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假,我为了增长知识,经常看《百家讲坛》这个节目。它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启发了我们的心灵,架起了通向百姓的桥梁…… 它带领着我们穿越时空,回到过去,让我们了解了我国5千年的历史,了解了古代伟大人物的故事,了解了我们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看了百家讲坛我知道了不少,本以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是真正的三国,因为《三国演义》把东汉末年的战事夸张的淋漓尽致,自从听了易中天教授品论《三国演义》后才知道真正的三国并不是那么惊心动魄,只是少了几分精彩,多了几分阴险。 《三国演义》里把诸葛亮说成了一个神机妙算的智多星,关羽、马超等一帮文武双全的武武将成了诸葛亮手中的一线木偶,只需在危急时刻打开诸葛亮预先准备好的锦囊,依计行事,就可以安然退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把那些文武双全的文臣武将贬得是一文不值。在《易中天品三国》中,易中天把三国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展现在我们眼前,其实与其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不如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政治家。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这些精彩的故事都是罗贯中为了使《三国演义》更加的好看,而胡编乱造的。
我觉得《百家讲坛》除了《易中天品三国》,还有更加精彩的评述,比如说刘心武的《揭秘红楼梦》;王立群的《品汉代风云人物》……这些都是大师级人物在百家讲坛上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有自己的观点来证实真正的历史。我渐渐喜欢上了历史,所以我就要尽量多看历史节目,来丰富我的历史知识!
在这个栏目里,我看到了最美姐姐在放弃个人幸福而不离不弃的担负起病重的弟弟,并且要用自已的一生来维系这份难得的亲情的时候,我为这个姐姐感到伟大,从而也为病中的小弟感到幸福,他有一个病重的身体,但他更有一份常人都无法拥有的至爱亲情,她姐姐对他细致的照顾而无怨无悔。最终在以她疲惫的双肩扛起这份沉重的亲情的时候,她还没有得到她原本一个女人该有的幸福的爱情。轻言付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坚持付出,一天,一年,十年,这样漫长而艰辛的付出,我们只是在那一刹那间感悟到人间真情至爱的伟大,但我们却无法在那一刹间绽放美丽的背后,凝聚了多少艰辛的血泪和不为人知的辛酸啊。最美姐姐在用她的行动来延续这一份真挚的亲情和爱,那这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给我们这个对真诚和善意充满了疑问的社会,多少看到了一些人性的真和善。
人生的故事是真实的\',同时每一个故事的演绎都有一种催人泪下的悲情,他是在上演生活中最真实而最直朴的一幕幕,或许就发生在你的身边或者是我的身边,多么希望可以唤醒有些沉睡的良知和责任,让我们大家都对身边的一切去关注和去帮助那些所需要帮助的人。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都相信在这个世上最伟大的爱就是来自于我们的父爱母爱,可是天下的父亲可能都大大咧咧的疏于对孩子的沟通和家庭的沟通,于是一个身患重疾的男孩以为他的父母抛弃了他,而他的女友也离开了他,于是在他重疾的心灵上感到了一种生活的绝望和对亲情的拒绝,他恨他的父母。我知道,不管是爱和恨,这相对付出的代价都是艰辛的,父亲认为自已每日三餐的提供给儿子,就是给儿子的爱,而因为琐事而离婚的母亲虽然也放弃了对儿子的照顾,但我从画面中看到他母亲的时候我也看到了他母亲眼里流露出的辛酸,天底下,哪有不爱子女的父母呢?她需要生活,而生活的前提是要有一份工作,有一点的收入才可以维系一个家庭的存在,所以在亲情和至爱面前。他也需要一个存在的前提,毕竟我们大多是普通的家庭,原本为了治病就付出了不少的代价,如果再没有工作收入,那怎么去谈及关爱和帮助呢?即使每天陪伴在子女的身旁,他那样的爱也是显得更苍白更痛苦。
缺少了沟通和理解,都站在自已的角度而全然不顾别的的想法和感受,我想这也是我们在这个社会中产生更多的误解和怨恨的根由。故事的结尾只是栏目的结尾,而生活还需要继续,该面对的还需要面对,我们面对这样生活的时候,别无选择。
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有更好的未来。我记得这首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这首歌当年唱响的时候,每个人都无不心潮澎湃和热泪盈眶。我相信每个人的心底都隐藏着那一丝的爱意和真诚,如果我们大家都关注和帮助我们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的话,我们才会真正的感受到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百家讲坛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栏目。从纪连海的《正说和珅》到易中天的《品三国》。这几天我就关注着于丹教授的《论语》。
《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与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孔子说,一个人要有人格的尊严.他不提倡以怨抱怨.因为冤冤相报何时了?他也不提倡以德抱怨.他说那是一种浪费.是对人生的浪费.试想,人家很对不起你,可是你仍然忍辱负重,还在那里对他人宽容,忍让,会让那人感到你是可欺的.这样会让那个人瞧不起你的,你要用你的公正,磊落的人格,既不是德,也不是怨,要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有用的地方.因为人生有限,生也有涯.光明磊落才是你应该做的事情.
于丹教授把孔子说的文言文给予大家解释得惟妙惟肖.让人容易懂得为人处世道理,她讲述的人生哲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所以我认真做着笔记.我需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因为在我的面前总感到很困惑,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处理为好.如今我找到了答案.
利用这个假期,我观看了中央十套的《百家讲坛》栏目。而这次的《百家讲坛》是讲明朝皇帝之一朱棣。
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11岁封为燕王,封地在北平,21岁就藩北平,40岁发动“靖难之役”,43岁登上皇位。这样的成就看起来是很伟大的,但万万没想到他的皇位得来是经过了千难万险。
朱棣原本可以快乐地享受他的幸福生活,但他野心勃勃,一心想称霸天下。而朱棣称霸天下的第一步是想篡夺当时建文帝的皇位,可是,以自己王府势单力薄的力量,怎能对付南京朝廷数以百万计的围剿军队呢?再加上篡夺皇位本来就是大逆不道,但为了称霸,朱棣不得不为自己造反朝廷“找借口”。他以“朝中有奸臣,皇帝有难,要去解救皇帝”为由,发生了“靖难之役”。经过三年的奋战,终于在公元1402年在南京称王。
是朱棣创造了永乐盛世;是朱棣派郑和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七下西洋;是朱棣命令他的谋士撰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而这丰功伟业背后蕴含着许多故事,也显示出朱棣的性格。在发动“靖难之役”时,朱棣曾以朱元璋的《祖训》来证明自己的合理。不过他很聪明,把其中的一句话“训兵待命”给去掉了。从这可以看出朱棣的足智多谋。《永乐大典》的撰写也说明了朱棣选用人才的独特之处,一些没有通过科举的人,甚至来科举考试也没参加的人最终也得到了朱棣的重用,成为谋士。当然,朱棣也有残忍的一面。他在请方孝孺写诏书时,方孝孺拒不肯写,朱棣被逼得是无可奈何,最终方孝孺被朱棣处以“诛灭十族”的惩罚。而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据记载这次是大屠******了873人之多,悲惨的场面可想而知。
历史是一面镜子,不仅古代人看清自己,也让现代人了解自己。其实,人是双面的,你既要看到他坏的一面,也要看到他好的一面,不要用老眼光看人,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