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那是上二年级的时候,学校流行腮腺炎,很多同学都得了这种病。爸爸说腮腺炎传染。他们都很担心。一天,我正在教室上课,觉得下巴两旁很痛,回到家里,我的下巴反而更疼了,还肿了一个大红包,我吓得哇哇地哭了起来。爸爸看见后说:“不好了,你也得腮腺炎了。”我心里非常害怕。爸爸又骑车到医院去买药,等爸爸回来,把药膏刷在了我脸上,还用纱布包扎好。听别人说仙人掌捣碎贴上能减轻疼痛,第二天,爸爸妈妈又拔了几株仙人掌,把仙人掌捣碎当药,刷在我的脸上,想让我好得快一些。不管仙人掌上有多少刺,可爸爸很坚强,一点也不在乎。渐渐地,我的病好了。可这件事,永远留在我童年的记忆中。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独特的气味。然而每天萦绕在我身边,令我最熟悉的'味道则是父亲的味道。
我的父亲从事过许多不同的行业,但是,近几年,他成为了一名动物医生(即兽医)。他每天早出晚归,奔忙与各大猪场,鸡场之间。自然少不了与动物接触,身上也自然有些许难闻的味道。但就是这难闻的味道让我感觉到了父爱的深沉,父爱的含蓄。
我十四岁那年,我深深的品味了父爱的味道,那是一种无言可喻的味道。它很特别,它苦,但它更甜。那一天晚上,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了,刚进家门,父亲就坐在沙发上了。我刚准备为父亲端上一杯热茶时,一股刺鼻的药剂味和浓烈的腥味充斥着我们这个小小的家。我赶紧放下热茶,退后了几步,用手捂住鼻子,紧皱着眉头,脱口而出:“爸,你今天怎么这么臭啊!”弟弟也赶紧捂住鼻子,走得远远的。父亲慢慢的站起身,无奈的摇摇头,转身缓缓的走回房间。
第二天,父亲出差了。我连续十几个小时没有嗅到父亲身上的那股浓烈的药剂味。那天晚上,我彻夜未眠。我睡在床上翻来覆去,我开始想念父亲的味道。我想起了父亲昨天晚上转身回房时的悲凉失望的背影;想起了童年的那次意外受伤,我枕着父亲的胳膊,在父亲的怀里感受一丝丝温暖的味道;我想起了父亲为了我们能吃好,穿好,住好,每天起早摸黑,不知道流了多少泪,花了多少心思。这一幕幕,我想起来心里酸酸的。那一刻才知道,那股我曾经十分讨厌的药剂味——那股为了养活全家而换来的腥味原来是那么的芳香,弥漫在我的生活中,令我感动,令我陶醉。
第二天一早,我拨通了父亲的电话,电话那边传来的依然是父亲温柔的话语,依然是令我感动的芳香。
父亲的味道,意味深长的;父爱的味道,永恒的。
张老师做了手势,让我们安静下来,教室里立刻静了下来,张老师便对我们说:“请大家把笔记本拿出来,翻到空白的一页,写上这世界上你最喜欢的五个人。”我有点为难了,这世界上有许多我喜欢的人,但从中选出五个我最喜欢的人,这还真有些难。思量了许久,我终于掏出笔记本,写下了五个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朋友。写好之后,我就抱着手坐端正,举起手,表示我已经写好了。
过了一会儿,老师看了看,大概全班都举起手来了,就发话了:“好,同学们,现在你在这五个名字中,选择一个去掉,必须去掉一个,这是游戏的规则。”
我一听到这儿,便不想玩儿这个游戏了,可被逼无奈只能忍痛割爱,去掉一个了。我想:“父母不能划,因为他们给了我生命,爷爷奶奶也不能划,因为他们都很疼我。看来只能划掉朋友了,可是朋友会给我的生活、学习、成长以及将来的事业会有帮助,但是,跟亲人相比,我觉得朋友始终没有亲人亲。”想着,我便划掉了朋友。
再接下来,张老师要我们一一划掉一个我最喜欢的人。我每一次都做了艰难的抉择才下笔删去的,而且每一次抉择都使我的心隐隐作痛。当划去只剩一个我喜欢的人时,我便感觉有无数把利剑来回穿透我的.心,又感觉像被取走了灵魂,只留下一个躯壳,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掉进了深不见底的无底洞中,看不见丝毫光明。
下了课,我坐在课桌前大哭一场,张老师走过来安慰我:“别难过,这只是一场游戏。”我努力使自己冷静下来,开始回忆刚才发生的事情,思索着,思索着,终于感悟到了命运的意义——命运能拿走或给予你什么,可能是最好的,也可能是坏的。你不能改变它,只能去适应它,无论它做了什么事来伤害你、磨练你,你都不能退缩,要坚强的活下去,这就是命运!
