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吐绿,也是养蚕的好季节。
我的好友张钟情送我一张布满小米班大小的黑黑的蚕种。每个蚕种中间都有凹点,不久,小蚕破壳而出,跟小蚂蚁差不多大;黑褐色,头大身小身上长满细毛,大约两天后身上毛不见了。他仰着头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东西吃,可它太小还不能吃整片的桑叶。我只好把叶撕成碎片,洒在盒子里面喂它。
小蚕非常贪吃,只要它一吃桑叶就不肯放下,大嚼起来不知饱,不管什么时候看它,它总是在吃,如果它正在吃得高兴时,你硬把它拉下来,就死死抱住桑叶不肯放下。只好把桑叶也带起来了,那馋样毫无绅士风度。它长得可快了!有时,它一夜就可以长几毫米长呢!
有一次,我去看蚕宝宝正在干什么,我一看,呀!蚕宝宝一动不动的趴在那里,好像生病了,我急得像热上的蚂蚁就急得团团转急忙找来妈妈问是什么回事。妈妈说:“孩子,蚕宝宝不动是要脱皮了。”我说:“是这样呀!蚕宝宝没有生病呀!”大约过了一两个小时,我再来看它们时,呀!有好多蚕都在脱皮呀!它们先从嘴角裂开一条缝接着不断地收缩蠕动身子,然后慢慢地从皮里钻出来,刚脱皮的小蚕已换上了新妆——白嫩的蚕宝宝。
蚕宝宝每脱一次皮就长大很多,更使劲的吃桑叶,它围绕着桑叶的边缘来回的咀嚼,吃叶的时候发出“沙沙”的声响,不仔细听的人还以为是下雨呢!一片桑叶几分钟就进入它们口中,蚕渐渐长大,然后又脱皮,等它脱了四次皮后才发育成熟。
蚕宝宝一个月左右已长成大了,这时惨淡眉目清秀,胸部透亮,头上有对小眼睛,前下方的嘴又在吐丝孔,四对胸足与尾巴帮助它运动。在簸箕里面扭来扭去的样子十分可爱,我不是的用手摸摸它那肥胖的身子。
蚕宝宝过了不长时间后就不吃叶子,它围着簸箕到处爬;原来它是在找好地方开始吐丝,它围绕自己的身体吐出一根白丝,不久后就把身体包在里面。我看不见蚕了,便问妈妈:“蚕在里面干什么?”妈妈告诉我:“蚕变成茧,把自己包在里面不吃不喝,接着变成红赤色蚕蛹,大约十来天后蚕会成蛾,蚕蛾会咬破茧出来交配产卵它就这样繁殖后代。”听后,我感到蚕真是一个大魔术师。
蚕全身都是宝,它把一切读献给人类,件事丝织品的原料美化了人们的生活。蚕蛹是化工的原料可制作酱油,它的粪便是农家的有机肥料。
亲弃疾写“春蚕到死丝方尽”是蚕的一生真实写照,听说一条蚕可吐丝三千米以上;你看小小的蚕儿难道不是世界上的一宝吗?当你看到那精巧绚丽的绫罗绸缎时,你会为这小蚕儿创造的奇迹而惊叹;更被它们平时默默无闻的辛苦劳作最后献出自己宝贵生命为人类作贡献的精神所感动。它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春天还没来到,小草已经早早地从土地里探出头来,呼唤春天的到来,
温暖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树芽,吹开了小花,吹醒了大地,小草也伸了个懒腰,谢过春姐姐,重新开始了他那全新的生活。
盛夏到了,烈日当空,太阳像火炉烤着大地。花儿都低下了头,惟有小草,它在默默地抗争着,苦斗着。暴风雨来了,这对于许多植物都是莫大的伤害。看,风雨过后,花儿瘫痪在地上,树枝折得折,断得断;叶子已经不行了,有的低下了头,有的结束了生命。惟有小草还高昂着头,不肯离开大地母亲的怀抱,而且经过风雨的洗礼,小草更绿了,更可爱了。
几阵瑟瑟秋风,几阵绵绵秋雨,小草终于开始枯萎了。这时小草还是顽强的挺着身子,不乞求人类的怜悯。人们可能会叹气说:“唉,小草枯萎了。”但可不要忘了,冬去春来,他们不是还会“春风吹又生”吗?
