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大家应该都看过吧。漫画里的人物通常都长得千奇百怪,十分夸张,但却十分有趣,总是能吸引到喜欢看漫画的人。
在我们学校里,也有这样一位像漫画一样有趣的老师。他就是我上四年级时的数学老师——谢老师。谢老师有着军人的标准身高,即使他坐着,我站着,他也还能比我高出一个头,也有着方方的脸和一双好笑的眼睛。在上课时,他很喜欢点同学回答问题,所以被同学们送了个外号“步步高点读机”。因为老师总是“哪里不会点哪里”,这还得多亏了老师的运气好,每次被点到的同学都回答不上来。还有他那扔粉笔头的“技术”已经练得炉火纯青了,每次都是百发百中(因为上课时有人讲话,他就会使出这绝活)。这“技术”,谢老师不去当狙击手都可惜了。有时他会用军队的要求来教我们(老师以前当过兵),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还是我们的体育老师,每节体育课几乎都要做俯卧撑,做完后都累得半死。而每次要上体育课时,全班人都恨不得改成数学课。
这就是我们既敬佩又喜欢的谢老师。虽然他现在不在我们的学校教书了,但我永远都会记得他,也不会忘记老师和我们一起做的每一件趣事!
许多人都说“藿香正气液”难喝,说它的味道很苦。但我一点也不这么认为,反而觉得它很好喝,跟饮料一样。
“藿香正气液”外包装是长方形的,里面装有四个一模一样的.小瓶液体。每瓶的瓶口是一层薄薄的铁片,铁片下面是一块胶物质,所以在吸管包装盒里有一个像钉子一般的锥形物体,用它先把铁片钻破,再把吸管插入就易如反掌了!
正气液用于肠胃不舒服。假若胃受凉了,感觉心里难受,想呕吐,却又半天吐不出来,就可以来一瓶。药效只要发作了,整个人都活了过来,那舒爽,才够味!
小时候,我坐车从不晕,不知是从哪年开始,我渐渐不敢坐车了。每一次坐长途车我都难受得想作呕。从那时起,每一次坐车妈妈都要给我带上一盒“藿香正气液”,上车前来一瓶,爽多了!
“藿香正气液”,我晕车的生死兄弟!你和我的情比天还高比地还辽阔!
教过我的老师有许许多多个。柳老师、王老师、陈老师。,但是我最喜欢我的书法老师——林老师。
林老师,有着壮实的身材,肤色古铜,五官轮廓分明而眼睛明亮深邃,这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但你别以为他古板而且严厉,他可是名副其实的幽默大王。
有一次,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有一位同学在桌子下搞小动作。老师大叫一声,“站起身来!”就把那一位同学吓了一跳。然后又在讲台拿了一把尺子,我们本以为老师要打人了,没想到的是,老师居然是对那一位同学做了一个“开枪”的动作,说:“好了,你已经‘死’了,不能动了。”我们班的同学直到回过神来都忍不住哈哈大笑,教室里如同炸开的锅。甚至有的同学笑得直喊肚子疼,连搞小动作的同学站着也不好意思地傻笑起来了。
林老师教书法也会时不时地让我们开心一乐,有次写个“忧”字,老师开口说:“本想一口一口吃掉忧愁,不料却一口一口吃成肉球!”于是课堂又出现了开心一刻。
这就是幽默的书法老师,林老师。你们喜欢吗?
银羊辞旧岁,金猴迎新春。今年过年家里有许多人都给我压岁钱,我说老师不让要压岁钱,可这既是大家都说我这既是小孩应该要。我想就把这些压岁钱留着买书、交学费等,不能乱花。
在我的压岁钱里,有50元钱让我最难忘。那这既是回农村奶奶家姑姑给我的,当时姑姑没有去奶奶家看我们,因为姑姑在村里开了个商店,在我们回来的路上爸爸就带我和妈妈去姑姑的商店里。我坐在车上远远看见她们站在店门口,那这既是姑姑和她的两个孩子,因为天气很冷,她们的脸冻得红红的。姑姑给我压岁钱我坚决不要,推不过后来就要了50元,因为农村还不富裕,爸爸给了弟弟和妹妹200元,我用我的压岁钱给妹妹买了一个书包,也送给了她们,明年我还要用压岁钱给他们买书,帮助他们。
教我的老师可多了,易老师是其中的一位。目前也是教我们语文最久的一位。她留着一头到肩的大卷发,虽然四十多岁了,但看着还很年轻。
易老师平时总是很细心地照顾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三年级期末考试的上午刚刚考完语文。我和另一个同学去图书室看书了,等我俩看完回四楼。易老师叫住了我们,带到她的办公室。我心里忐忑不安,不知为什么叫我们来?难道是批评我们吗?可她一言未发在抽屉里找什么?后来她拿出了手掌心那么大的蛋糕,分成两份给我俩,非常慈爱地说:“只有这么一块蛋糕了,快点吃吧,下午还要考数学,不吃东西怎么行呢?”我这才反应过来,我俩忘记吃午饭了。易老师没有批评我们忘了吃午饭,首先想到的是怕我俩挨饿而发挥失常。
记得还有一次,我跑着跑着被拌倒了,摔倒在地上,疼得哇哇大哭。易老师赶忙过来扶起我去医务室,不停安慰我\"别哭了”。
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易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精彩、细致地讲解每一堂课。课后处处像慈母一样照顾着我们。
我愿我亲爱的易老师,越来越年轻,漂亮。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
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阅读选文,具体说说“策”与“缩微图书”的主要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四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举法国谍报人员用信鸽传递情报的事例,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策”到“缩微图书”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种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三段中说“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句子“一般”一词有何表意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理想中的书籍是怎样的?请设计一种并简要说说这种书的特点。(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