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爷爷就告诉我,大海是一张流动的画,美丽而又宽广……后来,我读书了,语文老师告诉我们,大海是无边无际的`,她包罗万象,与地平齐,连接着天地;科学老师说——海洋是地球表面被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在她的体内蕴含着大量资源能源,是天然的宝藏,但她对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利亦有弊;音乐老师曾教我们唱过一首歌——“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个人的话语中,其实都在告诉我们,海洋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于是从那时起,在我心目中,大海就是神秘的童话世界,是生命的摇篮,在它广阔的胸怀里孕育着数不尽的,自由自在的小生命。
大海对我来说并不遥远,因为我就是一个沿海城市长大的孩子,平时,空闲了,爸爸只要驱车一个多小时,我就可以看见波澜壮阔的东海岸了。虽然我不能像临海而居的海娃们一样,天天体会赶海的快乐,聆听阵阵的海浪轰鸣声,但我依然觉得我离大海很近,很近,似乎触手可及。或许在我每天美味可口的饭菜中,我会看见我亲密的伙伴——带鱼、鲳鱼、黄鱼……抑或在喜爱的电视节目中,我又看见可爱的海豚、白鲸,凶恶的鲨鱼……
大海是神秘的宝库,里面蕴藏着无穷的宝藏。于是,也是从那天起,我开始天真地幻想,如果有一天,我能真正走进大海,揭开它神秘莫测的面纱,和它来个亲密接触,那该有多好啊!
五年级偶然的一天,我在学校图书室捧读了一本书——《走向海洋》,读完此书后,我惊讶万分,一下子豁然开朗,想不到海洋竟是继女娲之后,我们的第二个母亲啊!它不仅孕育了我们人类的生命,而且还是我们人类文化的摇篮。
据考证,地球表面总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就占到3.61亿平方千米,正所谓七分海洋,三分陆地。说我们这个星球是“地球”,或许是个谬误。海洋占着大半个地球,他的条条河流分布在世界各处,它不仅具有巨大的自净能力,每天为地球分解大量有毒物,而且它还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气候调节器,是地球水循环的源头,提供人类70%的氧气。
不仅如此,海洋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他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位位英雄在惊涛拍浪中诞生,一个个故事在襁褓中发生。据史料记载,中国明初航海家——郑和,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奉命率船队七下西洋,访问了亚非沿岸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了非洲东海岸之麻林地(今属肯尼亚),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汉朝时期,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也悄然诞生,它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
为此,我们应该感恩海洋。因为是海洋把陆地连接在一起,是海洋把地球塑造得如此美丽。从郑和下西洋到麦哲伦航行,我们都是在海上探求未知的世界,实现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团结。大多数时候海洋都是风平浪静的,那一望无垠的水面和偶尔的海鸥叫声,这一切总能给人心灵的安慰,和谐之气也就油然而生了。
然而现在呢?我们对海洋又是怎样的?每年污染海洋的石油及其制品约1000万吨。其中,由河流注入海洋的废油约500万吨,海底油田的井喷和泄油流入海洋的石油为100多万吨,油船失事漏进海洋的石油50万吨,各种船舶排入的压舱水、机舱水等含油量可达100万吨,其余则是大气中石油烃随雨、雪降落到海洋中的污染。海洋本身有着巨大的自然净化能力。但是,海洋的这种自净能力也不是无限的,当大量的有害物质进入海洋,超越一定海域的自净能力时,这个海域即会遭到污染。
现在,大海已向我们人类发出警告,她温柔的双唇似乎在对我们呼喊:请伸出你的手,好好珍惜我并保护我吧!我们永远是一家人。
他所持有的语文观,认为“创造自己的思想并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才是语文教育的首要工作”,并否定了孤立背诵课文的教育意义,还认为对于词语的理解都要放到具体的段落中去……
这些都给我的教学带来的启发,但是有一点,
至于结出多少个不同的“葫芦娃”,能显多少的神通,能使多大的本事,就得请老师们放宽心了,已经不是我们能最终决定的了,我们要摆好自己的位置。
我想,用这种语文观、儿童观、教师观全副武装自己是需要好好做做调整了,索性,我读的理论知识不多,应时应景也应该换一换新鲜血液。
本书的后大半,就是所谓的“十八般武艺”。我无法样样精通,却愿意学习一二。
“天真的阅读”法,我心向往之。
我从小读书特点慢,在没有认识到“现实世界就是现实世界”这个真理之前,我确实幻想过书中各种梦幻与天真的世界。
我在《海底两万里》中仿佛真的与鲸鱼搏斗,在《鲁滨逊漂流记》中好像真的有个好朋友“星期五”……这种对文学所创造的想象世界,怀着无比信赖心态的\'阅读,不就是孩子那一颗颗最真最真的心吗?
所以,假如我的学生写到他想到动画里去,我就要允许自己也带着一颗童心,去寻找我与他童心的交流的共同之处。不能再以成人的眼光的去破坏孩子心中的“想象世界”。
至于朱老师的“天真阅读”,则是既能保持阅读过程中对文学的想象世界的相信,又能将频道转回到现实世界。
那老师就更厉害了,需要频频转换频道,还要引导好“小文学家”们,不要在现实和想象世界里出现错乱。
这也就是朱教授认为的——
人们都渴望能变成自己喜欢的人物,有些人想变成富翁,有些人想变成明星,有些人想变成总统……但我想变成一缕风,给人们带来欢乐。
我飞啊飞啊,飞过大河,飞过树林,来到一座院落。院子里有一间童话般的房子,房子里有一位天使般的少女,可这位少女双目失明,看不到美丽五彩的世界。她嘴里喃喃地说:“我要出去,我要出去!”我轻轻抚摸着她那卷曲的头发,跟她讲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精彩。她似乎听懂了,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我飞啊飞啊,飞过沙漠,飞过田野,来到一座城市。这座城市不算发达,却有着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我路过一个建筑工地,似乎有个人在对天空说着什么,我跑过去一听,才知道这位工人是一个留守儿童的父亲。我渐渐听清楚了,因为他家里很贫困,供不起孩子读书,所以他只好到外地打工,努力赚钱让孩子上学,刚才那些话是他对孩子的祝福。于是,我飞到了山区,来到一间简陋的平房。我钻进窗户,将那些祝福告诉了那个小朋友,小女孩听了,她那美丽的眼睛里顿时充满了泪花。
假如我变成了一缕风,我要让地球更加温馨可爱,让世界充满真、善、美!
“从善如流”法,就要求语文教师成为一个真正的聆听者!
朱老师以孙绍振多元解读《愚公移山》为案例,他所作的“脱离了历史语境,用当代观念强加于古代经典”这一批判是正确的,我也赞同孙绍振对《愚公移山》所作的“赞颂其坚毅不拔的意志”这一解读。
不过,当现代的读者承认了《愚公移山》的“赞颂其坚毅不拔的意志”这一文本意图之后,对读者是否同意古代作者的立场和观点这一问题,也是可以讨论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