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年届七旬,经历了世事沧桑,看惯了世态炎凉。花开叶落,春去冬。亲人离世,故友分手。若大年纪,早已波澜不惊,心静如水。看淡了人生风云变幻,早没了激情燃烧的岁月。谁知道又让贺晓林的散集搅得心潮迭起,夜不能眠。深藏在心底的过往岁月,如古井波谰,浪花泛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如同年轮勾起心头那永远难舍的乡愁。
晓林给我寄一本他的散集《渐行渐远的乡村》(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旅游出版社)。从小养成的读书习惯,碰到好的便爱不释手,非要一口气读完不可。拆开包装,一股墨香扑鼻而。封面上,门口的大槐树染满了岁月的风尘,小院里那是从小就住在里面的一坡流水的偏厦,古老的碾盘上是沉睡多时的石碌碌,路边的草丛中能听见蟋蟀在鸣叫,背着手,穿着大裆裤低头迈步的行人,那是到镇上去赶集的二大爷,寂静中听不到鸡叫狗吠,映入眼帘的是《渐行渐远的乡村》……
一本散集,滿纸乡愁情。字里行间勾起我童年的记忆,大事小情都是我儿时的梦幻。迷离的双眸渗出点点泪花,惆怅的心底湧出说不清道不白的酸楚。我哭了!泪蛋蛋里裹着幸福。我笑了!又回到儿时那难忘的时光。好你个晓林,为啥非要把朵爷沉寂的心搅得这么木乱,心底最柔的那根弦也让你拨得颤悠悠的。
夕阳西下,火烧云染红了西边的天际。极目南眺,啊!那是我渐行渐远的乡村,那是我亲亲的故乡,那是生我养我魂牵梦绕的家乡。那里有黑池的餬饽、坊镇的踅面、路井的辣子豆腐、还有桥头河的大白菜。村头那口岸边有棵桑椹树的池塘还在吗?我曾牵着大黄牛在池边饮水,偷着下涝池游泳被妈妈追了半条巷子挨打。门口的老井还在吗?甘冽清凉的井水熬出的小米粥又香又甜,真的不要搁碱面。巷院里的大哥大嫂、五叔十婶你们还好吗?
晓林出生于1972年,那一年我离开妈妈和那个小村庄,背井离乡到韩城当了一名煤矿工人,从此,真的与家乡渐行渐远。和晓林相识于《金水学》,虚长2岁,算得上忘年之交,虽未谋面,却已神交。大概出于偏爱和乡党之缘,非常喜欢晓林那透出浓浓黄土味的作品。前年,我曾写了一篇,《昨日丝弦入梦一一贺晓林作品欣赏》(金水学2161128)。今天又重新翻开一看,显然那时对晓林学创作的认识仍显浮浅和潦草。
《渐行渐远的乡村》应是散类集,包括叙事类和抒情类散。可以看出,晓林的大部分散以写人记事为主,对人和事的描写突出、具体,同时表现个人的认识和感受,字里行间充滿激情、深沉和饱满的感情。晓林能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创作的目的在于它的审美价值,其所以喜欢晓林的作品,是因为他的作品让读者感受到审美的体验,有思想上的共鸣。跟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跌宕起伏,和作品中的主人公一块哭,一块笑。我想,\"味同嚼腊,束之高阁。\"与\"津津有味,爱不释手。\"正是读者对作品审美体验的诠释吧。
大多和我同年龄段在外工作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经历,从小生活在农村,犁田耙耱,春种秋收。出于某种机缘,离开农村,外出工作,但父母亲还在农村,根还在黄土地里。虽然居住在城市中的高楼大厦里,骨子里如烙印般的乡愁之情却永远扎在心里。乡愁是与生俱的一种情愫,越是年龄愈长越发浓烈,有时候会让你寝食难安,不经意间的触动会让你潸然泪下,晓林的作品恰好戳在了人心底最深最柔的地方。
开篇《渐行渐远的乡村》一下子把你的灵魂甩在了记忆中的小村里。东方欲晓,雄鸡高唱,羊儿咩咩,黄牛哞哞。麦浪翻滚,玉米拔节,棉花似雪,果实累累。老爷爷烟袋锅叩响,老婆婆纺线车吱扭。屋顶上炊烟袅袅,巷院里狗吠鸡叫。夕阳下农人归,池塘边毛驴撒欢。远处传秦腔的高吭,笑声中透出丰收的喜悦……这一切的一切真的已渐行渐远。母亲健在的时候,那里是我的家乡。妈妈走了,那里成了我的故乡,回家的脚步越越少。村头的小学校人去楼空,许久没有朗朗的读书声了,听说孩子们都去镇上和县城上学了。村落里几乎看不到小伙子,都去外地打工了。田野里只有老头老妇在忙碌着。小时候偷着游泳的池塘填平了,巷中间那口曾经天旱救过命的古井也被填埋了。钢筋水泥楼房取代了传统的农家小院,农耕明在逐渐消失。也许我们的子孙后代只能在博物馆看到牛驴骡马的动物标本了。晓林说,\"乡村是社会的缩影,乡村是中华传统的发地。……曾经美丽的小村庄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荒芜的村庄、留守的村庄和记忆中的故园。\"明的发展伴随着传统的失落,是喜?是忧?不得而知。
