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人们非常热衷于谈论创新,以至到了无处不提创新的程度。我记得,几年前在一次STS的国际会议上,一位美国学者提出过这样的看法: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创新带来了“发展”,带来了并不公正的分配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和环境问题,为了走出困境,于是有人祭起了“创新”这个“法宝”;但是,按照原来思路的创新,却只会进一步加剧资源和环境的问题,并只能使少数人从创新中获得更多的利益!里夫金把希望寄托在互联网与新能源技术的结合上,其实也只不过是前面所说的用以解决当下困境的“创新”的一种具体形式而已。
说到工业革命,人们亦多是以歌颂的方式来赞扬其带来的“发展”。在我们竭力讴歌前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却对其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带来的负面的后果重视不够,以至于当我们身受其害时,又只能盲目乐观地寄希望于未来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来解决现在的问题。这也就是说,我们对于前两次工业革命的“遗产”其实并没有充分全面地认识,而只是选择性地看到了其积极的方面,对其负面影响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也就是说,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不但有大发展,而且也造成了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破坏,以及利益分配的严重不公等等,这些负面因素我们是不该视而不见的。按照里夫金在书中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他所设想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差异,其实只在于技术发展手段的更新而已,在实质上,也就是说在其发展观和与之配套的社会体制等方面,却几乎没有什么根本性的改变。
传统的发展观一直是追求物质的、经济的、数量的迅速发展。随着传统发展观及相应的发展模式带来诸多问题,人们认识到这样的发展不可持续,“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被提出。令人遗憾的是,虽然这一概念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使用,但在现实中,在生产和经济活动中,这一概念却经常只是作为一个标签,只起到了掩饰其实质上不可持续的特点的作用,成为带给人们一种虚幻的心理安慰的招牌。在里夫金的书中,那种依赖于“新技术”而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其实也不过仍是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标签而已。
我们寄希望于新的技术,但不可忘记的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违背,当增加了能源的使用,或者开发了新的能源,对环境的影响也会随之增加,而且这种过程是不可逆的,后果也难以预料。新技术会带来生产形式上的一些改变,但并不会改变发展的模式,是治标不治本的。新技术可能会带来局部的、暂时的变化,但长远来看也许只能加剧原有的矛盾。历史已经一次次证明了这个道理。
要真正解决传统的发展观、发展模式和与发展相关的社会体制带来的问题,只依靠一两项或哪怕许多项新技术,显然是不可能的。新技术的开发既不可能自发地改变人们的`发展观,也不可能自发地改变对于新技术的利用方式和相应的社会体制,不可能自发地带来一种理想的带有终极关怀的发展模式。所以说,里夫金这位被誉为“享誉全球的未来预测大师”在这次对于即将到来的“社会革命”的预言,其实也只是带给人们一种虚幻的希望而已。
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现在许多中国学者对于这种虚幻的希望的热情,是因为中国未能赶上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契机,而在里夫金所预言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我们或许有希望能搭上这一班车,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在回顾以往我们未能赶上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机遇这段历史时,也许设想另外一种历史进程的可能性会是有启发性的。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对西方国家的批评,例如对美国,说他们现在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消耗的资源和能源过多,说如果中国人也以同样的方式生活和消费,需要多少个地球的资源才能满足等等。但是,我们是否想到,其实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却是以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作为基础发展出来的。设想如果当年前两次工业革命是发生在中国,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从那时起就搭上了现代化发展的头班车,从那时起就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并一直以他们的消费方式来生活,那么,在现在的地球上,我们又会如何谈论发展的问题呢?
我们目前最需要的并不是一个不成熟的虚幻的技术,而是需要更好地理解发展,我们需要想一想,什么是发展?应如何发展?思考发展的问题,有两个关键点不能忘记:第一,资源、能源、生态总是有限的;第二,我们不能放弃对社会制度的合理和公平的追求。
作者:刘兵(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教授
时光荏苒,三年转眼消逝,依稀记得刚到学校您一本正经的自我介绍,以及我那懵懂无知的眼神,似乎岁月没有在您身上留下任何痕迹,您教书育人的精神依然奋力,不减当年,甚至更胜一筹,而我们在您的教育下,日渐成长,那一颗颗童心也日益成熟起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原谅我无法写出那些华丽词藻的句子,亦没有那感人肺腑的话语来描写您,唯有借用您曾经教我们的一句古言,也是毅然的.想让您知道您不辞辛劳的努力没有白费,因为我想再次看到您欣慰时的笑容,就如那年夏天,我错跑到您的办公室,看到您批改作业时那变幻莫测的表情,而那称作欣慰的表情也在仅仅一瞬间,被我捕捉到了,更是它在不经意间渲染了一切,例如我,渲染了我的灰暗世界,让我抛开一切杂物,铭记着您所传授的一切,从此我就一直能在您身上看到那缕耀眼的光芒,也是它时时刻刻提醒着我。
神圣的讲堂,讲堂上的您似乎清晰可见,声情并茂的讲解也余音绕梁的一遍遍在我耳边回荡,一切似乎回到了最初的原点,回到了您呕心沥血倾尽全力时的样子,执笔写到这里,泪水已如断了线的珠子一颗颗滑落,而那些如洪水猛兽般的回忆也如一段段电影片头闪现在自己面前,未等它褪回,退回到我的心里,我的脑海里,我就已经怀着感恩的心冲进牵动您心情的考场,准备奋力一搏,考出让您欣慰的笑容,考出旁人惊讶的表情,考出我梦里的结果,奈何世态炎凉,你说我的抒情的凭借不足,无奈我也想添加真人真事,可惜辍学已久,你我缘分不足,罢、只能虚构,莫怪,莫怪!
