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作文带批注赏析及评语初一

写景作文带批注赏析及评语初一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4-10-04 03:18:50
写景作文带批注赏析及评语初一

写景作文带批注赏析及评语初一【一】

我家住在山水环绕的江南新城,这里空气新鲜,风景美丽,特别是水上公园,它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水上公园中央是六角亭。红柱黑瓦,六角微微向上翘起,仿佛是六条巨龙向天空腾飞,又似六龙戏珠。看到这情景,好像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古代,又好象进入了仙境。六角亭连接着走廊,虽然没有九曲回廊的壮观,但走在水上的走廊,还别有一番滋味。

六角亭的北方是一块绿茵茵的草地。这上面还有各种动物的塑像。瞧,那只小鹿正在快乐的奔驰,还时不时地停下来展示自己的风采……茵茵绿草,朵朵红花。这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啊,这是一幅多么迷人的画卷啊!

六角亭的南方是荷花池。池中那朵朵荷花,像小姑娘似的,羞红了脸。夏天的傍晚,一阵急促的雷雨过后,彩虹仙子挥了挥手中的彩棒,架起了七色彩虹桥。荷花上那晶莹的水娃娃,玩着捉迷藏的游戏。滚来滚去,有趣极了!这时,人们都出来了,来观赏这一片美丽的景象。

水上公园,它给了我无穷的乐趣。

我喜爱水上公园!

简评: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开篇点题自然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多处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地描绘了水上公园的美丽景象,感情在结尾处得到了升华。

写景作文带批注赏析及评语初一【二】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写景作文带批注赏析及评语初一【三】

满山的翠绿,随着山势连绵起伏跌宕,绿浪在风儿的推搡下,忍俊不禁地不断舞动。

阳光是刺眼的白,像锡片,像发光发热的金属;是哪个聪明的文学大师灵感突发来以木像春而以金像秋的?又是哪个诗人说春象征生命的诞生?而夏象征生命的成长;秋象征成熟?

嗯,是的,这就是灿白。如果不知道“白花花”这词的具象,那跟着眼前的景色来逡巡。再闭上眼睛来感受,在云里,在松尖上,在满山的绿树上,就在这刺眼的白里,这样具体的“白花花”向你扑扑的压下来。

今年的春在我们这里演绎得太过短促,似乎都没春的到来夏就这样带着满腔热忱向你热情拥抱。夏,在这——我们南方的山乡僻野,是永远不会被混淆的——这热情明朗的绿海洋。让我们从热风中去认取;让我们从散发松脂香味的松干中去认取。

已经是生命中第14个夏了,却依然陶醉于这夏的绿,正如几天前在书上看到的一句话:

“依然迷信着绿”

是的,到以后的每个夏到来的时候,对于绿,我还会是这样的执迷……

简评:这是一

写景作文带批注赏析及评语初一【四】

观梅有感

刘因〔元代〕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写景作文带批注赏析及评语初一【五】

观梅有感

元代:刘因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写景作文带批注赏析及评语初一【六】

北方战乱初定,春风吹落梅树枝叶上的尘埃,经冬的梅花今又开放,不由得联想到以爱梅著称的林逋。或许这北方的梅花,在经历了战争烽烟后,也梦想着能够植根于林逋的孤山梅园中吧?后两句则宕开一笔,先是担心江南春色已减,西湖之梅恐已衰歇。但转念一想,只是借助梅花以发感慨罢了,梅花的盛衰并不是自己真正关心的,诗人所要表达的是对江南美好河山沦入蒙古统治者之手的悲慨。

写景作文带批注赏析及评语初一【七】

春天悄然而至,春风随即拂遍大地。没有咆哮的风做伴,没有怒吼的雷尾随,只带着一颗纯净而透明的心。就这样雨来了。

小雨淅沥沥地下着,随风而飘,随风而舞。雨是自然的精灵,是可以读懂自然的精灵。泥土的芳香随雨飘,随雨舞。

雨静静地飘落,悄悄地溜入池塘,不愿惊醒鱼儿的一帘春梦;雨在天空中起舞,将自己献身于龟裂的大地,润湿了大地的心扉;雨也悄悄地流入了我们的心田,将希望注入我们的血液。

细雨绵绵,向天地讲述着春的妩媚,向人们诠释着春的风采。

雨热爱这片土地,它从天而落,轻轻地飘,淡淡地笑,盈盈起舞。这也正是它这一生中最美却是最后的一支舞。舞罢,它消失了,只在大地上留恋地画了一个圈,这是一个令大地魂牵梦萦的一个结。

雨毫不畏惧自己即将消逝,用世间最美的形式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大地笑了,人们也笑了,而雨,只把它的精神留在了人间。但是我们坚信,此时此刻,雨,也笑了。

轻轻地接一滴雨水,它会向你诠释生命的价值,它最懂价值,因为它的一生是充实而有价值的。

【教师评语】这是一篇写景的优美散文,借景抒情,抒发对生活的感悟。开篇交代背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想象丰富,先后有序,层次分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结尾点题。

写景作文带批注赏析及评语初一【八】

此诗首句用“东风吹落战尘沙”隐喻宋室灭亡;次句以“梦想西湖处士家”,借林逋的故事暗写故国之思;第三句一个“恐”字,表达作者内心的担忧,而“江南春意减”则暗叹江南备受摧残;第四句点明作诗的深意与梅无关。全诗以观梅而有感,而引发联想,但全文的主旨都与眼前盛开的梅花无关,这样言此物写彼物的手法,让情感更加深厚而沉重,曲折中见深意。

东风骀荡,摇枝拂叶,吹去了蒙在梅花上面的尘沙,花蕊花瓣,一概显露出清新的面庞。如此雅洁怡人的氛围,本该令游人陶醉,而诗人却偏要将这沙尘,想像为战火中的尘埃,因为,他从眼前的梅花联想到另外一个梅花的世界。那里刚刚经受了战火的摧残,那里曾经是西湖处士的隐居之地,那里曾是他的希望,那里是他醒里梦里都不曾忘却过的宋国京城。此诗作者虽然从未做过宋朝的臣民,但是,出于对异族统治者的不满,汉族人的宋都对于他始终是富于诱惑力的,这里的一个“梦”字,足以表白他那种朝思暮想的痴情。

想起江南之后,诗人的感情立刻变得细腻,语气也委婉起来。他担心江南的梅花大概不会如此鲜艳,江南的春景必然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对于蒙元初入中原的残酷洗劫,诗人耳闻目睹,记忆犹新,他担心那“大乱凡数十余年,数千里间,人民***戮几尽”(《武强尉孙君墓铭》)的惨状是否会在江南重现,所以,他在末句中直率地说出,他的《观梅有感》其实并非为梅花着想。他也许曾经憧憬过林逋所处的时代及其环境,同样身为隐士,一个伴梅饲鹤,受到皇帝的褒奖;一个却生活在异族统治者的铁蹄之下,而如今,那样一块圣地也许永久地消失了,他不能不为自己,也为所有的汉人痛心疾首。

此诗短小精悍,音节铿锵,读来朗朗上口。全篇未用任何典故,照样发人深省,意味深长。它之所以具有如此深沉的意蕴,完全得益于象征的手法。不过,象征毕竟太含蓄,太沉闷,难以容纳诗人全部的思想和愤恨,因此诗的结尾处又否定了象征手法。“此心元不为梅花”一句,实打实地透露出作者的真实感慨,犹如阴云郁积很久之后的一声闷雷,虽然沉闷了些,总算给人以希望,为全诗抹上了一道亮光。

刘因

刘因(1249~1293)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