合阳这块黄土地是晓林创作的泉,他生于斯,长于斯,创作选材在于斯,这也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晓林极好的把握了创作的取材角度,生活中那些极能触动人灵魂内核的人和事,它们中有的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有的动人心魄、豪情激扬,有的发人深思、启人心智,有的促人警醒、幡然醒悟。晓林的每一篇作品,写的都是身边的事和身边的人,都是熟悉的经历过的生活,因而他的创作才能得心应手,水到渠成。他善于观察生活,留意生活,积累生活,积少成多,积腋成裘。在他的作品中你看不到假、大、空。叙述的事真实、贴切,笔下的主人公栩栩如生。我们在作品中看到了《母亲的手》,\"凭一把小剪刀、一枚顶针和一个捏子,还有红、黄、绿的染料,把花馍捏到了北京。\"母亲用她的一双手撑起了家,撑起了生活,撑起了儿女的天,一个极其普通的母亲形象在读者的`心里却显得无比伟岸高大,因为那是我们的娘亲。我们认识了命运多舛,为人正直,是非分明的大伯父。我们看见了忍气吞声,小心谨慎的志毅伯,一个小人物折射出那个年代的疯狂和荒唐。还有会纳布鞋的老爸和憨憨的晓武。从外曾祖和鲁讯先生的交往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人形象。这一切,不就是\"学创作于生活。\"的最好论证吗?
在艺术门类中,戏曲用声腔和肢体讲故事,影视用画面讲故事,学则用语言和字讲故事。全国散学会会员李宗奇先生说,\"晓林的散,不论写亲情、友情还是风土人情,语言随性、常态、温润,不做作,不妩媚,土土的,涩涩的……,这种透着质感的语言,正是的血脉与精气。\"一个\"土\"字和\"涩\"字,提炼出了晓林在作品语言上的精髄。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时,一方水土也彰显出语言上的地域特色,巧妙地运用语言上的地域特色,也成为学创作中的一大亮点。老舍先生用北京官话创作的《四世同堂》,你能感受到北京语言中\"儿\"话音的特色。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看就知道是描写陕北的作品。晓林的散作品透出浓浓的黄土味,他的语言不温不火,不惊不乍,平铺直叙,情并茂,亲切贴心。他在修辞的语言运用上炉火纯青,得心应手,随意拈,恰如其分。没有过多的华丽词藻的点缀修饰,没有一口气念不完的倒装句,也没有貌似时髦的现代网络用语。不娇柔,不做作,不哗众取宠,不故作媚态。读他的作品,就好像在田间地头和老农谈风调雨顺,牛肥马壮。像坐在热炕头和老奶奶聊家长里短,儿娶女嫁。像久违的朋友见面推杯换盏,互诉衷肠。农民的语言往往粗糙中透出哲理,一句话引伸出一个道理。就像《引火》中母亲说的\"树大分杈,子大分家,家家一个理。\"还有大伯父说的\"踢踢骡子好拽(音读e)手。\"这样的语言既丰富了作品的看点,又显得浅显易懂。千百年流行在关中道的方言俚语,同样也是民族语言化中的一粒珍珠。《吃咧么》、《趣说咥》,让人一下子回到端着大老碗蹲在门口台阶上,一双筷子挑起裤带一样的然面的人群中,喊一声,\"吃咧么!没吃,!咥一碗。\"就连《巷子里的吆喝声》也构成了学作品中的吟唱。小炉匠、堌漏锅、鐎猪的、卖菜的,\"驴笼头、马岔子、用不成的撩撇子,烂铜烂铁换洋火咧!\"曾经熟悉的而又久违了的吆喝叫卖声,仿佛让人又回到了那个天真烂漫的岁月里。偷着拿红薯換老糖,大概这是年少的时候都干过的糗事。突然想起小时候常听到的吆喝声,\"染布咧!黑池的染坊咧,谁染毛蓝布哩!\"
散创作离不了情感的渲泄和寄托,托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都是散创作的方法和技巧。那些隐藏于字后面的情与思越厚重真挚,越能打动读者,并产生心灵的震颤或引起深刻的记忆。用情虚假,一味拔高,歌功颂德,或情绪低落,盲目贬低,这些都是散创作的大忌,一定要注重个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抒发和自然流露。
