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放学回到家,还未放下书包的我循着香味急忙奔向厨房,看看有什么好吃的来充饥。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的我看见摆在桌子上的一盘晶莹的饺子,便忍不住抓起一只往嘴里塞……
我很喜欢吃饺子。此刻,我一边大口咀嚼又看见妈妈正在包另一盘饺子,于是我便赶紧放下书包,也跑来妈妈身边凑热闹。妈妈的手可真灵巧,两只手灵活地拿着饺皮翻转,几秒钟的功夫一只小巧的饺子便“诞生”了。我也看得心里痒痒,便央求妈妈说教我包。妈妈抵不过我的请求,便也允许了。
我看见妈妈包得那么轻松,我想,不就包个饺子吗?应该很简单吧。于是,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把一张饺子皮儿放在左手心里,右手用筷子挑了一些馅儿,往皮儿里一裹,然后放下筷子,用手指沾了一点水绕着饺皮的边缘转了一圈,最后我再左一捏,右一捏,一个饺子在我手中诞生了。
我捧着这个饱满的胖娃娃,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盘子里,又照着这个样子包了几个。似乎包得很顺心,但,很不幸,过了一会,胖娃娃就全都散架了。我一看,心立马就灰了,我包得又慢又不好,这包饺子的活怎么这么难啊!我在心里叫苦道。但是我又似乎看到过一些时候我心满意足地品尝着我的成果时的场景,于是我深吸一口气,静下心来,仔细一想:可能是肉馅放得太多了吧。于是我重头再来,继续联系,这次我减少了肉的分量,再按照原先的方法,终于可以将肉牢固得关在暗无天日的“饺皮牢房”里了。这次,它终于没有散架了。我开心极了,最后越包越熟练,虽然并不是很好看,但此时我已十分满足了。终于把自己亲手包的饺子放进蒸笼里了,又经过一段漫长的等待,我终于吃上了自己亲手包的饺子……
原来,包饺子没有那么简单。哎,这活儿可真是烦人!但是,我也终于明白了俗话说的“孰能生巧,还是要多练习啊!
今天下午第一节课就是预防打针了。我们都在医务室排队,有的同学在哭,有的很紧张,有的.很害怕,还有的人无所谓。
我的心都快跳到宇宙上了。当时我很害怕,快到我的时候,我跑到了最后一排,又跑到最后一排,又跑到了最后一排……没有人了,我不能再后退了,小陈说:“别怕,你只要不看着就行了……”
到我了,我鼓起勇气,我勇敢地向前走去,如果可以的话我真想钻到地洞里去。
打针开始了,护士先在我胳膊上绑了一根绳子,然后给我擦了点酒精,顿时,我感觉好清凉,像一块冰放在手上一样,再慢慢地把针打进去,当时我非常疼,护士给我打了一针,像我被蚂蚁咬了一口,然后就不疼了。最后护士把针拔出来,再用棉签按住我的手。我感觉舒服多了!
原来打针没那么疼!
一天,我好朋友的生日。那天晚上,他邀请我和其他的朋友一起去河边的溜冰场去滑冰。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溜冰鞋,所以我们可以少花点钱。但是,虽然我有溜冰鞋,但也不代表我会啊?虽然我不会溜冰,但是,看在他这么陈恳的的份上,我还是答应了和他们一起去滑冰。
来到了溜冰场,我们换上了溜冰鞋,不会溜冰的我,看着他们这么快乐的在滑冰,我也想跃跃欲试了,心里想:哼!你们会溜冰,为什么我就不可以呢?我偏不信这个邪,就看着我精彩的表演吧!哈哈。张开双手,刚想抬脚,以一个优美的姿势滑到中间去。没想到,右脚一抬起来,左脚居然失去了稳定性,开始了自由“舞蹈”,最终,本人来了个最特别的出场秀,“咚”地一声,趴在了地上。大家看着我,哈哈大笑起来。“哼,笑什么笑?我是个初学者好不好?欺负我不会…”没什么,不是说在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吗?站起来就可以了,就在这时,倒霉的事情又出现了,我居然怎么也起不来了,刚刚把身子撑起来一点,手脚就开始“哀号”,实在是没力气了……没办法,我只有匍匐前进,“走”到了一旁,才拉着栏杆勉强站了起来……真是丢脸呀!
