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里关于“时间”的一个精辟论断对我影响很大,原话没记住,大意很清楚:一切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交付给时间吧。随着岁月的流逝,履历的增加,越发认同这句话。时间不仅可以解决一切,时间还可以改变一切。前些日,我的手机记忆卡突然“失忆”,这么多年存在卡上的手机号码全部丢失。只剩下几个有意在话机上备过份的号码。刚开始有一丝恐慌,后来仔细一想,那些丢失的号码,存着似乎就是节假日例行问候,平常也极少有主动联系,再说如果真有事总能联系上的,马上释然,守株待兔就好。可是,问题很快出现了。上周突然收到一条信息,向我们全家问好,尤其询问女儿的学习,还在自我检讨并对我提出要求一定要多联系,多汇报境况。看号码,知道是老家的,但就是想不起来是谁,读着有点像长辈语气,对我们又那么熟悉和关切,更不敢鲁莽询问对方是谁,只婉言说自己手机卡坏了换了新的,失去了联系方式。对方继续关心,全然不觉得我连她的号就记不住,我只好含糊作答。事后,我把号码发给妹妹,让她帮我查找。结果让我脸红。是一位多年的朋友,同事,邻居,同时还是亲戚。过去多年共处的.一幕幕温馨画面出现在脑海。我汗颜自己怎么连她的号码都忘得一干二净。
回想一下,分开的这些年,除了节日问候,几乎没有联系,也似乎没有什么需要联系。在我的记忆里,只有过去共处的情形,分开后对方的一切全是空白。想想,突然有点后怕,虽然也感觉正常。一个曾经那么亲近的朋友、邻居,随着时间的推移,时空的变迁,一切开始变得模糊,甚至可能遗忘。时间之流永远向前,我们谁都无法回到过去。在每一段新的征途上行走,意味着与另一段旧的征程告别。还记得一句话:维系感情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联系,一旦失去了联系,再深的友谊,也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渐渐淡化,这是规律,也是宿命。每个人都在遗忘或被遗忘着,无须感伤,更不是背叛。是时间改变了一切。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能够始终保持相通与相融,一定是存在着深层情感沟通和共同的话题交流。少了情感沟通,哪怕只是断了一截,情感的链条就因为一段短缺而断开;缺少共同志趣,即使天天嘘寒问暖,心灵的距离也会越拉越远。茫茫人海,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遇不难,难得的是灵魂的相遇。时间似乎是万能的,它可以改变一切,实际上,改变的不是时间,而是我们自己。我依然相信:世界上总有一些东西是可以不变的。但凡不能超越宿命,不能超越时间利刃的,都在灵魂之外。
一是教育发展的均衡问题。我市是教育大市,如何发展教育大市,巩固教育强市的地位,任重道远。目前,我市乡村“麻雀小学”共有1000多所,形成了“老、少、边、穷”的现象,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由于师资、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促使一些学生家长心理上滋长了“赶名校”的现象,致使一些学校生源爆满,而另一些学校则产生了“学生荒”。
二是教育方式变革的问题。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是影响学生一生的工程,一时很难看到的明显成效,而最简便易行的操作方法只能是,不少老师这样认为,考试,名在考学生,实际是考老师!那么,考了试之后,要不要公布学生的成绩呢?回答是否定的。可是,不少教师认为这样起不到激励的作用。于是,公布学生成绩,排名次是通常的做法。也许,这是长期形成的一贯做法,在现实中一时难以转过弯来。也许是中西方教育的传统习惯不同,西方学生的分数是当作隐私来加以保护的,老师交给学生的打过分的作业或试卷时,总是扣着或装在一个信封里递到学生手中,这样以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杨振宁教授在阐述东西方教育的区别时总结出东西方教育的两大特点:西方教育重视学生动手能力,所以学生善于发明创造;东方教育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所以学生识记能力强。也许,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造就了人们处理分数的不同方式。
三是母语教育问题。安庆日报文艺副刊沈天鸿老师写过一篇文章《高校招生不考语文是祸国殃民》,曾在省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我读这篇文章,是因为它的标题吸引了我。说实话,现在是新闻爆炸时代,一天有几千条几万条新闻在轰炸我们,让我们猝不及防,让我们目不暇接,一个标题抓住读着的眼球,一篇作品就算成功了一半。《高校招生不考语文是祸国殃民》引起我的兴趣,首先我是一名语文教师,其次是个“老牌文艺青年”,平时好钻故纸堆。我曾严厉地批评,当下国人语言的粗鄙化现象,嘲笑人们的腰包越来越鼓,而脑袋越来越贫(主要是说人们的道德素养、人文素养),可谓“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一个大款就会让一个书生窘得钻地缝!人们对物质的热衷,冲淡了对人文知识的追求,语言修养,到了尴尬的境地。
我平时好文墨,偶尔写写东西自娱,偶有见报,欣喜之余,与同事共享,没想到,得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写这些诗词干什么,那可是退休的老头子***!”现在,连教师都鄙视诗文,何况他人乎?据我了解,在我区近千人的教师中,没有几人阅读文艺作品,就是那些“曾今的文艺青年”,也是“渐行渐远”,无心境再去亲近诗文。没准想,你在大路上,见到一个西装革履或者摩登女郎的时候,他们会冷不丁给你个“粗鄙”!
