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你:
您好!
你,您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爱唠叨,每次我写作业,您总
是三番两次地进来端茶送水,说这说那:!“坐直!”“写好字”。“整理桌子,你看你乱成什么样子了?”每次都这样说,我的.耳朵都听出茧子了!有时候真想吼一句:烦死了。
可是,当你不在身边的时候却又怀念起您的唠叨了,记得那次,您去南京有事,需要几天才能回来,我很开心,自认为没有人“唠叨 ”可快活了,那几天,我早饭是外面买的包子,午饭是麦当劳,晚饭是水果。这是我多么向往的日子啊!可是刚过了两天就开始想您了,想您亲手做的饭菜,煲的汤,想念您的“唠叨 ”。放学后赶紧打电话,在那时,我多么希望能在电话里多“唠叨 ”几句,可是每次打电话您总是先挂,我时常听着那“嘟-----嘟-----”的声音发愣,七天过去了,整整一个星期!您终于回来了,我欣喜若狂。那时我才知道,您的“唠叨 ”,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自从那次以后,我再也不嫌您烦,您的“唠叨”在我听来是美妙的音乐。我也知道您的“唠叨”是为我好,让我坐直,是为了让我以后坐不直,让我写好字,是为了以后让我不为此遗憾,让我整理书桌,是为了让我用起来更方便。 我知道,您的“唠叨 ”是为了我好,您的唠叨里包含了浓浓的爱意,您的“唠叨”都是我以后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的事项。
您的“唠叨”对我来讲已不再是“唠叨 ”,它是爱,如泉水一般滋润着我的心田,如指针一般指引我的方向,你长大了我会更爱您,报答您的养育之恩。
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爱您的女儿
这种读书笔记,是难度较高的一种,对于中低段的小学生来说,不建议过早涉入。但是针对文章中,出现的好句子,可以适当的仿写。
不论采用哪一种类型,目是都是为了调高阅读效率,为写作打好基础。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小朋友们通过写阅读笔记的方式,积累大量的有效阅读量,今后,你们一定能成为“下笔如有神”的大作家。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
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对于小学生来说,读书笔记是强化记忆,加深文章理解的习作练笔。
一天,文具们趁小主人睡觉的`时候,把自己藏了许久的不满一股脑的倒了出来。
铅笔率先发话:“我是最重要的,小主人要是少了我,还怎么写字?”
橡皮不满了,立刻反驳说:“嘿,铅笔!要是没有我,小主人写错字了,怎么办?”
尺子也插嘴道:“哼!要是缺了我,小主人画的线条就会像虫子一样弯弯曲曲的。”
“嗨,还有我呢,你们都不如我高级,铅笔还要削,真麻烦,有我自动笔就行了。”
“等等,自动笔要是没有我,你也不能写字。”笔铅也发话了。
这时传来了一个稳重的声音,啊,是文具盒爷爷说话了:“大家都很重要,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少了谁都不行,所以你们不必在争吵了。”
文具们听了,都惭愧的低下了头。
心得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 心得笔记也叫。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这些读书笔记,可以写读书时的,也可以写对原文的某些论点的发挥或提出不同的意见。写这种笔记,一般是以自己的语言为主,也可适当地引用原文。这种写法伴随着孩子成长,不仅在小学,甚至在有几年的高考命题中,也选用了这样的方式和写法。
四川汶川的小朋友们:
你们好!
我是河北省的一名学生,看到你们那里遭到始料不及的地震我悲痛万分。我既对你们感到同情又对你们充满敬佩之情,学校没老师没你们还在那么艰苦的学习没有一丝要放弃学习的想法。我对你们就更加敬佩。我自己脸角也感到一丝丝发红,在我们这里既没有发生地震也没有发生雪灾我们可以好好的学习。可是有些学生在这种学习优势下不好好学习,上课搞小动作、跟别人聊天这样不仅耽误自己的学习也影响别人的学习,下课骂人、打仗,年龄大的学生欺负年龄小的学生有些学生冷眼旁观甚至还叫好,最可气的是一部分学生小学搞对象为这个女生跟别人大的鼻青脸肿的。还不如让他们体验一下你们现在的处境。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给你们写信吗?因为我们学校要搞一个手拉手的活动,要为你们捐钱捐物,让你们早日重建家园、重返学校感受上学的快乐。你们不要灰心,中国13亿同胞都在为你们捐钱、时时刻刻的关心你们关注你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我们在你们不要害怕,我们的心永远连在一起!
希望我们手拉手同进步,我们的友谊能够地久天长。希望我们在学校里相见。
一个关心你们的人:
曾有人形象地给新闻下定义:狗咬人 不是新闻,人咬狗便是新闻。“狗咬人”是正常现象,人人皆知,没有写的价值;“人咬狗”是反常现象,前所未闻,新奇,具有新闻价值,容易产生轰动效应。由此,我想如果作文 也写一些“反常现象”,岂不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何乐而不为呢?