这其实,是一种逃避吧。不可能发生在现在这个时代的。
白雪公主、灰姑娘、海的女儿,一个个故事,如此的华美而又凄凉。美丽的梦幻结局,是用一滴滴泪水与深厚的苦痛堆砌起来的,所有的牺牲,都被埋没在了虚幻的爱的下面。小美人鱼最终也没有和王子在一起,但所有的感情都被升华。这样的爱,才是永恒的,这样的童话,才是可以流传的。
不记得是哪位写文的大说,童话是残酷的,美丽地残酷着。想起来,也许真是这样吧。那种流着泪微笑的感觉,不可以相信呢。 没有人知道小美人鱼的想法,没有人清楚她是否真的甘愿牺牲。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小美人鱼每踩一步,就像是在尖刀上跳舞。 那样轻盈的舞步,在场的人都为她欢呼,殊不知她脚下淌着的血,殊不知她的痛。
我们自以为是地给它安上一个梦幻的结局。 童话的美丽,只是因为它的虚幻吧。是那样遥不可及。我们的泪水,我们的悲哀,我们的奋不顾身,是不是在很久很久以后,也会被编成一个完美的故事呢。只要是故事就好了,只要是故事就好了,只要在很久很久以后,人们看到我们的故事的时候,轻笑,这样就好了。
我们都还没有准备,都还没有准备接受那么多的残酷的事实,我们不是活在童话里,我们更没有那样坚贞的信念。
不会再相信了吧,那些哄小孩子的事情。 所谓的Cinderrella的幸福,终究只是虚幻;所谓小美人鱼的期盼,终究只是泡影;所谓白雪公主的梦幻,只不过是……
只不过是我们给自己做的一个梦吧。 可是为什么还是会有向往呢。
星期天,我与妈妈准备出去玩,刚到公交站,就看到一个大约有八十多岁的老人站在公交车门口,拄着拐杖,身体在隐隐发抖,颤颤巍巍,我想:这老奶奶怎么不上去坐呀!正在这时一句话揭开了我的疑惑,只听那售票员破口大骂道:“的,没有看到离发车还有半小时呀,早着呢,别以为有老人卡,你们就有特殊待遇。”我听了这话很生气,却也不敢开口说话。这时,站在我们前面的阿姨开口了,她说:“这位同志,这就是你的不对了,难道你们家没有老人吗,你还是让这位老人上去吧!”旁边的人们纷纷附和着,那售票员的脸顿时就红了,说到:“行,那你们就上来吧!'那老人上车后不停地向众人说:“谢谢,谢谢”,大家分别点头示意,我心中有一点小小的自豪。
那次是教师节,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我一到班级,刚敲完门,就被里面的同学拉了进去,我很恼怒,刚想开口说话,班长就把投影幕布拉了上去,我吃了一惊,看到自己手中的贺卡和鲜花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我绽开了微笑,看着投影幕布后黑板上的祝福,我拿起了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我对老师们的祝福,写完后,我回到座位上想象着老师看到这一切后的.反应,我心中有着淡淡的窃喜。
2008年汶川地震,那时我还是个小学生,和班级同学一起坐在教室里观看现场新闻直播,看着新闻里那一个有一个因为自然灾害而失去了生命的人,我心里无比真,看真新闻里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我的心中想是由一块地方坍塌了,我鼻子一酸,眼泪流了下来,下了课我以为自己是唯一一个哭鼻子的人,但当我看到同学们红红的眼眶及桌上餐巾纸时,我咧开了一抹笑,心中有着深深的感动。
我想,应该知道答案了吧,我们的世界是绿色的世界
在我看来,绿色代表和谐与爱,因为我们爱地球,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因为我们爱老师,所以我们要写下最真挚的祝福;因为我们爱同胞,所以我们留下了泪水,这一切都是因为爱与和谐,构成了这个绿色可爱的世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