晓林极好地把握了在创作中情感表达的含蓄和克制,而把更多的思考和留给了读者。在《引火》一中,通篇没有一句情感的渲染,但却荡起读者心中的波澜。引火是农村再普通不过的一种习俗,从老屋给新家引火,象征着家族兴旺,香火旺盛。但毕竟同一屋檐下的兄弟分家而居,喜悦中夾杂酸楚。晓林没有流露出内心的情感告白,引火的过程却触动了读者的心灵。\"巷道里,我提着火盆先行,弟弟紧随身后。天很冷,但是还好,满天星斗,注定今天是个晴朗天。出了巷子口,我转身把火盆交给弟弟,并默默地护送他走向新居,为的是顺利把这盆有着老宅先祖灵气的火带到他的新居。\"短短的一段字,把时间、地点、人物、事、过程、动作、心理等,全部展现在读者眼前,极富画面感。无言胜有声,无情胜有情。体会到的是同胞兄弟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真的让人泪眼濛濛。
在《志毅伯》中,晓林用反衬的手法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体会。志毅伯年轻时的遭遇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冲击,为他感到不公和同情。在儿子的婚礼上,\"凯丰携着娇妻给坐在轮椅上已是滿头的老母亲鞠躬,喊了一声\"妈!\"便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情绪,双膝重重跪在地上,头磕在地上,泣不成声。\"读者看到这里也不禁潸然泪下。2017年,《韩城学》发表了晓林的《晓武走了》,在韩城学圈引起轰动,阅读量达几千人次。晓林笔下的晓武,虽然智障,却忠厚善良,为人诚实。母亲去世,憨憨的晓武撕心裂肺的号啕,\"我没有妈咧,我咋成了没妈的娃咧。\"闻者无不为之动容。晓武外出打工不幸身亡,一个纸糊的偶人成了他的冥妻。看完了,读者的心却却久久难以平静。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晓林曾有20年戏曲工作实践,在线腔戏曲天地里,竹音丝弦绕梁,鼓钗金石齐鸣,十字架上,丝线缭结。幕后操偶挑线,台前栩栩如生。后因生活所迫,遂下海经商,\"记得刚离开剧团时,我的心里很痛,那是一种痛彻心扉的痛。\",\"一首经典的唱段在梦里唱醒了我,转身间才知道脖子下的枕巾已浸湿一片。我的眼眶湿了,心也湿了。好恨呀!既然离开,何必再入梦。\"内心情感世界的独白和抒发油然而生,且给读者思想带强烈的冲击。
《渐行渐远的乡村》的出版,对晓林说\"我的学梦才刚刚迈开一小步。\"一个土生土长的合阳人,乡亲、乡愁、乡情是他永远难以割舍的情怀,也是他学创作永恒的题材。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乡村永远不会远去。
这是我接触到大姐的第三本书,从初见《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的惊艳,到《五种时间》的倾慕,再到《时间看得见》结识到优秀的趁早伙伴。半年时间让我系统的认识到时间是可以被定义、被分割、被掌控的,今天聊聊我的第三本时间之书——《时间看得见》。
正如开篇作者所说:手帐代表你内心深处日复一日、矢志不渝的那个东西,它来告诉你每一天都是算数的,再一本本帮你去铺陈去往远方的台阶。
曾经,我对手帐的概念,停留在精美的包装,色彩缤纷的贴纸和独特的字体,是一个遥远而复杂的概念,就像个精致空白的丝绒盒子。在这本书中,作者系统的讲解了手帐的存在意义和使用价值,手帐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时间的可视化呈现。早在18世纪,手帐的鼻祖本——杰明·富兰克林,这位跨界的天才已经通过手帐自我盘点、计划、审视,解放自己的大脑更多用于创造性工作。
“人的大脑容量有限”,惊觉自己过往多年竟无只言片语的留档,那些美好的时光、经验教训、成长感悟浑浑噩噩飘然远去,原来这就是大部分人庸庸碌碌一辈子的原因,因为没有记录,就没有反思和总结,始终在原地打转、止步不前。
