲在我旁边,温暖着我,它在用行动告诉我我的身边还有它。
我缓缓地起身,对他们低喊:“我可以自己照顾自己,我已经成年,所以请你们回去吧!”亲戚们不露声色地松了一口气,然后客套地说了几句,便飞速离开。我走上前去,正想把门关上,却看见阴郁的天空中乌云正一朵朵散开,阳光正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然后是一束束,一片片,最后又是湛蓝的天空了,一道绚丽的彩虹架在天边。
我轻叹一声,关上了大门,心想:希望一切都能好起来吧!
早上起来去找工作,然后被拒绝,再去找,奔波一天什么收获也没有,然后失望而归,日子就这么迷迷糊糊地过去了。
直到有一天我兴奋地拿着录取通知回家时,Mary却不见了,我找遍了整个屋子却始终没有找到,最后,我在屋子后的枫林发现了它的脚印,我进去找,可是仍一无所获。
心空落落的,仿佛被人纠着心脏,无法呼吸。失去双亲后,Mary是我的牵挂,可它却不见了。
我一直在枫林等待,怕它回来却找不到我的影子。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秋悄无声息地来到了,火红的枫叶,从树枝上缓缓飘落,为它那即将结束的生命而跳,大雁已经开始远行,高粱早已成熟。我坐在枫林中的椅子上,失神地望着枫林的深处,等待着Mary的出现。突然,冰凉的雨丝贴在了我的脸上,我抬起头看见天阴沉沉的,没有一丁点阳光。风向一柄利刃刮过我的身旁,留下一道刻骨铭心的伤痛。雨渐渐大了起来,“噼噼啪啪”地打在我身上,打在我心上,是我心中激起一片片涟漪。眼泪在这时悄无声息地流了下来,模糊了我的双眼,我仿佛看到Mary出现在我眼前,可我不敢去触碰,怕这是一个梦,怕它破碎,因为我心中早已有了答案。我宁可希望Mary有了新的家,在那里快乐的生活。只因我不相信那个答案。
假如这是真的,那等待也是一种幸福。
从古至今,中国一直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大国,我们有无数影响世界和人类思想的圣贤先师,他们留下的璀璨智慧让全世界的人们叹服膜拜。同时,几乎每个中国家长都很重视子女教育,从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到如今为了孩子高考停工随学的母亲们,中国家庭的教育情结可谓深入骨髓。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的中国教育却出现了很多严重问题,超过半数的中学生厌学、接近10%的中小学生网瘾、高达12.97%的青少年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中国现代社会快速变革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叠加在80后、90后、00后独生子女的成长上,造成很多孩子出现问题,例如自我中心严重、不懂感恩、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延迟满足能力差、生活生存能力低、学习能力不足、出现性早熟等,而独生子女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会对整个家庭造成毁灭性打击,令人扼腕叹息。
中国教育到底怎么了?谁该为此负起责任?
一说起这个话题,许多家长就会指责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老师,认为当前的教育问题主要来自应试教育体制,其次是教师责任和素质问题。但是,这样的看法有些偏颇。首先,我国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要保证公平公正的社会原则,中高考制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必须要保持下去。而我们家长真正要去思考的,是如何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做好孩子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其中也包括应试能力。当然,这绝不是给孩子报几个特长班,上几年奥数那么简单;而是要懂得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真正在生活和学习中全面培养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另外,教育是全社会的问题,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已,不应成为整个社会教育问题的替罪羊。
相反,纵观当前教育问题的方方面面,真正的根源性问题恰恰来自家庭教育环节,很多影响我们成长的人际规则、生活和学习习惯都是在早期的家庭教育阶段开始形成的。1978年,在一次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聚会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曾坦言,他一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在家庭和幼儿园里,所学到的则是那些终生受益、促使他不断努力钻研的好习惯。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习惯养成对于孩子未来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然而,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处于一种完全缺乏规划和管理的状态,没有哪个政府部门对此真正负责任,而各个家庭又普遍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尤其是近年来,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多数家庭却不懂得如何在富有状态下教育和培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独生子女。同时,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年轻父母们变得越来越繁忙,他们很少有时间去考虑家庭教育问题,孩子小的时候交给祖父母,等到入了托、上了学,就干脆交给老师了事。
这样一来,很多家庭教育的重担就落到了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身上。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大家庭还比较普遍,其中由祖父母参与养育的0-3岁的儿童超过70%, 3-5岁的儿童超过50%,而5-7岁的儿童超过35%。另外,全国更有超过3000万农村留守儿童几乎完全由祖父母照顾和教育。众所周知,一个人在0-7岁的成长是奠定其一生人格、能力和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因此,祖父母尤其是祖母的教育知识水平和教育方式对中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影响巨大。
遗憾的是,大多数祖父母们往往满足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不摔跤、写作业,他们并不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在物质相对富足的家庭中,很多祖父母会超前满足、过度满足孩子的很多物质需要,致使他们的延迟满足能力根本得不到发展,为日后埋下心理和行为问题的隐患。在我做过的上千例青少年咨询个案中,有超过70%的家长曾经提到祖父母对孩子的早期管理和培养失当。溺爱、过度保护、超前满足、过度关注、压迫式学习成为祖父母教育孙辈时常犯的错误。
我曾经分别和两位80后青年谈过同一个话题,“你认为一生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事情?”两位青年都回答说,影响最大的人是从小照顾自己长大的祖母,印象最深刻的是曾经有一次自己用刀削苹果割破手的经历。
第一位青年说,“我的奶奶平时总是鼓励我,无论我做了什么家务,她总对我说,‘好孩子,你做得真棒!奶奶都做不了那么好!’于是,我总感觉自己有使不完的劲。有一次我用刀削苹果把手割破了,奶奶帮我包扎好伤口,然后很细心地拿着苹果给我演示了一刀到底的绝技,就是把苹果皮一次削完,而且不断开,然后笑着对我说,‘别着急,你就快学会了。’”第二位青年说,“我的奶奶总是很照顾我,无论我做什么,她总是对我说,‘不用你,呆着吧,有奶奶在,什么也不用你干!’有一次我自己用刀削苹果把手割破了,奶奶特别紧张,一边赶忙帮我包扎伤口,一边不断地埋怨我,‘谁让你自己削的,下次还敢不敢了?要是削着脖子就没命了。’”
后来第一位青年成为了非常成功的青年企业家,他相信只要努力,自己可以做好任何工作,常常回忆起祖母的鼓励。而第二位青年则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啃老族,至今仍然希望能有人像祖母一样替自己完成一切。
众所周知,“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 在中国推动摇篮的恰恰是祖父母,也可以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祖父母可以用爱教会他努力奋斗,也可以用爱教会他习惯懒惰,隔代教育的力量正是如此强大。因此,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要切实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就不仅仅要推广母亲教育,更要开展全国范围的祖父母教育行动,让祖父母们真正懂得家庭教育的任务,学会如何科学的看护和照顾孙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培养孩子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特色的隔代教育真正地行动起来,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行为规范,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事业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中国的未来,别让“隔代教育”再等待!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