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中考语文2021作文(13年青岛中考作文)

青岛中考语文2021作文(13年青岛中考作文)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2-03-07 23:23:24
青岛中考语文2021作文(13年青岛中考作文)

青岛中考语文2021作文【一】

答题思路: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两种。作用都是证明了***的论点。

青岛中考语文2021作文【二】

⑴事例论证的回答格式是: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⑵比喻论证的回答格式是:生动形象地证明了……的论点,通俗易懂,容易让人接受。

⑶对比论证的回答格式是:将……和……作对比(或从正反双面进行对比,突出证明了……的论点,给人深刻鲜明的印象。

⑷道理论证(常常考查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公式定理的道理论证),回答格式是:通过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公式定理,证明……的论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注意:“……的论点”,如果是从全文问论证方法的作用,要写中心论点;如果是从某一段或几段问,要写分论点,分论点往往在论述段落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青岛中考语文2021作文【三】

把你的爱当做爱的笺言,因为我只想你最好。把你的爱装进爱的旅途,无论你走到世界何处,因为有人想着你,因为有人爱着你。

——题记

父亲母亲的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每每你孤单寂寞时,你会想到有两个人心中有和你一样的牵挂,那便是父母;每每你伤心欲哭时,你会想到有两个人心中有和你一样的悲痛,那便是父母。每每你开心快乐时,你会想到有两个人心中有和你一样的力量,那便是父母。14年来,唯一陪伴了我14年的两个人是我的父母,他们伴着我悲欢离合、分担苦难。我是小舟,父母是大海,一直托着我,伴着我,一直到我消失在他们的怀抱,我想说:"爸爸妈妈,谢谢你们的陪伴,您们辛苦了。”

直到那次时,我才知道父母在我心中的地位,是一百个外人加在一起也远远不及的---一个晴朗的一天,我在学校里做着老师布置的题目,我拄着脑袋,愈发的觉得身体有些发沉,脑门儿也热了起来,同桌告诉了班主任,老师打了电话给妈妈,妈妈在姥姥家帮着干活儿,我心里想着:姥姥家那么远,等妈妈来了,我不就变成烧鸡了吗?......

但还没等10分钟,我听着脚步声,向后门窗看,天啊!那是妈妈,妈妈走到门前,急切的领我下了楼,我才知道妈妈是打车来的,可要知道,妈妈很少打车啊!但为了我.....

.到了车上,我才听到妈妈大声地喘气声:“妈,你打车来的啊?”“啊?哦,校门太窄,出租进不来,我太着急了,跑上来的。”听到这儿,我本能的转过头,瞧窗外看去,我不是在看‘风景’,而是在默默流泪,妈妈不善于跑步啊,上一次跑脚疼了五天,这次,为了我......

到了医院,做了一次检查,医生说没有大碍,打三天静点就好了,妈妈的心才落了地,爸爸还在上班,听说我病了,也闻声赶来了,医生提议睡一会,这样打的快,我一会便睡着了,爸爸给我捂点滴瓶,妈妈则时不时的摸我的脑门儿,从下午一点到三点半直到我醒来,妈妈的位置没有移动过,爸爸的手也没有移动过,我说我想去卫生间擦一下鼻涕,我去了,抽涕声代替了擤鼻涕声,我的眼眶又一次湿润了......

因为有你的陪伴,我要做最好,因为有你的爱,我不再孤单,因为有你的期盼,我永远快乐

青岛中考语文2021作文【四】

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两种类型。

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

答题格式:这是论据,(概括内容,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青岛中考语文2021作文【五】

历来真正做学问有成就的学者,都不懂得什么秘诀,你即便问他,他实在也说不出。明代的学者吴梦祥自己定了一份学规,上面写道:

古人读书, 皆须专心致志,不出门户。如此痛下工夫,庶可立些根本,可以向上。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看来这个学规中,除了“不出门户”的关门读书的态度不值得提倡以外,一般都是很好的见解。事实的确是这样。不管你学习和研究什么东西,只要专心致志,痛下工夫,坚持不断地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最怕的是不能坚持学习和研究,抓一阵子又放松了,这就是“或作或辍,一暴十寒”的状态,必须注意克服。吴梦祥的这个学规对我们今天仍然有一些用处。

这种学规早在宋代就十分流行,特别是朱熹等理学家总喜欢搞这一套。但是其中也有的不是学规,而是一些经验之谈。如陈善的《扪虱新话》一书写道:

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用现在的眼光读这一段文字,也许觉得他的见解很平常。然而,我们要知道,陈善是南宋淳熙年间,即公元12世纪后半期的人。在那个时候他就能够提出这样鲜明的主张,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他主张要读活书而不要读死书,就是说要知入知出;要体会古人著作的精神和实质而不要死背一些字句,就是说要体会古人用心处而不可死在言下。不但这样,他还反对为读书而读书的倾向。他主张读书要求实际运用,并且要用得灵活,即所谓“透脱”。你看他的这些主张,难道不是一种反教条主义的主张吗?他的这个主张,过去很少有人注意,因为他的声名远不如朱熹等人,但是他根据自己读书的经验而提出了这种主张,我想这还是值得推荐的。

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中,如陆九渊的读书经验也有可取之处o《陆象山语录》有一则写道:”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接着,他又举出下面的一首诗: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①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这就是所谓“读书不求甚解”的意思。本来说不求甚解也并非真的不要求把书读懂,而是主张对于难懂的地方先放它过去,不要死扣住不放。也许看完上下文之后,对于难懂的部分也就懂得了;如果仍然不懂,只好等日后再求解释。这个意思对于我们现在的青年读者似乎特别有用。

注:①[涵泳]:深入体会。 (节选自《不要秘诀的秘诀》

12.文中作者肯定的读书态度和方法是什么?(最好用文中语言作答(2分

答:

13.下面是关于本文行文特点和基本结构的分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2分 (

A.作者在引述古代学者关于读书学规和方法的经验之谈后,接着对其作阐释和评述,并且融入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B.引述陆九渊的诗句后,作者只对其中一句作了评述,是因为其他诗句与读书方法和态度无关。

C.引述——评述——再引述——再评述,如此循环,是本文行文的主要特点之一。

D.本文虽然有三段引述三段评述,结构看似松散,其实是紧凑的,因为有一条读书方法和态度的主线相牵连。

14.作者在引用陆九渊的诗句后,只对其中的“未晓不妨权放过”作了阐释,而不像前面两段在引用后作全面阐述,这是为什么?(2分

15.结合你的学习体验,谈谈文中倡导的读书态度和方法在我们学习中的作用。(3分

答.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