从xxxx年6月24日在第一本效率手册上记下一笔,至今过去半年,对于手帐的用法还在初始阶段,但至少我知道,过去这半年我是有迹可循的,书写的一段段欢乐、郁闷,或者哪怕是简单的日常,都是我在这个世间存在过的证明。通过纸和笔的美妙接触,回看过去便能抽离自身,像“电影回放”般,客观审视自己的经历,曾经的愤懑不平会逐渐平息,尝试着理解和接纳,总结和学习。
成年以后,我们的快乐被定义为:
1)拥有足够的时间;
2)拥有足够的金钱;
3)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现实是我们最先被压缩的就是“时间”,一天24小时,工作至少8小时,大部分人生命的1/3都在“他律”之中,我们对于时间的掌控能力越来越弱,但是生活节奏却越来越快,它逼迫着你同时具备“三头六臂”的`本事:健身、美丽、事业、家庭、朋友、社交等等扑面而来,要求你同时应对这些状况并且都要处理的很好,我知道这很难。
作者提到“自成体系”的一套方式,做一个“偏执狂”,利用这套体系搭建你后半生的“护城河”。这里有几个观念深深触动了我:
好习惯养成器
不论是提升自己、教育孩子,还是影响伴侣,有一套追踪体系非常重要,当自己亲手在项目上的时候,就是宣告自己的领土,宣告胜利权的时候,我相信这样小小的闪光点能够影响人的一生。
下一步,我计划在家中建立“好习惯追踪器”,与家庭成员共同制定并遵守一套家庭准则,双方共同进步,并为将来做足准备。
深度陪伴
不论是与孩子还是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其实非常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你是不是边吃饭边看手机?两个人坐在沙发上各自拨弄手中的频道?与家人相处时也是全程心不在焉?陪伴并不仅仅是两个人相处在同一时空,而是需要真心的投入进去,陪家人聊天、逛街、耐心的讲解,尤其是父母,你有多久没有主动与他们电话沟通畅谈了?
可是她十分喜欢唱歌,而且天赋不错,进步很快。有一次,她去参加比赛,在舞台上表演时,她总是有意识地去掩饰自己难看的牙齿,她的表演让观众和评委们感到好笑,她失败了。
但是有位评委却发现她的音乐内侄极佳,在后台找到她,很认真的地告诉她:"你肯定会成功,但是你必须忘记你的牙齿。"
在这位评委的帮助下,女孩慢慢走出了自己长着龅牙的\'生理缺陷。在一次全国大赛中,她的极富个性化的表演和歌唱令所有现场观众和评委为之倾倒,她终于脱颖而出。
她就是卡丝琳顿美国一位著名的歌唱家,她的龅牙同她的名字一样响亮。代表了她的形象,歌迷们还称她的牙齿很漂亮。
长了一口龅牙,应长该说是一种缺陷。如果你只盯着自己的缺陷,那它只会告诉你是多么的不完美,多么的不幸。可是,你站远了再去打量,这种缺陷有时候却可以成为自己的长处。
有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给你一枚硬币,你如何想办法把世界遮起来。答案很简单,把硬币放到眼前。很多时候,我们正是把问题放在了眼前,使自己不见天日,忽略了其实可以把问题放远点,换个角度看自己。《圣经》上说:"上帝关了一扇窗,又会打开另一扇窗。这话不无启迪。我们根本不必要为自己的平庸或者丑陋之处感到自卑,只要善于发现,你完全可以从这些自认为丑陋的缺陷中找到自己有价值的东西。
你好。
见信的时候,我已经是在准备政审材料以及回想整个在佳远过程的时候。感谢这个世界让我遇到了你,感谢你那里有一群责任感极强、关爱学生的老师,感谢你那里每次开班都有一群充满活力、朝着目标共同前进的同学。
在一起的记忆,是我这一生中最唯美的回忆,我也想用这一段文字写下咱们共同的点滴。
在准备笔试的时候我就一直听你的公开课。遇见你好像还是一次偶然的意外,忘记了是什么样的状况让我碰到了当时的一场资料分析的公开课,让我认识到资料分析还能那样的技巧性的简单的处理。那次公益改变了我的笔试思维,我就在优酷里面不停地下载你的笔试公益,一个一个的看,完全让我自己的笔试得到了一个绝佳的提升。
笔试完毕,对完答案,感觉自己有戏。于是我又想起了你,就继续下载你的面试公益回家听。我可以听到老师对于每一个细节都是耐心细心用心的把握,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不放过学生任何一个细节性的错误,我就下定决心在成绩公布之后投向佳远。还记得当时中公给我打了一个电话,问我需要参加面试的培训班不,我说:需要,但是我有比中公更好的选择。