溜冰场不是只有我们几个,还有很多大哥哥大姐姐也在溜冰,我学着他们的样子去学。刚开始,我还不敢站起来。但我看着我的朋友们在嘲笑我,我很不服气。一下子就站起来了,但没过多久,没掌握重心,摔了个四脚朝天。他们这次没有笑我,反而还一步一步的.教我滑冰。我开始站起来,扶着旁边的栏杆慢慢地走,虽然是拉着栏杆慢慢地走,但我还是摔了不少跤。但至少比刚刚来的时候好多了。没过多久,我就掌握了重心,我可以不用扶着什么就能站起来了,朋友们都在为我喝彩……过了好久,;来滑冰的人渐渐少了,溜冰场也快要打烊了,我们也玩累了。就回家了。虽然这次没有完全学会滑冰,但我也收获了不少:做任何事情都是要一步步地走的,不可能一下子全都会了,要谦虚……
原来,做任何事都没那么简单。
《这么慢,那么美》,这是一本让人不舍得读完的书籍。人们说,每个人只能经历一种人生,然而通过读书却有机会别人的人生,这是一种幸运。或许是和自己大学读的专业有关,一直对欧洲文化有着很深的执念,想在那边留学、旅游、生活。这本书有幸让我走进了北欧,瑞典的人民的生活,甚是高兴。
之前接触这类书籍还是通过胡续冬的《去他的巴西》,从此便对别国的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而网上推荐的有关文化交流类的书籍大多为学术性或者专业性强,枯燥乏味,让人兴趣索然。现今阅读到的这两本属于个人深入接触交流后的自己的感悟,易引起共鸣,与作者感同身受。这本书还是在亚马逊类一栏找到,直至现在都很困惑为何将其归类于此。毕竟,这是一本描写北欧国家人文的书籍,和励志倒无关联。
《这么慢,那么美》与其称作是一本书,倒不如说是作者在瑞典的生活感悟。书里的词句都简单、通俗易懂,像是一个朋友面对面的与你娓娓道来般。每翻一页,总觉后面依然有更加精彩的内容,让人不忍读完。作者在书里把北欧国家描写的非常完美,我相信她一定对那片土地爱的深沉,才会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毫无保留的在字里行间中体现。
《这么慢,那么美》主要描写了北欧几个国家的人文。北欧几个国家是世界公认的全球幸福度最高的国家,有瑞士、瑞典、丹麦、挪威等,其最主要的特点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瑞典的人均收入位居世界第二。作者由于远嫁瑞典,在书里或轻描淡写或浓墨重彩的描绘了瑞典的各个方面,包括人文、制度、教育、医疗等,让人耳目一新,大有裨益。
在这个国家,大街上随处可见的超级奶爸,无数的咖啡馆,不惧人的鸽子,对待动物的宠爱以及规范化管理,全民的阅读风潮。无论在哪都可以看见人们捧着书在津津有味的阅读,咖啡馆、地铁站、海边、草坪上,人们交流文化、音乐、地理、哲学、宗教等。很多移民觉得瑞典人冷漠,难以亲近,有一个原因是思想水平没有和他们衔接上,人们便没有想要继续沟通的***。他们奉行的一个理念是,人们永远都不需要停下来,何时何地都可以保持学习的状态,随时随地可以进入大学开始系统的学习。所以有很多瑞典人在工作几年甚至十几年后发现兴趣所在便重新进入大学深造换工作。这是高福利制度下人们的多种选择。
这个国家也非常注重儿童教育,培养儿童的\'创新性和独立性。体现之一是,即使是瑞典最好最华丽的房子无论是市中心还是郊区都有机会被改造成幼儿园等其他教育机构。他们让孩子参观牧场,每天无论刮风下雨都要锻炼2个小时,从事社会实践培养其独立性,政府每月补贴每个家庭牛奶基金,给父母足够的带薪休假假期陪伴孩子成长。正是政府的这一些制度,瑞典乃至北欧人极其注重孩子的教育,所以“超级奶爸”一词应运而生。父母们都不想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瞬间,所以致力于亲自抚养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交给爷爷奶奶,一劳永逸。也是因为这种家庭理念,瑞典的商业经营时间总是在早上10点过后,晚上7点打烊,周日全休。为的就是就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享受天伦之乐。
人们也会质疑如此高的福利会不会养懒人。因为瑞典的高福利是在高税收的前提下,大家都要付出国家的高福利的才能惠及到每一个人。正是这份深入每个人人心的自觉,让这个国家的高福利运行至今,让别国效仿。