看啊!小草的生命力多顽强!我们身边又有多少具有小草精神的人,正顽强的活着
我喜欢小草,更喜欢具有小草精神的人!
今年四月,我到广东从化温泉小住了几天。那里四围是山,环抱着一潭春水。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刚去的当晚是个阴天,偶尔倚着楼窗一望,奇怪啊,怎么楼前凭空涌起那么多黑黝黝的小山,一重一重的,起伏不断?记得楼前是一片园林,不是山。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赶到天明一看,忍不住笑了。原来是满野的荔枝树,一棵连一棵,每棵的叶子都密得不透缝,黑夜看去,可不就象小山似的!
荔枝也许是世上最鲜最美的水果。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荔枝的妙处。偏偏我来的不是时候,荔枝刚开花。满树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新发的嫩叶,颜色淡红,比花倒还中看些。从开花到果子成熟,大约得三个月,看来我是等不及在这儿吃鲜荔枝了。
吃鲜荔枝蜜倒是时候。有人也许没听说过这稀罕物儿吧?从化的荔枝树多得象汪洋大海,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荔枝蜜的特点是,成色纯,养分多。住在温泉的人多半喜欢吃这种蜜,滋养身体。热心肠的同志送给我两瓶。一开瓶子塞儿,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的味儿。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我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
荔枝林深处,隐隐露出一角白屋,那是温泉公社的养蜂场,却取了个有趣的名儿,叫“养蜂大厦”。一走近“大厦”,只见成群结队的蜜蜂出出进进,飞去飞来,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
白杨是种奇特的树,其实他也很平常,只不过是他身上的块块伤疤,在日夜闪动着光辉。
伤疤又名节疤,人们若想让他们成为栋梁,必须毫不留情地把旁枝杂干砍掉。创伤留了下来,就成了节疤。
白杨定是委屈,他有他的自由,凭什么让别人干涉。他想反抗,但无济于事。手起刀落,刀不认人,人类象切除肿瘤一样砍去了本属于他的树枝。
ròutǐ的痛是暂时的,区区小伤不会要了白杨的命。虽然他很伤心,但由于没有了旁枝,他一心向上生长,最终成为一棵栋梁。
人和白杨是有区别的,对于人,外伤不久便会复合,有时甚至看不出一点受伤的痕迹。对于白杨,就没有那么走运了。节疤仍会顽强的留在他的身上,留在他的心里。
人和白杨是有区别的,如果人遇到这种情况,他就有可能认为受到了极大的侮辱,怨天尤人,日渐消沉,甚至会懦弱到轻生。但白杨不懂这些,他就不会像人类那样做蠢事。就算他懂,他也没有能力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也没有能力使节疤消失,任凭他留在自己心里……
待他再大一些,他就会明白,其实,他比人强的多:
他没有人类的羁绊,所以他能一直生长。
他没有人类的懦弱,所以不会去想放弃生命。
他没有人类的自私,所以能坦荡地望向远方。
其实他可能没有注意,他拥有一样东西:节疤。
现在,我们可以不叫他节疤了,叫白杨的眼睛更为合适。惨痛过后,伤疤其实只是存在于他的肌肤。而心理的节疤转变成为一颗颗明亮的眼睛,默默地欣赏着这个世界。