我是大年初七到你那来的,刚刚来的时候,八阿哥老师要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就说:“我在人群中选择了佳远,佳远是我最好的选择。”八阿哥就说:“校长又不在,可以来点务实的。至于最好的选择只有经历过后才最有,但是绝对会让你感受到在佳远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就这样,我就开始了在你那里的学习。在这里,每个老师都会带几个学生,一位老师仅仅只是带几个,因为你有规则:带的太多,会影响学生的效率与训练进程。
练习的过程中,老师会让我们自己找题自己答题,然后给我们指出细节的错误,纠正我们答题的思路与整体框架,给我们开拓思维,不让我们陷入外界的答题模板与套路。老师每天晚上都会非常准时,从不缺席,校长也会经常来查岗,确定每一个组里面的练习质量与效果。
咱们里面的同学都是非常热情、乐于帮助,在你那里才知道什么是无私、什么是共同进步,我们大家都朝着一个目标迈进,都在为自己的上岸而努力着。当然,状态与表现失常,老师既会给与人性化的关怀,也会骂醒那些不在状态的失偏学生。我就被骂了好几次,有八阿哥的,还有篝火老师的,但感谢他们给与我的“骂”,及时地“骂”醒了我。
就是这样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着。每一天大家都有新的收获,每天都会让自己的口头表达与思维有一个极大的\'提升。但是,这只有里面的人自己才知道,是潜移默化的。从开班到结束,第一次录音与最后一次答题,给人的感觉就是焕然一新,自己都不敢相信。
我报考的是珠海国税,成绩是122.6,面试排第六。当时我还和校长说我还有一个重庆的选调,成绩143,笔试第一。
国考的面试越来越近。面试前夕,老师都会给我们讲解一系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让我们感同身受,仿佛亲临考场。
我的国考,没有逆袭成功。分析原因,全都是自己的因素,需要说的真是太多太多。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
1.心态未放平,平时的积累在考场完全没有爆发;
2.情绪不稳,由于抽签抽到了最后几号,从上午八点到下午四点半,情绪基本失控,感觉无处可寻;
3.自己太过于指望,要知道,虽然不指望没有希望,但是不指望也不会失望。
所以,考完后,我及时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往常的心理去奋战重庆的选调。
重庆的选调面试形式是无领导,我问校长无领导该怎么准备。他说:用结构化的基础以及无领导的技巧,建议我去YY80236频道看公益的视频。然后忙完就用简单的4天时间去看视频,用自己在你那里学到的结构化知识去奋战。果然,心态放平之后,知识就可以完全发挥,最终重庆选调面试成绩86.4,小组第一,成功守擂。
现在的这个时候,就是刚刚准备完政审材料回想咱们共同点滴的时候。我很庆幸遇见了你。可以说,没有佳远就没有我的公考。
在这里我衷心地对天涯校长、无双老师、八阿哥老师、篝火老师、飘然老师说一声谢谢,衷心地感谢各位同学在一起共同努力共同进步的每一刻场景。
期待有更多的公考战友走向你,也给在你那里的学员一个倾心的衷告:好好学,努力练,勤奋答。相信那句话:努力过后,成功可能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
你的学员:xx
在西周时期数十个诸侯国里,郑国最年轻。
郑国立国之初,本在今天陕西华县一代,后因为西周王朝衰微,郑桓公向东边的东虢国和郐国借了十座城池(大概在今河南境内),然后将郑国的子民复制、粘贴到了过去。史称“桓公寄孥”。
完成迁国之后的郑国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先后灭掉了东虢国和郐国,并不断蚕食周边的小诸侯,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很快从一个寄人篱下的小国,成长成为了和其他诸侯实力相当的国家,博得了“春秋小霸”的美名。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郑国和周边强国之间的小诸侯国消亡殆尽,郑国就直接处在了齐、楚、晋各大国的包围之中。