现在,就连一些高校的老师,也会迎合市场,语言“大众化”起来。譬如,我的女儿语文很不错,有当新闻主播的愿望。于是,家教少不了。可是,几个老师、教授、行业人士辅导下来,都有一个点评,“注意啦,某某同学,你说话不可太文艺!”再如,现在电视剧铺天盖地,我看了一些,觉得语言太贫乏,太小学化。当然,语言的口语化又是另一回事,口语化其实是很丰富的,鲜活的,水灵灵的,脆生生的\'。总而言之,生活语言简单起来,电视剧语言简单起来,我总结一句,“如果你的语文不好,你可以去做演员!”
因为,一些知名高校不考语文,学校就根据高考指挥棒,弱化语文教育,据了解,一些重点高中,高三的语文课就是理科生的睡觉课。语文教师一上堂,望着底下哗啦啦的倒下睡觉的风景,也自得其乐,自顾自地讲起来,算是对得起天地良心!
高考不考语文,谁的不幸?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世人瞩目。所以,纽约也好,温哥华也罢,伦敦也是,一种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仿佛一夜之间,哗啦啦,一下子冒出许多的“孔子学院”出来,现在,我看,一些老外学汉语的热情远远盖过国人,他们埋下首,啃起线装的“砖头”来,是傻还是精明?几年前,我看过一篇国际论坛获头奖的论文《孔子21世纪道德的坐标》,文中苦口婆心地告诉我们在道德、人文即将丧失殆尽的时候,如何重拾信心,去拯救人类的道德,感触颇深!
以上是本人的个人感受,欠佳之处,希望得到大家谅解。
两个分在不同班级的孩子,学习很好,家境也很好,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当小丑。相信很多人听到后都很惊讶,两个前途无限的孩子竟然想当小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两个孩子完了,太没志气了。在大多数人眼里:想当宇航员、老师、警察、CEO、医生、科学家等等才会是所谓的“好孩子”,有前途。大不了你选个舞者或滑板教练,这都可以,为什么偏偏想当小丑?难道就是想故意把自己扮丑,做着各种滑稽、搞笑的动作来逗大家开心吗?
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问大家的理想:有的说想当军人,将来保家卫国;有的说想当医生,救死扶伤……老师微笑着,分别给予这些孩子鼓励,投去赞许的目光。终于到那位孩子了,他鼓起勇气,望着老师的眼睛说:“我想当小丑!”先是一阵寂静,随即是哄堂大笑。孩子的脸红了,低着头,不敢直视老师的眼睛。一位老师大怒:“胸无大志,竖子不可教也!”而另一位教师却依然微笑这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结局想必很明显:被夸奖的那个孩子越来越自信也越来越努力,最终成为了颇有名气的`小丑,深受人们的欢迎;而反被训斥的孩子,再加上家里人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一事无成,性格也越来越内向。
看,就是两句截然不同的话语,使一个孩子成功,一个孩子失败。不要小看你随口说出的一句话:如果你在关键的时候给予了鼓励,他或许还能重新站起来;如果你在关键的时候还是一味地打击他,他或许就再也爬不起来了。人是需要鼓励的,当然,也需要责骂,这样才能使自己在犯错的时候及时地领悟并改正过来。每一样都是不可缺少的。就比如说著名编剧、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他所写的一篇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就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想必他能成为著名的作家和编剧,其中的一个因素也就是他童年经常回响在耳畔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句看似平常的话吧。
的确,不同人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同:有的家长注重的是文凭和成绩,而有的家长注重的是实践和培养独立的能力。开明的家长是不会自作主张,替自己的孩子做出决定的,他们会让孩子自己选择,不管孩子选什么,他们都会去支持自己的孩子;而那些专制的父母就不同了,他们总是喜欢替孩子安排,好像孩子一生下来就必须接受被父母安排好的人生。如果那位严厉的老师能对那位孩子微笑一下,给予肯定,最后还会有这样的结果吗?
现在你信了吧,一句话往往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在新课的引入中,孙老师通过让学生观看实物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复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推到原副线圈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应用了自感的原理,用实验验证变压器变压的规律。整节课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论证——得到结论”探究环环相扣,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领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本节课在师生互动方面也做得很好,比如在做小实验时,引导学生一起进行实验探究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育能改变吗?观看了《教育能改变吗?》纪录片,我同样也有这样的疑惑,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正在这样的风口浪尖上徘徊,我们该怎样要求他们?是做回自己,还是顺应潮流,我们也在矛盾中挣扎,在冲突中思考着孩子们的未来,应试教育让孩子、家长、老师不敢怠慢,加速着前行,明知拔苗助长却也不敢轻易停下,一个字 :累!
看了《教育能改变吗?》,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句话:“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我们的孩子比的是人生······”人生包含的东西很多很多,不是只有考试;人生的路很宽很宽,不是只有上大学;人生的意义很不平凡,不是只有学习······所以,我们要在孩子累了时,帮助他们放松心情,释放压力,而不是加重压力,让他们知道社会需要有健康心理的人;我们要在孩子只顾学习而忘了做人的基本准则时,我们要提醒他们:“人才”不是仅指学习上的,它是广义的,各行各业都可以成就人才,同时也要记住,先成“人”再成“才”,基本的“人”的品行都没有,学得再好,也对社会无益。我希望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世界会因为五彩斑斓而显得更美丽,交错的线条才更神秘、更动人;我希望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不同的书,读来才津津有味,趣味丛生,我希望······
或许,我只是希望,我不能改变什么,但我愿意尽我的力去改变我身边的人,我要让我所教的孩子们能快乐的学习,全面的发展,拥有健康的心理,活泼开朗的性格,去应付一切挑战,我相信——“行行都能出状元!”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