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作中的景物富有动感,正说明画的.创作者技艺精湛。但是,一幅画作中的景物再怎么有动感,也是“定格”了的,不可能变换姿态,不可能做连续动作。那么,我们用文字来描述画作中的富有动感的景物,就要注意:既要表现其十足的动感,又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在本来真实的东西里掺杂进虚假的成分。
比如,在画作中,可以看到浪花拍打在岩石上,但是,不可能看到一个浪花拍打过后,消退了,后面的浪花又拍打到岩石上;可以看到“有鱼儿蹦跳出来”,但是,不可能看到一会儿蹦跳起一条鱼,过一会儿又蹦跳起一条鱼……切记:看画作,看照片,不同于观看视频啊!
在上面的“病文”中,小作者就没把握好表现画作中动感的尺度,以至于让画作中的景物变换了姿态,或者做出了连续动作。尤其让芦苇“又扭脖子又动屁股”,既描写得过火,又显得不够文雅。
一般来说,油画也好,水粉画也好,都是没有声音的,所谓的“啪——啪——”的声音,是我们想象出来的,做文字描述时应该用“似乎”“仿佛”等字眼儿来标示。
这幅画可谓是精美绝伦!画中以一条贴近山坡的小溪流为主。看上去,溪水湍急,卷起层层小浪花,浪花拍打在水中的岩石上,似乎发出了“啪——啪——”有规律的声响。在清澈的水中,有鱼儿在游,有的还蹦跳出来,在空中划过一条条优美的弧线。河岸上的芦苇呈摇摆状态,怎么看怎么像是在舞蹈呢!该不会是在跳《江南stle》吧?
要准确规范,忌前后不一
有一指令性通知的初稿,提出了三点要求:
1.明晰责任、齐抓共管。2.分流管理、分级负责;3.查改并举,重在治理。
这段中,第一点、第二点的前半句用的都是顿号,而第三点前半句用的却是逗号,前后不一致。还有,第一点的结尾用的是句号,而第二点的结尾用的却是分号,也是前后不一致。这些都应该统一起来,才显得对称。公文的标点符号使用不能马虎,要注意顿号、逗号、分号、句号等点号表示的是不同层次的停顿,使用得当,句子就能形成起伏均匀的节奏感。后来,这段修改为:
1.明晰责任,齐抓共管。2.分流管理,分级负责。3.查改并举,重在治理。
这样,通过标点的规范使用,可以表明"三点要求"相互之间的平等、平行关系。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