最简单的而且能被生物直接利用的碳元素就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空中的含量为万分之三。它的来源主要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细菌对动植物尸体的分解,及人类对矿物燃料的燃烧利用等。
二氧化碳和水经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生命中最简单的有机物:葡萄糖,并释放氧气。葡萄糖可以直接被动植物利用,经过呼吸作用重新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供它们利用。因此说植物既是二氧化碳的利用者,又是生产者,只不过利用大于生产罢了。那种说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是不对的,因为它们同时也在释放二氧化碳。有了葡萄糖这种原始的.含碳有机物,植物再加上其它元素,就可以造出各种营养物质了,如蛋白质,脂肪(油)等。但无论是这些物质的结构多么复杂,最基本的东西还是碳。
二氧化碳被植物捕捉到并被储藏起来,动物吃了植物后经过分解吸收利用,再构建动物的身体组织,同时一部分又会被动物通过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其它废物排到外界的环境中。这些废物又会被植物和微生物利用起来。动植物死亡以后,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变成能被植物利用的含碳物质,被植物的根吸收利用,与叶子光合作用生产的葡萄糖一起被储存到植物体内。微生物分解动植物尸体时也会放出一些二氧化碳到环境中。
一部分动植物的尸体还会被掩埋在地层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数十万年甚至数亿年,形成化石类燃料:煤和石油。这些物质被你们人类开采出来进行利用,又变成生成二氧化碳,排到空气中。
值得注意的是自然界碳循环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将会完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近年来由于我们对煤和石油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又由于植物生长环境的恶化,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由于二氧化碳的分子量大于空气,就使得二氧化碳分布于地表周围,又由于它的密度大,就相当于在地表面盖上一层塑料薄膜,使得地球吸收的热量不宜扩散,这就是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气候变暖,引发各种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水,两极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我们要提倡低碳生活。少开一公里车,少用一张纸。虽然这些行为微不足道,但是只要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就可以减缓地球变暖的趋势,我们生存的环境就会有所改善。
改革开放XX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资源能源紧缺、发展过于粗放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制约因素。我国人均耕地、水资源拥有量分别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30%,近些年,一些地方还相继出现了电荒、油荒、水荒、煤荒的不正常现象。温总理指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
在阅读了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董骁、冯肃伟著的《论循环经济》这本书后,使我对循环经济的理论及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本质上,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主要有三大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每一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循环经济规划方法通常要经过系统调查(过去和现状)、系统诊断、系统分析(产业结构剖析)、系统规划。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解决资源的缺乏的有一个有效的途径。政府提倡科学发展的方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新的发展模式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思路是,在资源开采环节,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在资源消耗环节,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在废弃物产生环节,大力开展资源的综合利用;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则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这种变废为宝的经济发展思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发展迅速、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来说,应该是正当其时。那么如何发展循环经济呢?