成为栋梁的白杨,不见累累伤疤,但见颗颗慧眼。无需点化,白杨顿悟:最难得的经历是受伤,最明亮的眼睛是伤疤。
后记:白杨问了问成为栋梁的老白杨:“为什么他们不让我们恣意生长呢?”老白杨笑而不答,因为他知道:只有经过岁月的洗礼,那些伤疤才会真正变为白杨的眼睛。
今天,我躺在无限静谧的草地上休息。在我眼前,视线早已被放大了,我也早已融入其中。这时,一排蚂蚁印入了我的眼帘,我决定好好看看这些蚁中使者。
我跟在它们后面,只见那群蚂蚁整齐的排着队伍,身上扛着刚刚收获的食物,满载而归,不紧不慢得走着,它们的这身力气,使我感到吃惊,它们小小柔弱的身子竟然能扛起比自己大二三倍重的食物,它们的力量是多么大啊。我仿佛也变成了蚂蚁,跟在它们后面。我跟着他们,来到了蚁穴。
虽说是蚁穴,不如说是地上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洞。当我仔细一看才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小洞,而是成千上万个洞。原来,每个洞穴都是相通的,它能来你家坐客,你也可以到它家玩,大家互相串串门,彼此交交朋友,叙叙旧。
每个洞都的用处,有的洞用来通风,有的洞用来储存食物,有的用来哺育下一代,还有的则是给蚁王和蚁族居民居住的。在蚁族,洞不仅各有用处,蚂蚁分工也很仔细。一部分蚂蚁是母蚁,用来生幼蚁。而雄蚁大多是被分去打仗,还有一部分是负责寻找粮食,运气好,几十厘米可能就可以找到够整个蚁群吃个丰盛的食物;运气不好,早上几千米都找不到一粒能吃的食物。可是它们就是这么顽强,它们以顽强的毅力。坚信着,找不到粮食势不罢休的精神,在数百平方米的地方一遍一遍的找,数百平方米连人找的都有点大,何况一只只渺小又渺小的蚂蚁了。它们始终不放弃任何一个角落,就算找到了食物,它们也毫无怨言的又长途跋涉的给扛了回来,他们就是以这样的一个精神,使整个蚁族强大起来。
这时,蚁穴外来了“天外来客”——飞蛾,它正停在岸上休息。它怎么也没想到。它的背后正有一双双眼睛,正寸步不离得盯着它,可它还浑然不知。到嘴的肥肉,怎么能让它飞了呢?这时,蚁王下令,全体蚁兵出动,按照那么大的猎物,可以够它们吃好几个星期了。紧接着,一群号称拥有数千万规模的蚁群军团出动了。可是飞蛾还不知道大难临头。蚁群军团渐渐出现在飞蛾的视线中,并以最快的速度包围了飞蛾,上千头蚂蚁爬上了飞蛾身上,它们分工有序,有的爬上了飞蛾,与飞蛾作斗争,有的则在下面等待指挥。有的则是指挥着搬运飞蛾的残骸。飞蛾还在挣扎着,不断的摇摆着肥胖的身姿,也不断有一群又一群的蚂蚁又爬上去,迅速在它身上吐蚁酸,撕咬着它,把它分解成一块一块的。战争就是这样,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除了自保,不然,只有等死了。飞蛾也不例外,它绝望了,它失去了反抗能力,它死了。它的四肢被蚂蚁分解,一一被带到蚁穴。可在战场上牺牲的动物是多么的可怜,但自然界就是这样啊!它们知道,如果没有它们的死亡,就没有蚁族的胜利,上千只蚂蚁将面临着饿死的可能,然而,蚁族也不可能会活下去。用自己的性命换取同伴的生命是蚂蚁中永远不变的祖训。
夕阳慢慢的爬上山顶,又从山顶慢慢的进入了地平线中。鸟儿高歌回家,我也起身准备回家。再见了蚁群,再见了死在战场上,为蚁族奋勇***敌的蚂蚁战士们,我想现在,蚁王也一定在为你们感到骄傲,再见了那拥有坚韧不躯的蚁族。再见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