《让座》是旧题目,如果写“少先队员给盲爷爷让座”或“学生给怀抱婴儿的妇女让座”, 旧题目加上旧题材,那就老掉牙了。如果我们从相反的方向思考,文章就别出心裁,令人叫绝。如“残废军人给孕妇让座”,“老大伯给看书的小伙子让座”(表现尊重知识和人才的主题)。
按照逆向思维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找出事例。
A、春节期间,镇长带上礼物给教师拜年。(尊敬教师的风气可喜)
B、妈妈拜儿子为师,学习电脑知识。(不耻下问,精神可贵)
运用逆向思维,可出奇制胜,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小书,讲的是关于了解对手打算如何战胜你,然后战而胜之的艺术——博弈论。博弈论已经为现实生活当中的策略家们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启迪,而博弈论的研究者们却将这门学问陷入了行话术语和数学符号之中。作者用描述性的例子和案例分析取代了理论证明,将博弈论中的很多重要思想翻译过来,使我们这些非专业读者也能够在其中受益。在诸多的理论和案例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博弈论在政治上的一个应用——边缘政策。
一、 全书理论体系 就像托尔金的《指环王》一样,这本书是讲故事取胜的。所以书中涉及的博弈论理论并不是特别复杂,更多的是博弈论中的一些结论和应用,包括:单阶段博弈中的优势策略、劣势策略和均衡策略,合作博弈中的威胁、许诺和信号理论,非合作博弈中的混合策略理论,最后是博弈论与经济学等相结合的一些理论应用。 故事和案例以其形象性取胜,甚至更能够给人以启迪,理论体系的简单也不会降低本书的影响力,下面针对边缘政策进行重点举例,写一下本人的读书心得。
二、 边缘政策及其实质 冷战时期,边缘政策被美国一再祭起。1956年1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主张美国“不怕走战争边缘,但要学会走到战争边缘,又不卷入战争的必要艺术”。 关于杜勒斯和他的边缘政策,赫鲁晓夫有一段评论值得玩味。他在回忆录中写道, 杜勒斯的“ 外交政策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公式, 就是搞战争边缘,但是不越过这个边缘” 。“ 即使在美国派遣伞兵和海军陆战队进人黎巴嫩时, 杜勒斯还是相当明智地不让冲突发展成战争。当我们同美国在叙利亚接近冲突的边缘时,他同样表现了克制。” “ 杜勒斯可能是个敌人, 但他却具有决不越过他经常谈论的那个‘边缘’的理智。” 边缘政策的本质在于故意创造风险。这个风险大到让对手难以承受的地步,从而迫使他按照你的意愿行事,以化解这个风险。实际上,边缘政策是一种威胁,只不过是非常特殊的类型。 威胁是对不肯与你合作的人进行惩罚的一种回应规则、一个无条件行动。威胁既有强迫性的,也有喝阻性的。强迫性的威胁的用意在于促使默认采取行动,而喝阻性威胁的目的在于组织某人采取行动。 一个无条件的行动可以使这个参与者获得策略上的优势,虽然是在后面行动,但这个回应规则在别人开始行动之前就实施了。在实践当中,实施起来代价惊人的威胁可能会出现两种错误:一种是威胁可能会失败,对方不肯退让,威胁却真的实施了;另一种是威胁在不该付诸实践的时候实施了。于是这种威胁变得不那么可信了。实施起来代价惊人的确定性威胁并不能让人信服,但表明代价惊人的威胁付诸实施的风险或概率却可以变得可信,于是便有了边缘政策。
三、 边缘政策的实施 实施边缘政策,要遵循以下几点内容: 首先,为代价惊人的惩罚设置合理的风险概率。边缘政策不仅在于创造风险,还在于小心控制这个风险的程度。惩罚机制触发的概率要大到能够使博弈的参与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同时又小到让对方觉得可以接受。对于这个两难的问题,我们没有任何完美或者普遍有效的答案,边缘政策通常会是一个很管用的办法,却同样可能变成某种冒险经历。 其次,你要设法让惩罚措施的控制权超出自己的控制,从而断绝你自己重新确认底线的后路。当肯尼迪应对古巴导弹危机时,本希望通过麦克马拉曼说服海军参谋长修改海上封锁的标准程序使触发惩罚措施的风险将到足够低,然而这一套官僚机构自有一套行事方式,行动一旦触发就难以停止,以及组织内部存在相互冲突的.目标,这些事实队肯尼迪却是有力的,他可以借此威胁说要启动一个程序,这个程序他自己也不能保证可以停止。 再次,要将悬崖转化为一道光滑的斜坡,每向下滑一部都会面对失去控制而跌入深渊的风险。这有点像第6章的小步前进。小步前进是说如果承诺问题减小到一个足够小的范围,大的惊人的惩罚可以分解为许多小问题,其可信度问题就能自动解决。当你把悬崖转化为一道光滑的斜坡时,你的对手若用“意大利香肠”战术避开你的威胁,就会发现他自己将不断面对一个很小的遭遇灭顶之灾的概率。他每切下一篇香肠,无论这一片又多小,都有可能成为引发万劫不复的最后一片。 最后,设置有效的边缘逃离机制。受到威胁的一方通过同意边缘政策者的条件,必须有能力充分减小这一风险,通常是一路减小为零。否则,无论他做或是不做,都会遭到惩罚,也就不存在什么退让机制了。
边缘政策是走险棋,南宋著名的政论家陈亮在《酌古论》中写道,“履险者,兵家之危事,智将常用之而胜,他将常以之而败……故夫智者不恶夫履险,而恶乎无术”。边缘政策必须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掌握适度原则,合理的控制是边缘政策成功的前提。 边缘政策只是在向前展望、向后推理时采用策略思维的一个很好的案例,在《策略思维》中还有很多非常好的思想和案例,尤其是在政治生活方面的论述颇为引人注目,这与两位作者背景是分不开的。虽然书籍在大陆的发行距离作者的写作时间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这本书仍然不失为博弈论方面雅俗共赏的杰作。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