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腊月二十八,家家把面发。”今天是腊月二十八,我和妈妈来到了婆婆家学做馒头。
我一路上得意洋洋,心想:这馒头有这么难包吗?不就是和捏橡皮泥一样吗?
到了婆婆家,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小面团,先给他来了一个舒适的按摩——强龙十八掌。
婆婆看见了,笑得合不拢嘴,亲切地问我:“洋洋,你知道馒头的来历呢?”
我连忙摇头:“不知道啊。”
婆婆告诉我:“据说有一次诸葛亮的军队在渡泸水时,因毒气熏天,好多士兵都触水致死,军队难以前进。一个手下出了一个主意:***死一些‘南蛮’的俘虏,用他们的头去祭河的河神。诸葛亮想了想:两军交战死伤难免,岂能再无辜***人呢?于是命***牛宰猪,外面包以面皮,做成人头之形,投于水中。后来,这种面食就流传了下来。但因为‘蛮头’实在太吓人了,人们就用‘馒’字换下了‘蛮’字,写作‘馒头’。再后来,馒头又分化成不带馅的‘馒头’和带馅的‘包子’,并成了北方人的主食了。蒸馒头或者蒸包子也成过年的一个重要的习俗。”
我恍然大悟,原来馒头和包子是源出同宗啊!看到婆婆今天已经准备好了肉馅,才明白原来我们今天是要做包子。
我边听边看婆婆怎么做包子皮,看了几次后,我觉得十分简单。
我也拿起一个面团,把面团放在桌上,用手掌在面团的边缘向外按,一边按一边转圈,把面团按成面饼,而且外薄里厚,这样就可以撒一点干粉了,这时,婆婆又说:“干粉不要太多,多了蒸不熟;也不能太少,太少了会粘手。”
我心想:做个包子还有这么多说道啊。
婆婆又说:“塞馅的时候要把馅往下压一压,不然馅就会掉出来。”
我看着婆婆的样子,依葫芦画瓢,拿起一张包子皮,放在手上,把一筷子馅放在皮上,再用筷子往下压一压。然后,用一边的面团往外捏,一次,两次,三次……可不知咋的,面皮不听使唤,变成了一个“福袋”,这时,婆婆又哈哈大笑了,接过我手中的“福袋”三下两下就变成了包子。婆婆这招太神奇了,我都看呆了。
这次做包子,让我永生难忘,而且,做包子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我也就成功了三个。
我知道了一切看似美好的成功背后都有一些默默无闻的努力,我长大了也要成为这些努力者!
“大家好,我是馒头。”当你惊讶地看到我在垃圾桶里的时候,你也许就知道我的遭遇。
以前我还是一团面粉,我经过厨师不停揉,被放进了一个蒸笼,那里面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热得大汗淋漓,我不一会儿就闭上眼睛,睡着了。第二天,我一觉醒来,发现四周光芒刺得我都睁不开眼睛,而且感觉非常得热。我过了一会儿才明白,自己已被蒸熟了,并且正在馒头店里卖呢!我心里无比激动,心想:我终于能为人们做贡献了,快把我带走吧。真是“喊了声曹操曹操到”,正好有人来买馒头,服务员就拿起我递给了那个人。
我就这样跟着那个人来到了他的家里,这时,一个调皮的小男孩跑了过来。拿起我咬了一口就把我扔进了一个抽屉,这时我突然感觉自己像回到了蒸笼里一样,我不一会儿又睡觉了。我一觉醒来,看见自己被虫子咬了好几个洞,正好那家人在大扫除,我想:我又可以重见光明了。可没想到那个小男孩一把抓住我,把我送进了垃圾箱。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我的悲惨遭遇。不过,我现在已是一堆垃圾了,是一团没用的废物,唉……
“妈妈”,一声稚嫩的童声打破了傍晚的宁静,我伴着美丽的黄昏回到了家。看到妈妈围着一口锅忙前忙后,一个大大的问号在我的头上盘旋,这是在干什么呢,我追着妈妈问个不停,妈妈和蔼的说,我在蒸馒头,蒸馒头一定很好玩吧,我风趣的说,妈妈说,有好多道程序呢。我说,让我来帮你吧,妈妈说,你帮也只能帮倒忙。我不知天高地厚的说,你回去吧,我一个人就够了。妈妈说,我倒要看看你有多大的本事。说完,便回屋去了,首先,生火,我拿来一些柴,一点,燃烧起了熊熊火焰。我回到屋里,得意扬扬的诉说着我的成就,回到厨房后,不一会,火就灭了,于是,我又抱来一些柴,点了灭,灭了生,我越来越着急,越来越浮躁。这时候,妈妈走过来,语重心长的说,做事不能急躁,要用平和,真诚的.心来对待他,许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做人也是这个道理。那时我还小,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妈妈说,来,我们一起做。我说,好。在我和妈妈共同的努力下,终于把馒头蒸熟了,望着这一锅白白胖胖的馒头,我感到一丝欣慰,妈妈似乎看穿了我的心,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我和妈妈端着馒头回到了屋,大家看到我,不约而同的说,京剧大脸谱,在这个温馨的小屋里,又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当我在品尝着胜利的果实时,我似乎明白了妈妈的用意。
做事不能急躁,要用平和,真诚的心来对待他,许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做人也是这个道理。妈妈,您的一席话令我终生受益无穷,妈妈,我明白了您的用意。
今天下午我和妈妈一起做馒头。
妈妈买了两斤面粉。妈妈说:“做馒头必须把面粉揉匀。而且要揉得没有一点缝隙。”说着,妈妈拿了很多面粉放在盆里,把水慢慢倒进粉里,开始和面了。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干了起来。干着干着,我觉得脸上有点痒,我便用手往脸上一擦,又一本正经地揉了起来。妈妈指着我的脸大笑,让我去照镜子。我莫名其妙的走到镜子前一看,不得了了,我变成了一个大花脸。我连忙用手巾擦去花脸,继续揉。
面粉揉结实了,我将一大团面粉揉成一条条的“面棍”,再将面棍切成小馒头。妈妈说:“切小馒头要切的不大不小。”我照着妈妈的\'话,把面粉切成小馒头。我开始切得不均匀,一块大,一块小,后来还是妈妈给我示范了一遍,教我切我才学会。
馒头切好了,妈妈将它们放进蒸笼了。我问妈妈:“蒸多少时间?”妈妈说:“15分钟就熟了。”我焦急的等着,眼睛一直盯着手表。好不容易15分钟过去了,我迫不及待的掀开锅盖,馒头果然熟了!大大的,热腾腾的,香喷喷的。我抓起一只往嘴里送。松松的,甜甜的,软软的,真好吃!