这让郑国非常尴尬,特别是外交上非常被动,每个国家都不能得罪,朝秦暮楚,结果四处碰壁,谁都讨好不了。
楚国和晋国开战,郑国本来认晋国为大哥,却又担心楚国胜利后不会放过自己,私下又派人和楚国发展暧昧关系。结果地下情被发现,两边都都不再认这个小弟。
郑国所在的优越的地理位置,本来是当初得以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也正是这个原因,后来让郑国疲于应付,很快就沦为了任人宰割的羔羊。整日提心吊胆,生怕有一天自己被别人顺带就给灭了,惶惶不可终日。
郑国的开篇很辉煌,结局却很惨淡。为什么?因为它所在的地理位置过于优越,而它自己的实力又不足以驾驭。
高处不胜寒,功力不够,就容易摔得很惨。
元朝后期,天下大乱,各路豪杰都对皇帝的宝座垂涎三尺。
经过一番混战,小鱼纷纷死亡,剩下几条比较有名头的大鱼有: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加上已经四肢不全的元王朝,基本处于四分天下的局势。
泱泱千万平方公里的大国,能够占得其中四分之一,搁谁头上,都可以算是走上人生巅峰了。于是,各路起义军的首领纷纷称帝、称王,张士诚称“诚王”,国号大周;陈友谅称帝,国号汉。
在这种势头下,朱元璋岂能落后?换谁都可能会给自己冥思苦想一个更牛气、更拉风的.国号出来,至少不能输在了气势上。
但是朱元璋没有,因为在此前有一个叫朱升的给他定了一个九字方针:“缓称王,高筑墙,广积粮。”这九个字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认真干活,别瞎嘚飋!”
谁是谁非,历史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其实当时各路起义军的实力,朱元璋最弱。但是他却笑到了最后,其中非常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陈友谅、张士诚争先恐后称王称帝之后,过于扎眼,成功吸引了元朝和其他残存起义军的力量,给了朱元璋发展壮大的机会。
事实证明,笑得太早,现实总是会无情地回头给一记响亮的耳光。
古人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是一种生存法则,站在和自己能力不配的高地,往往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看过《大秦帝国》的人一定有印象,商鞅在秦国大刀阔斧掀起血雨腥风的变法运动时,他的对手甘龙经常告诫团队的一句话是:“疾风过冈,劲草惟伏。”而商鞅行事则张扬而跋扈,最后虽然变法成功,但是却死无全尸。商鞅被车裂的时候,老甘龙在一旁意味深长地发笑。
有时候,我们或出自虚荣,或其他某种目的,有意将自己放在一个与实力、现实不相匹配的高度,结果不是沦为笑话,就是给自己带来麻烦。
一次工作汇报,你连蒙带骗,巧舌如簧,将自己装成很厉害的样子。无论别人信与不信,你都会成为一个笑话,早晚而已。
也有时候,我们斤斤计较,非得在一些眼前的、无关痛痒的事上一争长短。恨不得让全世界知道你才是最强的,别人都是匍匐在你脚下的小虾米。也许当时你确实赢得了些许蝇头微利,却同时输了未来。
更多的时候,我们假装站在高处的时间太久了,连自己也欺骗了。忽然有一天豁然开悟,发现了自己的幻觉和现实的差距,顿时觉得世界一片昏暗,生无可恋。
郑国的衰亡,在于把自己暴露在了一块太优越、太扎眼的位置上;朱元璋的胜利在于大家致力于表面的争夺时,他在勤练内功。
在今天这个略显浮躁的社会里,我们都有些急不可耐。担心自己内力不够的少,期盼站在风口飞起来的多;愿意耐心等待,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的少,希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多。
我们都一心一意爬向高处,唯恐落后他人一步。
然而,高处风大,体量不够,容易坠入深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