20世纪90年代后期,循环经济理念被引人中国,很快受到了环保部门、专家学者、国家领导等各方面的重视。尤其是近些年,“循环经济”俨然成为了一个热点名词,在谷歌等搜索引擎上随便一查,可得数百万条相关信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从不同层面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试点示范工作;学术界对这一新型经济模式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相关研究十分活跃。但如果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地审视我国“循环经济”的整体发展进程,不难发现尽管有“点点星火”,但仍“难以燎原”。循环经济的推进,常常尴尬地面临剃头担子一头热一头冷的场景:政府、学术界摇旗呐喊声势浩大,可企业和老百姓积极性不高;节能降耗的目标非常明确,可能源消耗增长过快的态势始终难以得到扭转;示范和试点工程虽得“万千宠爱在一身”,却难以推广普及;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高的循环型技术和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下风……这一幅幅美好蓝图与残酷现实相碰撞的画面,迫使我们去细细思索此中症结,以期为陷于“冷热交加”之中的循环经济开出有用的方子。这本书关注的问题有:
第一,循环经济为何那么热?这股热潮背后存在着何种必然性?我们该立足于怎样的高度,以什么样的视野来理解和看待循环经济?
第二,如果说循环经济的`热是必然的,那么何故总是在市场中遭受冷遇,匍匐而行呢?能够给予其足够动力令其摆脱冷的尴尬境地的市场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第三,从我国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该选择什么样的循环经济发展方向与发展路径?与之相对应的推进机制和制度又该如何建设。
通过阅读,笔者认为发展循环经济应考虑以下措施:
第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首先要辩证地思考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充分认识到:一方面资源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资源约束也对经济增长起抑制作用。我们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切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第二,健全法制,确立标准。要抓紧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法规,加快制定用能设备能效标准、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以及强制性能效标识和再利用品标识等发展循环经济的标准规范。并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利用罚款、违法企业社会公示、列入银行货款黑名单等方式,提高企业违法违规的损失成本,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第三,依靠科技,交流合作。要努力突破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等。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推行循环经济的成功,引进核心技术与装备。
第四,改革机制,完善政策。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和价格等政策手段,加大时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研究并落实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建立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组织结构,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
第五,教育公众,加强宣传。从国外一些国家的经验看,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通过政府的大力宣传,鼓励和支持公众的积极参与。因为只有人人都具备了环保和节约的意识,才能形成健康的社会公德意识,为国家出台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营造和谐的气氛,最终对官员、个人和企业都形成舆论的压力,实现我们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我们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自从遇到了孙老师您,从此,我似茫茫大海中的一扁舟,您更似海上的灯塔。有了您,我们在迷失方向的森林里找到了出口;有了您,我们的.天空变得更加明朗,我们的梦幻变得更加美丽。
记得三年级时的我成绩平平,上课发言总是不积极,有时还会开点小差。是您给了我前进的动力。有一次我上课走了神,您问的问题我没有回答上来,您叫我下课去你的办公室,当时我胆战心惊,生怕您会大骂我一顿。令我吃惊的是,您并没有严厉地批评我,而是抚摸着我的头告诉了我课堂40钟的重要性,还鼓励我以后上课时要积极发言。从此,每每上课,我都会看到您那期待和鼓励的眼光,此后,我举手的次数也渐渐多了起来,您万分惊喜,在课堂上大大地表扬了我,使我信心倍增,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
还有一次,我生病了,落了好些天的课,成绩有所下降,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立马抽空来给我补课,看着您日益苍老的面容和渐白的鬓发,我心里感动极了。
老师啊,老师!您把您的心血毫不吝啬地倾注在我们身上,您用那无私的爱,为我们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就让我摘取白云一朵,载着我每天的祝福给您;让我捉住清风一缕,捧进您敞开的窗户,送您一丝凉爽的慰藉。
孙老师,您似一缕春风,轻轻拂过心灵的荒漠,让人间开遍鲜花;您似一朵馨香的玫瑰,花香扑鼻,令人陶醉;您似一束阳光,照耀在别人的脸上,温暖舒适。千言万语道不尽我对您的爱,让我用最真诚的语言来祝愿您:一生幸福。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