——题记
到底哪个才是你?群众的呼唤。
2011年3月29日,《消费主张》记者走进这所谓的“馒头加工厂”。使上海各大超市蜂拥进货的馒头,到底是怎样一个地方?完全没有正规的设备,工人装货时也根本什么消毒手巾、工作服又从何谈起?于是,当这期节目播出后,引来社会过多瞩目的视线。你看——这不,成名馒头的第一场记者招待会,马上开场!
面对舆论,咱如今也不得不隐姓埋名——没办法,变身压力大啊!不过话说回来,馒头我还真是适合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路线。就小小一个变身,从白变黄、再从黄变黑,这些小技巧对于几经退货的我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走在沸腾的水里,工人倒了点儿色素、再掺点儿其他化学物质,我就这样被重新包装、再用当天的日期被送往客人的嘴里了……说实在的,我长的也算是馒头届的宠儿吧?
诶别拍、别拍!怎么说我也成了名震大江南北的馒头,下次再偷拍我,小心告你侵犯肖像权!
好吧好吧,我大馒头肚里能撑船。咱刚才说到哪儿了?哦对,出名是吧。其实呀,往轻松了说,这如此轰动也是我预料之中,所以现在呢,我心情非常平静。但是这“社会焦点”的头名,嘿嘿,大家都淡定点儿,没办法,是金子总会发光,正如好馒头一定会被公众认可一样!什么绿色安全,在我面前那就是玩笑。再无公害它也是绿的,谁又能说这家伙不是染色的?
……
记者会就在馒头大侠唾液横飞的自我宣传中结束了。到场记者无不惊叹现如今舆论的功力,小小馒头也能身价在几天之内暴涨。作为现场评论员,我只能一笑而过——面对如此蜂拥而至的新闻头条,馒头,你是应该欢喜、还是替工厂忧?
后者的可能性大一点儿吧。脏兮兮的.工厂终于被曝光,而记者在采访时,加工人员一语惊人——“宁肯饿死也不吃这馒头!我做的馒头我知道能吃不能吃!”现在,作为权益消费者,我们也只剩下无言了。让加工人员都“嫌弃”的食品,它的质量是没有最差,只有更差吧!而经过调查,买馒头的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面对如此松软可口的小馒头,又怎会无动于衷?或是正是这种市场的信任,才使得加工厂如此变本加厉,在小小馒头上大做文章,一次一次避过了国家的检验。
试问“诚信”二字,从何谈起?消费者与商家间,最起码的信任都不存在,我们是不是应当悲哀——这年头,吃个东西也得左挑右挑,最终拿定主意的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带有生产日期的也不一定是当天的;是当天的也不一定是完全清洁卫生的;完全清洁卫生的也不一定是你最初选择的!
馒头,变身!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那么让我仔细擦擦眼睛片——原来是你。
“啦啦啦!我是白白的小馒头,”一大清早,做馒头的师傅就把我们这些胖乎乎的馒头放进了蒸笼里。我一进蒸笼,就感到身上热乎乎的.,好像在洗““桑拿”。不一会儿,我就昏昏沉沉地进入了梦乡。
不知过了多久,我才醒过来,发现自己正躺在一个塑料袋里。我马上反应过来:我被人买走了!““反正迟早要被吃掉的,用不着大惊小怪。我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啦!”我安慰自己。
接着,我被一个小男孩带到了学校里。那个男孩急急忙忙把我从袋子里取出来狼吞虎咽地吃了两口,就把我丢进了黑洞洞的抽屉里。我心想:到了放学的时候,他一定会把我带回家的。于是,我耐心地等呀等……终于,我挨到了放学,满欢心喜地等着男孩把我装进书包。但令我失望的是,他连看都不看我一眼,背起书包就走了。
第二天,我的身上已经长出了一点点小绿毛,小男孩看我已经发霉了,就毫不犹豫地把我扔进了垃圾桶里。
人类啊人类,你们难道不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吗?你们应该珍惜粮食,不应该浪费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