虽然瑞典贫富差距小,但是瑞典却崇尚简约、舒适、时尚的生活理念,一切都是刚刚好,就是最好。居家生活讲究简约,没有满大街的奢侈品牌。现在我们总能在书籍、报纸、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介中看到许多产品都打着北欧风格的旗号,原来是北欧人对生活高品质的追求,崇尚个人设计独特性,不再追逐大品牌。北欧风格就像是一股清流般开始风靡于日常家居中。
“春天生息调养,夏日驾船出海,秋季森林里采浆果蘑菇,冬天高山滑雪。”“当物质不再对人产生桎梏的时候,人才算真正体会和享受生活的快乐。”书里的这句话是对北欧人最完美的概括。高福利背后的高强度自律,自然简约的生活方式,慢生活充盈的内心。这就是北欧。而中国正处于经济飞腾时期,人们的思想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同步,整个社会都弥漫着浮躁的氛围,攀比之风盛行,有时候我们都忘了要停下脚步来感受生活。或许这是每个国家发展都经历的阶段,而中国正处于这个时期。但似乎北欧国家已远远将我们抛在脑后,这当然不是比GDP,而是整个国家人民的贫富差距、幸福指数、资源利用率、生态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公民教育等,它们都做的很好,而中国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轻轻合上书后,内心却汹涌澎湃,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想好好感受这个与现在生活完全不一样的国度是怎样的存在。定是湖光山色风景秀丽 ,人民安居乐业一派祥和。
这是一本描述北欧生活的书,从书名得知,这本书一定是一本很文艺很唯美的书。翻开扉页,看到美丽的图片配上鸡汤似唯美的句子,以为这本书也就是一本鸡汤唯美的书罢了。谁知,翻到了目录时候,却发现原来,我只是预测到了开头,却预测不到内容。作者是一个在北欧生活多年的中国人,在瑞典这个国家生活过,所以在描述北欧人的生活中,深入思考北欧人的生活习惯,福利制度等等的深层原因,追根溯源把“幸福”这个定义,更加完美的阐释。
刚开始看这部书,开始的第一章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中,描述的是每个人在公共领域的透明化,没有隐私可言的透明,还有对于“信誉”的重视。大家都知道,北欧诸国是以高福利为文明的国家,在第一章中,作者把福利制度为何得以试行的内因和外因都加以阐述。对待所有人都一样发自内心的尊重,是这章最迷人的地方。
接下来“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为人着想的善良”和“可持续的花钱习惯”、“恰到好处的节俭”这四个章节,对北欧的生活习惯的方方面面都进行具体而深入的阐释。同时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资本论》,以及孔子的儒家来对照中国的古典文化,是否,对于经济快速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为我们在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对经济的未来发展的迷思,北欧的现实状况,和中国提倡的儒家思想“节俭”、“宽容”、“尊重”相一致。重要的是,当所有的工作收入都差不多,物质和金钱不再成为人追求的桎梏,那么喜好就成为了坚持下去的动力。选择工作的前提是“喜欢”,创新和发展就不在话下,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当转行的压力在福利系统下化解,教育不再成为个人支出的大头,医疗也有福利制度买单,人们就没有后顾之忧,开始对自己的兴趣进行发掘和追求。“活到老,学到老。”是我国俗语,这句话的真实体现在北欧人身上,没事就去咖啡厅看书,随身携带书,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沉浸在阅读的世界。这么慢,那么美自律的生活,对物质追求的是刚刚好,对知识和精神方面追求的是完美,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对幸福的诠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