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没有阿琪和小水,嘉嘉龙虾依旧会被人暗算,而且那些人不会去弥补,所以害了宋小卿的不是阿琪和小水。如果黑心媒体和不正当竞争的商家是主犯,那么从犯就是甘愿被媒体引导的我们。小水问过天琪“有没有那么一种极小的可能性”,一个结果可以由多种方式导致,一个原因也可以发展成多个结果,即使是小概率也一定会有发生的时候,为什么非要去选择相信那一种呢。也许信息纷杂缭乱的今天,真相只是谎言的一种手段,不会是结果,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结果之外的无数种可能,可以认识到“最终真相”的局限性,不把精力浪费在哀怨那些本就不存在的东西上。
这部《一句顶一万句》中,所呈现的感觉有些不一样。电影的主题基调其实就是两个字:冷静。不仅仅是对于电影的整体风格,也是对于电影的主角的心态。
作为一部生活气息很浓厚的作品,个人认为,生活类电影,在这个市场上必须要有一定的话题性作为立足点,不但可以突出话题之下的生活质感,也能吸引观众眼球。如《一年到头》中的春运、《无形***》中的网络暴力、《我是植物人》中的医疗黑幕等等,就连同期的《盛先生的花儿》也是因单身女子意外***而引发的事件。
《一句顶一万句》的话题,是老婆出轨。很有噱头,有意无意间,也贴合了当下炒得正热的明星事件。
一个老实巴交的丈夫,一个颇有姿色的妻子。三口之家,七年之痒,红杏出墙。加之电影中其余角色出场,构架了一个中国社会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根纽带——交谈。这就是电影所要呈现的主题。
中国讲究“酒逢知己千杯少, 话不投机半句多”。在中国,语言是维系关系中里最厚重的东西。语言这个东西的顺畅流淌很玄妙,不能靠血缘,不能靠爱情,不能靠道德,不能靠等级划分,甚至连机缘也靠不上。就像《一声叹息》里,爱情在多年之后,变成了“左手拉右手”,而夫妻之间的情感,在多年之后,也变成了语言之间的维系。
电影中将故事主题呈现在台面上的,正是对于若干人物形象成功的点染与塑造。牛爱国、牛爱香姐弟俩之间的对比,用大量生活化的细节所表现出来。姐姐无数次的相亲,每次都是话不投机,而与她话最多的,还是范伟饰演的宋解放。用姐姐的故事衬托牛爱国这个老实巴交的丈夫。而将他们拧成一股绳的就是,现实生活所交织的网。
伴随着牛爱国三番几次的打算反抗,打算“行凶”,甚至找到了齐溪打算“借刀***人”,但最终还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有的时候,观众可能跟我一样,觉得这个角色很窝囊,活得很憋屈。但随着后半段,牛爱香与宋解放结婚之后的状态,牛爱国出行之后,遇到的老同学,以及最后夫妻俩在车站相遇的那一番对话,电影一步一步的阐明所要表达的主题。
在这个市井的普通人生活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张难以挣脱的网。生活于其间的人物面对强大的“环境”压力,对命运有不可知的宿命感,牛爱国如此,姐姐牛爱香也是如此。所有的角色在面对这张网挣扎的同时,又在适应这一生存环境。
在这老实人牛爱国的故事里,看到了顺服开始,到反抗、挣扎、再到克制,最后不得不选择适应。其实,姐姐的故事,就是在隐喻牛爱国的未来,她用自己的生活和遭遇,告诉牛爱国,这就是生活。
回到开篇,理智是罗盘,情感是大风,在风浪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向,依靠的是自己的理智。而让维系理智与情感之间平衡的,有多种多样,在《一句顶一万句》,正是“语言交流”这根纽带。
近,看了刘震云的新作《一句顶一万句》。 当然不是官场小说,也不是哪个人说话一言九鼎,一句话顶别人的一万句话。而是写普通的民众,中国千百年普通民众的一种生活状态和人际交往状态,以“谈的来谈不来”作为交友、恋爱结婚的标准,或者,把“找一个说得着”的作为人活着的目标。
我看过刘震云的多部小说,他驾驭文字的能力很强,特别是对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描写在目前的中国作家里无人能及(当然是个人看法。现在经常在某个生活的环节上,我依然能到《一地鸡毛》中主人公的感觉。幸好刘震云的这部小说没有像《手机》被拍成电影,否则,“一地鸡毛”式的生活或许会成为网络热词呢。
新作宣传的“噱头”是:中国人的千年孤独。看到这几个字,心里很不以为然。很多人看过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和代表作。曾经在经历过一段很痛苦的无以言说的经历后,写下:我也要下得床来,给自己织一匹裹尸布。那个时候应该说我准确的理解了百年孤独里的乌苏拉。
及至看完了《一句顶一万句》,心里的“不以为然”变为“然”。千百年来,中国人真的是孤独的,茫然四顾,找不到一个说话的人。“不敢说,不好说,说了也不明白”成为人与人顺畅交流的桎梏。被现实的利益羁绊着,成为不敢说的理由;被礼仪道德约束着,成为不好说的理由;认识水平有高下,成了不想说的理由。所以,从古老的寓言故事就教育不要做咕呱乱叫的青蛙,孔老夫子也谆谆教导“谨于言,敏于行。”做事要“三缄其口”。但现实的世界里,中国人又是如此喜欢扎堆的民族,喝酒喜欢热闹,办事喜欢隆重,及至行走在马路上也是三五成群。在办事找关系的时候,往往听谁说:“嗨,那是我朋友,找他没问题。”其实这朋友可能也就是个面熟,可能也就在一起喝过一场酒。中国古话“朋友多了好办事。”这也是中国千百年来颠簸不破的真理,所以得交各种各样的朋友。但是,很多时候,这些朋友私下交流的大都是政坛新闻,街头趣闻,单位传闻,与别人有关的多,涉及个人的少,涉及心灵的更少。正因为如此,所以当心底的寂寞和孤独无以排解的时候,就更会寻找热闹的所在,来暂时摆脱和忘掉精神的失落。不像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可以跟上帝说,跟安拉说,他们无所不知,无所不在,能理解你的苦痛与烦忧。也正因为如此,一个能懂你,能说的上,说的着的朋友在中国那就是精神上的太阳啊,碰到了这样的朋友,那就是一生之幸,就是跨过千山万水也得找到啊。
想起《读你》这首歌的歌词里有“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虽说是爱情歌曲,但假使有朋友能让人有这样的感觉,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孤单寂寞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